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李清照

17.3万浏览    2528参与
青丛

这确实对我而言是个重大发现。也许发现得太晚了。

  是在读陈东原先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时候看到这一节,我实在是震惊但欣慰。所以我转头跟朋友分享了这件事。

  我:发现丈夫当官作弊还敢上告,确实是很勇的女子,也很抓马效果。

  我:但不是易安干的,这真是太好了。

  朋友:你这话值得玩味啊。

  我:?(不明所以)怎么了,就是希望她能平平静静地生活啊,有这种事情虽然看在后人眼里体现了一个女性的骨气,但是毕竟是很糟糕的烂事儿,所以她没有遇到这种事情很好啊?

  朋友:(微笑)所以才说值得玩味啊。

  朋友:感觉有些双重标准,但我又能理解。意思是换别人就不一样了。

  我:(其实还......

这确实对我而言是个重大发现。也许发现得太晚了。

  是在读陈东原先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时候看到这一节,我实在是震惊但欣慰。所以我转头跟朋友分享了这件事。

  我:发现丈夫当官作弊还敢上告,确实是很勇的女子,也很抓马效果。

  我:但不是易安干的,这真是太好了。

  朋友:你这话值得玩味啊。

  我:?(不明所以)怎么了,就是希望她能平平静静地生活啊,有这种事情虽然看在后人眼里体现了一个女性的骨气,但是毕竟是很糟糕的烂事儿,所以她没有遇到这种事情很好啊?

  朋友:(微笑)所以才说值得玩味啊。

  朋友:感觉有些双重标准,但我又能理解。意思是换别人就不一样了。

  我:(其实还是没太明白)(比比划划)啊……我的基本意思是,我敬佩作出这样敢于与作弊的夫君决裂堪称大义灭亲的女子,但是很高兴易安没有碰上这种渣事,并不是说不喜欢她能有这种不瓦全的勇气,后人把这件事附会给易安本身就说明她有这样的品格,但是既然有可能,还是希望她生活平平静静的。而且不止是易安如此,不是说烂事是其他人碰到的我就高兴了,任何一个女子都最好能有平静的生活,但既然生活不能平静,那就去抗争,更加值得尊敬。

  朋友:想起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或者喜欢,这个事本身就不公平,正因不公平才存在。

  我:(明白了)确实,我确实偏心了。毕竟只有易安的文采风流传下来,而其他的女子连姓名都佚失了……

  我:……怎么说呢,大约是因为诗词能让人觉得她还是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会像看待姐妹一样为她心疼和不平,欣喜和悲伤;而对于其他陌生人的事件,感触就会低一层,只能感慨几句,而很难真心实意去共情了。

  俩人:(叹气)

  ……

  无论如何,还是为她高兴的。

  

  

快樂女孩

所以呢?忘川只有给你写这种东西才给我天卡吗?我是一开始兴奋了但是我想抽的是司马光啊,歪卡了!!!!!!希望在周一我要十抽的时候抽到司马光不然……呵呵🙃你就别想好了

所以呢?忘川只有给你写这种东西才给我天卡吗?我是一开始兴奋了但是我想抽的是司马光啊,歪卡了!!!!!!希望在周一我要十抽的时候抽到司马光不然……呵呵🙃你就别想好了

蜂蜜柚子茶

32. 又到周五 海棠依旧

       这两天花花很暴躁,抑制不住的那种。

       明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明明一切都在向好,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不过谁也不是机器人嘛!就算是机器也会出错的。但是花花就是很难受,很不舒服,很想哭,很想发疯。

      她感觉需要一个情绪发泄口!她感觉心里好像被掏空了,只剩下了一个皮囊。

      她感觉什么工作...

       这两天花花很暴躁,抑制不住的那种。

       明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明明一切都在向好,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不过谁也不是机器人嘛!就算是机器也会出错的。但是花花就是很难受,很不舒服,很想哭,很想发疯。

      她感觉需要一个情绪发泄口!她感觉心里好像被掏空了,只剩下了一个皮囊。

      她感觉什么工作都干不下去了,只想愣神。

      就这样昏昏沉沉,她终于熬到了下班。太好了,今天周五,这周末也不加班,可以休息了!

      阿花回到家里,看见小美正在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部古装剧是阿花的最爱之一,市井,烟火气,家长里短…符合阿花那颗八卦的心,况且里面有不少台词不是给女人提个醒,就是透露着为人处世的清醒,阿花简直大爱啊。

     但是今天,阿花空荡荡的心理装不下一点儿家长里短了,她听着片子里的人物叽叽喳喳,不由得感叹:自己幸好生活在现代,没什么嫡母小娘婆婆妯娌的搅成一锅粥的生活,否则那就趁早驾鹤西去吧!     

      就这样想着想着,阿花脑子里蹦出了李清照,以及她的词。

      (阿花:瞧见了不,咱也是文化人!)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阿花想,不然她自己也弄点小酒喝吧。当然了,大冬天没海棠,住楼房也没院子。不过,有酒就行。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阿花也很喜欢,而且喜欢了很多年。

        

        如梦令.常见溪亭日暮

        常见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片鸥鹭!

       自由,随性---太美了,人美,景也美,心情最美。

         

       阿花想,她真得喝点小酒了。想象一下,少女微醺,坐在船头,夕阳映照着红扑扑的双颊,无拘无束,尽兴归家。但是,却误打误撞走到了藕花深处。一片鸥鹭被突如其来的闯入吓了一跳,纷纷拍打着翅膀,飞到旁处。这画面真有纪录片的既视感。

        接着,另一首诗也映现在了阿花的脑海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阿花才疏学浅,查了半天度娘,也没搞清楚文章作者。但是来自大宋是肯定的。

        这三首诗词妥妥的多 巴 胺啊,阿花的心情大为好转。

        但这并不代表她又能化身家庭女超人了。

        她还是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瘫尸。

        阿花:那就什么也别干好了。

        小美:不行,麻麻,我下周要比赛了。晚上要复习例题的,你必须得干。

       阿花:啊啊啊啊啊啊,神啊,救救我吧,一把年纪了…全都是事啊,我不想当中流砥柱了!  

       花妈:花花,你这些诗我一个也读不懂。

       阿花:没事,我早就放弃你的文化课了。

风谣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声声慢格律(仄韵九十七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声声慢格律(仄韵九十七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韵)。

咽鬼。

灿若星辰,因为星辰漫天,颗颗都耀眼。

灿若星辰,因为星辰漫天,颗颗都耀眼。

倪某萌新爱摆烂
冷圈也可以出吊图好吧(doge...

冷圈也可以出吊图好吧(doge)

冷圈也可以出吊图好吧(doge)

携枫赏桂

梁红玉:我啥时候成明朝的了?

  内容是讨论宋朝妾室能不能扶正

梁红玉:我啥时候成明朝的了?

  内容是讨论宋朝妾室能不能扶正

前度今又闻


  啊啊啊,易安好美😍😍😍


  啊啊啊,易安好美😍😍😍

中分是好文明
CB向!奖励稼轩陪李姐打叶子戏...

CB向!奖励稼轩陪李姐打叶子戏

用了忘川设

CB向!奖励稼轩陪李姐打叶子戏

用了忘川设

砚梨
10月的一个二安泛舟的想法遂瞎...

10月的一个二安泛舟的想法遂瞎画(在游戏二安专区发过半成品)


10月的一个二安泛舟的想法遂瞎画(在游戏二安专区发过半成品)


柳岸有渡

浑身是谜的李清照

李清照在当代的流量和热度都是非常高的,毕竟千古第一才女,注视的人多了,故事也就多了,关于她生平的各种不实附会就更多了。

我这里大概罗列下李清照身上的一些谜团争议,一共是七个方面。

以下提到的内容均有据可查,请大家善用古籍搜索,审慎辨析。

生卒年之谜

先上结论,李清照的生卒年是存疑的。关于她的出生年份学术界有1084和1081两种说法。这个谜面来自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但谜底却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黄盛璋先生的说法,即李清照生于1084年。至于具体生日是哪天,无考,某度显示的生日和忌日都是假的。卒年也无实证可考,今人根据朱熹曾于1156年在赵思诚(赵明诚二哥)家中见到《金石录》原...

李清照在当代的流量和热度都是非常高的,毕竟千古第一才女,注视的人多了,故事也就多了,关于她生平的各种不实附会就更多了。

我这里大概罗列下李清照身上的一些谜团争议,一共是七个方面。

以下提到的内容均有据可查,请大家善用古籍搜索,审慎辨析。

生卒年之谜

先上结论,李清照的生卒年是存疑的。关于她的出生年份学术界有1084和1081两种说法。这个谜面来自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但谜底却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黄盛璋先生的说法,即李清照生于1084年。至于具体生日是哪天,无考,某度显示的生日和忌日都是假的。卒年也无实证可考,今人根据朱熹曾于1156年在赵思诚(赵明诚二哥)家中见到《金石录》原稿,且此后再无李清照的活动踪迹,推测她可能卒于该年之前。要想证实李清照的生卒年,除非有一天出土李清照的墓志铭进行校对。

生母之谜

众所周知,李清照的父亲是李格非。但是李清照的母亲是谁,这就有争议了。李格非有史记载的妻子有两位,一位是宰相王珪的长女王氏,一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氏。前者的依据是李清臣所撰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后者依据的是《宋史.李格非传》『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但是究竟李清照是哪位母亲所出,哪方也没有铁证。目前来看,持李清照是王珪长女所生一说更多一些。不过呢,也有人提出,以上两位王氏都不是李清照的生母,她的生母可能是李格非老家的某位不知名原配。不过这些也都是后人的猜测了,从李清照的成长经历来看,她早年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不管是哪位母亲,都没压制她个性的自由发展。

早年生活及恋爱之谜

李清照早年生活踪迹已不可考,包括李清照何时来汴京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李清照从小就跟着父亲来京城了,另一种观点认为李清照是十五六岁以后才被父亲接到京城来的。这两种说法都是专家从李格非的为官履历中索引出来的,目前来看,持第二种说法的更普遍些,(即李清照是十五六岁时被接到汴京的)。

再一个是李清照的早年恋爱之谜,先上结论,广为流传的元宵节大相国寺偶遇赵明诚,以及《点绛唇·蹴罢秋千》词里描述的拜访故事均为后人附会,没有任何历史资料可证实。李清照是自由恋爱还是媒妁之言又或者两者兼之,后人都不得而知。《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词脱胎于唐代诗人韩偓的《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再者,现系名于李清照名下的这阕词原作者其实一直是存疑的,究竟是不是李清照所作,历来存在争议。我们先假设这首词就是李清照的作品,但也不能就此肯定词里描述的场景就是她本人的生活纪实,毕竟填词不是写日记。至于大相国寺偶遇这个故事从哪来的,我也实在找不到出处,可能是大家根据《金石录后序》里写李清照夫妇婚后去大相国寺购买碑帖这事杜撰出来的??

改嫁之谜

关于李清照的改嫁,从古至今,已经被后人反复拉出来辩论无数回合了。尤其是李清照改嫁离异的事情,古人有讥笑的也有为她辩诬的,今人有赞扬她果敢的也有继续为她翻案的,总之这是一桩“无头公案”。改嫁说首次出现在南宋,明清时期曾有诸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为李清照辩白,然后逐渐被大众认可;民国以后,又有学者在该问题上重新提出质疑并反驳,然后逐渐东风压倒西风;到了现当代,学术界又掀起了一波“李清照研究热”现当代专家们普遍认为李清照改嫁一事属实。(当然也有部分反对者)。总结下李清照改嫁的历史流变为: 南宋:出现李清照改嫁说——明清:为李清照改嫁辩诬——民国至今:基本承认李清照改嫁。

虽然我觉得李清照改嫁与否都不影响她的人格魅力,但是专家们偏偏就是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千古之辨,大概很难消停了。

亲友圈之谜

秦桧是李清照的表亲?这个和李清照是李格非哪位妻子所生有关,前面已提到过,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把李清照看成是王珪长女王氏所生,那么李清照和秦桧的妻子就是表姐妹关系。不过,从目前可查的资料来看,李清照除了在后序里提过弟弟李迒外,没有同两位母亲的其他娘家人有任何往来的记录。

张择端是李清照丈夫的表弟?这个说法非常迷惑。历史上张择端这个人非常神秘,甚至连生卒年都不详。关于他的生平只有《清明上河图》中一个叫张著的人写的题跋可作孤证。原文是“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就这么短短几十个字。这条题跋非常简单,而且也没有提到他和李清照家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个表弟究竟是怎么牵扯上的?

《金石录后序》里的细节之谜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历来是被当成她的自传文来解读的。但是仔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也出现了很多表述不甚清晰的地方。比如文中“至靖康丙午岁......已皆为煨烬矣”这一大段的叙述中,最大的疑问就是这十五车的金石文物究竟是谁拉到江宁去的?是李清照还是赵明诚?原文中没有主语,专家们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还有关于这一段所写的金石文物的散佚过程也和赵明诚在《赵氏神妙帖》中所跋的两相矛盾。根据李清照的叙述,第一次收藏品散佚是在建炎元年十二月金人陷青州;而根据赵明诚题跋,这批藏品第一次散佚当为建炎元年秋天发生的“西兵之变”。此外,后序中落款署年等问题从古至今专家们也是莫衷一是,迷雾重重。

词作之谜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非常有名。但是仔细探索源头就会发现,这首词的真伪也存在一定的疑问。此词最早出现于张端义之《贵耳集》,原文如下:

“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 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定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有《易安文集》。”

这个文集只摘选了几句断句,而且《贵耳集》具体成书年代未知。且原名为《秋词·声声慢》在李清照去世后,最早选录其词作的两本选集中,都没有收入这首《声声慢》。南宋黄昇编的《花庵词选》,成书于淳祐己酉1249年,此时距离李清照去世已近百年,选李清照词八首,也没有这首《声声慢》。

最早出现完整版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刻本《词林万选》。据毛晋的介绍,他从好友那得到二十多种宋词,其中有《漱玉》《断肠》二册,都是洪武三年(1370)的抄本。但此时距离李清照已经去世二百多年了。此词从出现到完整版为什么会相隔几百年?这首词在历史的变迁中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化呢?易安体的流行会不会使得后人根据李的残句补写全词呢?这中间的曲折经过,现在都成了一个大大的谜题,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这首词奉为李清照的经典之作。

同理李清照的其他存疑词,也是这么兜兜转转从他人名下或无名氏变成了她的作品,有的词作更换了几个字眼,有的改换了标题,这其中的假假真真,很难分辨。

附:个人的一点看法

需要郑重指出的是,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存在,她不像其他的著名男性文人有正史记传,也鲜少有标记年月的作品,甚至她的《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也在流传中不幸散佚了。正史里关于李清照的记载,仅附在其父李格非的传记之中“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所以后人了解李清照基本是根据《金石录后序》和她零星散落的诗词来解读的,也正是因为资料的严重缺失,导致我们现在熟知的李清照故事有大半是后人臆测杜撰的。包括很多诗词的写作年份也是后人推测系年的,然而每个专家的解读各不相同,系年以及词作真伪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值得警惕的是,我们距离李清照的时代越远,关于李清照故事的细节却越来越详细。像词女之夫、人比黄花瘦比试才华这样的奇闻轶事也是在元代才出现的。举个最近的例子:关于李清照再嫁事件,刚开始大家只讨论李清照再嫁失节,而现在流传的版本却开始出现张汝舟是赵明诚生前朋友、张汝舟和李清照是姐弟恋,张比李小十几二十几岁这样的细节来,这就是典型的添油加醋。现在市面上各种花里胡哨的李清照词传、才女畅销书的出版也更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流弊的传播。如果大家真的想要了解李清照,最好花点时间去辨析第一手历史资料,而不是跟风各类地摊文学,人云亦云。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