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文学概论

268浏览    7参与
眉自横波

文学概论相关知识点

1.文学理论基本内容的五个方面。

  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区别开来的性质与特点。

  作品构成论:文学作品里面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与特点。

  文学接受论:研究接受的过程其内在规律。

  发生发展论:研究文学的起源和各个时代与文学以及各个时代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2.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提出者:M·...

1.文学理论基本内容的五个方面。

  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区别开来的性质与特点。

  作品构成论:文学作品里面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与特点。

  文学接受论:研究接受的过程其内在规律。

  发生发展论:研究文学的起源和各个时代与文学以及各个时代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2.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提出者:M·H艾布拉姆斯【美】《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3.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次,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再次,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4.文学的审美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性质:⑴形象性(艺术的外在标志)——用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真实。

  情感性(艺术的内在标志)——①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伴随着艺术家的情感活动。②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各类艺术和各种艺术作品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感情。③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虚拟性——①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②其次,文学不可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③再次,文学总是离不开想象和虚构。


5.如何看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拟性之间的关系?

  文学的虚拟性指的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它强调的是文学的想象虚构性以及与生活的非重合性。文学的世界不是现实的世界,它只是现实的虚拟形态。

  文学的真实性指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反映的关系,它强调的是文学所表现的世界是否符合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是否准确的反映出了我们所理解的真实。

  两者处于不同的层次,所以能在文学中并行不悖,使人们能够在强调文学的虚拟性的同时,又要求它具有真实性。


6.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语言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

  ①第一,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构建形象的手段与使用的材料为标准。

  ②第二,文学的许多特点,都是由语言这种特别的构建材料所决定的。

  ③第三,文学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


7.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形象的间接性——一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的被感知;二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②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③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


8.意象的类型和作用是什么?

  类型:从意象自身的构成形态来说,有单一意象和整体意象之分。

  从意象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表现的功能方面看,可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作用:①化抽象概念或情感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

  ②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意外之旨。


9.意境具有哪些审美特征?

  ①意境的构成基本形态——情景交融(景中藏情式、情中生景式、情景并茂式)

  ②创造意境的理想形态——虚实相生

  ③韵味无穷

眉自横波

文学概论之名词解释(部分)

1.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


2.意境:是由作者创造、读者意会的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


3.典型人物:指那些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4.典型环境: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5.诗歌:是一种通过精炼形象的语言、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富于音乐美...

1.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


2.意境:是由作者创造、读者意会的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


3.典型人物:指那些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4.典型环境: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5.诗歌:是一种通过精炼形象的语言、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富于音乐美的文学体裁。


6.小说: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生活场面,以构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利用背景交代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虚构性叙事文体。

7.细节:细节是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单位。细节描写也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构成环境的必要手段。细节描写可以使艺术形象更真实和丰满,更具有质感。


8.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思想和主导情感,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


9.语言的陌生化:文学语言陌生化就是对使用语言的创造性的破坏和有组织的违反,从而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是根据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提出的观点。


10.戏剧冲突:所谓戏剧冲突,就是对人与社会、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精神之间的矛盾的艺术化表现,是生活冲突和性格冲突在戏剧中的集中表演。


11.顺叙: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给人以脉络清楚、前后连贯的印象。(最基本的叙事方式)


12.倒叙:又称回叙,是作家故意违反顺序的方式,将事件和情节的结局或时间在后面的事件先展示出来,然后再返回去叙述此前发生的事情的叙述方式。


13.插叙: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和事件,而插入另外的事件和情节片段的叙述。插叙的内容通常是回忆往事、追述往事,或对正在发生的情节事件作补充说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插叙不可以放在文后。


14.补叙:是一种特殊的插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段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可以放在文后。


15.预叙:是事先讲述或者提及以后事件的叙述活动。


16.描写:是指运用文学语言对人物与事物的形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以达到写形传神目的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描写的关键在于准确抓取事物的特征。侧重展示情形状态,事物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神态、外貌的刻画传达事物的内容和神韵。


17.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艺术形象抒发作家主观情感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18.叙述: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环境变迁做具体说明和交代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侧重交代因果关系,事件过程。叙述的目的是要显示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和结果。


19.议论:是指在作品中作家暂时跳出作品的形象系列,直接发表自己对人物、事件乃至社会、人生的看法、评价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常见于大型叙事性作品(长篇小说、戏剧)中。运用得当,有增强哲理性和思想深刻性的效果。


20.悲剧:美学范畴中的悲剧可以泛指现实中各种形态的悲剧;戏剧中的悲剧,则是指表现特定环境下的正义善良的人物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而失败甚至毁灭,揭示进步力量与美好事物受压抑、被摧残的矛盾冲突,并抒发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的一种戏剧。

西方悲剧文学起源于古希腊,自此至19世纪,西方悲剧文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以三大悲剧家的作品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代表;19世纪的社会悲剧,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为代表。

中国也有悲剧文学,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过中国悲剧存在的普遍情形是和喜剧混杂在一起,形成为悲喜剧,这就是鲁迅、王国维等人认为中国少有真正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悲剧的基本性质在于:

⑴从情境而言,悲剧冲突是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的对立。常以尖锐冲突为对象。

⑵从人物而言,悲剧人物主人公常常是正面人物,要么是英雄,要么是有正当合理要求的小人物,所以悲剧包括英雄式悲剧和小人物式悲剧。英雄式悲剧是悲剧历史上的主要形态。

⑶从结局言,悲剧是抗争而未能取胜,通俗的说,悲剧是丑“暂时地”“表面地”打败美。

⑷从价值言,悲剧具有启迪和引人深思、激人变革的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

⑸从接受心理言,悲剧使接受者心理轨迹从“痛感”转入审美快感。


21.喜剧:西方的“喜剧之父”是古希腊的阿里斯托芬,他有《阿卡奈人》、《鸟》等作品,此后莎士比亚也有一些喜剧作品,比如《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等,17世纪则有著名的莫里哀。中国也不乏喜剧,如清代李渔主张文学要给人娱乐,他的家庭戏班子演出的戏剧就很有喜剧的因素,强调插科打浑(《风筝误》)。

喜剧具有否定性喜剧和肯定性喜剧两大类型,其中前者是喜剧历史上的主要形态,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陈白尘的《升官图》、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后者如《徐九经升官记》、《七品芝麻官》等。

喜剧有如下基本特点:

⑴从情景言,喜剧是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的错置或反差,而且常常是内容渺小而形式严肃,表现在手法上就是误会、夸张等。

⑵从效果言,喜剧是笑,是轻松愉快,而非严肃凝重。

⑶从人物言,喜剧人物一般是小人物,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受人嘲笑、讽刺的否定性人物,如阿巴贡,夏洛克;另一类是巧妙、乐观地对待反面力量的正面人物,如中国喜剧中的丑角徐九经之类。

⑷从结局言,喜剧是美轻易地战胜丑。


22.正剧:正剧在西方的产生是在18世纪,如莱辛等人倡导的市民剧就是正剧。

正剧题材严肃,所以可叫严肃剧,其剧情有悲有喜,表现的是悲欢离合、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其格调既不像悲剧那样沉重,也不像喜剧那样活泼。它取材严肃,这使它不同于一般的喜剧。它的结局通常是正义一方获得圆满的结局,这又使它不同于悲剧。

现代话剧作品大多是正剧,像老舍的《茶馆》、《龙须沟》等。

正剧实质上是一种生活剧,是一般生活的“如实”表现。正剧虽然也要对生活进行提纯,但一般注重对生活的全面展现,要表现生活中的悲喜哀乐,正剧已生活的全部作为对象。

正剧里不全是抗争的英雄,也不全是遭唾弃的小丑,而是生活流的艺术表演,而生活是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都具有的,因此证据又叫悲喜剧。

明人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real__hky
然而我在上文學概論

然而我在上文學概論

然而我在上文學概論


水煮小白龙1209



人的本性、审美活动、文学创作...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充斥着这些。

一学期过完了,在文学概论这门课上我真没学到啥,只在背诵时记住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审美。而这些概念,我不知道它对我的内心培养产生了什么作用。平日里的文学概论课上,开开小差,玩玩手机已成了家常便饭。

在我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的期末考最后一门文学概论前,我着实领略到与高中的不同,没有反复的练习,只有漫无天地地死背书。这与我来到这里所期望的不同,虽然早已有所了解,却未曾想到现在的自己如此无奈、烦躁。

我接下所做的会和宿舍里的同学一样,抱着我的文学概论书,背shi在这世界里吧!

无奈而又不得妥协么?



人的本性、审美活动、文学创作...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充斥着这些。

一学期过完了,在文学概论这门课上我真没学到啥,只在背诵时记住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审美。而这些概念,我不知道它对我的内心培养产生了什么作用。平日里的文学概论课上,开开小差,玩玩手机已成了家常便饭。

在我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的期末考最后一门文学概论前,我着实领略到与高中的不同,没有反复的练习,只有漫无天地地死背书。这与我来到这里所期望的不同,虽然早已有所了解,却未曾想到现在的自己如此无奈、烦躁。

我接下所做的会和宿舍里的同学一样,抱着我的文学概论书,背shi在这世界里吧!

无奈而又不得妥协么?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