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晋国博物馆·晋献侯陪祀车马坑(西周),坑底东西走向,东部为马,西部为车,两坑中部有生土隔墙。马坑中的马匹放置凌乱,相互叠压,已发掘出有105匹马,更多的马匹被叠压于深处。马骨呈现出剧烈挣扎的迹象,有些马腿有捆绑的痕迹,有些马身有箭头,为活马殉葬。周朝军制分为:军(12500人)、师(2500)、旅(500),《周礼·夏官·司马》云:“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作为小国很难支撑起一军的常备军,晋献侯跟随周宣王出征动用了一个师的编制。而晋国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晋献公时代才有了一个军的编制(《左传·庄公·......
曲沃·晋国博物馆·晋献侯陪祀车马坑(西周),坑底东西走向,东部为马,西部为车,两坑中部有生土隔墙。马坑中的马匹放置凌乱,相互叠压,已发掘出有105匹马,更多的马匹被叠压于深处。马骨呈现出剧烈挣扎的迹象,有些马腿有捆绑的痕迹,有些马身有箭头,为活马殉葬。周朝军制分为:军(12500人)、师(2500)、旅(500),《周礼·夏官·司马》云:“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作为小国很难支撑起一军的常备军,晋献侯跟随周宣王出征动用了一个师的编制。而晋国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晋献公时代才有了一个军的编制(《左传·庄公·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在当时众多的诸侯国中算是一线军事强国的存在………………
曲村·大悲院·《大元加谥晋世子申生恭愍碑》(元),元至正七年(1347)十月刊刻,为奉元成宗圣旨,纪念东周晋国太子申生立的纪念碑。一代枭雄晋献公,生有八子,申生为世子(太子),其母齐姜为齐桓公的之女,其弟夷吾(惠公)、重耳(文公)、奚齐(幼主)。献公宠妃骊姬,预立其子奚齐继承王位,杀二子。《礼记·檀弓上》载: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
曲村·大悲院·《大元加谥晋世子申生恭愍碑》(元),元至正七年(1347)十月刊刻,为奉元成宗圣旨,纪念东周晋国太子申生立的纪念碑。一代枭雄晋献公,生有八子,申生为世子(太子),其母齐姜为齐桓公的之女,其弟夷吾(惠公)、重耳(文公)、奚齐(幼主)。献公宠妃骊姬,预立其子奚齐继承王位,杀二子。《礼记·檀弓上》载: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申生自缢于新城,葬于曲沃城南…………
绛县·下村·晋文公墓(春秋),公子重耳的父亲献公在位二十六年,为晋国开疆辟域,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显赫英雄。只是到年老的时候因宠爱妃子骊姬,听信骊姬的谗言,预立骊姬所生幼子奚齐继位,逼死太子申生。骊姬为了确保奚齐继位,逼得重耳和弟弟夷吾只得躲回自己的封地蒲城。献公后又派宦臣勃鞮带兵追杀重耳,重耳四十三岁起逃难,靠着晋国公子的身份,以及身边一批贤士(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胥臣、颠颉、魏犨、郤縠)的辅佐。流亡十九年间,受到周边八个王国的礼遇,终在六十二岁时,由秦穆公派军护送回到晋国,继位国君…………
绛县·下村·晋文公墓(春秋),公子重耳的父亲献公在位二十六年,为晋国开疆辟域,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显赫英雄。只是到年老的时候因宠爱妃子骊姬,听信骊姬的谗言,预立骊姬所生幼子奚齐继位,逼死太子申生。骊姬为了确保奚齐继位,逼得重耳和弟弟夷吾只得躲回自己的封地蒲城。献公后又派宦臣勃鞮带兵追杀重耳,重耳四十三岁起逃难,靠着晋国公子的身份,以及身边一批贤士(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胥臣、颠颉、魏犨、郤縠)的辅佐。流亡十九年间,受到周边八个王国的礼遇,终在六十二岁时,由秦穆公派军护送回到晋国,继位国君…………
绛县·下村·晋文公墓(春秋),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次子。其母狐姬为狄族狐突之女,黄帝之后,《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十二年:“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由于自周代起便有“同姓不婚”之俗,而晋国国君血统与大狐大戎狐姓都源于周朝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因此晋献公和狐姬的婚姻还在当时引起争议,《国语·晋语四》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
绛县·下村·晋文公墓(春秋),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次子。其母狐姬为狄族狐突之女,黄帝之后,《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十二年:“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由于自周代起便有“同姓不婚”之俗,而晋国国君血统与大狐大戎狐姓都源于周朝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因此晋献公和狐姬的婚姻还在当时引起争议,《国语·晋语四》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