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评析】《巴黎圣母院》:为什么<中学名著导读>要给肤浅的爱斯梅拉达最美好的赞美?
因为中学名著导读针对的对象是要考学的中学生,不是没有高考压力的文学爱好者。历代高考作文坚决给你零分的总不缺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文章,虽然高考和科举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其主旨并没有什么变化。教育局对学生的名著理解是有一套模板的,你并不需要在读名著的时候动脑子。你想动自然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还是个中学生,就别在这方面费心。等你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你再思考爱斯梅拉达是个愚蠢的花痴、于勒叔叔是欠债不还的赌棍、贾宝玉是个一无是处的寄生虫都不迟。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男性,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多会被赋予一些幻想特质。爱斯梅拉达就是个典型,她只要漂亮、贞节、有性魅力、对男人还死心塌地就够了。对女性充满性幻......
因为中学名著导读针对的对象是要考学的中学生,不是没有高考压力的文学爱好者。历代高考作文坚决给你零分的总不缺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文章,虽然高考和科举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其主旨并没有什么变化。教育局对学生的名著理解是有一套模板的,你并不需要在读名著的时候动脑子。你想动自然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还是个中学生,就别在这方面费心。等你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你再思考爱斯梅拉达是个愚蠢的花痴、于勒叔叔是欠债不还的赌棍、贾宝玉是个一无是处的寄生虫都不迟。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男性,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多会被赋予一些幻想特质。爱斯梅拉达就是个典型,她只要漂亮、贞节、有性魅力、对男人还死心塌地就够了。对女性充满性幻想的肤浅读者也不需要爱斯梅拉达如何聪明有智慧,他们要的就是花瓶傻女人。爱斯梅拉达如果满腹经纶、头脑清醒充满智慧,就不可能满足众多男性的口味了。偏偏后者才是女性喜欢代入的自己。

《巴黎圣母院》虽是世界名著,但也带有爽文的色彩,爱斯梅拉达的设定就是典型。当然考虑的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正值旺盛的27岁,所以作为早期作品角色的爱斯梅拉达刻画深邃度不够也很正常。
如果作者是女性或者以女性读者为对象,男主人公多会出现符合女性口味的完美形象。这时候男性读者会很诧异这个男主人公不就是长得帅、会说漂亮话、会骑马舞剑、琴棋书画样样俱全而已,一个肤浅的花瓶怎么就有很多女性喜欢呢?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了,社会上就会给角色贴标签。至于这个标签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角色,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高考语文试卷上问你举出一个《红楼梦》中反封建的鲜明形象,你要写晴雯。就算你知道晴雯一点也不反封建,她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奴,最怕的就是被那个封建大家庭赶走的形象,你也不要把她的真面目写在试卷上。
再说说《巴黎圣母院》的爱斯梅拉达。

这个形象在世界文坛中闻名遐迩,但是爱斯梅拉达并非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而是一个标准的符号化角色。她的缺点那么多,却给人以完美女神的印象。其实关于爱斯梅拉达的评价,我所看到的还是负面居多,说实在的我根本就没看到过对她的赞美。
爱斯梅拉达自然有很多美好的特质,她的美丽与纯洁(吉卜赛人作为小偷民族都肮脏得很,而且不以贞节为道德律)简直颠覆了世人对吉卜赛女子的印象。我想代入到爱斯梅拉达,在神甫和绞架之间做选择的话,有几个人能拒绝委身于克洛德而选择死亡?当然,在腓比斯那里,爱斯梅拉达的贞节不那么有约束力,但是她对这个花花公子的一片赤诚已经到了生死的高度,虽然让人觉得可惜不值得,但也会被感动到。她虽然肤浅,但并不轻浮。不过是一个沉浸在幻想中的十六岁少女,试问诸位在那个年纪的时候,是否也是花痴中二地爱一个不值得爱的渣男?甚至爱到愿意为他去死。
偏偏是这种纯真,是人们真正向往的。中学名著导读所针对的对象,不过是爱斯梅拉达的同龄人。这时候跟你说什么你很蠢、你很花痴、你是个傻逼颜控、你被渣男骗得团团转,有用么?爱斯梅拉达们,听得进去么?还是安心考试吧,这个才是要紧的。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flipside
You've got me all freaked out tonight.
.
.
克洛德·弗罗洛在忏悔室里醒来,头上净是冷汗。他坐起来,冷静了一会儿,这才想起昨晚发生了什么。
昨晚他去了钟楼,为着爱斯梅拉达。他觉得自己真是疯了。主啊,我在干什么!一种羞愧和耻辱感油然而生,可是他的心里又有一种按耐不住、也不想按耐的兴奋和喜悦。这两者在他心里厮杀着,并且此刻后者占了上风。
他慢慢推开沉重的木门,里面是一间窄屋。月光通过半掩的窗探进来。月光投在爱斯长长的睫毛上,给她的脸映上两团小小的黑影,那黑影还在轻轻地颤动。弗...
You've got me all freaked out tonight.
.
.
克洛德·弗罗洛在忏悔室里醒来,头上净是冷汗。他坐起来,冷静了一会儿,这才想起昨晚发生了什么。
昨晚他去了钟楼,为着爱斯梅拉达。他觉得自己真是疯了。主啊,我在干什么!一种羞愧和耻辱感油然而生,可是他的心里又有一种按耐不住、也不想按耐的兴奋和喜悦。这两者在他心里厮杀着,并且此刻后者占了上风。
他慢慢推开沉重的木门,里面是一间窄屋。月光通过半掩的窗探进来。月光投在爱斯长长的睫毛上,给她的脸映上两团小小的黑影,那黑影还在轻轻地颤动。弗洛罗痴迷地望着沉睡的吉普赛女郎,她可爱的脸就像黄金与蜜蜡。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月光在黑夜的小屋里发酵。在这样的情形下,发酵的还有人们的爱。发酵放热,让温度上升,弗洛罗的心里生出无限怜爱。但这时候,一阵微凉的夜风吹过,热量散失。弗洛罗发涨的头脑被风吹醒。啊!他尖叫一声,又倏地捂住自己的嘴。睡梦中的吉普赛女郎微微地撇撇嘴,翻翻身,继续陷入梦乡。
啊!我……我……弗洛罗觉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个噩梦。他赶紧退回来,锁上门,飞速逃离了钟楼。他满头大汗,躲进了忏悔室。羞愧和不耻包裹住他,在周围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弗洛罗昏睡过去。
.
.
You caught me once,maybe on the filpside you can catch me again.
我真喜欢扯废话。以上文字全为随心所欲的乱写,今天突然翻到我以前写的关于副主教的文字,一时旧爱复燃,故摸之。纯粹乱写一通。
好吧我承认,我只是想安利一首歌lana del rey-flipside.(加深英文都是这首歌的歌词)
我以前喜欢就着这歌看巴黎圣母院。尤其是结尾处的贝斯总让我想起副主教被卡西莫多推下钟楼的情节。我仿佛看到弗洛罗的身体重重地击在冰冷的砖地上,深赤的鲜血,淡粉的脑浆……冷色调弥漫,死亡的美感溢满。
【名著人物评析】《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伪禁欲主义者的自我欺骗
他表面上或者内心里是真心实意想做一个禁欲主义者的。但等他看到爱斯梅拉达后,羞愧地发现自己曾经用信仰和灵魂捍卫的禁欲主义堡垒是如此地脆弱。所以克洛德对宗教和科学的虔诚远没有他自己以为的那样深刻。他也为自己对吉卜赛舞女产生的强烈欲求感到过可耻,但是克洛德不愿意面对自己恪守多年的信条是如此脆弱地被自己所违反,因此他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爱斯梅拉达身上。认定她是一个女巫,用魔法诱惑自己。就像出轨和强奸的男性把责任推给女性一样,一切都是因为她在勾引自己。谁让她长得这么诱人呢?所以是她的错。
事实上爱斯梅拉达就算用魔法来勾引副主教,只要副主教是个坚定不移的柳下惠,那么魔法又能奈他如何呢?克洛德从来不愿意面对这......
他表面上或者内心里是真心实意想做一个禁欲主义者的。但等他看到爱斯梅拉达后,羞愧地发现自己曾经用信仰和灵魂捍卫的禁欲主义堡垒是如此地脆弱。所以克洛德对宗教和科学的虔诚远没有他自己以为的那样深刻。他也为自己对吉卜赛舞女产生的强烈欲求感到过可耻,但是克洛德不愿意面对自己恪守多年的信条是如此脆弱地被自己所违反,因此他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爱斯梅拉达身上。认定她是一个女巫,用魔法诱惑自己。就像出轨和强奸的男性把责任推给女性一样,一切都是因为她在勾引自己。谁让她长得这么诱人呢?所以是她的错。
事实上爱斯梅拉达就算用魔法来勾引副主教,只要副主教是个坚定不移的柳下惠,那么魔法又能奈他如何呢?克洛德从来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他也发现自从吉卜赛舞女出现后,自己整个人都变得让人认不出。比如他拿刀捅了腓比斯,又指使卡西莫多强抢民女,这种土匪才干的坏事放在以前,根本不可能跟副主教克洛德联系到一起。
克洛德以前从未与女性近距离接触过,看到女人就躲开。这样的人很容易让旁人以为他不近女色,或许他自己也这么相信。普通的庸脂俗粉勾不起他的兴趣来,他就误以为自己不喜欢女色。但是偶然的机会他让看到了风华绝代的天仙,一旦戳中了禁欲主义者的G点,他所能爆发出来的力量真的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克洛德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对爱情的定义也非常理想化,简直和诗歌没什么两样。在克洛德眼里,爱情似乎就是你爱我来我爱你,两人水乳交融,没有第三个人插足,一起星光月下,一起高山流水,从不考虑爱情扎根于现实中,也不思索双方是否心灵契合,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能持之以恒地过下去。爱斯梅拉达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怎样的性格,克洛德一无所知,也从没打算去了解。副主教简直就是个男版的包法利夫人,按照他的年纪讲,他不该有这种青春少年似的荒唐爱情观。可是考虑到他之前过的是常年的禁欲生活,对女性没有多少概念,他冒出这些浪漫且不切实际的追求也不算太奇怪。
克洛德养大了卡西莫多不假,但是没有把他往正路上引,反而想让他成为自己作恶的工具。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半夜里强抢民女,卡西莫多出于对养父的尊敬干了这坏事,他因此被抓当众承受鞭刑。卡西莫多指望克洛德能帮他一把,可是克洛德看到这场景就急急忙忙走开了。主犯逃了,而且没有理会从犯的求救,从这个角度上看,克洛德也是很可耻的。
腓比斯是个渣男不假,但是他从没真正意义上得罪过克洛德。所谓的情敌关系其实根本就是克洛德的一厢情愿,吉卜赛舞女原本就不是他所有的,别人自然也有权利追求。可是克洛德还是拿刀捅了腓比斯。这个时候的他,哪里还有虔诚教徒的影子?1939版《巴黎圣母院》显然觉得克洛德的形象太损害神职人员的形象,就把副主教和克洛德分割成好坏两个人,让那个坏种脱离宗教的联结。
克洛德的悲剧建立在禁欲主义者对待异性和爱情的不成熟上,对宗教和科学的虔诚没有遏制住人欲的爆发,这就是副主教低级的一面。所以克洛德更像是披着人皮的野兽。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名著评析】《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杀了那么多人,为什么是真善美的化身?
看到有人问起“卡西莫多杀了两个最亲近的人,一个是从小收养他、抚养他、教育他的养父。一个是从小吃一个奶妈的奶一起长大的弟弟。还不问青红皂白就砸死了好多丐帮。为什么各种评论和导读会直接忽视这些,把卡西莫多评价为“真善美”“丑陋的外表善良的内心?”
这种看法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角度看待卡西莫多,而不是深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所处的环境来看待他的。在雨果的笔下,卡西莫多因为相貌丑陋而生活在一个近乎所有人都憎恨他、对他怀有莫名敌意的世界。副主教等会再谈,他的弟弟热昂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所谓“一个是从小吃一个奶妈的奶一起长大的弟弟”是含括在敌视卡西莫多的人群中的。
卡西莫多的丑陋加上失聪,以及他在巴黎圣......
看到有人问起“卡西莫多杀了两个最亲近的人,一个是从小收养他、抚养他、教育他的养父。一个是从小吃一个奶妈的奶一起长大的弟弟。还不问青红皂白就砸死了好多丐帮。为什么各种评论和导读会直接忽视这些,把卡西莫多评价为“真善美”“丑陋的外表善良的内心?”
这种看法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角度看待卡西莫多,而不是深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所处的环境来看待他的。在雨果的笔下,卡西莫多因为相貌丑陋而生活在一个近乎所有人都憎恨他、对他怀有莫名敌意的世界。副主教等会再谈,他的弟弟热昂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所谓“一个是从小吃一个奶妈的奶一起长大的弟弟”是含括在敌视卡西莫多的人群中的。
卡西莫多的丑陋加上失聪,以及他在巴黎圣母院中近乎与社会隔绝的孤独生活中,他的灵魂一片黑暗。而且从雨果的描述来看,卡西莫多不光身体畸形,他的头脑认知方面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从他学会说话困难,思想在脑海中变形产生幻觉等现象看,卡西莫多智力发育不全,而且还有神经类病症。整体来讲,他从肢体到大脑,都是不健全的精神疾病患者。
装在残缺不全的躯壳之内的心灵必然萎缩。卡西莫多几乎对藏在自己体内、与其外表一致、盲目悸动着的那颗心灵毫无感觉。他对任何事物的印象,必须经过一番周折才能抵达大脑。他的大脑十分奇特:任何思想一旦从那儿经过,都会扭曲变形。由此产生的观念必然发生偏差,失之万里。因此他的头脑中净是幻觉、净是错觉、净是荒谬的判断,他的思想游弋其间,时而迷乱,时而痴呆。
精神疾病患者并不代表他就是疯子,但是卡西莫多对各种事物做出的判断和平常人大相径庭也并不值得惊讶。这样的人是不会耍心眼,不存在什么城府的,更不会搞阴谋诡计。我们可以看出卡西莫多虽然二十好几岁,但是他看待事情非常单纯,非黑即白,不能理解中间灰色地带的人和事。这样的卡西莫多自然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真性情人设,他杀人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他所杀的人都是他主观判断的要害死他心爱的吉卜赛舞女的坏人——这是他不健全大脑做出的简单判断。
而爱斯梅拉达已经是卡西莫多灵魂的灯塔,黑暗生活中唯一一束光。失去她的话,卡西莫多就不愿意再活下去。这一点上腓比斯、格兰古瓦和副主教克洛德谁也做不到,所以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真的是爱到骨头里——只因为爱斯梅拉达害怕圣母院一个丑陋的雕塑,卡西莫多就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去把雕塑砸掉了。此时的爱斯梅拉达就是拯救卡西莫多灵魂的天使,而事实上她对他的恩义仅仅是一罐水而已。
一个长期生活在仇视他的世界中的卡西莫多,对这滴水之恩感激涕零,甚至要拿自己的生命来回报爱斯梅拉达。这样的人设既可怜又感人,卡西莫多为了回报吉卜赛少女,杀死了很多人,包括他的养父克洛德。
至于在圣母院大战中被卡西莫多砸死的乞丐们,他们都是曾经辱骂他、折磨他的看客。乞丐们诅咒卡西莫多的字眼,俨然已经把他和魔鬼划了等号。如果卡西莫多被烧死或吊死,这些乞丐们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意,反而会兴高采烈。所以卡西莫多为什么要像耶稣一样原谅他们呢?正是这些乞丐企图袭击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误以为),所以他杀死乞丐就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热昂和乞丐们是一路货色,没有什么特殊性,卡西莫多也没有什么必要怜惜他。更何况是热昂自己先射箭激怒了敲钟人,你明知老虎可怕还来挑逗,纯粹的送死行为。
再说副主教克洛德,首先他是一个该死之人。他谋杀腓比斯未遂这一条足够上绞架,无论腓比斯是不是渣男,克洛德在此事上都是犯了死罪。他嫁祸吉卜赛舞女并以此相要挟想强行霸占舞女,不然就吊死她的行为更是卑鄙无耻。最终他害死了爱斯梅拉达,两条人命在他眼里就如此一文不值。与卡西莫多的情况完全不同,乞丐们对卡西莫多的生命和灵魂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他出于保护爱人的动机大开杀戒(在他看不杀死乞丐们,爱斯梅拉达就会死)。而克洛德伤害的腓比斯和爱斯梅拉达对他人身没有任何威胁,仅仅是因为嫉妒和淫欲不能得逞就做出这种害人之事,这种行为简直是给神职人员抹黑。
克洛德确实把卡西莫多养大,但这不是抵消罪恶的理由。
对爱斯梅拉达有意思的四个男人中,只有卡西莫多一个是完全纯粹地爱她,一心一意为爱斯梅拉达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对她没有一丝一毫的邪念,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报要求。这样的人,和这样至清至纯的爱情,在现实中怕是几乎绝迹了。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极为浪漫、离现实老远、充满舞台剧风格的法国史诗。雨果无疑是非常喜欢卡西莫多的。《巴黎圣母院》最后一章的标题就是“卡西莫多结婚”。这位敲钟人生前没有和爱斯梅拉达在一起过,死后则与最爱的人同穴。这种浪漫的结合在雨果眼中等同于“结婚”,所以在《巴黎圣母院》的精神主旨上,卡西莫多和他心爱的吉卜赛舞女在作者的祝福下最终结合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坛上最为震撼人内心的一对儿。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墓地的玫瑰花
教堂的钟声流出金色的晚霞
墓地里的玫瑰开了花
颤抖的手里托着无望
猩红的眼中盛满大麻
跌撞着醉汉的步伐
圣洁的白袍沾染了泥垢却更加无瑕
往昔的克制只是无声的眼泪
他本从地狱而来啊
墓地的腐烂更适合他
他不再匍匐于圣子脚下
烈火中盛开的玫瑰
撒旦在召唤他回家
手里的子弹射向玫瑰花
鲜红的花瓣在空气里飘撒
斑驳的夕阳落下
胸膛上的划痕换不来一丝爱怜
那
请您和我一起下地狱吧
碎碎念:灵感来自《巴黎圣母院》,可以忽略子弹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时间😂
墓地的玫瑰花
教堂的钟声流出金色的晚霞
墓地里的玫瑰开了花
颤抖的手里托着无望
猩红的眼中盛满大麻
跌撞着醉汉的步伐
圣洁的白袍沾染了泥垢却更加无瑕
往昔的克制只是无声的眼泪
他本从地狱而来啊
墓地的腐烂更适合他
他不再匍匐于圣子脚下
烈火中盛开的玫瑰
撒旦在召唤他回家
手里的子弹射向玫瑰花
鲜红的花瓣在空气里飘撒
斑驳的夕阳落下
胸膛上的划痕换不来一丝爱怜
那
请您和我一起下地狱吧
碎碎念:灵感来自《巴黎圣母院》,可以忽略子弹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时间😂
【克洛德】如果他有童年
很多私设 勿深究,看完原著后的纯脑洞,虽然也不知道当时中世纪一个妇人能做什么是什么地位(原著1482年克洛德36岁,中世纪时段为476-1453年,克罗德出生即1446年)。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的黑暗无法想象,如同“锁住人的命运的铁链”,一个以神为中心,没有人权的社会是多么可怕。其实若那时他能有一双疼爱称职的父母,将来也未必会做神父,经受心理和精神的折磨和蜚语流言,落得那样一个悲惨扼腕的结局。
如果那时他身边哪怕有一个爱他的母亲,食用请用现代穿越的视角打开:
从小克洛德就已经养成在日出前起床的生物钟。那时他还很小,我进屋在他下床前抱住他小小的身体,把脸埋进他柔......
很多私设 勿深究,看完原著后的纯脑洞,虽然也不知道当时中世纪一个妇人能做什么是什么地位(原著1482年克洛德36岁,中世纪时段为476-1453年,克罗德出生即1446年)。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的黑暗无法想象,如同“锁住人的命运的铁链”,一个以神为中心,没有人权的社会是多么可怕。其实若那时他能有一双疼爱称职的父母,将来也未必会做神父,经受心理和精神的折磨和蜚语流言,落得那样一个悲惨扼腕的结局。
如果那时他身边哪怕有一个爱他的母亲,食用请用现代穿越的视角打开:
从小克洛德就已经养成在日出前起床的生物钟。那时他还很小,我进屋在他下床前抱住他小小的身体,把脸埋进他柔软松垮的睡衣里闻着他奶香的身体,然后亲吻着他的脸颊问候一句早安,接着帮他洗漱穿戴干净整洁的衣物。在天微微亮时带他做一天的祷告,之后他会自己回房间研读语法,然后领他去教堂做弥撒,结束去关照慰问一些老人和流浪的动物,顺道采购一些食材和日常用品。
几年如一日。
中午我们会稍早一些进餐,严苛的礼教规定一天只能食两顿,小克洛德并不花心思在食物上,总体吃得也少,但中午的这第一餐也能吃进大半一日的总量。我总会挑有营养的变着花样的搭配给他,牛奶、白面包、奶酪、蔬菜汤、坚果和新鲜采摘的水果。
下午时候小克洛德常常用来学习,也时常跑去大学城各个教会礼堂偷听。等他稍大点会读拉丁文后在家寡言沉郁,年少老成的小家伙只会一头扎进拉丁辞典和经文,翻阅古籍和各种学术书籍。
“宝贝不要总钻在书里啦,出来晒晒太阳。”
我不想干涉他对知识的渴望,也只能时不时提醒他起来走动,舒展一下身体,或是洗净一些水果放在他桌旁。
傍晚若我没有事务在身就会带着小克洛德到家附近人烟稀少的街道小巷或是塞纳河边的城墙上转悠一圈。他会乖乖的来牵我的手,走在我的一侧,那么小又那么软的手啊。偶尔克洛德也会脱开手,兴奋地跑向前方一个小钟楼的石墩上眺望远处金色的夕阳,踮着脚趴在刚好及胸的石壁,回头看向我,激动幸喜地朝我招手示意道:“快看,妈妈看!”
城墙钟楼的平台视野开阔,四面八方的美景尽收眼底,河岸两侧坐落着密密麻麻的烟囱、屋顶、角楼、钟塔、广场,街道错综复杂,看似混乱却又紧凑有序。正对着西边的落日半遮半掩在天际的云朵里,露出部分的太阳火红金黄,射出瑰丽无限的万丈的光芒,远处的暮云从橘黄渐变为粉红或紫,一整幅壮丽的图卷铺展在浅蓝的幕布上。面前的塞纳河波光粼粼,洗衣的妇女在河边捶打床单衣物,不时传来说笑和歌声;河两岸的田野和错落高低的城镇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圆塔、房顶、屋檐瓦片都镀上了金,几只回巢的鸟儿鸣叫着飞旋在屋顶。我笑着来到小克洛德的身边,一手搭在他的肩上,轻轻贴了一下他的太阳穴。迎面爽朗的风吹拂着我们夕阳下灿烂的脸庞。
晚上读书时虽然很费蜡烛,也废眼睛,但我还是允许他点着。冬日的夜晚寒冷,等他晚上的经文和祷告结束,燃烧的蜡烛在漆黑的房间里摇摇晃晃,看着他饱满圆润的脸颊泛着烛火的光晕,鼻间呼着的热气,那时我的内心格外满足、平静。明亮的烛灯还剩那么一小节,有时我会将他领上床,帮他塞好厚厚的棉被,他也会贪恋地握着我的手,求我帮他捂一捂冰冷的双足。时间早我会帮他读一些童话故事,时间晚就唱一首摇篮曲,他也很快会进入梦香。曲终,我会在他光洁饱满的额头落下一个月光般柔和的吻:“晚安,我的小宝贝。”
春夏秋冬,我会给他充盈无私的爱和陪伴,无论是清晨还是临睡额前的亲吻,一日也不曾落下。待他长大,他永远会记得他拥有一个和歌谣里一样幸福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成长总是那么迅速,眨眼的功夫。待他约7岁,他便要每日去托尔希学院学习了。
—————————————
此为原著读后有感而发的文字:
童年巷子里小路上
是神父弥撒后的薄荷茉莉香味
二楼窗台垂下的那盆绿植绿
影子投在幼小赤诚的心上
驻足望着天空刺眼无比的烈日
桌前一摞摞希腊辞典和经文
苦涩泛黄的从家寄来的信件
有人会注意到吗?
勤勉沉郁的学子
你忧伤黑色制服下
磨损的膝盖和
半含着微笑的单纯
墨水书写的字迹和额头的汗滴
斜阳下回家路上
背后的小狗摇着尾巴
手捧课本和野花
大步迈向前方
那崎岖坎坷 泥泞一生的道路
————————————
忍不住想提原著里克罗德青年时期的学术文化水平真的让人瞠目结舌:
“十六岁便早早修完了神学课程,开始攻读法典,《查理曼法令汇编》、《判例大全》、伊斯帕尔的主教泰奥道尔谕录、沃姆的主教布夏尔谕录、夏特尔的主教伊夫谕录……从泰奥道尔于168年至格里高利教皇于1227年结束那个民法和教会在中世纪的混乱中纷争创建的时期,如此庞杂繁复的的情况克洛德全都搞清楚了,滚瓜烂熟。
吃透法典之后又潜修医学、语法、伦理、修辞、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十八岁,他修完了神学、法学、医学、和自由学科四个学院的全部课程!攻读过草药学、旁药学,成了热症、扭伤、骨折和疗疮方面的专家。雅克·德·埃斯尔如若在世,一定会接受他为内科医生;同样,理查德•艾兰也会接受他为外科医生。在自由学科方面,他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还攻读语言,学会了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这三座圣堂,当时很少有人能够升堂入室。”
搬到晋江了
有一些同人文的章节在lofter发总是过不了审,我就搬到晋江了
以后基本只会在晋江发《NDDP》同人
《副主教变猫咪》那个坑也发在晋江了,日更
晋江笔名:林野泽
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晋江搜我的同人文|・ω・`)
顺便求个晋江关注收藏,谢谢大家|・ω・`)
有一些同人文的章节在lofter发总是过不了审,我就搬到晋江了
以后基本只会在晋江发《NDDP》同人
《副主教变猫咪》那个坑也发在晋江了,日更
晋江笔名:林野泽
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晋江搜我的同人文|・ω・`)
顺便求个晋江关注收藏,谢谢大家|・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