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和两极分化的评价
[图片]
咱首先还是大夸特夸一下,追光这次全新的尝试真的非常成功!不仅将历史这个话题以动画这种方式很好的表现了出来,还给自己的十周年画下了一个很好的结尾,希望再接再厉₍₍ ง(*Ӧ)ว ⁾⁾
还有对大唐兴衰的画面的前后对比,虽然肉眼可见建模精细度不如之前的电影,不过仍旧可以使人代入那一个灿烂的时代,以及一去不复返的哀情。
并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它做到了客观的表现历史,就像是将那绣满山河的画卷徐徐为你展开,呈现在眼前一样,历史静静地存在...
咱首先还是大夸特夸一下,追光这次全新的尝试真的非常成功!不仅将历史这个话题以动画这种方式很好的表现了出来,还给自己的十周年画下了一个很好的结尾,希望再接再厉₍₍ ง(*Ӧ)ว ⁾⁾
还有对大唐兴衰的画面的前后对比,虽然肉眼可见建模精细度不如之前的电影,不过仍旧可以使人代入那一个灿烂的时代,以及一去不复返的哀情。
并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它做到了客观的表现历史,就像是将那绣满山河的画卷徐徐为你展开,呈现在眼前一样,历史静静地存在于那里,如何去理解,就全凭后人去细细斟酌。
对于《长安三万里》,我觉得还是需要一定的历史基础的,因为对于片中的一些历史事件,追光并没有花笔墨去重点做文章,但还是自来💦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去捧一下场。
接着,便是我最近又开始看到的两极分化的评论区(在今年属实是见的有点多了,最重磅的还有《深海》《铃芽之旅》),说实话,每个人见解不一样我是认可的,但有一些是很明显的没有看清楚电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我想不去谈论这些评价,而是去从看电影的角度去使更多的人改观一下。
首先呢,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应用感性的思维肯定要多于理性,你需要尝试去理解人物的情感,才会代入电影里面的角色,从而理解剧本与画面。
共情了内容,才是看懂电影的开始,就以上面提过的三部电影来说吧:
《长安三万里》里面的高适和李白作为主人公,也作为真正存在过的古人,他们的内部肯定不只是肉眼上看到的。有人说片中把李白塑造成了一个花花公子,酒蒙子,但是藏在背后的辛酸,却为何无人知晓?我们都看到高适一辈子忙忙碌碌,到老年才成就功名,李白却一天天花天酒地。但是,这是以高适为讲述对象的回忆阿,在明面上,我们确实看到更多高适的苦难,但李白又何尝不是?为了仕途,被迫入赘,被朝廷传唤,却一直碌碌无为,李白一辈子都被困在功名的监狱中,所以,到最后,他才会误入歧途,帮助了叛军;
《深海》中的女主角参宿,是一个从小亲眼目睹父母离异的抑郁症患者。有人说,不就是一场梦嘛,何必花如此多的笔墨来呈现?那是因为参宿的内心根本没有被这些人共情到,或者说,精神疾病患者仍旧不被社会上大部分人关注到。参宿的家庭看似对她不错,但从小目睹妈妈离开家的参宿早已在小时候因为以为妈妈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思想,养成了一种畏缩的性格,同时在“爱”被后妈与弟弟“剥夺”之后,使家庭对她带来了一种慢性的冷暴力,她在表面上波澜不惊,温和待人,但内心早已扭曲,逃避,挣扎,迷离。这样的内心世界,在这场梦里,被所有的细节,对话等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南河才会成为她的光,他的善意给这阴暗的心带来了一丝丝的温暖,而参宿抓住了它。也许参宿一辈子也走不出童年,但她现在一定拥有了展望未来的勇气。
《铃芽之旅》的女主铃芽,也许她和草太的感情线是有些生硬,但她对自我的救赎,这条贯穿电影始终的线非常完美。电影开头,便有人进行批判(铃芽怎么因为男主长的帅就不去上学了呀?真是颜控吧),确实,我当时看到这里也十分疑惑铃芽的行为,但看完电影后,我还是理解了她。铃芽是谁?是在幼年失去父母,被姨妈养大的一个孩子,承受了失去亲人的打击,担着姨妈为了养大自己不结婚的压力。这样的背景,铃芽的心理不会正常。铃芽开头表面上笑嘻嘻的骑车下坡,那不过是她对自己的伪装,而伪装之下的她,她只给自己看过。通过影片后半段铃芽表现的倒推,我们就可以知道铃芽她不是在追帅哥,这是对危险的下意识的靠近,就像影片中她说的:“我不怕死! ”她想要以死亡逃避现实的残酷(这是对于她一个人的折磨),逃避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逃避一切。
所以,共情了他们,我们才会感慨于兴衰更替的唐朝,为诗人们的命运叹息,为时代的变迁扼腕;我们才会在梦醒之后,看着缓缓潜入水中的南河泣不成声,因为那是参宿心房的唯一的一扇窗;我们才会看着铃芽与姨妈和解时破涕为笑,看着铃芽重新对生活充满动力而欣慰,因为那是未来的光芒。
以上的文字,只是我的一些拙见,只是想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它们,让有声音,有价值的作品,不至于被骇浪裹挟。
《铃芽之旅》影评和一些对网络言论的感想(B站之前发过,这里再发一遍)
[图片]
首先说一下评价吧,我自己的客观打分是八分,主观打分是十分,整部电影的主题——铃芽的自我救赎之旅是表达的十分出色的,故事整体没有问题。然后作画这方面不必说,业界顶级水平;这一部的构图也有十分明显的突出蚓厄的庞大和人类的渺小,能够自然而然的使人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产生敬畏之心。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亲情线和感情线的细节缺失,但这无伤大雅。
而我主观的满分评价是来自于新海诚的自我突破,他之前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没能做好的方面在这部电影里面呈现的非常好,对大自然的敬畏,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以及对灾后幸存者的鼓励。他成功突破了他之前只能写爱情的局限,把隐藏在《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里面......
首先说一下评价吧,我自己的客观打分是八分,主观打分是十分,整部电影的主题——铃芽的自我救赎之旅是表达的十分出色的,故事整体没有问题。然后作画这方面不必说,业界顶级水平;这一部的构图也有十分明显的突出蚓厄的庞大和人类的渺小,能够自然而然的使人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产生敬畏之心。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亲情线和感情线的细节缺失,但这无伤大雅。
而我主观的满分评价是来自于新海诚的自我突破,他之前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没能做好的方面在这部电影里面呈现的非常好,对大自然的敬畏,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以及对灾后幸存者的鼓励。他成功突破了他之前只能写爱情的局限,把隐藏在《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里面没有去多言的灾难内核放到了表面上认真讨论了起来,并且成功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接下来是对网络言论的感想。
最近大家几乎都在严厉批判《铃芽之旅》的感情线非常突兀,但是感情线其实只是这部片子的一条支线,并没有影响主线的推进,所以剧情其实是完整的。之后想了一下,应该是大家在《你的名字。》之后,将这部成名作当成了标杆,之后的所有作品都和它做比较,并且认定它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你的名字。》里,在结尾也有着模糊不清的友情线。三叶的朋友为什么那么信任她呢?这之间的友情没有交代清楚,但大家都不在意。然而到了《铃芽之旅》,这样的问题被无限放大了,被进行了严格批评。
这也许是因为这个浮躁的时代吧。毕竟在2022年的电影中,就连《独行月球》这样的电影都可以狂揽好几亿,中国的大众审美真的在疫情时代之后有被拉低了太多。《玲芽之旅》,一部能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大家只是一个劲的在《玲芽之旅》扣缺点,并无限放大,却不去思考新海诚的留白,反思新海诚真正想要传达的主题,这其实真的是一种非常悲观且无奈的现象。并且,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由构图,角色,剧本,服化道等等等等很多东西组合的艺术,如果大家都只是对着剧情指指点点,把新海诚的顶尖作画当做背景板,那又和高考后只知道对着作文题目七嘴八舌有着什么区别呢?
“思而复思
祈唤日不见之神
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
此山此河 承恩甚久 不胜感激
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
谨遵神旨 予以奉还”
“未来并不可怕,你以后还会喜欢上别人,你也会遇到很多非常喜欢你的人”“虽然现在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但是黎明终会到来” “你会在阳光之下长大成人,未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因为那已经是注定好的事了”
画风太美了!!!内容好治愈!!!之前没有看过《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真的真的后悔啊!
“思而复思
祈唤日不见之神
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
此山此河 承恩甚久 不胜感激
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
谨遵神旨 予以奉还”
“未来并不可怕,你以后还会喜欢上别人,你也会遇到很多非常喜欢你的人”“虽然现在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但是黎明终会到来” “你会在阳光之下长大成人,未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因为那已经是注定好的事了”
画风太美了!!!内容好治愈!!!之前没有看过《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真的真的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