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主体交替——SA
这一篇,算是一个插播,是属于代主体2和代主体3之间的一个节外生枝,但很有意义。
代主体交替,对于代主体系列来说,是一个妙用;会非常地实用,但是在意识中更有效。
前一阵,已经和TW讨论到这一个问题,就是意识提升过程中,主体交替有一个反复阶段。
而对于人来说,这一个主体交替的阶段,最普遍的状态,就是泛神经症状,自我交替超我。
用代主体交替的说法,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不会触发主体性的自我保护,或者防御机制。
关于灵魂测量的问题——SA
灵魂测量,作为一个概念,是在某音开语音聊天室时,突发奇想,现在也有点模糊了。
后来在soul开派对,灵魂测量学院,有关于职业的关联,检测技术研究院,也要撤了。
今天,开了一个首件鉴定会,触及到一个加工在微米级,而测量在丝级,触发了本主题。
也是时候,系统地思考一下,灵魂,这一个人的主体,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能测量?
自对话的高阶功能——SA
这一篇,回头来挖掘一下自对话的高阶功能,不止于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第一,自对话,基于一图一表,尤其一图的二方视角的自我定位,直接调用了一个高我。
第二,自对话,延续了一图一表的镜子功能,以高我引导自我成长,并不断地递进进阶。
第三,自对话,明确了人的本体是一个代主体,可以消弭我执,和更高主体实现主体自洽。
追溯主体的意义——SA
这一篇,无需多言,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相比于哲学的本体论,要更具生命意义。
追溯主体的意义,作为一个题目,并没有什么,甚至会觉得无趣;但看见背后,妙趣。
我对于哲学的喜欢,可以说是一种爱,不止于爱智慧,而在于爱自己,让自己懂得爱人。
哲学的本体论,或者存在论,指向了一个永恒的对象,是世界观的极致,而现在更极致。
这一个更极致的存在,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自我观的自己,是每一个人的自己,既灵魂。
外在学习引导内在主体成长@SA
这是一个转变,是意识到现实,又从现实到意识的一个回环,是主体惟一原则的体现。
这一个题目,是在soul派对时,无意间想出来的,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很好的主题。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回事,只记得题目,“外在学习引导内心自我成长@SA”。
之所以改为主体成长,是因为外在和内在对仗,而主体之成长,比自我成长更具主体性。
人形宇宙——SDA
这一篇,无疑又是一个标志点,因为灵魂作为人的主体,要第三次对标,灵魂既自己。
第一次对标,是人的婴儿在18~22月之间,在物质的镜子中认出自己,对标人既自己。
第二次对标,是在意识的镜子中认出自己,对标意识既自己,可以I对话作为一个标识。
第三次对标,是在同一场的正反灵魂环中认出自己,对标灵魂既自己,可以人形宇宙标记。
这三次对标,是三个主体的确立,自我、超我、高维主体,分别是人、意识、灵魂之我。
元宇宙——SA
今天,新建了“美廊2022”文件夹,同时也新建了“Spirit Academy@灵魂学院”。
前几天,已经有了一个念头,就是再次简化SDA既灵魂测量学院,以主体论重建一切。
前几月,已经听LY说起了一个概念,元宇宙,一直也没有太上心,因为它只是虚拟现实。
最近不同渠道的信息汇集而来,元宇宙,作为一个观念,竟然在主体之境中,生根发芽。
那么,元宇宙(MetaVirse),意味着什么;在虚拟现实之外,还有人@系统的感官现实?
五分法——SDA
这一篇,是对分型中的一个分法理解,从一元论到二分法,直至五分法的理解和诠释。
一元论,不同以往之处,在于主体论,要基于永不可见的主体和永恒观察者,确立主体。
二分法,可以看作二元论,但实质上以主体而论,还是一元论,但会派生出二方视角。
三分法,现在看来,是二方视角的一个主体融合,类似天地人中的人,是一个新的主体。
四分法,可能要简单很多,就是二分法的二次方,但可能隐含着更深的维度,是什么?
人@系统——SDA
这一篇,要基于高维主体,对人@系统作一个前瞻性的观照,最终达成自体意识的觉悟。
人@系统,是一个至少7年前的概念,是在2014年北京“意识产业研讨会”主题之一。
最早的一张图(人@系统),是用于软件化的,是2012年10月9日的,想来时日已久。
当时的建构,是基于人生分期,分度人格发展和人才职位,以及情感和人际关系模式的。
这一次的建构,是基于高维主体的确立,反过来从整个人@系统(含肉身),作主体之境。
互为主体——SDA
这一篇既出,从意识到现实的通道,就基于〈看见〉主体,完全地呈现,可以研究了。
互为主体,是一个听来的概念,链接着自由主义的消极和积极,一旦听到就悬停在那里了。
以主体论,互为主体,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说法,因为存在着主体不明,乃至主体替代。
然而,在现实中,互为主体,尤其是互为主体性(代主体)的现象,却是无处不在的。
而且,以现实的生存而言,所有的分工合作,都存在着互为代主体的现象,尤其功能层级。
〈看见〉主体——SDA
这一篇,必然是一个节点,因为看见,是一个边界,一个从不可见到可见的意识跨界。
有一部剧《SEE》,讲述的未来人类失去视力的一个推演,尽管有点荒诞,但反观了看见。
看见,也可以是一部历史,正如一个人类的婴儿在镜子中可以看见,并认出自己的历程。
这是一个有点匪夷所思的转折,其中发生了什么,直到现在也无法完全理解,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