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彻底瓦解之前
该如何把最真实的说出来
一如廉价衬衫上的皎白纽扣
不久后就会脱线
脑内心理战,麻烦了
根本毫无胜算,戛然而止
在找回缝补的纽扣之前
一颗黑漆的洞口就在正中央
毫无胜算的脑内心理战
大麻烦,那一个个张合的嘴
透光的衬衣显出分崩离析的内在
在长长的白大褂前却一句说不出
留下那烦人的抽泣和窒息吧
黯淡的月不要惦念
快遮起你的赤裸
不要把那个人埋进过去
献祭过去,一颗补不上的纽扣
在我彻底瓦解之前
该如何把最真实的说出来
一如廉价衬衫上的皎白纽扣
不久后就会脱线
脑内心理战,麻烦了
根本毫无胜算,戛然而止
在找回缝补的纽扣之前
一颗黑漆的洞口就在正中央
毫无胜算的脑内心理战
大麻烦,那一个个张合的嘴
透光的衬衣显出分崩离析的内在
在长长的白大褂前却一句说不出
留下那烦人的抽泣和窒息吧
黯淡的月不要惦念
快遮起你的赤裸
不要把那个人埋进过去
献祭过去,一颗补不上的纽扣
孤独美好
今日失眠,有灵光划过。几乎众人都不愿处在孤独中,为了“朋友”焦头烂额。
我也有过奋力脱独,但越成长,却爱上了孤独,一个人,坐在空旷的石阶上,披着月光,看着人群往来,多好。风轻轻吹过脸庞,带来淡淡的幽静洗去了一天的尘灰,无人会打乱你游离的心神,独自一人,静静感受自然。
不用为“朋友”,那些只吸取利益的寄生虫着想,心自静
今日失眠,有灵光划过。几乎众人都不愿处在孤独中,为了“朋友”焦头烂额。
我也有过奋力脱独,但越成长,却爱上了孤独,一个人,坐在空旷的石阶上,披着月光,看着人群往来,多好。风轻轻吹过脸庞,带来淡淡的幽静洗去了一天的尘灰,无人会打乱你游离的心神,独自一人,静静感受自然。
不用为“朋友”,那些只吸取利益的寄生虫着想,心自静
探讨内在因素CPTSD
最近在阅读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我意外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应激反应,可是我所阅读的这类题材都是跟战争灾难这类的大型创伤引起的。
直到我开始研究CPTSD(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情。
CPTSD就是在童年时遭遇伤害并且是长期的就会形成,这类因素普遍来源于原生家庭校园霸凌,当孩子在需要爱的时候没得到,就有很大概率得这些。
然后我最近忽然回想起我很小的时候的记忆,在我幼年时一家四...
最近在阅读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我意外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应激反应,可是我所阅读的这类题材都是跟战争灾难这类的大型创伤引起的。
直到我开始研究CPTSD(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情。
CPTSD就是在童年时遭遇伤害并且是长期的就会形成,这类因素普遍来源于原生家庭校园霸凌,当孩子在需要爱的时候没得到,就有很大概率得这些。
然后我最近忽然回想起我很小的时候的记忆,在我幼年时一家四口出去玩,结果我们遇到了一个大坑,然后我父母带着我的哥哥垮了过去,将我独自一人留到原地,我以为他们会立马回头接我,但是没有,我只能独自看到他们离开我的视线,离我越来越远,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互换,他们才反应过来。
现在忽然回忆起这件事大概跟我目前的状态有关因为CPTSD很多都有遭遇过被遗弃感,我从小到大都处于被遗弃不被在乎,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
我永远都处于被排挤霸凌的状态。
我小时候一直渴望能交到朋友却总是失败……,试着讨好也失败了,因为遭遇过失败我开始对社交人群有了排斥心理,过度警惕,我以前不懂知道我开始了解这些,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其实有CPTSD,这是在18年在国际上才承认的疾病,国内对这些相关内容少之又少。
22年才引进一本《不原谅也没关系》讲述这种疾病的书籍。
其实我觉得这些很悲哀,因为国内心理学发展比我想象的要落后,现在大众普遍对心理疾病有污名化,还有CPTSD会存在被误诊为:抑郁症、躁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这类普遍的疾病。
我是去年才去医院的结果只聊了一个小时就认为我有抑郁症,我觉得十分草率,因为我其实有很多创伤这些创伤来源于家庭学校外界。
很多遭遇这些的幸存者的会有一个共性“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有缺陷”“不配得到正常的生活”,因为在遭遇这些时外界都将他,也就是我当做出气筒,所以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应该活着极度的绝望厌恶自身,不自爱。
我以前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伤害“最小化”
我以前认为自己生在一个正常的家庭父母是爱我的,可是不是,我遇到了一位朋友让我彻底认清了现实。
“父母不爱我。”
这是我意识到最痛苦的伤害,我一直误以为自己被爱,可是我并不被喜欢。
没人爱
我一度觉得失望痛哭一场,哪怕现在说起这个事依然会难过。
本来应该细说的只是我目前会没将这些了解完……
以及今晚忽然想写主要是觉得寂寞孤独,我因为前阵子遭遇网暴和外界孤立开始对社交有了恐惧心理,我渴望亲密关系。
可是又害怕自己再度收到伤害。
不知道这会存在多久
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语录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如今的我们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发短信,我们和机器人交互。我感觉我们正在见证人和技术关系第三次变革的转折点。我们屈服于无生命的挂念,又害怕与人交往的风险和失望。我们更依赖于技术而非彼此。
✨数字化的友谊发生在表情符号引起的情感里,经常建立在快速回复而不是思考的基础之上,这可能使他们变得肤浅。对于无生命的人际关系,这种肤浅则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他们对人际联系的期望值开始降低...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如今的我们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发短信,我们和机器人交互。我感觉我们正在见证人和技术关系第三次变革的转折点。我们屈服于无生命的挂念,又害怕与人交往的风险和失望。我们更依赖于技术而非彼此。
✨数字化的友谊发生在表情符号引起的情感里,经常建立在快速回复而不是思考的基础之上,这可能使他们变得肤浅。对于无生命的人际关系,这种肤浅则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他们对人际联系的期望值开始降低,最终会满足于机器人的友谊之中不可自拔。
✨这是虚拟的诱人之处:没有压力的创造带来的愉悦、没有风险的探索带来的兴奋。
✨人们通过移动设备把自己牢牢地拴在网络上,从而获得自我的新状态。第一种状态是“逃离现实世界”:也许他们正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精神已经游离到了另一个世界;第二种状态是“双重体验”:人们能够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人生”;第三种状态是“多任务处理”:人们由于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事情而赢得了更多时间。
✨我们被机器人所诱惑、所召唤。这些机器人就像人一样跟我们讲话。一方面,我们用拟人的方式对待无生命的事物;另一方面,我们也越来越以物化的方式对待人。
✨我们似乎一直致力于赋予物体以人性特质,同时却满足于用物化的方法看待彼此。
✨和社交机器人在一起时,我们是孤单的,但是收到的信号却告诉我们,我们是同在的。我们因网络连接而同在,但是我们对彼此的期待却削弱了,这让我们感到彻底的孤独。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我们开始把其他人视为实用性的客体而去接近,并且只愿意接近对方那些实用、舒适和有趣的部分。
✨人际关系有着复杂的多面性。网络的虚拟生活为个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让青少年难以从新的群体需求中逃脱。年轻人很自然地期待他的朋友们可以随时在线——这是一种由技术进步引发的社会契约,要求同龄人随传随在。因此,受到束缚的自我也开始习惯于此。
✨人们在结束交流时总有一种不确定感,不确定他们走得更近还是更疏远了。
✨发短信让人有一种安全感,并且可以通过细心斟酌而展现出一个期望的自我。但虚拟空间对“道歉”等现实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打电话意味着你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也意味着一种“交谈”能力。声音传递情感,我们却巴不得让声音在生活中消失。
✨一句网络上的道歉,既廉价又简单,你所做的只是打字说了句“我很抱歉”,在这种听不见声音的道歉里,感觉不到任何情绪和可信度。但亲自去说“对不起”才真的有意义,那个时候才能真正说明你的心声。如果有人想要通过这种省事的方法,并且依靠文本去表达内心想要得到宽恕的情绪,那不会有效果。
✨“怪熟”现象:指的是有些东西你觉得非常熟悉,但同时又非常陌生,导致一种不舒服的、异样的感觉的情景。
✨“手机在身”让孩子们拥有了安全感,但孩子们生怕漏掉任何一条重要信息。网上友情容易获得,但这种亲密关系也存在着随时失去的风险。在网上,人们既无法抗拒“偷窥”的诱惑,又担心被他人“偷窥”。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焦虑。
✨有时候我进入网络的原因只是为了主动地迷失自己,温柔地向网络的未知世界投降,暂时忘却自己确信的周遭生活。尽管人们设计互联网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网络却依然是狂野的,它的边界是未知的,它的神秘数不胜数。荆棘缠绕般的各种想法、链接、图片创造了一片茂密的丛林。网络好像是有生命的。
✨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待却越来越少。我们正处于一个完美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了科技的奴仆。我们不会放弃互联网,也不可能一下子 “戒掉”手机。我们自己才是决定怎样利用科技的那个人,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在我们的仿真文化里,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的真实性,就像维多利亚时期的人如何看待性爱一样——是危险的、令人困扰的,是禁忌、也是魅力。
✨这个“圆形监狱”就是一个隐喻,形象地描述了在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是如何成为他自己的警察。暴力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国家创造了顺从的公民。国家时刻在监控、监视,每个人都在自我监察。以此类推,在威比奖典礼上,我的聊天伙伴说,互联网会一直监控,所以即使偶尔有人真的在监控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没有做错什么,你就是安全的。福柯对规训社会的批判态度,在技术专家的手中,为美国政府利用互联网来监视其公民提供了理由和依据。鸡尾酒会上,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点头赞同。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变体,这在技术社区里十分常见,且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关于成长和孤独感
“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冷热交替后的失望,孤独让人更踏实。”
我对孤独这个词找不到明确的定义。我想它是我害怕的也是能让我享受的。有人说孤独是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仿佛能看到一个路过热闹的老者踽踽独行,身后是风雪一片。他好像过客,也好像观众。
我想目前对我来说孤独到极点的时候是,静静地看着热闹与我无关,看着曾经的希望幻灭,真心被践踏,然而我最依赖的人也没有站在我这边。
最孤独的应该是,我以为我们是不可分割的,到头发现我只是一个人。
而我却又能理解这件让我有些失望的事。我知道,如果选择了我就会与另一群人为敌,而她们是这个小江湖的一大部分。
明明失...
“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冷热交替后的失望,孤独让人更踏实。”
我对孤独这个词找不到明确的定义。我想它是我害怕的也是能让我享受的。有人说孤独是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仿佛能看到一个路过热闹的老者踽踽独行,身后是风雪一片。他好像过客,也好像观众。
我想目前对我来说孤独到极点的时候是,静静地看着热闹与我无关,看着曾经的希望幻灭,真心被践踏,然而我最依赖的人也没有站在我这边。
最孤独的应该是,我以为我们是不可分割的,到头发现我只是一个人。
而我却又能理解这件让我有些失望的事。我知道,如果选择了我就会与另一群人为敌,而她们是这个小江湖的一大部分。
明明失望却又试图理解,但仍然会有不开心的情绪。
曾经我不厌其烦地跟人说我的经历我的故事,把伤口展示给别人看,狼狈地想得到理解和宽慰。而后来我渐渐懂了没有会感同身受,故事也不必逢人就讲。
“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
其实这个时候,我不奢望你能感同身受,我只需要你坚定地选择我就好了。
我不怪你。只是倍感孤独而已。
但是我突然觉得这也没什么好在意纠结,我想起林语堂这样写我的偶像苏轼:“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或许这段日子我同样被放逐。
或许这也是旅途中的一部分,总得明白,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接受一切事情的发生,然后记得,做个勇敢的人。
不用纠结于与我的未来无关的人,要往高处走,这才是现在唯一该做的。
以及,对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这不是封心锁爱,而是,我依旧会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值得的人, 但是我再也不会过分相信任何人,把情绪价值放在自己身上。
---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突然理解芙宁娜了
自己在家突然崩溃了
明明我有爹有妈,却要自己独守空房,本来胆子就小,以前我小姨也住我们家还挺热闹的,现在只有自己了,好孤独,好寂寞,又想起我小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己想办法生存,好不容易爸爸能陪陪我,结果回老家了。
本来很喜欢爸爸,因为他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后来我听歌的时候哭了,他问我是不是精神有问题。
我真的不喜欢安静,安静我就想起以前的烂事,父母吵架的时候我也只能一个人在家,默默祈祷爸妈不要出事,每一次我的等待,都好漫长,好痛苦。本来生病了就不舒服,现在妈妈又跑出去喝酒了。
我不喜欢大人的那种...
自己在家突然崩溃了
明明我有爹有妈,却要自己独守空房,本来胆子就小,以前我小姨也住我们家还挺热闹的,现在只有自己了,好孤独,好寂寞,又想起我小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己想办法生存,好不容易爸爸能陪陪我,结果回老家了。
本来很喜欢爸爸,因为他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后来我听歌的时候哭了,他问我是不是精神有问题。
我真的不喜欢安静,安静我就想起以前的烂事,父母吵架的时候我也只能一个人在家,默默祈祷爸妈不要出事,每一次我的等待,都好漫长,好痛苦。本来生病了就不舒服,现在妈妈又跑出去喝酒了。
我不喜欢大人的那种热闹,但不代表我喜欢一个人,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一个冷漠的人,相反我很喜欢朋友,我喜欢身边有人的感觉,求求你们不要给我热闹又冷落我,这种感觉真的很讨厌。
我讨厌,我讨厌一个人,所以我选择住校,因为我讨厌一个人,那怕你和我交流,我只要一个人在我身边就好!!!
真的体会到芙宁娜的孤独感了。。。
我这里只想对我爸妈说一句话“在你们出去的时间里,要不是依靠那最后一点点对你们的爱,我早就去死了,我早就不在乎了,这种孤独,寂寞,落空的感觉,早点结束吧,那怕是任何方式。”
妈,求你别再让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