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读台静农著《亡明讲史》有感
光阴 文
谈起南明往事,文人笔下于民国时便有阿英的戏剧(《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和《张苍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1958年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但其实在甲申之前,1940年,出身北大国学门、曾与鲁迅先生及同好创办未名社的台静农先生也写了明末清初里、山崩地裂下的这段文人与武人、国家与民族、外敌与内讧、百姓与士族等等一段往事。之前,他三次被捕入狱,将自己的幽微心事、对历史的绝望与虚妄感写进小说,却又因为小说里指涉的人物有名有姓,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其台大中文系学生的学生在每一节后对每一引文、涉及的人名都作了注),写......
念
——读台静农著《亡明讲史》有感
光阴 文
谈起南明往事,文人笔下于民国时便有阿英的戏剧(《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和《张苍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1958年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但其实在甲申之前,1940年,出身北大国学门、曾与鲁迅先生及同好创办未名社的台静农先生也写了明末清初里、山崩地裂下的这段文人与武人、国家与民族、外敌与内讧、百姓与士族等等一段往事。之前,他三次被捕入狱,将自己的幽微心事、对历史的绝望与虚妄感写进小说,却又因为小说里指涉的人物有名有姓,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其台大中文系学生的学生在每一节后对每一引文、涉及的人名都作了注),写的又是历史,虽然其间部分用了小说笔法。
在历史叙事的分歧面前,台先生有着自己的扒梳与考证、选择与陈述,比如对钱谦益这位文人的态度,对崇祯太子案、当时的知识分子或者阁老,被别人视为粗人或者原来是流寇之人(高杰、黄得功),以及一腔孤勇的史可法、凌駉的看法。哈佛研究者王德威认为,在希望、绝望和虚妄面前,在当时的现实面前(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台先生认为历史一再重复,他是将历史看成了小说。
从台先生之前的文章看,这本作者身前虽然1940年就已写就但始终收之抽屉,没有发表的小说,曾被五四时期的领军人物陈独秀读过,希望他“修改时望极力使成为历史而非小说,盖历史小说如《列国》《三国》,虽流传极广,实于历史、小说两无价值也”。当时,两位都曾是革命信徒的人,继续在各自曲折的道路上追寻。但看法,还是有差异。
何谓讲史?为什么要讲史?为什么要讲这一段,用什么方式讲?
说实话,台静农先生年轻时的作品《地之子》和《建塔者》,自己仿佛没有读过,但因为台大中文系教授林文月(是其学生)之故,引带读了台先生后期不少杂文或学术文章,以及书法作品。赶脚1940年台先生的文字简净清白,而后期,尤其是追忆文字或杂文则老辣醇厚,后劲实足。
在抽屉放了八十年,并没在身前发表,可能有其自己的顾虑,或者对政治世事洞若观火——内中写尽了他的彷徨,他看到的威胁与困境。前进的路上,左右前后都不通,他的危机感仿若大厦将倾的晚明,内外上下夹击——真心考虑王朝命运的崇祯不得已吊死煤山;史可法事事以国事为重却步步被马士英、阮大铖掣肘,悍将林立,最后以身殉国反倒成了荒谬的笑话;从明朝的覆灭到南明存在不到一年,那时北京的知识分子投降时还会纠结,而到了南明的南京,知识分子投降则没有丝毫犹豫……小说是阴暗的,如果谈历史——面对历史需要庄重、严肃,这本小说自崇祯吊死煤山始,然后李自成入北京,吴三桂投靠满清打开山海关,然后李自成逃出京城,多尔衮入住京城,南明偏安一隅,建立小朝廷,扬州失守,南京被士人百官献出,多铎入城、宴请百官结束——除了历史脉络外,如果算作小说,有一定根据的细节的演绎,其手法却具有反讽的意味,甚而有些浮滑。
何为如此?这铺天盖地的血腥,这非理性的所有的混沌,在他的眼里,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世事和鲁迅在《野草》一书中《战士》篇感到的种种。台先生赶脚不到郭沫若笔下历史蕴藏的“破旧立新”,他有的只是自身经历过的无尽忧惧。
他是过来人。于是出现了鲁迅笔下更多的质疑与批判。
也许,作为他笔下带有隐喻、象征的晚明往事,他的《亡明讲史》,写的就是他对当时抗日战争里所见的一切。只是没有明说。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于我们又如何看待晚明往事,如何看待抗日战争(同是山崩地裂)里那一段波澜壮阔、宏大叙事下一些被掩盖的点点滴滴?历史的大幕下,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
更多的,也许就是需要我们自己睁了眼看,勾连起来,而不是被人操纵、指挥着看这看那。这也许便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陈寅恪于抗日战争时期,北望中原,言:“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而抗日战争后于台湾落脚、任教于台大中文系的台静农先生于旧体诗《夜起》则曰:
“大圜如梦自沉沉,
冥漠难摧夜起心。
起向荒原唱山鬼,
骤惊一鸟出寒林。”
读这诗,除了山鬼的典故,是不是强烈感受到天地大漠一只孤鸟寒鸣之情态,之孤愤?对历史、现实的感受,两位先生很有不同。
我们权当这本小说,这本晚明历史,为台静农先生迂回的心路历程好了。🦧
书籍基本数据:
《亡明讲史》,台静农著,廖肇亨校注,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低头看看人行道裂缝中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向城市中的野草致敬,它们不顾一切困难默默生长,它们有着无畏的根,在几乎不可能的地方生长。它们就像模范市民。它们的种子在寻找有尘土的地方,而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尘土,也不缺积累尘土的地缝。
迈开你的双脚一直向前走,就像酿造美酒一样。老鼠在阴沟里欢歌,生活是跨越时间和世界的一场争论。
(《百老汇大道》,【美】科尔森·怀特黑德 文)
低头看看人行道裂缝中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向城市中的野草致敬,它们不顾一切困难默默生长,它们有着无畏的根,在几乎不可能的地方生长。它们就像模范市民。它们的种子在寻找有尘土的地方,而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尘土,也不缺积累尘土的地缝。
迈开你的双脚一直向前走,就像酿造美酒一样。老鼠在阴沟里欢歌,生活是跨越时间和世界的一场争论。
(《百老汇大道》,【美】科尔森·怀特黑德 文)
浪漫主义与疫情的搏斗
抗疫主题创作:
气吞山河 壮志凌云
这次还是借鉴了很多,但是作为一个新手,尝试了油画,1.5m×1.2大幅画。笔触很放松,画的也比较轻松,画面效果也挺满意的,很开心!(有些同学认为不太扣题,这个我虚心接受)
p1是完成图,但是我更喜欢p2
参考@江 场景style(小红书)
浪漫主义与疫情的搏斗
抗疫主题创作:
气吞山河 壮志凌云
这次还是借鉴了很多,但是作为一个新手,尝试了油画,1.5m×1.2大幅画。笔触很放松,画的也比较轻松,画面效果也挺满意的,很开心!(有些同学认为不太扣题,这个我虚心接受)
p1是完成图,但是我更喜欢p2
参考@江 场景style(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