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纪念我们无法忘怀的“九一八”,从那时起我们的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民族凝聚力因此而壮大。
最近常听见身边同学的消极之言,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愿我们能承载前辈之意志,实现报国之理想。
(挤出时间可以来发作品力(哭
于此纪念我们无法忘怀的“九一八”,从那时起我们的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民族凝聚力因此而壮大。
最近常听见身边同学的消极之言,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愿我们能承载前辈之意志,实现报国之理想。
(挤出时间可以来发作品力(哭
九一八事变记念
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有些人现在拿鬼子碑说事,否认此战争的正义性。
对此我想说
滚,滚得远远的。
搞清楚谁是被侵略的那一个,比看一些来路不正的野史好得多,不应该因为讨厌现在而去否认过去。
中国从来没有邀请日本qin lue中国,我们也从来没有去屠杀日本平民。
所谓的鬼子碑,其实只是那些顽强的日本军国主义士兵。
他们在血刃你的祖辈,你的亲戚时不会想到,你们会有多可怜。
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有些人现在拿鬼子碑说事,否认此战争的正义性。
对此我想说
滚,滚得远远的。
搞清楚谁是被侵略的那一个,比看一些来路不正的野史好得多,不应该因为讨厌现在而去否认过去。
中国从来没有邀请日本qin lue中国,我们也从来没有去屠杀日本平民。
所谓的鬼子碑,其实只是那些顽强的日本军国主义士兵。
他们在血刃你的祖辈,你的亲戚时不会想到,你们会有多可怜。
艾跃进––现在日本京都一个公园里还立了碑了
当今国民党的抗日神剧在大陆泛滥成灾,让今天的无知的孩子们以为国军是那么的强大,这是误人子弟啊其实我们可以多问几句,是谁丢掉了的华东华中华南?是谁让日本人从东北一路打到广东?是谁丢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甚至大半个国土面积?是谁贪污了空军的购机款?是宋美龄啊,宋美龄当时担任国民党空军委员会的副主任,本来应该从美国采购1350架飞机结果只买回来了350架,那10000架飞机的款项进了宋美龄的腰包里了,至于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姐那也是贪污啊,那会儿她就知道拿回扣了对吧,是谁出卖了蒙古?是蒋光头啊,蒋该死当年为了打内战想不让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那苏联开出的条件你让我不支持中共,那你就把外蒙割给我并签字连蒋该死的...
当今国民党的抗日神剧在大陆泛滥成灾,让今天的无知的孩子们以为国军是那么的强大,这是误人子弟啊其实我们可以多问几句,是谁丢掉了的华东华中华南?是谁让日本人从东北一路打到广东?是谁丢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甚至大半个国土面积?是谁贪污了空军的购机款?是宋美龄啊,宋美龄当时担任国民党空军委员会的副主任,本来应该从美国采购1350架飞机结果只买回来了350架,那10000架飞机的款项进了宋美龄的腰包里了,至于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姐那也是贪污啊,那会儿她就知道拿回扣了对吧,是谁出卖了蒙古?是蒋光头啊,蒋该死当年为了打内战想不让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那苏联开出的条件你让我不支持中共,那你就把外蒙割给我并签字连蒋该死的舅爷宋子文,都不好意思签结果蒋该死命一个姓黄的外交部长,逼着他签就是签了是谁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的赔款?是蒋该死啊现在日本京都一个公园还立了碑了,感谢蒋该死先生免掉了日本的赔款是谁放弃了琉球群岛的主权?还是他是谁放弃了对日本本土的驻军权?还是蒋最可恶的是现在竟然有人把蒋干的这些缺德事栽赃在教员头上
我找到了消灭军国主义日本的方法,供你们参考当然也可以想想你们的办法,我这法行吗?同学们?那么个小国家敢多次欺负中国,甚至有一度差点得手,他必有过人之处你们相信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起码有两条(第一条看上图),这点太厉害了真的不得了,唐朝初年他就打过我们一看不行,唉呀不行唐朝太强大了,马上官方派出八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甚至派出高级干部到我朝廷挂职那真学啊饮食,服饰,官职,文化,全面地学,我更佩服的是这个民族他不光学他还不丢到自己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他不丢他学好的当让这是后话,等学得差不多了等中国又开始弱的时候,你看明末开始反边所以这个国家也没什么良心,他欺软怕硬经常欺负老实人,1854年被...
我找到了消灭军国主义日本的方法,供你们参考当然也可以想想你们的办法,我这法行吗?同学们?那么个小国家敢多次欺负中国,甚至有一度差点得手,他必有过人之处你们相信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起码有两条(第一条看上图),这点太厉害了真的不得了,唐朝初年他就打过我们一看不行,唉呀不行唐朝太强大了,马上官方派出八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甚至派出高级干部到我朝廷挂职那真学啊饮食,服饰,官职,文化,全面地学,我更佩服的是这个民族他不光学他还不丢到自己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他不丢他学好的当让这是后话,等学得差不多了等中国又开始弱的时候,你看明末开始反边所以这个国家也没什么良心,他欺软怕硬经常欺负老实人,1854年被美国将军佩里敲开了大门,沦落为同中国一样的“两半社会”半殖民半封建,人家迅速觉悟1867年明治维新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可以说到二战结束之前的日本历代天皇都是励精图治,都想着对外开疆扩土劈开万里波涛想的都这事,要说给我们中国人留下的痛除了抗日战争,918还有就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极大的刺激那么个小国英法欺负我们也就认了,日本这!想不明白就那场战争你要知道整个经过,反正我看完以后我当时有这样极端的感叹就是,我说甲午战争中国不胜!日本不败!天理不容!为什么我一个中国人我说出这样的话,我记得是日本当年要发展他们的海军我忘了是188几年了,日本内阁讨论咱们是造一艘还是两艘舰啊?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候天皇知道了把双方召进宫内,垂询你们各自陈述理由吧其实都有道理天皇他是有倾向性的,不就没钱吗?一招手内务总管叫来了你听好了!从今天起!我皇上的私房钱每年拿出来十分之一捐出来造舰!连续十年此语一出在场所有的大臣跪倒一片头磕的山响,满含热泪好皇上啊好皇上!当时大家纷纷认捐最后大家统一每人捐出自己俸禄的四分之一,你别以为皇上有多少钱没多少钱大臣就这几个人捐钱连门炮都不够造的,但是这是一个象征象征什么?达成共识上下同心,日本那一年不止造一艘也不是在俩艘而是造四艘!没有几年就赶上并超过我北洋水师,看日本人玩真的人家那发展海军钱不是不够吗?当时把四大税种烟税盐税糖税酒税全部拨给海军,还不够你查一下去日本国对外发行的第一债券是海军债券,人家玩真的真发展再看咱们慈禧老佛爷要过生日,动用海军军费这事知道吗?修颐和园?不是修一个园子修了三个园子!北洋水师总管丁汝昌给北洋大臣李鸿章打报告,要求更换舰首那炮换德国克虏伯快炮李鸿章批复说,等太后过完生日再说吧我们现在没钱,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不败呢?日本怎么能不胜呢?日本胜在励精图治中国败在腐败!二战日本战败后又向美国学习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所以我说这个民族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第二看上图甲午战争我们赔了2.3亿万量银元,日本人拿这笔钱回去分三份,两份拿去造舰1905年日俄海战取得胜利,一下跻身于强国行列,50年日本从一个殖民地国家或者叫半殖民地国家,崛起为世界列强之一这个民族是有志气的,但他知道光这个胜不行,那四分之一钱到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后来是中学教育当时日本法律规定适龄儿童不上学父母双双收监,看见了吗?又玩真的可是二战结束后日本奇缺劳动力,男的青少年全死光了这条法律不灵了但是政府为了吸引孩子们上学又规定,给每天上学的孩子中午免费供应半磅牛奶用这来吸引孩子们,当时日本人穷没吃的为了喝这不要钱的牛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临出门告诉他:唉!中午喝完奶下午就回来干活。客观上也读半天书吧?(后段我也懒得写了看上图)
我要灭掉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严重的日本,不是灭掉日本民族,我理论观点是nc德国被被灭掉了,因此才有现在的德国总理给犹太人下跪你们说对吗?而军国主义的日本没有被灭掉!天皇还在!法统还在!战犯没有受到惩治!因此才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才要否定datusha才要篡改教科书,等一系列右翼事件的发生因此军国主义的日本必须被灭掉,否则他必将成为我中华民族,乃至亚洲世界和平的心腹大患––艾跃进
我要灭掉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严重的日本,不是灭掉日本民族,我理论观点是nc德国被被灭掉了,因此才有现在的德国总理给犹太人下跪你们说对吗?而军国主义的日本没有被灭掉!天皇还在!法统还在!战犯没有受到惩治!因此才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才要否定datusha才要篡改教科书,等一系列右翼事件的发生因此军国主义的日本必须被灭掉,否则他必将成为我中华民族,乃至亚洲世界和平的心腹大患––艾跃进
她的最后一天(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四世同堂》同人)
老舍先生小说《四世同堂》同人 | 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但时间设在了日本投降前夕)
“她倒在了那个秋光灿烂的日子。”
“那是本该属于未来的她,用以照亮世界、开拓前程的阳光。”
——
“妞妞饱啦!”
妞子吧唧吧唧小嘴,把最后一点糕饼依依不舍地咽了下去。她那一双大眼睛,因为这一点食物,忽地充满了神采,乖巧地盯着妈妈。
“饱啦?”妈妈的双颊终于露出些笑模样来。
“嗯!”妞子用她那小甜嗓儿软软糯糯地应了一声。
妞子喜欢看妈妈笑。所以,妞子早就决定好了:她要在心里挖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把没吃饱的小心思...
老舍先生小说《四世同堂》同人 | 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但时间设在了日本投降前夕)
“她倒在了那个秋光灿烂的日子。”
“那是本该属于未来的她,用以照亮世界、开拓前程的阳光。”
——
“妞妞饱啦!”
妞子吧唧吧唧小嘴,把最后一点糕饼依依不舍地咽了下去。她那一双大眼睛,因为这一点食物,忽地充满了神采,乖巧地盯着妈妈。
“饱啦?”妈妈的双颊终于露出些笑模样来。
“嗯!”妞子用她那小甜嗓儿软软糯糯地应了一声。
妞子喜欢看妈妈笑。所以,妞子早就决定好了:她要在心里挖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把没吃饱的小心思埋进去,才能让妈妈笑。
妈妈果然笑了。妞子头一回看见妈妈笑得那么松快,那么安心,让那岁月磋磨的皱纹都绽放得像花儿一样;但妞子没注意,她现在的小身板已经是八年来最细瘦的了——几乎只剩一把骨头。
既然“吃饱”了,小孩子得睡觉了。妞子头一回提出不跟奶奶睡,要自己个一间房,她的理由是:“妞妞长大啦!”
穿过院子时,夜已经很深,院里闷得像炉子。可知了好像不知道累,还一个劲儿地叫唤着。
妞子头一回仔细听知了叫。她竖起耳朵,倾听那可爱的、有生气的声响——它比那城墙内外轰隆隆的大炮声来得可爱多了!
小妞子老成地想,这短短几刻,见了那么多人生头一回呀!
“哥,也有些时候没炮了吧?”妞子问哥哥小顺儿。
“是啊!”哥哥刚从爸爸房间里跑出来。他显得更有活力,有些炫耀知识似的,向妞子侃侃而谈,“爸说,德国早输了;小日本最近又遭祸,他马上也快玩儿完了,滚出咱这儿!到时候,城里就再也没炮了!”
赶过来的妈妈又气又疼地拧哥哥的嘴:“小点声,外头还有鬼子,不要命啦!”
小妞子又是头一回——头一回看到哥哥的脸蛋显出红扑扑的鲜活颜色。那和每次从什么地下报社回来的爸爸的脸色,太像太像了。
她仿佛也被感染了,睁大双眼:“那,妞妞也可以不吃共和面啦?有白面,小米啦?”
妈妈走到书房门口,低声问爸爸:“多少时日呢?”
爸爸把小顺儿拉开,“快了,就快了。”
一向文弱的爸爸,抱起妞子来却毫不费力。他硬硬的胡茬贴上妞子干瘦枯黄的脸颊,温声中发着颤:“妞子,乖宝,去睡吧!咱们再等等——再等一下——快了!”
——
有了打胜仗的憧憬,妞子这一晚睡得很香。
她不光梦见白面和小米堆成了小山包,还瞧见敞亮的学堂,干净的街巷;随处听见小伙伴的嬉闹和糖人小贩的吆喝,又看那几个摊子的兔儿爷出了几年没见的新花样……
公鸡“喔喔喔”地扯开了嗓门。妞子迷迷瞪瞪地扭呀扭,不情不愿地从美梦里脱开身,从床上爬起来。
她走开两步,出了门,感觉天、地、人,都在打转;蹲下来,却转得更厉害,更……
——
打开房门出去的太爷爷看到在地上挣扎爬起来的妞子,吓坏了,赶紧发动全家人围在一块想辙。
其实大家伙心里都明白,妞子是再也受不住饥饿了。
全家人只有妞子还没吃过唯一的“粮食”,那日本人“赏赐”给东亚病夫的,猪食一样的共和面。
连年饥馑带来的虚弱,都攒在这个时节一股脑地迸发出来,压在妞子小小的身上。
“我昨儿个还吃了一点糕饼呢,”小妞子瘫在奶奶紧紧环抱着的怀里,仍然挺着一股倔劲儿,只是有气无力地念叨着,“妞妞不饿,妞妞不饿。”
不饿,不饿……妞子始终这么骗自己,骗亲人。
她腹中不是没有国仇家恨,爷爷的逼死、叔叔的离开,她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但她没有能耐、没有力气去报仇雪恨,只能用这一个法子——不吃共和面——来表达她对侵略的怒火,对战争的憎恨。
但是,纵使战争教会她如何忍受,随着健康的衰弱,生机的消弭,这个孩子,也快要支持不住了。
“妞子……吃点吧。”奶奶摇摇妞子。
妞子紧紧闭着眼,死死咬着嘴唇,不应。
“妞妞……”
奶奶的声音越飘越远。妞子晕晕乎乎、还尚在坚持“欺骗”的知觉,突然被这种飘渺惊醒、溃破了。她猛张开眼,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忙不迭抓住奶奶的衣襟。
“吃点吗?”奶奶叹气。
妞子无力地眯着眼,点了点头。
妈妈去鼓捣共和面,妞子趴在饭桌上,为方才的妥协无可奈何。
她的眼神里,同时带了些愧疚,还有一点点的快活。
起码,有个包袱卸下来了,长辈们再也不用为她不吃饭而愁眉苦脸了。
这么一看,妞妞还是懂事的吧?她自个儿安慰自个儿。
面饼端上来了。妞子没顾上她平时爱讲的卫生,掰了一小块,就着白水就送了下去。
肚子不响了。好像也有力气了点。
妞子第一时间给大家报告这个喜讯:“没事啦!”
随着小姑娘这一声轻快的叫唤,久未栖房檐的小麻雀,也“扑棱棱”地抖着翅膀飞来。
——
妞子精神了许多,下午一直和哥哥蹦蹦跳跳地玩儿。
小顺儿很惊喜于妹妹的好转。妞子提议要抖空竹,小顺儿就去倒柜翻箱找他小时候封存箱底积了灰的陈年老玩具。
小妞子坐在床沿等哥哥。
窗子外,太爷爷躺在摇椅上同奶奶在树荫下扇扇纳凉,撷取难得的宁静;歇班的爸爸,在长辈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谈着当下的事儿;妈妈忙活的声音从隔壁屋里传来……
她听见,这家常的声响,冲散了墙外日军检查的皮鞋踏地声;
她听见,巷子里恐慌的吱哇乱叫声,隐隐绰绰;
她听见,爸爸说,胜利,快来了。
老槐树的叶子稀稀落落地透过绚烂的日光,阴翳和着明丽柔柔照在小妞子那充满渴盼和希冀的眼中。
妞子慢慢地走出房门。
她想加入大家。
突然,一阵急遽而起的疼痛占据了她的上腹。
她倒下了。
“妞妞?——妞妞!”
——
撕心裂肺的喊声淹没了一切。
痛觉已经从上腹转移到右下腹,从上午持续到日暮时分。
小妞子感受不到自己在流汗,在哭喊,在喘息,感受不到她小脸已经惨白,感受不到她总爱保持干干爽爽的短布衫已经全然湿透,甚至感受不到亲人的爱抚和呼唤。
她只感到那剧烈难捱的疼痛,恍若恶魔,迅速扼住了她的咽喉。
她感到四肢越来越凉。
她想拥抱窗外的暮光。
她伸出双臂,碰到了妈妈沾满泪痕的脸。
她那浸在光明未来幻想中的瞳孔,随着痛感的消逝,喊声的减弱,慢慢放大到无神。
……妈妈在哭?
诶,没有啊?大伙儿都聚在一起,包括爷爷、二叔胖婶儿也都在,分明都笑着呢!
“小妞妞!”
妞子回过头,只见三叔欢蹦乱跳地跑过来。
三叔?爸爸不是说,他去参军了吗?好像就是他打赢的鬼子呢!他咋回来了?
她可不知道,这是她的小脑袋瓜在回忆八年前的事情啦。
“快来快来呀!四世同堂的合影就差你啦!”
“好——”
小妞子兴奋地爬上妈妈的臂弯,对着镜头,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容。
一如八年后,她将见未见的阳光。
——
这一天,是1945年8月15日。
这一天,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这一天,距离九一八事变十四年,卢沟桥事变八年。
这一天,是我们深负的创痛得以稍稍纾解的昨天,是当时无数个小妞子再也期盼不到的明天。
我们……
胜利了。
八一五胜利日与抗战中的中国电影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运行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具有时间跨度的整体概念,仅仅从意识形态层面去认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对影片的内容所呈现的意识形态去进行简单归纳与分析,是难以真正凸显抗战时期各个地区的电影事业所产生的特殊历史作用的。
如果客观地抽取有关的电影史料中对电影事业的观念、运作模式、生产方式、业务内容、电影文本、电影批评和电影形态等指标加以归纳和梳理,“抗战时期中国电影运行机制”的特征似乎应定位于“执行政策的电影机构”、“宣传教育的电影观念”、“社会功能的电影批评”、“抗日爱国的电影主题”、“通俗化的电影叙事”等几个方面。
事实上,无论是大后方和根据地的电影机构,还是处于沦...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运行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具有时间跨度的整体概念,仅仅从意识形态层面去认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对影片的内容所呈现的意识形态去进行简单归纳与分析,是难以真正凸显抗战时期各个地区的电影事业所产生的特殊历史作用的。
如果客观地抽取有关的电影史料中对电影事业的观念、运作模式、生产方式、业务内容、电影文本、电影批评和电影形态等指标加以归纳和梳理,“抗战时期中国电影运行机制”的特征似乎应定位于“执行政策的电影机构”、“宣传教育的电影观念”、“社会功能的电影批评”、“抗日爱国的电影主题”、“通俗化的电影叙事”等几个方面。
事实上,无论是大后方和根据地的电影机构,还是处于沦陷区的日伪电影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而言都是特定历史阶段所出现的特殊电影现象。大后方出现了一些官营电影机构,日伪对沦陷区电影事业的也施加了影响,抗日根据地的电影事业也在极度缺少设备与经费支撑的情况下开始了“延安电影团”的初步尝试。反观地处上海等沦陷区的日伪电影机构,虽然作为文化殖民机构其政治立场无疑是反动的,但日伪在产业规模和电影业务的规划层面已经具备了现代电影企业应有的关键元素。
在迅速转变的历史进程和战争的社会环境中,中国各个地区制片机构的电影创作、生产和配套的文化活动始终都有局限性。在电影创作和电影创作实践中,电影工作者和编剧们在电影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的不断创造性运用,是一种非正常的可能性。对于这种异常状态,我们不能用正常的分析手段和史学评价尺度来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更无法进行更为细致的衡量与解释。
单以导演而论,沦陷区的电影业因战争导致的贸易禁运和政策束缚,因此并无产生所谓的“电影大家”,著名导演蔡楚生没有拍摄出任何一部影片,著名导演郑君里也只拍摄了纪录片而已,沈浮以话剧活动为主,只有史东山、何非光、孙瑜这几个导演拍过两部以上影片,许多导演都转而从事了电影理论的发掘以及新闻片和纪录片的拍摄活动;敌后根据地虽有袁牧之和吴印咸两人负责总体建设,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仍然只拍摄了一部完整的纪录片。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的历史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电影和史料,因为这样就无法去解释在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的真实。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上海电影界大批人士参加了重庆的“抗敌演剧团”,1941年以后又有大批编剧、导演加入电影理论探讨,这一历史事实不能简单地归为某种“电影史料”来做证实和分析。抗战时期,一大批电影人在深度和广度上深化了电影事业,对当时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影人在追忆往事和传记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
因此,针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机构管理”这一电影史领域研究的特殊性,应该放弃静态归纳、分析、总结的方式,转而将其纳入与其前、后电影现象和相关联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动态联系之中考察和评价,才能较准确地掲示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运行机制在当时中国各地区的电影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软性电影”、“国防电影”等电影理论概念,到40年代“国策电影”、“娱民电影”、“启民电影”等电影事业的具体生产模式,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所经历的历程,让存在于中国抗战电影史的敌我两方阵营的样貌呈现出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对“民族主义”的认知上。抗战爆发前,由于中国电影的私营性,“市场利润原则”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导机制。虽然“左翼电影”等电影在创作方面有表现“普罗文艺” 的意识形态色彩。电影生产终究还是在民族危机下迎合了时代语境而使观众的观影口味发生转变。正如夏衍所说:“反正剧本的投产权不在我们手里。”
战争爆发之后,电影业的发展和电影工作者所处于的空间都发生了转变。他们或参加抗日剧团巡演,或随战局变化而西进,最终定居在后方和延安,或因生活被迫成为所谓的“附逆影人”。战时,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生活困难,物资短缺,工资微薄。他们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艰难困苦可以磨练意志,让长期生活在大都市、在制片厂忙碌的电影工作者能够触摸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中国各行各业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如果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运行机制进行概括,那么这一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抗战爆发后的中国电影工作者在对待电影的基本观念和艺术创新方式上都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电影的艺术传统,它不将电影看作一个单独的事实,而是看作某种环境和某种伴随物的结果;这一时期的电影工作者们在其电影活动中,既体现了认真的敬业精神,又融入了他们对自己事业与理想的抱负;他们既是现实主义者,对社会、对现实与历史持积极而严正的批判态度,又是民族主义者,既有对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理性探索、观察与分析,有对民族危机体现在电影事业上的思考,又有对普遍人性的追问,同时,它也渗透着对现实社会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想因素和独立人格力量。
抗战时期的电影工作者们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但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置于对电影业务的专精上。其对电影工作的执行和创作作品思想的内涵,它不仅来源于对外来艺术和社会人文思想的熏陶,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忧患意识和丰富的艺术精神。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具有创新意义,内容丰富,充满激情,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对整个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着无可置疑的价值意义。
第二,抗战期间中国电影事业呈现出了整体性的思想与艺术创新的历史功绩。电影革命性、人文性、民族性、现代性的融合,仍然是在对于社会进步以及人心、人道和对于包括最广大的人民在内的人本身的尊重,始终处于实实在在的开放的对话的文化与精神的遇合之上。它应和时代,而并非独立无援,它在使自身成为那个不断演示变化的特殊时代折射的同时,追求真理、介入生活本身、追求正义;它在不同地域的政治话语中,不断注入不同的话语类型与话语风格,它在权力中心、世俗的经济或社会革命中心、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当中做出选择,而保持主体积极的姿势和清晰的目标。
第三,若说二十世纪初期指导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电影理论正值开拓时期,那么,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评论,尤其是与战时电影机构崛起同步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电影理论批评所呈现的活跃的态势非常猛烈,同时,这种民族主义电影评论也确实在电影事业的实践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对民族主义的表述上,此时的电影理论具有以一种民族的、革命的权力话语,去反对另一种殖民的、侵略的权力话语的性质。电影理论在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局面,蕴含着明显的两极化价值趋向。一是热心鼓吹却又在政治立场上尽量中肯,努力由种种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情节中伸出手来,实际触碰抗战现实环境,并将之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它表现出理性主义的方式,使电影的发展呈现出商业化的逐利趋势。
当然,无论如何,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所具有的明显的社会批判思想与蓬勃创新的艺术现象,是需要大力予以肯定和做出积极的历史评价的。那些在中国电影现代化、本土化与普遍人文化的探索中时刻创新的电影人以及他们创立的电影事业,值得后世电影研究者和从业者深入探究并以此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