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算介绍的自我介绍
二战美穿越未来那篇实在是补不上,如果有想看的姐妹可以找我私信要联系方式。
全文3.5k+
1.关于称呼:什么都可,只要不是戏谑性或侮辱性的都可接受
2.关于性格:性格随和,不喜欢吵架或骂人,针对观点不一致的朋友,喜欢交流谈讨(对历史小鬼与无理取闹、专门我茬的人除外)
3.关于评论回复:
①对于文字评论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而点赞的话则说明我认同你的观点并且没有什么补充的。
②如果我没有回复也没有点赞那就说明本人不在线。
4、推与雷点:
(1)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战史,二战史推
一点儿关于先秦几位先人的感慨:
①孔子:先秦圣贤数不胜数,可为后世所耳闻能饼的...
二战美穿越未来那篇实在是补不上,如果有想看的姐妹可以找我私信要联系方式。
全文3.5k+
1.关于称呼:什么都可,只要不是戏谑性或侮辱性的都可接受
2.关于性格:性格随和,不喜欢吵架或骂人,针对观点不一致的朋友,喜欢交流谈讨(对历史小鬼与无理取闹、专门我茬的人除外)
3.关于评论回复:
①对于文字评论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而点赞的话则说明我认同你的观点并且没有什么补充的。
②如果我没有回复也没有点赞那就说明本人不在线。
4、推与雷点:
(1)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战史,二战史推
一点儿关于先秦几位先人的感慨:
①孔子:先秦圣贤数不胜数,可为后世所耳闻能饼的莫过于孔夫子。
漫漫长夜中繁星当空,可只要有他在,就没有星光比他更加耀眼。
固然,初读《论语》的时候是真实感到枯燥无味,繁琐的礼节与满篇的仁义真的无法激起我半点兴趣。可直到我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再次看见他的名字——《仲尼弟子列传》。
对于大史公文风与记叙风格的信任使得我耐下来细细阅读这位天之木铎的至圣先师的一生。
细致文冰冷的文字记载了孔夫子的生平,通篇读下来只有"痴"这一字。
孔子是活在过去的痴人,他的一生都在追寻昔日周王室荣光投射下的礼乐之制,幻想着终有一日把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转过来。
他讲仁,讲义,讲礼,甚至不惜千里向老子情教周礼。
他以"恭,宽,信,敏,惠"向子张宣仁,以"克己复礼"向颜渊宣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可那样的仁,那样的礼却诞生在一个无法守礼的时代,礼乐制度早已随周王室的余威一样逝去,夫子所追求的也仅成了一个理想蓝图。
世人无不称赞孔子为"天纵之圣",可纵使贤名远播,也终是无人敢去实践——那是一个争霸的时代。
——圣人会老吗?
——会。
"甚矣,吾衰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孔子站在溪水河畔望着自己的面容,喃喃自语的时候,我的心绪都随之一痛。
随之而来的更是噩耗。
颜渊死了,颜回死了,子路也死了。
孔子一次又一次地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的心也伴着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渐渐地冷了下来。
“天丧予!天丧予!"
或许夫子为之恸哭的不仅仅为颜渊,更为他那在残灯冷夜之中的梦和这混乱不堪的世。
“泰山环乎!梁柱摧手!哲人萎乎!"
一位圣人,一个痴人,一场梦,一生,也就止步于此了。
唯有风中忽闪的油灯映着半卷史册,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②韩非子:
第一次翻开《说难》的时候是在半夜十二点多。
北面而来的冷峻伴着窗外的冷风一同震得我浑身发冷。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所以他笔下的事与理也总显得那么冷酷,不留情面。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士之所彰,士死之。"
韩子毕竟师承荀夫子,对于"性恶论"的传承也是毫不动摇。
《韩非子》中的文字就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劈开人性中最大的恶,言辞犀利,字字珠玑。
"故桓公藏荼怒而攻楚,吴起怀廖实而吮伤。"
韩子犀利深刻又极具眼光谋略,眼冷,故下笔行书亦极冷。
在千年后的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韩子伏案在桌前,昏暗的灯光散落在卷卷竹简之上,寂冷的风吹彻着整个长夜,他就在这样的孤静之中刻下自己的梦。
"扶夫相则贵望,自为则事行。"
“国无常强, 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也难怪惜才如始皇帝只见韩子著作便感慨:"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韩子心念法治天下,可当实现那场梦的机会到来时,君主却偏偏不是韩王。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韩子爱法更爱国,一篇《存韩论》将忠君爱国写的尽致淋漓,但就因此大梦一场空。
当韩子端坐于咸阳狱之中,静静地听着窗栏外的落雨声,回顾着一生的是是非非,最后带着落寞的笑意饮下同门师弟递来的酒,生命也就永远定格在了史卷中的那一年。
昔人已逝,唯有法,流传不朽。
③李斯:
若是时光倒流生命再一次重演,回到沙丘之变那一年,不知走向刑场的斯相又会作何选择。
纵使后人提及李斯便会想到韩非之死或沙丘之变,可却无人可以否认他曾作出的贡献。
李斯曾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而他与自己的同门师兄韩非的关系则更为复杂。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不读史,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两个同为法家赫赫有名的双星的命运竟会这般崎岖离奇。
那一刻仿佛整个历史都活了过来,徐徐地铺展在我的面前。
千年后的我们无法得知当李斯将那杯沾了毒的酒递到自己昔日同窗师兄的手中时,他是否也曾忆起当初同在稷下求学时一起争辩激论,互相欣赏的时光。
而即使沙丘之变后,他也曾再三规劝二世,甚至为此忧虑不已,走上刑场的时候,那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又染了多少人的泪,可惜,一步踏错,步步错。
或许沙丘之时,他有只为求活,可当那一刻,他实实在在的后悔了。
身为后人的我们无法得知那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活在过去的鲜活细节,只有那通向仕途的路上,鲜血淋满。
④庄子:
在先秦那个诸子百家都想做官以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的时代,却出了一个一心只想道隐的异类,他就是庄子. 。
很多人都认为庄子为人高隐傲世,行事不沾凡尘。其实不然,当我们走进他的生平时就会很容易发现,庄子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矛盾体。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肠热,故悲慨万宽。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这段话无疑是对庄子性格最好的诠释。
他的矛盾之处便在于因着心悯无法真正超脱,又因这无法超脱而冷眼旁观。
春秋战国正值社会转型,随之一起转动的齿轮不是机械,而是鲜血,是成千上万的枯骨堆砌而成的混乱。
或许今日的我们会用敬仰孺慕的目光遥望看那个时代中层出不穷的风云人物在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然而于这其中人而言,却着实算不上是件事事。
须知,群星属于深邃的宇宙。
只有混乱的年代才会有数不胜数,不同的人脱颖而出。所以,即使我无法认同那些评价变革时代“美好”的观点,却也始终相信他们的存在就是黑暗中的一道道光,庄子就是这其中的一道。
当不同的光汇聚到一起的时候,也终会迸发出强烈的光芒,穿过长夜,迎来黎明。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喜欢的先秦人物像为了不曾相识的魏齐而决然放弃相位荣华富贵的虞卿,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范睢,知行虽无功, 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 不免于诛就的武安君白起等不再一一列举了。
(2)ch:主推苏美以及美右/美中心,国人CB向
副推英法英,粹意粹,无CP向的历史中心
城拟:波费,京盛,沪纽
雷点:
①请不要在我的评论区下面玩任何国家的耻辱梗,或歇后语或侮辱称呼与段子。
②对于那些嘲笑美国历史短的人,请换个角度想想这么一个问题,美国建国多少年?
或者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但是嘲笑的人你了解多少?美国历史确实短,但是嘲笑的人你又了解多少?爱国从不需要用这种毫无意义,又只能拉低素质显得自己气量狭隘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真正地深入了解,凝望历史,给予过往以尊重,再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不要说别人怎样怎样,我们是要前进,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应该是更加优秀而不是相互比烂。
我认为不论国外怎样,我们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浓厚色彩的文明大国,我们应当对于历史给予尊重,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发展文明。
难道我们要因为别的国家不了解中国历史而自己也陷入与其完全相同的地步吗?
————不,我们当然不能。
如果国外有这样的人,那只能说明他们的文化素养极其欠缺,而那样的文字描述发布出来也只会是显得他们像不懂历史的跳梁小丑,而我们只需收好本心,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避免自己重复走上他们的道路。
不要去嘲笑别国的灾难,灾难害的只会是平常百姓,而不是jgzy/bqzy的领导人,真正理解尊重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根本不会这样,只有不思进取,只会在互联网上耍嘴皮子的人才会去庆幸。
庆幸,庆幸什么?
庆幸日本火山地震害死多少多少人,庆幸于911事件,庆幸于巴黎圣母院失火,可换个角度想想,这与我们所最为厌恶的jgzy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又谈何命运共同体?
其他:
①关于对家,理解尊重但不嗑。
②可接受瓷爹的无CP历史向个人中心,如【瓷中心】历史会铭记 和瓷爹的九大家长
③关于ch梦女,理解尊重,不关注不干涉。
注:之前写了一篇针对ch中美的刻板印象的文章,可能冒犯到了各位瓷右的朋友,在此表示非常地抱歉。
关于瓷右与美右:在我看来,只要不是只要不是刻板印象,不是歪曲历史,那都是个人xp不同造就的体位不同。
(3)本人是FDR厨,拒绝一切与其有关的刻板印象,如有疑惑,请私信我。
(4)二战同人:我雷斯希,非常雷的那种,这对CP简直是完美又精准地踩在了我的雷点上,抱歉我真的接受不了把Stalin元帅写得像是有qj癖好的患者一样。
现在为止,唯一一部看完的动漫只有画江湖之不良人,平时不怎么在线。
最后请不要拿我的文章去投喂AI。
欢迎同好交友。
拟古十二首·其九
唐代·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其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其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
拟古十二首·其九
唐代·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其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其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其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庄子·齐物论》
【庄惠/惠秉】星台月
给@共相与个相的生贺!生日快乐!
前文北冥雨
邹主视角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是哪位才子所写,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他命格平顺,唯一的大劫在于身后锦绣文章佚失大半,反倒令后人犹为珍贵这妙笔孤篇。春江花朝,圆月流照,可惜我是铁石心肠的司命星君,活了几千年的朽木,对这美景早已无动于衷。
澄明的月光之下,我忽地想起了公孙子秉。
他头次见到我,身心俱疲,形容憔悴,分毫不似那些传说所言。我并非善心泛滥之人,但看到他的宿命,我也只能选择收留。几天后他便又成了那簇生生不息的火焰,...
给@共相与个相的生贺!生日快乐!
前文北冥雨
邹主视角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是哪位才子所写,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他命格平顺,唯一的大劫在于身后锦绣文章佚失大半,反倒令后人犹为珍贵这妙笔孤篇。春江花朝,圆月流照,可惜我是铁石心肠的司命星君,活了几千年的朽木,对这美景早已无动于衷。
澄明的月光之下,我忽地想起了公孙子秉。
他头次见到我,身心俱疲,形容憔悴,分毫不似那些传说所言。我并非善心泛滥之人,但看到他的宿命,我也只能选择收留。几天后他便又成了那簇生生不息的火焰,得意或失意,从不会折损他光与焰分毫。他是少年英才、天生仙骨的凤凰,离经叛道胡作非为,又有谁能拦住他?所以他能逃出锁妖塔,所以他能找到庄子休,所以他能为了惠施奔波万里。那些闹剧我看得明白,他的命数没人比我更清楚。可我总是想救他。
我是几千岁老不死,他是意气风发后生,我与他本该毫无交界,他会像所有人一样,消磨,陨落,命星在夜空中划下燃烬的尾迹。他的命我改不了,更救不了。但我不知为何,我偏偏想救他。他用尽青春和情爱去纵力燃烧,最终什么都不会留下,这就是冰冷的命运。我见过这种人不少,但却对他产生了一丝奇异的、难以言明的悲悯。
我并无力阻止他生来注定的命运,所以他最终还是死了,成为我漫长生命中的流星,一切的炽烈与光芒,皆被命轮碾压殆尽,最后留下的,只余北冥茫然缭绕的烟涛云海。
鸾凤之命、仙骨灵体,他本可以踏上通天坦途,成为那无数骄子中的一位,也不会引起我的半分注意。如今却只能做星台上一捧死灰,风一吹,便消散了。
他又是何必。
惠施和他有几分相似,或许正因这相似才使得他们意气相投、共撞南墙,甘愿将命运走到死路。
我将惠施做朋友,却也撼不动他的命运。他是天上明明皎月,永远难以触及,却让人永远魂牵梦萦。公孙子秉如此,庄子休再如何超然,也是如此。他死后我再也不曾涉足过北冥,已忘却在烟霞茫茫中,是否还能见到月亮。他乘月归去了,而我与庄子休,只能继续在现世磋磨,挥霍望不尽的余生。长生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太虚无缥缈,所以他们总要去追求。惠施从前也是凡人,他也想过要去长生吗?我相信他有过,但他还是憾恨而终了。而庄子休,那位神秘飘然的南华真人,也并未在长生中得到圆满。虚无的寿命毫无意义,长生不如说是一桩酷刑。庄子休便是实例,惠施与他称得上相望不相闻,但月华却只能照到他知交墓前草。
我老了,已经不能再用抽离的、冷静的、从未杂糅情感的目光看待命轮下的那些人。扪心自问,星台的司命星君,你又比他们高贵多少?不过是一时侥幸,逃出了命运的绞索,转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观察他人的命运。我终究不能战胜天意,我救不得、忘不了、放不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我生命中有所羁绊的每一位,慢慢走向注定灭亡的结局。
落月沉沉,夜晚也即将落幕。远方一望无际的夜空,更似尘世的苦海;他们拼命游向尽头那缕遥遥无期的曙光,而我,我在海的对岸,静静地、无能为力地看着他们被命运浪潮席卷,被岁月洪波吞没,下沉到生命的深渊中去。
东方既白,我蓦地想到:
这般明亮的满月,我将很久不能再见了。
庄子好涩
真的没人觉得庄子很涩吗?月考考文言文考到了《庄子·说剑》,看完真的觉得。。。好涩啊
贴一下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
真的没人觉得庄子很涩吗?月考考文言文考到了《庄子·说剑》,看完真的觉得。。。好涩啊
贴一下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我对庄子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他会舞剑啊啊啊啊啊啊,真的特别戳我xp啊啊啊啊,而且最后赵文王是牵着他的手走上殿堂的啊啊啊,牵着手!!!(浅浅的磕一小口)
所以有没有同样觉得庄周好涩吗🥰🥰🥰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 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 箕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 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生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 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 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 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 箕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 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生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 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 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 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宋元君半夜梦见一个披散头发的人在偏门窥视,说:“我来自宰路的深渊,我做清江的使者到河神那里,被打鱼人余且捉到了我。”宋元君醒来,使人占梦,说:“这是神龟。”宋元君说:“打鱼的有余且这个人吗?”左右说:“有。”宋元君说:“令余且来朝见。”第二天,余且来朝,宋元君说:“捕鱼得到了什么?”回答说:“我的网得到一个白龟,周圆五尺。”宋元君说:“献上你的龟。”龟送到,宋元君一再想杀了它,又一再想养活它,心里犹豫,叫人占卜,说:“杀龟来卜卦吉。”于是剖龟占卜,占了七十二卦而没有不应验的。孔子说:“神龟能托梦于宋元君,而不能逃避余且的渔网;智能占七十二卦而无不应验,不能逃避割肠的祸患。如此看来,智能也有穷困的时候,神也有不灵的地方。纵有最高的机智,却有上万人谋划它。鱼不知畏网而怕鹈鹕。除掉小知而大知明,去掉自以为善而善自显。婴儿生来没有大师教而能说话,这是与会说话的人在一起的缘故。”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 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 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赍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 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 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 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已,人将保汝矣!”无几何 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 ,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 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 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赍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 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 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 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已,人将保汝矣!”无几何 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 ,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于门,曰:“先 生既来,曾不发药乎?”曰:“ 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 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 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 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 舟,虚而敖游者也!
列御寇到齐国去,走到中途又折了回来,遇上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道:“什么事情让你又折了回来?”列御寇说:“我感到惊恐不安。”伯昏瞀人又问:“什么原因使你惊惶不安?”列御寇说:“我曾在十家卖饮料的店子里饮用,却有五家事先就给我送来。”伯昏瞀人说:“像这样的事,你怎么会惊惶不安呢?”列御寇说:“心中情欲不能排遣,形容举动会有光仪神采;以这样的外貌镇服人心,使人对我的尊重胜过对老人的尊重,这将会招致祸患。卖浆人只不过是做些小本的饮食买卖,没有多少赢余,获利微薄,权势轻微,还如此待我,更何况是万乘的国君呢?国君身体为国家损耗,才智为政事消耗,他们会把重任托付给我并考察我的功绩。我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惊惶不已。”伯昏瞀人说:“你的观察与分析妙啊!你就等着吧,人们会归附你的!”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前去看望列御寇,见门外摆满了鞋子。伯昏瞀人面朝北方站着,竖着拐杖撑住下巴,站了一会儿,一句话没有就出去了。接待客人的人告诉列御寇,列御寇提着鞋子,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赶到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怎么不说一句教导的话呢?”伯昏瞀人说:“算了算了,我本来就告诉你说人们会归附你,果真归附你了。不是你能使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使人不归附你。你何必这样讨人欢喜而显现得与众不同呢?必定是有什么东西撼动了你的本性,而你又无奈何。跟你交游的人中无人劝诫你,他们机巧的言论,全是毒害人的。你却不醒不悟,竟同他们混熟。逗人爱的智巧,你要丢掉才好。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忧患,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不受缆索牵绊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人禀受而得形体,不会马上死亡,而要等待消尽。与外物相互伤害,相互磋磨。走向尽头的过程就仿佛奔驰而不能停止,这不是很可悲吗?终身碌碌却见不到成功,疲倦劳顿却不知道哪里是归处,这怎么不可哀呢?人所说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形体消磨殆尽了,心也一并随之消磨,这不是极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本来就是这样迷茫吗?是只有我这样迷茫,而其他人也有不迷茫的吗?……我怎么知道乐生不是一种迷惑呢?我怎么知道恶死不是像自幼流落他乡而不知道回家那样呢?丽姬,是艾封人的孩子。晋国刚得到她的时候,她哭得沾湿了襟袍。等她到了王宫里,与王一同睡在安适的床上,吃着肉食,就后悔自己的哭泣了。我怎么知道死者不会为一开始的求生而后悔呢?做梦饮酒的人,晨起却哭泣。做梦哭泣的人,晨起却去田院狩猎。在人做梦的时候,不知道那是梦。而在梦中又占卜自己的梦境,醒来后才知道那也是梦。只有最终觉醒才能知道一切都是梦。而愚昧的人自以为自己醒了,还认为自己知晓一切的样子……我说你在做梦,这也是梦而已。这样的话,可以称作“吊诡”。万世之后,遇到一个大圣人,能够解开这个谜题,这也是在早晚一梦间相遇了。
……
昔年庄周梦见自己成为蝴蝶,便翩翩然就做蝴蝶,觉得自己很快意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庄周。忽然梦醒,还是这样一个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就称作“物化”。
举头三尺有神明
(正文和标题其实可能没有太大关系)
入住老福特后的第一篇文
逛了一圈后的激情产物
是庄惠偏cb向
会有明显的历史错误,比如先秦的人说出了清朝时的一句诗(捂脸)
排雷:应该算略玄幻(?)
私设如山,ooc预警
如果感觉看过,可能的确是我,因为原来是手稿
能接受就开始了!
(划线句是《庄子》原文)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其闻庄子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你可真是送了我一份大礼,夫子。”庄周坐在树下,望着据梧而立的惠施。
“只是想见你罢了,周。”惠施叹一口气。
庄周不接话,看着惠施,忽然没头没尾问:“夫子,你听说......
(正文和标题其实可能没有太大关系)
入住老福特后的第一篇文
逛了一圈后的激情产物
是庄惠偏cb向
会有明显的历史错误,比如先秦的人说出了清朝时的一句诗(捂脸)
排雷:应该算略玄幻(?)
私设如山,ooc预警
如果感觉看过,可能的确是我,因为原来是手稿
能接受就开始了!
(划线句是《庄子》原文)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其闻庄子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你可真是送了我一份大礼,夫子。”庄周坐在树下,望着据梧而立的惠施。
“只是想见你罢了,周。”惠施叹一口气。
庄周不接话,看着惠施,忽然没头没尾问:“夫子,你听说过举头三尺有神明吗?”
“举头三尺有神明?”惠施下意识抬头,入目是梧桐茂密的树冠,“哪有?”
“人看不到头顶,夫子。”庄周笑道,“要不你看看我的?”
惠施瞥他一眼,目光从庄周头顶扫过:“没有,看不到。你若能看到,不如说说我头顶的神明是什么?”
在惠施顶上大约三尺的枝上,一只尾羽极长的鸟停止顺毛,目光炯炯地看向庄周。
庄周装作无意地盯着它,说起了鹓鶵和鸱的故事:“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庄周顿了顿,又慢悠悠地加上一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还没消气?”惠施苦笑,“我做错了,我道歉。对不起,周。”
“太迟钝了,夫子。”庄周摇头,“我是在说你顶上的神明啊。你的是鸱,我的大概是鹓鶵吧。”
梧桐枝上被庄周称作“鸱”的鸟惊了,张开翅膀,距庄周三尺飞过。
“况且我还听说,”庄周接着补充,“人头顶的神明由人的梦境幻化而来,代表着人最真实的自我。”
“怎么,周,你是想说我和鸱一样吗?”惠施怒极反笑,“还是想说你和鹓鶵一样?可是,周,人怎么会和鸟兽一样呢?”
“此之谓物化。”庄周悠然接话,“泯灭事物差别,彼我浑然同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夫子,这本不就是你的理论吗?”
惠施一拂袖:“我可没想你那样说,周。依你的说法,人与草木一体,然人故无情乎?”
庄周不回答。
惠施等了半天,扭头看去。
庄周早已入梦。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施嫌弃地捂住耳朵:“别唱了,周,你唱歌跑调。”
庄周“啧”一声,不唱了:“也没要你听啊夫子。”
“周,如果我没记错,你妻子去世了吧?”惠施环顾四周的一片缟素,觉得不可思议,“你还在这里唱歌?”
“夫子,死的是我的妻子而不是你的妻子。”庄周皮笑肉不笑,“你不必为她悲伤。”
“我是怕你悲伤。”惠施忙解释,“信使说你在家中痛哭,我便来看你,谁知你非但没哭,还鼓盆而歌。”
“我在她刚死时哭的。”庄周从地上站起,“现在我想通了。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现在她死去,不过是迷路的孩童终于回家。”
惠施无言以对,忽瞥见庄周身后:“周,你家中怎么有株梧桐?”
庄周顺着他的目光转身看去,只看见半空悬停着的极眼熟的“鸱”。
庄周淡定地重新面向惠施:“那是以前我和妻子一同种下的,准备过几天就砍了。”
惠施重重叹气:“人故无情乎?”
不等庄周回答,惠施便离开了。
“然。”庄周背过身去,看着空无一物的院子,轻声答复。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
“夫子。”庄周走过去,看着在梧桐荫下的墓碑,“你还真是喜欢梧桐。”
没有人回答他。
庄周也不恼,继续自说自话:“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夫子,人和草木又有何不同呢?”
路上行人神色各异,脚步匆匆,听见有人对着墓碑说话,只觉得这人过分悲伤,竟有些疯癫了。
庄周上方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他抬头一看,在层层叠叠的梧桐枝叶中看到了熟悉的“鸱”。
庄周从身上摸出个馒头,捻了点屑。
“鸱”闻着味飞下来,看一看,又肉眼可见嫌弃地飞回。
“人故无情乎?”惠施昔日的问句回荡在耳边。
庄周仰着头,望着鹓鶵绚烂夺目的尾羽,笑了:“然。”
—————————END—————————
是某天上课路上突如其来的灵感:庄周在《秋水》里说鹓鶵“非梧桐不止”,又在《齐物论》中说惠施“据梧”,然后就想:“会不会庄子休是在暗指惠施是鹓鶵呢?”
于是激情开坑,然后就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捂脸)
惠子相梁原文其实是庄周真的在骂惠施是鸱(猫头鹰)啊!不是像这篇文里写的那样啊!
重申一遍:这篇文只是本人的cp脑发作后的无脑产物,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