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从爸那里听到一件奶奶的“逸事”。前段时间,奶奶在路上不小心坐到地上,本来自己站起来往前走了。看到有人走来,便马上又坐回去。叫着那人的名字:快来扶我一下。那位熟人后来把这件事跟爷爷和爸都描述了一遍:清清楚楚看到她已经在走了,没想到又坐回去叫人扶。
其实奶奶就是会表演的。以前去我家,要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开始大叫,让邻居都知道她来过了,或者可以知道她有东西拿过来。但是那会妈妈如果跟爸提这个事情,爸是很不高兴的。
从爸那里听到一件奶奶的“逸事”。前段时间,奶奶在路上不小心坐到地上,本来自己站起来往前走了。看到有人走来,便马上又坐回去。叫着那人的名字:快来扶我一下。那位熟人后来把这件事跟爷爷和爸都描述了一遍:清清楚楚看到她已经在走了,没想到又坐回去叫人扶。
其实奶奶就是会表演的。以前去我家,要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开始大叫,让邻居都知道她来过了,或者可以知道她有东西拿过来。但是那会妈妈如果跟爸提这个事情,爸是很不高兴的。
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心要修》
自古以来,女性就是社会的根基。
过去我们把女人比喻为“坤”,意思是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万物,既有大地之母的慈爱,也有大地的包容、大气和博爱。
到了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
但由于身体的差异,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容易落下一些病根,想过好生活,先要学会爱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尤为重要。
好的身体是“养”出来的,《女性养生三步走》这本书,通过简单的三步法——疏肝、养血、修心,告诉女性应该如何养生。
本书的作者是罗大伦,他是知名的中医诊断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曾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在他看来,“中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在我......
自古以来,女性就是社会的根基。
过去我们把女人比喻为“坤”,意思是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万物,既有大地之母的慈爱,也有大地的包容、大气和博爱。
到了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
但由于身体的差异,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容易落下一些病根,想过好生活,先要学会爱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尤为重要。
好的身体是“养”出来的,《女性养生三步走》这本书,通过简单的三步法——疏肝、养血、修心,告诉女性应该如何养生。
本书的作者是罗大伦,他是知名的中医诊断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曾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在他看来,“中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里,处处都蕴含着中医的道理。”
抱着这样的初衷,作者写下了这本《女性养生三步走》,从根源入手,帮女性调理种种身心问题,讲透女性的健康之道。
有读者评价说,这本书是一套无论什么年纪的女性都适用的“自检自查自调”的健康宝典。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女性养生三步法”,一起领略养生的神奇之处吧!
01
疏肝气:气顺则体顺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步:疏肝气。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这个“气”指的就是“肝气郁结”,也叫“肝气不舒”,简称“肝郁”,原因就是生气和憋屈。俗话说“气大伤身”,在作者看来,女性的身体问题,90%都是因为肝气不舒。
男怕伤肾,女怕伤肝,在中医的概念里,“肝”属木,对应春天,肝气顺了,能让身体如春天般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相反,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会让人黯然失色,百病丛生。
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肝气郁结呢?
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一个自我诊断的方法,那就是“看舌头”。一般人的舌头是椭圆形的,肝气郁结的人舌头是尖的,而且舌尖和舌边发红。
不过,要想确定是肝气郁结,还需要具备以下症状:
口苦,尤其是早晨起来,觉得嘴里有股苦味;咽喉干,咽喉有堵塞感,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胃口差、胃胀、胃痛;容易打嗝、反酸水甚至呕吐;
身体忽冷忽热,穿上衣服就热,脱了又冷,温度高一点就热,温度低了又冷;眩晕,易怒,胸闷,心悸,肋骨胀痛,失眠多梦,情绪低落,手脚冰凉……
如果符合上面的一些特征,同时舌形还是尖的,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肝气郁结。
不过,即使不看这些症状,我们的心情是否舒畅、遇到过什么糟心事、受了谁的气、工作压力是不是很大,我们自己比谁都清楚。
在作者看来,让女性肝气郁结的事,大致有以下几种:
比如,家庭不和谐,夫妻经常吵架,婆媳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职场不公平待遇;遇事想不开,爱钻牛角尖,不会自己开解自己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引起肝气郁结的问题。
肝气郁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气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憋屈”“心里堵得慌”。
有一次,作者去外省讲课,当地一位知名企业家联系他,说他母亲身体不好,经常胃痛,心脏也有毛病。作者便腾出时间帮老太太看了看舌头,发现是典型的尖形,明显是肝气不舒,心中憋屈。
罗博士对老太太说:“您身体上的所有病,可能都和憋屈有关。”话音未落,老太太的眼圈就红了,作者给老太太开了个疏肝气的方子,让她回去泡脚,就接着去忙了。
等他忙完回来一看,大家都围成了一团,老太太正坐在中间哭呢!
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太太虽然锦衣玉食,但跟老伴的性格一直不合。她的老伴很蛮横,每天都要呵斥她。
老太太说:“这死老头厉害了一辈子,我受了一辈子的气,今天才明白自己那么多病,都是这一肚子委屈闹的。”
老太太回去后,按照所开的药方,每天熬一服用来泡脚。五天后,企业家打来电话说:“罗博士,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老太太之前那些毛病都没有了,胃不疼了,心脏也没事了。”
很多时候,其实气顺了,身体也就顺了。除了憋屈之外,肝气郁结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气郁久了,变得肝火旺盛,气性大,脾气暴躁,一点就着。
比如作者的母亲有一次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
那段时期母亲肝火很旺,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作者开了些清肝泻火的药物,给母亲服用。大约两个月左右,母亲去检查,五个结节竟然只剩下两个,而且这两个也都变小了!
后来由于母亲忙,不肯服药,不过直到现在,结节还只是两个,没有继续发展。
在上面的案例中,企业家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因为药对了症,这才解决了健康上的难题。但有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长期的肝气郁结,不仅伤害身体,更严重的还会失去性命。
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有肝气郁结的两种表现,通过两个故事场景就可以看出来:
一是黛玉葬花,心有郁结,悲哀凄婉;二是黛玉咳血,话未说尽,香消玉殒。
第一个场景表明,黛玉肝气不舒,第二个场景则表明,她肝气郁积化火,导致肺气虚弱,外邪这才趁虚而入,使她患上了肺结核,最终吐血而亡。
“万病从肝治”,女性要养生,一定要先自查一下是否有肝气不舒的问题,疏通了肝气,调畅了气机,才能更好地使用其他养生方法。
而针对肝气不舒,作者在张仲景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根据多年使用经验,慢慢探索,不断调整,改良了一个泡脚方,他取名叫“解郁汤。
“解郁汤”的配方有:柴胡6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桂枝6克、郁金6克、远志6克、香附6克、白芍6克、生地6克、丹皮6克、炒栀子6克、大枣12枚(掰开)、生姜3片。如果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
用法是熬水40分钟,把药汁分成两份,分别兑入温水泡脚,早上一份,晚上一份。每次泡20分钟,一天一服。
但注意,作者在书里特别叮嘱说,孕妇忌用!同时,他建议请当地的中医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这样更为稳妥。
作者之所以选择泡脚的方式,有两个原因。
一是现代人每天吃得油腻、辛冷,脾胃很可能已经受伤了,二是肝气不舒本身就会让脾胃遭受重创,脾胃被堵住了,药物很难吸收。不妨“绕个路”,改走体外,通过泡脚的方式,从经络把药物送进去。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是泡脚这种小事,也不能图省事儿。作者就诊治过一位老太太,她的血压突然飙升,一直居高不下。
原来,因为家里的保姆突然辞职,老太太精神一波动,血压顿时就高了。老太太爱乱用药,同时吃了五种降压药也不管用。
作者诊断她是由于情绪变化导致了肝气郁积,便给她开了“解郁汤”泡脚。老太太用了之后,非常有效,仅三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每天晚上都睡得很香。
但后来,老太太却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把情况给搞坏了。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想法:泡脚的药又不吃进肚子里,即使用的不新鲜,也没多大关系。
老太太为了节省,把头一天泡完脚的汤药留下来,第二天接着泡。泡之前她就闻到了一股酸味,但她没在意,结果泡到一半,她就开始打嗝、恶心,最终导致了呕吐。
可见,一定不能为了节省,丢西瓜捡芝麻,反而害了自己的身体!
02
养阴血:美容美颜
说完了疏肝气,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步:养阴血,作者说这是美容养颜的最高境界。
作者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做主编的时候,遇见过一位很漂亮的女士,可惜脸上有两大片颜色很深的黄褐斑。她去美容院处理,花了好几万,倒也有效,不过就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变回了老样子。
其实,黄褐斑还有一个名字,叫“肝斑”,与肝气不舒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身体中的血是靠气来推动的,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让身体处于“气滞血瘀”的状态。当瘀血出现在面部时,便会形成黄褐斑、雀斑和湿疹等皮肤疾病。
作者选择帮她一边疏肝理气,一边养血,一边化瘀。
一个月后再见面,这位女士脸上十分白净,几乎看不出黄褐斑的痕迹了,脸色也变得红晕有光泽。可见想要美容养颜,疏肝理气,养血化瘀,都是很重要的。
而说到“养血”,女性有一个每月都会光顾的亲戚——大姨妈!这令很多女性苦不堪言。有的女性一来月经就疼得起不来床,有的女性经期总不准时,还有的女性甚至很早就闭了经。
针对这类问题,作者将“月经不调”的原因及调理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首先是“气虚”导致的月经不调。
要诊断自己是否气虚,可以看舌头有没有齿痕,有齿痕的基本都属于气虚。
同时,气虚的女性还会脸色发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辄自汗、头晕耳鸣、小腹坠胀、胃口差、大便稀薄、脉细无力、尺脉弱。
气虚的女性,月经周期紊乱,从月经量上来看,经期会延长,经量多,最大的特点是经色淡,质稀薄。而这种问题的调理办法在于“补气”,作者建议可以适当吃一些人参制品。
其次是“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
所谓“血虚”,就是血液不足。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有交叉之处,血虚未必会检验出贫血,但血虚严重一定会导致贫血。
血虚表现在舌头上,就是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此外,血虚还会导致小腹有空坠感,脸色憔悴,畏寒,容易失眠,身子虚弱,容易劳累,记忆力变差。
血虚的女性,经色淡,经量少,这种月经不调,作者认为可以通过食疗解决,比如用龙眼肉500克,西洋参50克,将它们捣碎,拌均匀,放到一个碗里,上锅隔水蒸,蒸到40个小时。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不过,作者也特别叮嘱了:孕妇忌服,儿童不宜,有肝火和湿热蕴阻的人也不能用,感冒期间停食。
第三种是“阴虚”导致的月经不调。
都说“阳虚恶寒,阴虚恶热”,阴虚的女性,两颧潮红,手心足心很热,咽干口燥,骨蒸潮热,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结。
最重要的标志是:舌质发红,舌苔很薄或者无苔,脉细数。
如果女性的身体处于阴虚状态,月经周期多会提前,这叫“热迫血行”,因为体内有热,血热则妄行。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量多是因为热迫血行,而阴虚久了,灼伤血液,月经量则会逐渐减少。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也给了一个方子:生地9克、麦冬9克、沙参9克、枸杞子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脊骨一段。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最后是“阳虚”导致的月经不调。
阳虚的女性大多是因为喜欢在天冷时穿裙子、穿单鞋,有些大冬天还要露脚踝,吃寒凉的冷饮,如此多方受寒,自然会阳虚。
阳虚的女性,脸色苍白或黧黑,浑身怕冷,弱不禁风,一年四季手脚冰凉,身体疲惫,小便清长,大便稀薄不成形,性欲和性功能减退,舌质淡白,脉迟弱。
阳虚的女性月经周期会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经常伴有小腹冷痛的症状,用热水袋温暖一下腹部,疼痛会减轻。
调理的方法,可以使用艾灸,或者用艾叶熬水泡脚,每次3克艾叶就可以了。
女性是靠血来滋养的,血气足,才能美容养颜;血气一亏,百病丛生。而除了月经,流产、分娩也容易耗伤阴血,同时造成很多妇科疾病。
无论什么疾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因为病症是因人而异的,从来没有哪一副方子能治百病,因此作者也特别提醒,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03
修心性:人生不疲惫
讲完了疏肝气和养阴血,我们接着来看第三步:修心性。
纵观那些健康、长寿、美丽的女性,大都有一个共通的标准,那就是:能够保持心性的美好。
那什么样的心性才算得上是“好心性”呢?
《黄帝内经》有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活得淡泊质朴,内心没有那么多纠结、压抑、憋屈等坏情绪,将精气神集中在内部,不去追逐外物,不去比较,这样身体就不会生病了。
很多调查都表明,百岁老人中女性居多,她们几乎都达到了“心性豁达”的境界,活得率真、质朴、乐观。
尽管这些老人大多来自农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她们有较好的心态调节能力,即使经历了丧子、丧夫这样的磨难,也能放下悲痛,重新生活。
有人曾经问作者,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生病?作者回答:“只能看到自己的人。”
只能看到自己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不会换位思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其次,争强好胜,欲望强烈。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一旦不能如愿,就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
再次,抗拒自我反省。不愿承担责任,总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错;最后,心胸狭窄,爱计较。如果有谁得罪了自己,即使是无心的,也会记恨很久。
这样的人,内心过分执拗,无法正确看待事物,因此常常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
在作者看来,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修心性,从“只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中走出来,改变认知,敞开心胸,保持良好心态,这是健康长寿最关键的一步。
而保持心性的美好,则要记住12个字:“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和“活得透”。
作者说从他以往的看诊经历中发现,很多女性都有肝郁血虚、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的问题,帮她们开药方调理,当下非常有效,但没多久那些症状就又出现了。
作者表示,药物可以调理身体上的失调,却去不掉肝气郁结的“根”,这是心理上的问题,必须靠自己解决。
比如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有的人会生气、窝火、大发脾气,有的人则一笑而过,不往心里去。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高度不同。
生气的人局限在这件事情里,越想越生气,淡然处之的人则能跳出问题看问题,心性稳定,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轻易生气,这就是“站得高”,可以帮我们提升认知高度,超越狭窄的空间,让精神感受自在,让气血变得通畅。
还有很多人之所以会被困在狭窄的空间中,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是因为缺乏精神信仰。这里的信仰不是指宗教,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正能量。不如试着将目光看向远方,让精神和身体收获健康。
当一个人学会了“看得远”,它可以放下很多过去放不下的东西,也就不会只在乎眼前的得失了,而是心胸宽广,心态平和,心性豁达,那么身体自然也会健康。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事情的反应决定。”
在作者看来,养生也是如此。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要面对这些,人就一定要“想得开”。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常常会面临很多难题,比如:上司的误解,丈夫的冷落,婆婆的挑剔,孩子成绩不理想,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等等。
于是很容易心生抱怨,说自己每天都在受气,就像一个“泔水桶”,装满了别人塞给她的垃圾情绪。
但在作者看来,如果一个人自己能“想得开”,那么封闭的“泔水桶”完全可以变成一条开放的水渠,情绪就会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中自我排污,自我净化。
这时候,即使不开药方,不吃药调理,气机也会通畅,身体也会健康。
人或许可以像风箱一样,里面是“空”的,没有形形色色的占有欲,不追求结果,只享受生命的过程,最终实现“活得透”的人生。
正如《黄帝内经》有云:“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举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一失恋就会大病一场,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太要求结果。和一个人谈恋爱,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和这个人结婚生孩子,一旦分手,就特别受打击,甚至还会恨上对方。
这就是没有活通透,太在乎结果,心里放不下,反而无法享受恋爱甜蜜的过程了。
有一次,作者在讲课时,有学员问他:“博士,您天天给我们讲放下,可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了,还怎么做事情呢?”
作者解释道,所谓的“放下”,是放下对身外之物的“占有欲”,而不是放下对美好生命的追求。
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被外物所累,而要让心灵自由,精神内守,回归真实的自己。只有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才能拥有不疲惫的人生,一辈子健健康康,安享天年。
总结一下:
女性养生可以分三步走:疏肝气,养阴血,修心性。
很多病都是憋出来的,“万病从肝治”, 女性要养生,就要先自查一下是否有肝气不舒的问题,疏通了肝气,调畅了气机,才能更好地使用其他养生方法。
另外作者还在书里分析了由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给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
最后作者还告诫我们,要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活得透”,敞开心胸,学会放下,让内心少一些压抑、憋屈,好心性才是好身体的根。
通过《女性养生三步走》这本书,可以领略到养生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温和有效地帮女性调理身体。
但需要重点提醒的是,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经过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不可自己随意使用。
同时,我也不难发现,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性,不郁闷憋屈,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疾病自然不会找上你。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好心态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有了好的心态、好的态度、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就会拥有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