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科普】中外姓氏来源的相似之处
中国:
以国名、以邑、居住地、职业等为氏;
欧洲:
以职业,相貌特征、居住地、山水名称、动植物名等为姓氏。
一、中国(介绍一下姓和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 刘恕《通鉴外纪》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明末清初 顾炎武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
所以人人皆有姓。
(如姬、姜、姒、姚等。)
而氏,却只有贵族才有。
来源众多,例如以国名、邑名、职业、官职等为氏。
(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宋、郑、吴、黄、越、秦、...
中国:
以国名、以邑、居住地、职业等为氏;
欧洲:
以职业,相貌特征、居住地、山水名称、动植物名等为姓氏。
一、中国(介绍一下姓和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 刘恕《通鉴外纪》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明末清初 顾炎武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
所以人人皆有姓。
(如姬、姜、姒、姚等。)
而氏,却只有贵族才有。
来源众多,例如以国名、邑名、职业、官职等为氏。
(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宋、郑、吴、黄、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
以邑为氏,如尹、魏、韩等;
以居住地为氏,如西门、东门、西郭、东郭、南郭、北郭等;
以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被分封出去,此时尚不称氏,称王子某、公子某。天子诸侯之孙,也不称氏,而称王孙某、公孙某。
以先祖之字为氏。
比如,孔子是宋国宗族之后,其五世祖名“嘉”,字“孔父”,其子孙便是以“孔父”之“孔”为氏;
周平王庶子名叫开,取字为“林”,所以称姬开,或林开。林开的子孙有些便以祖辈的“林”字为氏。这是林氏的一个来源。
……)
姓是用来“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所以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女子不论出嫁与否,姓不会改变;
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可以称夫氏,也可以称父氏。
【同姓不婚】
姓相同的,不可通婚;
姓不相同的,才可以通婚。
因为同姓之人皆出自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而氏相同则不影响。
(所以当时堂亲不可通婚,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家族遗传病的概率;
然而表亲却不受影响,因为表亲仍然是不同姓。)
【例子】
孟姜女:
①“姜”是其姓;
②“孟”是排行老大之义。
(不要再傻乎乎地以为孟姜女姓孟啦)
宣姜:
①即姜姓公主,齐僖公之女(春秋时期齐国以姜为姓);
②以宣为氏,因为是卫宣公的夫人,所以以丈夫的谥号为氏。
(PS:宣公生前并没有“宣”这个谥号,是他死后的定评。
所以卫宣公去世前,当时的人是不可能称呼他为“宣公”的,只能称“卫君”“卫公”;
同样,也不可能称这位姜姓公主为“宣姜”的。
应为后人记载。)
庄姜:
①即齐国的姜姓公主;
②以庄为氏,因为是卫庄公的夫人,所以以丈夫的谥号为氏。
《郑伯 克 段 于鄢》中郑庄公的母亲被称作“武姜”,
武姜:
①“姜”是其姓;
②“武”是其丈夫郑武公的谥号,以此为氏。
战国七雄各王室的姓氏:
一、齐国:妫姓,田氏(著名的“田氏代齐”)
二、楚国:芈姓,熊氏
三、燕国:姬姓,燕氏
四、魏国:姬姓,毕氏或魏氏
五、韩国:姬姓, 韩氏
六、赵国:嬴姓,赵氏
七、秦国:嬴姓,赵氏
•可见燕国、魏国、韩国都出自姬姓,只是氏不同
•也可见赵国与秦国的亲缘关系。所以嬴政又称“赵政”。
•楚国的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作为男子,大多数场合称氏,因此称为“屈原”“屈平”而非“芈原”。
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男子称氏,所以说“熊通”而非“芈通”)传统观点认为,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于屈地,因此以屈为氏。屈原即是屈瑕的后代。
(PS:楚国贵族中,有三个重要的氏,就是屈、景、昭。屈氏有屈瑕、屈完、屈原等代表人物;景氏有景差;昭氏有昭阳。)
二、欧洲
早期人们只有名,但后来为了区分同名之人,便要在名后面加成分,慢慢演变为姓氏。
【例子】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列奥纳多”(Leonardo)是他的名字;
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姓,
“皮耶罗”(Piero)是他父亲皮耶罗•芬奇爵士(Ser Piero da Vinci)的名字;
“达”(da)是来自的意思;
“芬奇”(Vinci)是他出生的城镇,
所以意思就是:芬奇镇的列奥纳多。
或以职业、身份为姓氏,
如Smith“史密斯”:铁匠,
Tailor“泰勒”:裁缝
Potter“波特”:陶匠(pot是陶盆)
Baker“贝克”:面包师
Fisher“费舍”:渔夫
Cooper“库珀”:桶匠
Cook“库克”:厨师
或以居住地,山水名称、动植物名等为姓氏,
如Bull“布尔”:公牛
Bush“布什”:灌木丛
Hill“希尔”:小山
Lake“莱克”:湖泊
Wood“伍德”:树林
Churchill“丘吉尔”:山上的教堂(church+hill)
或以相貌特征为姓氏:
Longman“郎曼”:高个子的人
Short“肖特”:矮个子的人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胳膊粗壮(arm+strong)
以眼睛肤色等颜色为姓氏,
例如,如果祖先有绿眼睛,就姓Green“格林。
同理有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Brown“布朗”
因为人越来越多,同样姓氏的人也越来越多,那如何区分呢?这时候可以在父亲的姓后面加一个s或者是son,意为某人之子。
Johnson“约翰逊”
Jackson“杰克逊”
Edison“爱迪生”
还有Coffin“卡菲因”棺材,Scoundrel“斯考得日尔”恶棍……
中国人的姓与氏
最近彩条屋有一部电影《姜子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议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电影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也就是电影的女主角——妲己。
[图片]
看过《封神榜》的读者一定知道妲己的全名——苏妲己。但令人反常识的是苏妲己并不姓苏而是姓己。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疑惑,中国人的姓不都是第一个字吗?苏妲己又怎么会姓己呢?说道这里,就要从中国人的姓氏谈起了。...
最近彩条屋有一部电影《姜子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议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电影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也就是电影的女主角——妲己。
看过《封神榜》的读者一定知道妲己的全名——苏妲己。但令人反常识的是苏妲己并不姓苏而是姓己。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疑惑,中国人的姓不都是第一个字吗?苏妲己又怎么会姓己呢?说道这里,就要从中国人的姓氏谈起了。
在上古时期,中国人不光有姓,还有氏的概念。一般来说,姓是用来明辨血缘关系,而氏则是用以分别族群的。一般来说,姓是可以继承的,而氏则不一定。就以黄帝为例。他姓公孙(后改为姬姓)而氏轩辕,他的儿子少昊姓姬但氏为青阳氏和金天氏。
这里可以简单的把氏理解为当时人所属的“部落”,而姓则是当时血缘关系的直接标志。而之前我们提到的苏妲己则是苏氏部落已姓的子嗣(苏氏已姓名妲)。而在上古,一般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所以妲己不能叫做己妲,至于苏妲己这样的称呼,还是由于一些通俗演义小说的影响而导致的。同样的,古代很多女子的姓都在名的后面,如褒姒,她是褒国人,姓姒;妺[mò]喜(夏桀的王后),她是有施氏,喜姓。而大家熟悉的虞姬也有她是姬姓的说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氏更是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男子以官职、封地甚至国号为氏。以商鞅为例,他是姬姓,一开始名为公孙鞅,后又改为卫鞅,这里的“公孙”和“卫”指代的是他的出身,即卫国王公的亲戚,而他的氏“商”则是代表他的封地——商这个地方。
至于为什么要分姓和氏,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礼教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则是对婚配的限制,即同姓之人不能通婚。中国从西周时就立法同姓不得结婚。《魏书》中记载了:“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左传》中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了分封制,使封地不能成为一个族群的氏,中国姓与氏的区别也开始慢慢的消失,直至汉朝姓、氏已基本没有区别。两者最终统一为同一意,即姓即是氏、氏即是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