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寻找喜欢的
创作时,总有两个我们避不开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写什么故事好呢?
[图片]
答案可能是想记录过往的难忘经历;希望在故事中完成现实中很想做,但因各种原因没做成的事;可能想抽象、幽默表达对世界的批判、失望,或借漫画吐槽烦恼与压力;也可能是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如果对自己想表达什么、借故事实现什么没头绪,也等不及花上五年十年积淀生活阅历,感悟人生意义。可以试试“间接丰富阅历”,去看看热播的、豆瓣评分高于8分的感兴趣...
创作时,总有两个我们避不开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写什么故事好呢?
答案可能是想记录过往的难忘经历;希望在故事中完成现实中很想做,但因各种原因没做成的事;可能想抽象、幽默表达对世界的批判、失望,或借漫画吐槽烦恼与压力;也可能是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如果对自己想表达什么、借故事实现什么没头绪,也等不及花上五年十年积淀生活阅历,感悟人生意义。可以试试“间接丰富阅历”,去看看热播的、豆瓣评分高于8分的感兴趣的影视剧、文学、漫画作品。感受他们的故事中,“什么”是自己继续追下去的动力:
①是对迷案真相的“好奇”?
②是期待攻略帅气伴侣,拥有贴心可靠的“陪伴”?
③是拥有不俗的“技能”,非常“特立独行”?
④或是借漫画表达对校园、职场、家庭、生活的“讽刺”?
⑤是凭借“勇气”“善良”“智慧”等不断解决困难?
⑥还是机制巧妙、暗藏玄机的“奇妙世界”?
……
可以像这样分析,将触动着自己的“元素”记录下来,同时尽情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好好睡觉,做一场又一场梦。有时候光坐在桌子边上可能什么都想不出来。那就走到街上,爬爬山,换个环境看看。或者放松放松洗个澡,说不定也会有好点子冒出来哦。
某一刻,那个独属于自己、令人热血沸腾的“灵感”会突然诞生,可能是大体的情节,也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角色。记忆是有保质期的,超过8h会想不起细节,第2天基本就忘了。趁现在还清楚,请立刻把这个绝妙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用便签贴、草稿本、日记本,也可以用手机备忘录、Excel表格。
ヽ( ̄ω ̄( ̄ω ̄〃)ゝ
3.扔掉过高标准和压力
从小在习惯否定、强调谦虚的环境下长大,身边有控制欲较强,擅长焦虑的家长,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缺乏安全感、害怕失败、习惯性过度努力的人。他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完美主义者。
[图片]
小时候觉得这是一种夸奖。直到对考试出现PTSD,漫画从周更变成年更,初次接触经济市场,看素材包阴晴不定的数据从激动失望到麻木……现在不这么认为了,过度的完美主义就像把斧头,自己啪一挥敲碎了电池,身体里的能量不断流失,在“做”与“不做”间来回折返跑,还没...
从小在习惯否定、强调谦虚的环境下长大,身边有控制欲较强,擅长焦虑的家长,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缺乏安全感、害怕失败、习惯性过度努力的人。他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完美主义者。
小时候觉得这是一种夸奖。直到对考试出现PTSD,漫画从周更变成年更,初次接触经济市场,看素材包阴晴不定的数据从激动失望到麻木……现在不这么认为了,过度的完美主义就像把斧头,自己啪一挥敲碎了电池,身体里的能量不断流失,在“做”与“不做”间来回折返跑,还没开始行动呢,就已经内耗得精疲力竭、动弹不得。
丢掉那些沉重的包裹,丢掉对结果的期望和未雨绸缪的自我否定吧!“这是一次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探索!身为冒险家,失败是家常便饭。不,这是一次数据经验的采集,一定是有价值的。”
抱着这种心态,我把原先认为不可能,瘫了两年没敢再碰的课程,拆分成每天可以做一点的小目标,重新动起来了。有时候事情好难,可能是因为期待定得太高,目标看得太远。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饭,会觉得根本吃不完啃不动。
高瞻远瞩不是时时刻刻都管用,目光放短一点,把自己变成只要完成下一秒的秒针,一小步一小步走,不要迈太大,那样会拉伤会透支。记得及时奖励自己,像让人上瘾的游戏机制那样有些盼头。如果有志同道合、不用考虑面子问题的朋友,或乐于捧场的家人,还可以试试互相打卡呦。我和老妹用各自的软件背单词,母上大人Keep晨跑,每次都会顺带在家庭群里打个卡,效果比预想的好很多!
今天迈一步,明天再迈一步,大脑负责这块的区域被刺激越来越发达,这件事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坚持。
2.做真正感兴趣的
最后成功前,所有的努力常常只有自己知道,很难避免孤独。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快乐、充实,建议选择“即使最后得不到外在奖励、达不到预期赞评量,自己也不后悔”的内容。
[图片]
噢,当然结果不一定会这么糟糕。这种想法能帮助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主题,或者对它将产生的效益有很大自信。也能减少动工一半,出现“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件事上”“发布后读者会不会不喜欢”的想法,让那丁点可怜的热情,被焦虑尽数偷走。
...
最后成功前,所有的努力常常只有自己知道,很难避免孤独。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快乐、充实,建议选择“即使最后得不到外在奖励、达不到预期赞评量,自己也不后悔”的内容。
噢,当然结果不一定会这么糟糕。这种想法能帮助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主题,或者对它将产生的效益有很大自信。也能减少动工一半,出现“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件事上”“发布后读者会不会不喜欢”的想法,让那丁点可怜的热情,被焦虑尽数偷走。
不可否认,来自读者的鼓励,于作者而言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可外界的回馈往往不在可控范围内。过于在意追求未来的和不可掌控的事,会让当下变得非常痛苦。
创作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正如手冢治虫老师所说:“漫画是轻松快乐的。不是为了画给别人看,而是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管画得多差劲,都能开心地画下去。这就是漫画的本质。也是漫画拥有的、能够与其他的绘画彼此区别的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