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开头照例钟馗喝酒,柳含烟看书
p2-p3:三兄弟在房顶上的坐姿,果然柳含烟是最淑女的那个,他还晃jiojio,可爱过头了吧
p4:柳含烟郁闷:画上都没有我。钟馗安慰:你在扇子上。
p5:三弟开始打架,柳含烟就跑到大哥身边看热闹,下面那张幻视了他坐在大哥腿上
p6:小王爷是淳于珊珊演的,果然演艺圈是个圈,兜兜转转总能看见熟人,觉得他这个造型还挺好看的,当然那个眼罩除外,脑袋后面还有个蝴蝶结
p7:这个县官儿也挺有意思的,生气还得摆个姿势,这一单元大家都很欢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配合要钟馗突然出现衔接镜头,他就保持那个姿势在那撅了三秒钟
他和钟馗说:我当然害怕,我只是个芝麻官,你们......
p1:开头照例钟馗喝酒,柳含烟看书
p2-p3:三兄弟在房顶上的坐姿,果然柳含烟是最淑女的那个,他还晃jiojio,可爱过头了吧
p4:柳含烟郁闷:画上都没有我。钟馗安慰:你在扇子上。
p5:三弟开始打架,柳含烟就跑到大哥身边看热闹,下面那张幻视了他坐在大哥腿上
p6:小王爷是淳于珊珊演的,果然演艺圈是个圈,兜兜转转总能看见熟人,觉得他这个造型还挺好看的,当然那个眼罩除外,脑袋后面还有个蝴蝶结
p7:这个县官儿也挺有意思的,生气还得摆个姿势,这一单元大家都很欢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配合要钟馗突然出现衔接镜头,他就保持那个姿势在那撅了三秒钟
他和钟馗说:我当然害怕,我只是个芝麻官,你们是神,能够随意来去,我可是顶天踏地流血长肉的活人,我跳不过三尺,我窜不出百步
虽然他会害怕,但是他依然会为了公理正义直面严嵩父子,在他们之间周旋,也是很真实的人
p8:钟馗给了县令一个摇魂铃,说有事摇摇铃铛他们就会现身,然后县令正差点被小王爷打,拼命的摇铃铛,钟馗上去之后还吐槽轻点摇也听得见,柳含烟慌慌张张的捂着耳朵跑,还拌了一下
关于《三流勇士》的一篇过期伪影评
写在前面:
笑死,纪念一下直播提问被正主回答?电影是很早之前就看过,也确实能感受到导演的一些用心,但是主要还是好嗑好代(……)想过做cut都没想过写影评(扶额)
那,今天就借机写点什么吧。
有剧透!!!但是大概不要紧(
正文:
首先,这部电影没取得商业成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能被“拳击”以及对拳击片的幻想所吸引来的受众,很快就会发现这片子里面并没有多少他们想要的东西。它既不是一个以热血、成功、逆袭为主题的正能量励志片,也不是那种以追求感官刺激为主导的B级片。诚然,这些元素都会有,但没有一个占据了主要位置。因为这些都不是导演想讲的故事或者想表达的态度。恰恰相反,导演是以一种冷漠疏......
写在前面:
笑死,纪念一下直播提问被正主回答?电影是很早之前就看过,也确实能感受到导演的一些用心,但是主要还是好嗑好代(……)想过做cut都没想过写影评(扶额)
那,今天就借机写点什么吧。
有剧透!!!但是大概不要紧(
正文:
首先,这部电影没取得商业成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能被“拳击”以及对拳击片的幻想所吸引来的受众,很快就会发现这片子里面并没有多少他们想要的东西。它既不是一个以热血、成功、逆袭为主题的正能量励志片,也不是那种以追求感官刺激为主导的B级片。诚然,这些元素都会有,但没有一个占据了主要位置。因为这些都不是导演想讲的故事或者想表达的态度。恰恰相反,导演是以一种冷漠疏离的语气来讲这个失败者的故事的,而且对“热血”“成功”“民族自尊心”这种大词都抱着一种嘲讽和刻薄。
这个城市将要举办国际赛事。街头巷尾的闲人们看着广告聊天,说陈真李小龙叶问暴揍外国人的英雄传说,说“这中国人打日本人他有一套”。而我们的主角慢跑着路过他们,对这种议论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他是真的打败过外国选手的,然而那时“代表国家”的成功与此刻的困苦落魄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第一重嘲讽。
然而,当拳手回到家里,翻来覆去听的却是《武松打虎》这样传统的沙东好汉英雄事迹。请问,叶问打十个和武松打老虎有什么不同吗?没有,都是艺术化了的武打爽文。它们不需要是真实发生过的,只要有人相信那是真的就行了。路人吃的是第一种近代以来饱含民族情绪的爽文,而他,一个拳台上的loser,大概不太能把自己想象成第一种爽文的主角,于是吃的是回归传统的第二种。——这是第二重嘲讽。
爽文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换言之,需要爽文做精神兴奋剂或者麻醉剂的人,现实里往往是不爽的。路人有什么不爽暂且不论,我们的主角,一个高龄边缘拳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失败者。我们看看,对于失败,他是持着什么态度呢?差不多分为三种:
跟朋友在一起喝酒吹比时就是自欺欺人,说台下才是生活的重心,至于台上的成败?who tm cares;
在堆满了酒瓶和泡面的空屋子里独处的时候就是沉默,靠酒精和爽文麻痹自己,打发时间;
唯一显示他不甘于这种失败状态的,是对女儿的争夺。好像只有做好一个父亲,才能证明他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对女儿的执念是推动他从深陷的泥潭中试图挣扎着站起来的重要力量,不过,我认为这只是明面上的原因。
全片的主线就是这个:一个生活的失败者怎么想咸鱼翻身,即使最后并没有成功。暗线却是反着一层层撕开这个失败者陈年的伤口,揭示出他变成失败者的原因,从而表达出对拳击体制以及社会的嘲讽。
这当然不是一种讨巧的设计。虽然“暗示”的已经足够明显,现在的观众也懒得去稍微解读一下其中的意味。
举一个明喻的小例子吧:倾慕主角并差点上位成功的啦啦队女孩,有一天拉着他在桥上自拍,他以为是拍照片结果是拍视频,但等他反应过来要按视频来拍,又——“已经结束了”。
人生的转折点,不也是这样猝不及防,时不我待么?
当年的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假拳,或是为了服从大局,或是为了兄弟义气,以为只此一次并不会有什么要紧,但是人生在那一刻,就已经彻底转轨了。
从高台跌落只要一瞬,不及你反应,就已结束。
——这才是失败的谜底,是全片辛酸苦涩基调的来源。正是因为一切从这个谜底展开,才注定了这部片子不可能是那种典型的热血励志、亲情温馨、屌丝逆袭、或者扬我国威的正能量主题电影。创作者对造就这个失败者的环境,不说强烈的批判,至少是不认同的,所以最终选择了以这样一种语气来讲故事。
但是,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能量”电影,却也不是只会舔舐伤痕的“负能量”片。拳手最终没有选择一直这么堕落下去,而是去勇敢地直面过去,并对未来发起了挑战——尽管这个过程极其痛苦艰难,而且直至最后也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他终于从泥潭中站起来了。
当年的人生转轨,是一念之差,但是无法要求别人为此负责。从那场假拳到这副惨状,除了难以抗拒的“历史原因”,还有相当大的比例要归咎于自己一次次的个人选择。如果始终只认为“都是别人害的,我自己毫无责任”,就永远也不可能真的从那个泥潭里爬出来,再重新上路。
命运的公平,也就公平在这里。当你迈过了这道精神上的槛,就有资格再向它发起挑战——也就是电影名字中的“勇士”。至于最终能不能挑战成功,那只是水平,也就是“一流”“二流”与“三流”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