寻木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山海经·海外北经》
[图片]
我家房顶上有一盆铁树(Cycas revoluta Thunb.),很小很小的树,很小很小的盆。我不知道它是被谁,什么时候放在那里的,当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黄莺初啼声划破蔚蓝的天空,河岸边柳枝轻舞,梨树和桃树吵吵闹闹地开着花,我家的楼顶上也突然出现了一棵小铁树。一个破旧的黄色陶瓷花盆,里面有一点儿土,这棵小树的根牢牢地抓住那一点土,似乎想要完全榨出其中的大地能量。它的树皮干巴巴的,树叶也黄了一多半,蜷缩着,失去了春天里的植物特有的勃勃生机,就像一只垂下的,叹息的手。......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山海经·海外北经》
我家房顶上有一盆铁树(Cycas revoluta Thunb.),很小很小的树,很小很小的盆。我不知道它是被谁,什么时候放在那里的,当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黄莺初啼声划破蔚蓝的天空,河岸边柳枝轻舞,梨树和桃树吵吵闹闹地开着花,我家的楼顶上也突然出现了一棵小铁树。一个破旧的黄色陶瓷花盆,里面有一点儿土,这棵小树的根牢牢地抓住那一点土,似乎想要完全榨出其中的大地能量。它的树皮干巴巴的,树叶也黄了一多半,蜷缩着,失去了春天里的植物特有的勃勃生机,就像一只垂下的,叹息的手。这儿是小镇上的一栋老公寓楼了,我不知道它建成于哪年哪月,只知道它又老又破,房型古怪,房子内部有长走廊,厨房就在阳台上。该公寓一共六层,我住在顶楼,房顶上有一层水泥隔热板,隔热板由一块块正方形的板子拼在一起,它们架在“十”字型的钢筋架子上,和楼顶的地面有一段距离,成为阻隔夏日阳光的第一道防线,给顶楼的住户带去凉爽。年久失修,有的隔热板已经破掉,如果踩到边角,板子就会翘起来,把人摔个跟头。小孩子们倒是很喜欢踩着板子晃来晃去做游戏。有的隔热板已经碎了,留下一个深坑,你需要记住坑的位置,楼顶排水不是很好,有时候雨水会汇集在这些坑里,一不小心踩进去就是一脚水。这盆铁树就躺在这样的一个坑里。我初次见到它的时候已经很久没下过雨了,因此,它就干巴巴地呆在那儿。我没有管它的念头,想当然地以为是某位邻居临时扔在那儿的,既然它有主人,他们总会把它搬回去的。
几个月后,我进入了那个有记忆以来最炎热的暑假。抽屉里,未拆封的一打白色蜡烛变成了一块蜡饼,我用锋利的美工刀片也无法切割它们,或许它们至今仍躺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偶尔早早起床想要感受夜晚潮湿清凉的空气,可一开门,灼人的热浪就用力将我推回空调房里,我恨不能伸长舌头像小狗一样趴在地上喘粗气。后来,天气终于逐渐转凉,我也有了机会去楼顶逛逛。我意外地发现这棵小铁树依然在那儿,只不过叶子已经完全变成了黄色,树皮用指甲轻轻一刮就碎掉了,树干敲起来有点儿回音,可能树干中心都已经干了,成了空洞。我叹息着,哀悼一棵树的死亡,我不知道它从哪儿来,有没有人照顾过它,我只知道它生不逢时,被晒死在了这个夏天。
秋去冬来,我再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这棵树。我想它大概已经投胎转世到了热带雨林里,成为了一棵大榕树,日日痛饮着丰沛的雨水,和望天树,蝎尾蕉,猪笼草为伴,倾听名称未收录于书本的花鸟鱼虫的轻声呢喃,酣睡在羽蛇神渐近渐远的跫音之中。
新年过去,天气又渐渐暖和起来,全家大清洗日终于到来,我们换掉了冬天的厚棉被,脱下了羽绒服,用过的床单被套堆了一屋子,洗衣机轰隆隆响,到处都是阳光和洗衣粉的气味。我开开心心地走到屋顶上去,准备牵绳子晾床单,然后,我瞥见了那个花盆,还在坑里,还是那么脏那么旧,那棵铁树尸体呢,也老老实实躺在花盆里。可是有什么不一样了,我知道,我早该知道的。我蹲了下来,轻抚枯黄的,羽毛状分开的叶子,发现在它们的中心,有一片小小的绿叶,很小,但真的是绿色的。我被生命的坚韧所震撼了,然而,然而,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为什么要拼尽全力活下去呢?你已经安息了不是吗,再努力下去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没有土,没有水,没有任何你需要的养分,就算今年春天有一两片绿叶又能怎样呢?你能挺几年呢?既然最后一定会死,为什么要这样努力地,白白延长自己的痛苦呢?小树当然不知道我的所思所想,我也没法和它对话,即使我能和它对话,它大概也只会怪我“多管闲事”,然后抓着盆里的一点点泥土,吮吸着春日里的一点点雨露去多长一片叶子,向上向上,最后迎来不可逃避的死亡命运,把自己活成一个西西弗似的悲剧。我看着这片绿叶,就像看见了凤凰。
我决定把这棵铁树带回老家,回到依山傍水的老屋前,把它种在门口那片肥沃的土地里。它们可以对话,土地知道一切植物们的小秘密。我期望着它柔软的,细小的,密密麻麻的根能逐渐深深地扎入地下,牢牢抓住地球的皮肤,宽大的树冠能逐渐展开,“亭亭如盖”,接近天空。也许它就是《山海经》中的寻木,在烈阳的炙烤下活了那么久,只有神木才能死而复生,那么,它的高度最终能够达到上千里,并且能够达到云层之外。也许我还会把它指给村民们:“看那棵树!”
央行“大放水”,二手房反弹,楼市“降价潮”或失约?央媒已定调
2021年的房地产,注定是载入房地产史册的一年。上半年很多城市炙手可热,但下半年却冷得冰冻。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考验,开发商、投资者、房地产经纪人和刚需购房者都感受到了国家对楼市调控的威力。
[图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9860元/平方米,对比年初1、2月份的高峰下降12%,创下2021年的最低月度记录。比房价下跌更能说明“市场寒意”的是,去年9月、10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
2021年的房地产,注定是载入房地产史册的一年。上半年很多城市炙手可热,但下半年却冷得冰冻。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考验,开发商、投资者、房地产经纪人和刚需购房者都感受到了国家对楼市调控的威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9860元/平方米,对比年初1、2月份的高峰下降12%,创下2021年的最低月度记录。比房价下跌更能说明“市场寒意”的是,去年9月、10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近40%。此外,受融资趋紧、偿债压力巨大、销售收入锐减等影响,去年11月之前,我国就有388家房地产企业破产,数万家房地产企业陷入债务困境。
2021年底,有业内专家预测,新的一年我国房地产将大面积降价。无论是哪个梯队的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价,迎来中国第一次持续数十年的“降价潮”。然而,新的一年也开始了。看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似乎预测还没有实现。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走向什么趋势呢?
中国房地产市场
在全国房价数次快速下跌后,不少城市的楼市价格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各大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集体回升:深圳、北京、广州、青岛、上海、杭州等20多个城市,其中深圳二手房成交量继“七连跌”后首次反弹。基于此,市场上充斥着“楼市将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的论调。
最重要的是,去年12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大放水”,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下调金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向市场投放1.2万亿长期资金,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水平。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后,房地产机构齐声高呼“黎明终于要来了”。
近期楼市“暖风”频频吹来。面对种种“利好”,2022年房价真的会“再涨”吗?多位专家预测的“楼市降价潮”真的要“失约”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房地产专家刘博看来,目前的政策整体还没有转向。虽然政策底部已经到来,但市场底部和房价底部还没有到来。也就是说,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想象房价会反弹并再次大幅上涨,更是一厢情愿。
楼市的三道红线可以说直接重创了很多房企龙头,其中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恒大了。他们现在面临着要偿还的巨额债务,许多未完成的项目能否按时完成已成为难题。1月24日,恒大发表声明称,“恳请各境外债权人给我们更多时间,支持我们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并呼吁所有海外债权人“不要采取任何激进的法律手段”。
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整顿房地产行业的决心。很多人觉得,这两年很多房企因为政策吃了不少苦头。但显然,这远未结束。政策只会越来越严格。将这些炒房者逼出市场,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国家的目的。
从土地市场的反应来看,今年楼市很难有大的转变。据中指院统计,40个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创10年新低,50家房地产企业征地总额同比下降90%以上。伴随着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低潮,土地行业也遇到了诸多阻碍。2009年住建部在稳定地价时,就发布了土地产业的整治信息。
近两年,全国多个城市地价下跌。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现在房地产处于低迷状态,他们不愿意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新的土地拍卖中,导致部分地皮无人问津。在去年1-11月,全国300个城市共出让土地166418.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06%。去年11月单月,300个城市销售建筑面积15471.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8%;出让金额3964.12亿元,环比增长14.47%,同比下降19.3%。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发商没钱了。“三道红线”的实施,提高了房企融资标准,得不到资金支持,让一些房企步子不敢迈得太大。开发商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可以促进房价的稳定。
中央媒体发声定调,今年楼市走势已经很明确了:无论是央行宣布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上涨,都不能作为房价再次上涨的证据。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应该以稳为主,回归良性循环。什么是“良性”?不是大起大落,稳定健康发展才是。
当然,并非所有城市的市场和房价都一成不变。对于今年的房价走势,中指院的预测可谓是非常权威:202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将下降,平均销售价格结构性小涨2%—3.5%。注意,“结构”二字是指房价会出现分化:一二线人口增量、有经济基础、有资源优势的城市才有机会上涨。这些“三无”小城市不仅房价上涨困难,还将面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和房地产企业降价促销的结果。
也就是说,今年的“楼市降价潮”不会失约。尤其是那些远离中心城市、人口流失非常严重的“收缩型”城市,楼市降价潮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准确性,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土地的馈赠
往常看见描写自己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文章,我仅仅是为文笔折服,并不能体会其中深沉,而随着年龄增加,现在我有了切实感受。
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农民,然而老家并没有丘壑纵横的黄土塬,也不存在高低起伏的山,他们只是生活在这里,和土地打交道。
祖父年轻的时候赶马车四处跑,对周边村镇无比熟悉,直到有了祖母,成家定居,有了父亲,叔叔和姑姑,一家五口人的生计维系在十几亩地上。对于最初的耕作收割,我还有着模糊的记忆。往往是祖父推着犁从地的这头走到那头,祖母跟在后面往里填化肥,一块地大约需要两三天。到春秋收麦子抑或玉米,那是一家人最忙的时候,所有人都出动,从太阳升起干到太阳落山。作为家里老大,我也参加过施肥...
往常看见描写自己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文章,我仅仅是为文笔折服,并不能体会其中深沉,而随着年龄增加,现在我有了切实感受。
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农民,然而老家并没有丘壑纵横的黄土塬,也不存在高低起伏的山,他们只是生活在这里,和土地打交道。
祖父年轻的时候赶马车四处跑,对周边村镇无比熟悉,直到有了祖母,成家定居,有了父亲,叔叔和姑姑,一家五口人的生计维系在十几亩地上。对于最初的耕作收割,我还有着模糊的记忆。往往是祖父推着犁从地的这头走到那头,祖母跟在后面往里填化肥,一块地大约需要两三天。到春秋收麦子抑或玉米,那是一家人最忙的时候,所有人都出动,从太阳升起干到太阳落山。作为家里老大,我也参加过施肥,割麦子、玉米,捆秸秆诸如此类的农活,那时没有联合收割机,往往需要人工。这时候我会很开心,因为祖母会给我奖励,每次地里的活干完,我都可以收获几根棒棒糖。这样的生活并不长久,好像从祖母患病的那一年开始,家里的地就全都包出去了。然而爷爷骑着三轮车带我们出去玩(在村里逛,经常是到北河看人钓鱼)的时候还经常路过,指着地说“看,那是咱家的地!”我不懂爷爷为什么要指给我看,但还是重重地点头,跟着:“咱家的!”莫名的郑重。记忆到这里就断了 后来我上了中学,祖母去了天堂,我再也没去过祖父指给我的地方,不知道她们是野草及膝还是谷粒压弯了秸秆。
因为不曾和外祖父一起生活,所以关于他和土地的记忆几乎是没有的,但外祖父和舅舅家都有林园,种柿子,芋头,草莓,扁豆等等。在五年级之前,我每年的暑假都是在外祖父家和哥哥姐姐一起度过的。去地里拔草采摘是固定的娱乐项目,而我总是很乐意跟在大人后面模仿,有时会得到他们的表扬。也许那是农民的孩子对劳动最原始的亲近。
现在我远离了土地,却在记忆即将被遗落的时候明白老一辈的善良,朴素和倔强从何而来。土地和庄稼留给了他们黝黑的皮肤,皲裂的手,佝偻的脊背,却也带来了欢欣和希望。他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脱轨,但土地教给他们的,印在骨子里,他们固执地守,也用它来教导自己的子女。
我想,融入血液的紧密的牵绊也拽着我,让我不能走太远。祖父和外祖父一辈子的努力和血汗在这片土地上,我的家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对于那原始的,庄严的力量,我永存敬畏。
你不要改变,我永远有个念想。
土地
农村壮年×知青
哭包知青性格跟大姑娘一样,别扭、敏感,到村里插队认识了家住半山腰的男人。
!大屁股知青攻
农村里的那个男人曾结过两次婚,但是老婆都死了,遇到了来插队的的知青,两人结对子在半山腰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
只是知青还有家人,家人和男人一起把在外多年的知青弄回家,中间两人分开二十多年。
农村男人还是生了孩子,孩子有了孙子。知青则和一起插队蕾丝青梅结了婚,两人还捡到一个闺女。
最后知青还是回到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俩老头共度余生了。
—————————分割线———————
剧透和排雷在上面,不雷的冲就完事了
农村壮年×知青
哭包知青性格跟大姑娘一样,别扭、敏感,到村里插队认识了家住半山腰的男人。
!大屁股知青攻
农村里的那个男人曾结过两次婚,但是老婆都死了,遇到了来插队的的知青,两人结对子在半山腰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
只是知青还有家人,家人和男人一起把在外多年的知青弄回家,中间两人分开二十多年。
农村男人还是生了孩子,孩子有了孙子。知青则和一起插队蕾丝青梅结了婚,两人还捡到一个闺女。
最后知青还是回到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俩老头共度余生了。
—————————分割线———————
剧透和排雷在上面,不雷的冲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