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实录10:“卖”与“推销”
2019.4.21,14:56,接到一个陌生电话(051280****84)。
W(我):如果是推销,你就挂机吧!
T(对方):我们不是推销房子的,是卖保险的。
W:“卖”保险与“推销”保险有区别吗?
T:没有区别,大哥!
W:你叫我“大哥”,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T:听声音,应该是“大哥”的年龄。
W:退休了!
T:既然退休了,大哥你应该买一个保险……
W:你不觉得“退休”最“保险”吗?
T:大哥你退休了应该买房子,我们这里……
W:你刚才还说“不是推销房子的”。
T:向你推荐一下。
W:退休了还买房子?那是钱太多,用不掉了?
T:给子女买呀!
W:该买的早买了。......
2019.4.21,14:56,接到一个陌生电话(051280****84)。
W(我):如果是推销,你就挂机吧!
T(对方):我们不是推销房子的,是卖保险的。
W:“卖”保险与“推销”保险有区别吗?
T:没有区别,大哥!
W:你叫我“大哥”,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T:听声音,应该是“大哥”的年龄。
W:退休了!
T:既然退休了,大哥你应该买一个保险……
W:你不觉得“退休”最“保险”吗?
T:大哥你退休了应该买房子,我们这里……
W:你刚才还说“不是推销房子的”。
T:向你推荐一下。
W:退休了还买房子?那是钱太多,用不掉了?
T:给子女买呀!
W:该买的早买了。好了,我不想耽误你时间,找别人吧,我什么也不会买的!
T:再见!
W:再见!
电话实录9:辨“利”
打电话到某酒店票务部门预订机票时,需要提供与身份证相符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有一次,因为出差,电话打过去订票,自报家门:姓刘,文刀刘;单名一个利,胜利的利。
不知道是因为我口齿不清、还是电话传声失真、亦或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对方似乎没有听清楚,接电话的女声反问:是胜利的利、还是顺利的利?
我懵了,稍作停顿(大约零点几秒)以后,我回复“好像是同一个字”,此时对方似乎也反应过来:“对不起!不好意思!”
打电话到某酒店票务部门预订机票时,需要提供与身份证相符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有一次,因为出差,电话打过去订票,自报家门:姓刘,文刀刘;单名一个利,胜利的利。
不知道是因为我口齿不清、还是电话传声失真、亦或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对方似乎没有听清楚,接电话的女声反问:是胜利的利、还是顺利的利?
我懵了,稍作停顿(大约零点几秒)以后,我回复“好像是同一个字”,此时对方似乎也反应过来:“对不起!不好意思!”
电话实录4:陌生的“熟人”
曾经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感觉电话那头是很熟悉的老朋友——
他:喂!是刘哥吗?
我:是!
他:新年好!
我:新年好!
他:刘哥!我是东环路××大厦20楼××公司的小王呀!
我:……,奥——小王!
他:你好像好久没有到我们这里来坐坐啦!
我:这不是过年嘛!大家都休息。
他:我们已经上班了,你上班了没有?
我:我没班可上了!
他:怎么了?
我:退休啦!
他:奥——你已经退休了?!这么说我不该叫你“刘哥”、应该叫你“刘叔”了!不好意思!
我这才意识到,其实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曾经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感觉电话那头是很熟悉的老朋友——
他:喂!是刘哥吗?
我:是!
他:新年好!
我:新年好!
他:刘哥!我是东环路××大厦20楼××公司的小王呀!
我:……,奥——小王!
他:你好像好久没有到我们这里来坐坐啦!
我:这不是过年嘛!大家都休息。
他:我们已经上班了,你上班了没有?
我:我没班可上了!
他:怎么了?
我:退休啦!
他:奥——你已经退休了?!这么说我不该叫你“刘哥”、应该叫你“刘叔”了!不好意思!
我这才意识到,其实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电话实录3:无言以对
某个周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一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大楼附近的、与旅游有关的什么机构的员工,要搞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配合一下。我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骗子?”转而一想,如果真是调查,这工作也不容易,既然接了,不妨听听看。于是我警惕地聆听着、小心地回答着,感觉不像骗子,比如:
- 有没有海外旅游的经历?
- 是否去北京、青岛、上海、杭州旅游过?
- 是公务出差、还是自费旅游?
- 休闲、观光、购买土特产,哪个为主?
- 近期有没有出境旅游的计划?
- 是不是苏州本地人?
- 居住在哪个区?……
不过,后来我还是中途挂断了。这倒不是因为问的问题太多、占用时间太长,而是因为她提的问题......
某个周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一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大楼附近的、与旅游有关的什么机构的员工,要搞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配合一下。我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骗子?”转而一想,如果真是调查,这工作也不容易,既然接了,不妨听听看。于是我警惕地聆听着、小心地回答着,感觉不像骗子,比如:
- 有没有海外旅游的经历?
- 是否去北京、青岛、上海、杭州旅游过?
- 是公务出差、还是自费旅游?
- 休闲、观光、购买土特产,哪个为主?
- 近期有没有出境旅游的计划?
- 是不是苏州本地人?
- 居住在哪个区?……
不过,后来我还是中途挂断了。这倒不是因为问的问题太多、占用时间太长,而是因为她提的问题让我无言以对:“你是七〇后、还是八〇后?”我既不是七〇后、又不是八〇后,于是一时语塞。因为没有及时作答,对方又急切地连问两遍。这让我联想到了“满意”还是“非常满意”的经典选择题,一共两个选项,我无法从中选择,只好选择挂机了。
其实,前面几个问题也都是有问题的问题。比如:
第2题,一共列出了四座城市,假如只去过其中一座、两座或者三座城市,那么,在“是”与“否”的两个选项中该如何选择?好在我恰好都去过,所以才回答了“是”。
第3题也无法在“是”与“还是”之间作出选择,因为有的是“公务出差”、有的是“自费旅游”、有的是单位组织的公费旅游;还有的不止去过一次,其中某次或某几次属于“公务出差”、某次属于“自费旅游”、某次属于“公费旅游”,该如何选择“是”与“还是”?我迟疑了一下,选择了“公务出差”,因为这几地都因“公务出差”而去过。
还有第6题,如何理解“苏州本地人”?回答“是”吧?在扬州出生、长大,正宗地道的扬州人。回答“不是”吧?有正宗的苏州市户籍、常住苏州,正宗地道的苏州常住居民,究竟该选择“是”还是“不是”?
第7题涉及隐私。
很明显,问卷的“问题”设计不合理,不是个别不合理、而是普遍不合理,实在是叫人难以回答,所以中途挂机了。
学校吐槽#2
我很讨厌的那个女生今天又犯事了。今天课快结束的时候发默写纸给学生默写。默写交的差不多的时候,发现那个女生正在作弊,她拿出书打开放在自己的腿上,正在修改自己的答案。相比起默写不通过,我更讨厌的事情莫过于作弊了。于是我很快旁边她旁边制止啦她,叫她不要这么做。但是她居然振振有词:我只改了一个而已!别人作弊更严重你怎么不说?!后面还有人书摊开着抄呢! 呵,作弊还有理了是吧?于是我说:你作弊本来就是不对的,和别人没有啥关系。可是她一口咬定说别人作弊更猖狂我却不管,说的好像我偏心一样。我确实对这个女生尤其讨厌一些,因为她经常和我起冲突,很容易就闹得我没面子。但是我说偏袒别的学生,我也不会认的...
我很讨厌的那个女生今天又犯事了。今天课快结束的时候发默写纸给学生默写。默写交的差不多的时候,发现那个女生正在作弊,她拿出书打开放在自己的腿上,正在修改自己的答案。相比起默写不通过,我更讨厌的事情莫过于作弊了。于是我很快旁边她旁边制止啦她,叫她不要这么做。但是她居然振振有词:我只改了一个而已!别人作弊更严重你怎么不说?!后面还有人书摊开着抄呢! 呵,作弊还有理了是吧?于是我说:你作弊本来就是不对的,和别人没有啥关系。可是她一口咬定说别人作弊更猖狂我却不管,说的好像我偏心一样。我确实对这个女生尤其讨厌一些,因为她经常和我起冲突,很容易就闹得我没面子。但是我说偏袒别的学生,我也不会认的,毕竟我也教训过其他作弊的学生。而她的话又刺痛了我的一点是:我没能揪出来其他作弊的人,我对班级的管理能力有问题。这让我的思绪闪回了之前班主任对我的不满,觉得我没有看管好他们在考试默写时的行为。于是呢,虽然说不过她,但我还是顺着她的话:你既然说别人作弊,那谁作弊呢?你举报呀! 她马上指出她同一组后面的一个同学,说她每次去收他默写,都发现他摊开在抄,收都收不了。她后面那个同学作弊的行为,正好那个同学就在旁边,我就说:好那他今天就要重默,刚刚默的不算。就这样来回说了好几次,她才满是不满地重默了。第一个犯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个事情也和作弊有关,不过是和别人作弊有关。课代表向我举报,说今天考完试交卷的时候,她在把答案给别人抄。因为不是我本人看到,于是多问了课代表一句当时的情况。课代表说,当时那个女生拿着自己的卷子给另外一个没做完卷子的同学看,另外那个同学一直在写。很有作案嫌疑。不过这事更难处理了,甚至都不是我亲眼看到,以她的性格绝对死不认账。
第三件事情是我离开学校后发生的事情,这个女生参加了学科辅导的班,是给基础较好的同学参与的。本来她也不算够格,不过一开始看她这么积极主动,也处于和她搞好关系的想法,就让她去了。结果,今天居然逃课了。还是我发现另外一个学生逃课的情况下问了上课老师才得知的。
这样刀枪不入,讲都讲不通的人,又该如何是好呢
亲密关系长久维持的关键
任何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能够相对舒服的长久相处下去,需要有个很重要的前提:良性的沟通
其实大部分的感情关系,都是因为两人的沟通不具备解决关系问题的作用,于是崩掉了。
任何人相处在一起,都不可能完全的契合,但是能长久的发展,在于面对问题可以把矛盾谈开,找到让彼此达成一致的那个立场和角度。哪怕暂时找不到共同立场,也不至于恶语相向,只是一味的发泄负面情绪,伤害感情。
先讲一下几种负面的沟通能力状况:
比如A自身的沟通能力是积极正面的,但是遇上了一个沟通方面非常糟糕B,那么A在和B相处的时候,也是会非常疲惫的,是被耗损的。
就好比是,本来A自己一个人熟悉......
任何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能够相对舒服的长久相处下去,需要有个很重要的前提:良性的沟通
其实大部分的感情关系,都是因为两人的沟通不具备解决关系问题的作用,于是崩掉了。
任何人相处在一起,都不可能完全的契合,但是能长久的发展,在于面对问题可以把矛盾谈开,找到让彼此达成一致的那个立场和角度。哪怕暂时找不到共同立场,也不至于恶语相向,只是一味的发泄负面情绪,伤害感情。
先讲一下几种负面的沟通能力状况:
比如A自身的沟通能力是积极正面的,但是遇上了一个沟通方面非常糟糕B,那么A在和B相处的时候,也是会非常疲惫的,是被耗损的。
就好比是,本来A自己一个人熟悉的生活状态是比较舒服的,哪怕偶尔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ta只需要解决那一次的问题就好,或者远离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就好,毕竟都不是特别深入的关系。
可是当A遇到了在沟通方面负面问题严重的B来和自己缔结了亲密关系,A就不可避免的要长期面对B自带的负面特质。本身沟通就是连接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桥梁,关系是靠沟通来发展的。关系越亲近,越容易直面个性最尖锐和真实的那一面,A因此陷入消耗状态。
再一种情况是A和B两个人都有明显的思维沟通问题。
这个就仿佛双方在面对矛盾的时候,各自陷在自己的思维泥潭里挣扎不出来,更别说再去把对方拉出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人自身在沟通上都没有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凑在一起,思维方式就是打架的。
最后一种情况,是各自沟通能力欠缺,同时凑在一起还打架,这种情况不论一开始多喜欢,一般也是很难处的久,毕竟一开口就让彼此烦的要死。
在分析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会非常注重观察咨询者沟通的部分。看两人各自的本命盘中自身的沟通能力,再观察这两个人的合盘能量是否契合。
现代人对亲密关系,没有旧时代的人容忍程度高,除非是现实层面的条件有很强的相互满足程度,否则沟通问题严重的伴侣,分开的机率是相当高的。
2023年95、96、97、98年出生人群的“土冥运势”课题(占星学星盘推运分析)
1995、1996、1997、1998年出生的朋友们,
今年陆陆续续从3月、4月或5月开始,
会容易感觉自己人生某些很在意的生活面向,
在经历着很难突破、被拖住、被困住、无法有新进展的人生阶段。
疆疆用占星学知识来分析,
在各位的推运盘中,
行运的土星在刑克你们本命盘里的冥王星。
大家的人生阶段状态和宇宙运作规律息息相关,
星盘观察人生局势的变化是很好的查阅工具。
[图片]
今年有一个天象变化:
2023年3月7日晚上21点35分,
土星开始进入双鱼座,
这一种能量的变换为我们开启了“沉浸式”人生模式。
有些人将在某个时间段受益于此变化,
而有些人会在某段时间......
1995、1996、1997、1998年出生的朋友们,
今年陆陆续续从3月、4月或5月开始,
会容易感觉自己人生某些很在意的生活面向,
在经历着很难突破、被拖住、被困住、无法有新进展的人生阶段。
疆疆用占星学知识来分析,
在各位的推运盘中,
行运的土星在刑克你们本命盘里的冥王星。
大家的人生阶段状态和宇宙运作规律息息相关,
星盘观察人生局势的变化是很好的查阅工具。
今年有一个天象变化:
2023年3月7日晚上21点35分,
土星开始进入双鱼座,
这一种能量的变换为我们开启了“沉浸式”人生模式。
有些人将在某个时间段受益于此变化,
而有些人会在某段时间受困于此。
开篇提到的这几年出生的小伙伴,
容易在今年经历克相运势,
会感受到双鱼能量的负面和射手能量的负面。
土星双鱼的负面能量会呈现出被困住的局面,
是关乎现实层面的事情,
所处的局面需要等待,
被迫沉浸在某个阶段、停滞不前,
并且会让人感到自己好像被牺牲掉什么,
或者不得不吞忍一些苦楚。
1995-1998年出生的朋友们,
星盘中的冥王星落入射手座0-6度左右,
刚好和这段时间行进的土星遇到了。
冥王射手的人,
是很看重事情能否快速进展的。
ta们很喜欢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体验各种新鲜事物的感觉。
ta们也非常看重乐观的心态,
不喜欢一直特别丧、总陷在可怜的情绪状态里,
也不喜欢拖泥带水、慢慢吞吞的生活节奏。
(具体每个人星盘配置不同,性格感受会略有差异)
行运土星的克相会让冥王射手也表现出负面状态,
比如急躁、粗心、大大咧咧、蛮不在乎,
容易过度乐观、过度看好什么事情,
从而导致误判,
可能有人干脆摆烂的心态,
有人会感到迷茫、焦虑,
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去行进,等等。
每个人星盘的冥王星落入宫位不同,
所以会在不同的生活面向有上述表现。
又因为每个人星盘整体配置也各有不同,
所以即使都是1995—1998年出生的人,
经历问题的负面影响的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这一段人生经历的到来,
也是让我们知道,
生命中有些阶段不得不去等待,
因为生活不是闯关游戏,
它需要我们静下来细细观察、思考。
有时候我们不能只顾大胆向前冲,
也是需要静等时机的转变,
等待外界环境的变化和配合。
耐得住性子,才能拨云见日;
一时的不服忍耐很难看清云雾中的问题。
时间会告诉你,到底哪条路才是真正适合你的。
关于沟通
To engage rather than confront.
(写于02-25 18:08 搬自我的🧣)
//
最近在看一部英国的农业真人秀(其实也不算真人秀)——Clarkson's Farm。今天看的第二季的第三集,讲了主人公Clarkson面临当地人反对他的农场经营计划的情况,以及展现了双方采取了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集非常引人深思。问题的缘起是Clarkson想在自己的农场里面开一个餐厅,然后因为他的粉丝量太多,餐厅的人流量太大,整个乡村的居民担心自己生活受到干扰,于是反对他的这......
To engage rather than confront.
(写于02-25 18:08 搬自我的🧣)
//
最近在看一部英国的农业真人秀(其实也不算真人秀)——Clarkson's Farm。今天看的第二季的第三集,讲了主人公Clarkson面临当地人反对他的农场经营计划的情况,以及展现了双方采取了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集非常引人深思。问题的缘起是Clarkson想在自己的农场里面开一个餐厅,然后因为他的粉丝量太多,餐厅的人流量太大,整个乡村的居民担心自己生活受到干扰,于是反对他的这一步计划。很多人在当地议会官网上提起抗议,反对者们甚至签署了反对Clarkson的经营计划的抗议书。
面对这些情况,Clarkson选择在布告栏中张贴传单,表明自己准备在村里的纪念馆中召开一个居民讨论会,邀请居民来对他进行质询。
看到这里时,我带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以为像这种私人召开的意见讨论会,很少有人会愿意参与。因为就我对社区治理的了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这些“讨论会”形式的自治方式热情不高,有的可能是觉得讨论只是在互相扯皮、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有的是觉得浪费时间,还有的是觉得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不关切……目前看一些积极性非常高的社区自治范例,也是在早期辅以了相当多的奖励措施,经过了几年的培养,才使得居民的自治热情有所提高。
没想到当地的居民对这件事响应非常积极(我很难辨别是否有剧本,因为我并不是很了解国外的节目),尽管他们来礼堂时大多数看起来对这次会议都持消极态度。
整场会议双方交换了意见,像答辩一样,居民针对一些关心的事项有条不紊地向Clarkson提问,然后他与居民们理性地讨论这些问题,并且向他们汇报自己未来的农场经营计划。
(关于Clarkson的农场经营规划-1)
(关于Clarkson的农场经营规划-2)
我觉得整体上非常的平和,尽管村民们的具体意见实际上非常尖锐(会直接质问Clarkson为什么要办餐厅,他这么有钱为什么需要盈利,他并不是农民为什么要务农,他是否真的生产了农产品),但是他们的讨论是非常理性的,是言之有物的。包括他们要求Clarkson公开自己的经营计划,在我看来这是当地村民非常具有自主性的表现,而且他们对于如何通过参与实现自己的目的也有很清晰的认知,可能看出他们的自治能力也非常高。
(他们从下午讨论到晚上,最后愉快地道别)
这些与我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还是有一定差距。即使有一些居民确实很有参与积极性,他们很热衷于在社区事务中展现自己的声音,但在“如何更高效、明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问题上,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很多关于自治的讨论会很容易变成集体缄默或者嘈杂的闲话现场,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言之有物的意见很容易被淹没,使得讨论变得非常低效……
所以我在看到这个节目时很惊讶,尽管我研究过一点国外的社区自治,但主要是东亚,对欧美那边并没有很直观的体会。
尤其是在我看完会后对与会村民的采访时,心中的惊讶就更浓了。“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对表达的平等尊重我十分认可。以及关于倾听与对谈时对别人的尊重……
有的村民说很多人甚至带了agenda来了,这说明他们在来之前花时间去了解对方存在的问题,并且梳理了自己的诉求。这是一种对讨论负责任的表现。表达固然重要,但表达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如今互联网上很多人不尊重别人发的东西,只是迫切地想发泄或展现自己,于是随便留下毫无逻辑的评论。这种人并不能给对方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见解,另外,对他自己而言,他也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而且容易给他人留下愚昧无知的印象,这种没有意义的讨论本身就是两败俱伤。
就比如这两天遇见一个驹迷,他一上来居高临下地将我的分析文评论为“废话太多”,我以为他能发表什么高明的见解,结果他却扬言自己根本就没耐心把我的文章看完,甚至让我在一篇严谨的分析文中加入星座分析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东西,最后又图穷匕见地让我去关注他。后来有同好私聊我,说曾经刷到过他,表示这个人未必是很浅薄的人。
我的想法是,从他不尊重别人辛辛苦苦写完的作品,在甚至没有耐心看完全文的时候就发表侮辱性的言论开始,我与他就没有理性沟通的可能。我尊重异见,如果他能够像别的同好一样,针对我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会很欣然认同。但发表了侮辱性言论以后,在接下来的十几条评论中,他没有讲出任何有价值的、言之有物的东西,只是在向我发出“指示”,每一句话都在给我展现他如浅滩一般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就是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与自我夸耀。
(甚至连他给我留下莫名的谩骂评论,他都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态度,仿佛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是金科玉律;可他自己甚至都把“bye bye”打成了“bey bey”。)
我想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和平等,这两点他都没有做到。他既不尊重我的作品,也不把自己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一直凌驾于我。前提就不成立,那么我为什么要与他理性沟通呢?
这种沟通隔阂的例子,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种常态。不同的是,现实中我可以避免与浅薄对话,但在网络上不免被找上门来。
(尊重与倾听的重要性)
事实上,如果在沟通之前就没有做到尊重和平等的话,那整场沟通只会沦为无效的情绪发泄,因为一种已经固定了的情绪色彩会植入双方的大脑,从而使得在交谈时大脑根本无法理性。这种无法理性的状态,甚至会在双方的沟通中进一步得到强化。
(比如说我看到他对我文章莫名谩骂的时候,我就没打算和他好好沟通,在我看来这种人就是纯来找茬的嘛。)
我自己也不能例外。因为我并不是脾气很好的人,也尚处于极易冲动的年纪,我并不能包容一切,而且打心底里也不觉得应该是由我来包容一切。
所以我选择保留我的傲慢与偏见。
正是基于许许多多无效沟通的例子,所以我特别钦佩那些能够在参与讨论会之前提出议程的村民们,他们让人们看到有效沟通的美好场景,并且正是因为有这种人的存在,整个社会的沟通氛围才会越来越好,很多敌视都会在讨论中和平解决。
写这些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慨,倒无心去发表什么对英国乡村治理的评论。以对村民的采访中的一句话作结语:
To engage rather than confront.
祝我国的基层自治越来越好。
沟通
抛砖引玉:孩子向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受到欺负了,问父母该怎么办?
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针对某件不清楚的事情,让孩子描述具体情况,再向孩子陈述一下,以得到孩子的确认。其实,孩子的说法也只是一方面,很可能是放大或缩小了它自己的思想空间的!家长至少要对孩子回应60%以上,不过不用担心,只要有尽量关注,孩子是能感受到那份爱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大人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虽然可能有些困难,但尽量设身处地地从它同龄朋友的角度去和它沟通,考虑孩子遇到这件事情的困惑、感受、想法、措施,尤其请不要武断想当然,其实可以问问它的...
抛砖引玉:孩子向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受到欺负了,问父母该怎么办?
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针对某件不清楚的事情,让孩子描述具体情况,再向孩子陈述一下,以得到孩子的确认。其实,孩子的说法也只是一方面,很可能是放大或缩小了它自己的思想空间的!家长至少要对孩子回应60%以上,不过不用担心,只要有尽量关注,孩子是能感受到那份爱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大人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虽然可能有些困难,但尽量设身处地地从它同龄朋友的角度去和它沟通,考虑孩子遇到这件事情的困惑、感受、想法、措施,尤其请不要武断想当然,其实可以问问它的,承认自己并不懂它。(这种我总想起苏格拉底)
极端情况,如果家长在小时候关注孩子过度且有些方面做得太好,可能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心思家长理应懂得,有些行为是家长故意为之而造成误解。
家长需要敏感,孩子提到班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但它为何提这些、提这几个人?尤其孩子反复提到的人和事!如果总得不到回应,孩子就倾向于不再向家长吐露这方面的心声。
甚至被欺负了,孩子也不会想到要告诉家长;但也许也可能是孩子不知道这种事情需要说。(有可能是担心,觉得家长不需要知道或者怕而不敢说给别人)
家长也不要想替孩子解决问题,很多问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只是引导;我们应当给其适当的自由度,而不是让其按照我们的方法行事。请想想这是为什么?
必要时父母才需要出面解决,但切记以暴制暴,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在一个刘教授分析的案例中,一个长大的孩子诉说自己从小就只喜欢音乐;问他喜欢音乐中的什么,他说喜欢音乐那些的所有部分。由此可见他大概率是对他自己为何喜欢音乐只有模糊的认知。一个小孩不太可能从小就对喜欢的东西太过偏颇,尤其还只喜欢一项。
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对孩子说爸爸的坏话,加上爸爸对妈妈不好,孩子觉得爸爸对自己也不好;而且妈妈不选择离婚(原因未知)。孩子可能因此从小就对男性产生仇恨心理而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从孩子口中得知,妈妈之所以嫁给父亲,是舅舅选择的父亲。舅舅敢走了其他妈妈的追求者们。也许就是妈妈把对哥哥的恨进行了转嫁。有可能是更上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也有可能是别的吗?当然,我倾向于小孩最初是不知,也许是没有机会和异性相处而不懂,再加之这些才产生后来的影响。
衣食方面的关注,其实到小孩3岁就差不多了!但之后还是要关心小孩所思所愿,其心理的发展。比如,3岁后就知道渴了;可以适当询问孩子是否口喝,而不是要求。
心理学上放手不是指父母从此直接不管,而且要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即这与父母分开来之,请允许孩子的其他可能性,请尊重它是与你不一样的。
另外,孩子不想说,也请给它拒绝说话的权利;你可以多说说你的各种猜测及感想,如果孩子觉得听够了,你也要根据情况而调整。比如“你是不是知道了啊?额,我啰嗦了哈”“这个不要着急,慢慢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一口吃不出个胖子”“现在想不出来,咱不想了,好好玩就对了,以后想到再说”。
甚至“有些东西语言是很贫乏的,慢慢玩”“现在做不出来,咱不做了,好好玩就对了,过段时间感觉想试咱再试;或者到时候再问问会的人,我给你说有些东西会的人都不知它为何会的”。“我是不是说错了,额,那你告诉我是什么,好吗?”
父母的情绪其实是有影响到孩子的!典型的情绪控制例子就是因为孩子成绩高了父母就非常高兴,而孩子成绩低了就很悲伤。为何不询问它如何导致这样的原因后,再陪它一起想办法成长呢?当然父母只是引导者,可以提供经验,但主要还是看孩子会如何而不断根据情况调整策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最让人吃惊的是刘教授提到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对方的缺陷而在一起!比如有人爱报怨,有人可能需要别人的这种,从中获取其需求?这也是匹配,相互的缺使得适配。
女方强,在养男方,相当于养一大一小俩儿子!男方其实也是在忍一部分的才能接受。
还有的女方说男方不好,男方在外边被评价为好人;这说明啥呢?
可能是因为男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如此,所以在外面表现得很好;这样导致女方如果对外人说他不好,会怎么样呢?
受创伤不一定出问题,很可能是掩盖致使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