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恐惧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
恐惧会找到各式各样的逃避管道,
最常见的就是认同,对不对?
认同国家、社会或是某种观念。
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在看游行时的反应是什么?
譬如阅兵大典的游行、宗教的巡行活动,
或是自己的国家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那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那时你一定会认同你的国家、某个人或某种意识形态,
其他时候你可能认同的是孩子、妻子或某种形式的行动。
认同就是一种忘我的活动。
只要自我感还存在,我们一定会意识到痛苦、挣扎和恐惧。
但若是认同了某个更伟大、更有价值的东西,
譬如美、实相、信仰或知识,就能暂时脱离自己,对...
▌087. 恐惧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
恐惧会找到各式各样的逃避管道,
最常见的就是认同,对不对?
认同国家、社会或是某种观念。
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在看游行时的反应是什么?
譬如阅兵大典的游行、宗教的巡行活动,
或是自己的国家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那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那时你一定会认同你的国家、某个人或某种意识形态,
其他时候你可能认同的是孩子、妻子或某种形式的行动。
认同就是一种忘我的活动。
只要自我感还存在,我们一定会意识到痛苦、挣扎和恐惧。
但若是认同了某个更伟大、更有价值的东西,
譬如美、实相、信仰或知识,就能暂时脱离自己,对不对?
谈论国家大事,就能暂时忘掉自己,不是吗?
谈论上帝,也能忘掉自己。
认同我的家庭、某个团体、某个政党或某种意识形态,
都可以暂时避开自己。
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知道恐惧是什么了?
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眼前的真相,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接受’是什么意思。
接受指的并不是刻意去接纳什么,
只有当我们认不清眼前的真相时,才会要求自己去接纳某个东西。
因此恐惧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086. 接触恐惧
"
当我们面对野地里的动物时,
我们的身体会直觉地产生恐惧,
这是一种正常、健康而又自然的反应。
其实这不能算是一种恐惧,而是保护自己的欲望。
但是在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确定感,就会助长恐惧。
一个不断想得到确定感的心是不可能稳定的,
同时也尝不到永恒的滋味。
当你直接面对恐惧时,
你的神经系统一定会立刻产生反应。
心这时如果不再借由念头或任何一种活动来逃避恐惧,
那么观者与恐惧之间就没有界分了。
心若是一味地逃避恐惧,势必会跟恐惧对立。
但如果能直接面对恐惧,观者就不见了,...
▌086. 接触恐惧
"
当我们面对野地里的动物时,
我们的身体会直觉地产生恐惧,
这是一种正常、健康而又自然的反应。
其实这不能算是一种恐惧,而是保护自己的欲望。
但是在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确定感,就会助长恐惧。
一个不断想得到确定感的心是不可能稳定的,
同时也尝不到永恒的滋味。
当你直接面对恐惧时,
你的神经系统一定会立刻产生反应。
心这时如果不再借由念头或任何一种活动来逃避恐惧,
那么观者与恐惧之间就没有界分了。
心若是一味地逃避恐惧,势必会跟恐惧对立。
但如果能直接面对恐惧,观者就不见了,
也就没有一个存有在那里说‘我害怕’了。
因此造成竞争、野心和恐惧的便是主客的二元对立。
如果你寻求一种修行方法或体系去解除恐惧,
永远会受制于恐惧,但若是能试着去了解恐惧——
譬如去面对自己的饥饿或失业所遭受的威胁——
便能直接地接触到它,
如此一来就能转化和平息各式各样的恐惧。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
A woman, especially,
if she has the misfortune of knowing anything,
should conceal it as well as she can.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
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
"
——〔英〕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
"
A woman, especially,
if she has the misfortune of knowing anything,
should conceal it as well as she can.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
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
"
——〔英〕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
眼见为实?眼见不实!〔文〕佚名
叔本华讲,他说对于一个人而言,
假如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
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
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
如果你看待万物,
你视之为真实,你认为眼见为实,
那你就离哲学很远。
西方哲学的起点,
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
这是探讨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起点。
请大家注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叫眼见为实。
仅这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把哲学大门完全关掉。
请大家想想,什么叫眼见为实?
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眼睛,
是从亿万...
眼见为实?眼见不实!〔文〕佚名
叔本华讲,他说对于一个人而言,
假如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
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
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
如果你看待万物,
你视之为真实,你认为眼见为实,
那你就离哲学很远。
西方哲学的起点,
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
这是探讨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起点。
请大家注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叫眼见为实。
仅这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把哲学大门完全关掉。
请大家想想,什么叫眼见为实?
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眼睛,
是从亿万年生物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来。
也就是说,如果你抱着眼见为实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
那么你和动物没有区别,
所有的动物都是眼见为实。
我们的眼睛只不过是动物眼睛的继承,
所有动物都眼见为实。
那么,如果你认为你眼睛看见的就是真实,
请记住,你的所有见识、你的所有知识,
只停留在动物般的识辨反应状态之中,
也就是你仅仅建立在ABCD不同物象鉴别之中,
却没有进入思索之中。
因此请记住,
如果你看见的万物不是幻象或幻影的话,
那么你就离哲学很远,
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智慧了。
▌085. 面对事实
"
我们是不是害怕面对事实?
我们怕的到底是事实本身,还是我们所谓的事实?
以死亡为例,我们怕的到底是死亡本身,
还是对死亡所抱持的看法?
事实是一种东西,
对事实抱持看法则是另一种东西。
因为我害怕的是心中的看法,
所以我从不去了解事实是什么,
我从未和事实产生过联结。
只有当我彻底投入于事实中,恐惧才会消失。
如果不投入于事实,心中一定会有恐惧。
只要我还怀着一堆的意见、理论和看法,
就不可能接触到事实中的真相,
因此我必须认清自己怕的
到底是心中的看法...
▌085. 面对事实
"
我们是不是害怕面对事实?
我们怕的到底是事实本身,还是我们所谓的事实?
以死亡为例,我们怕的到底是死亡本身,
还是对死亡所抱持的看法?
事实是一种东西,
对事实抱持看法则是另一种东西。
因为我害怕的是心中的看法,
所以我从不去了解事实是什么,
我从未和事实产生过联结。
只有当我彻底投入于事实中,恐惧才会消失。
如果不投入于事实,心中一定会有恐惧。
只要我还怀着一堆的意见、理论和看法,
就不可能接触到事实中的真相,
因此我必须认清自己怕的
到底是心中的看法,还是眼前的事实。
若是能面对眼前的事实,就不需要去了解它了,
因为事实正摆在眼前,只要面对它就够了。
但如果我害怕的是心中的看法,
那么就必须经过一连串的了解,
才能厘清这些看法所暗示的一切。
制造出恐惧的便是我的看法、我的经验、
我的意见以及我对事实的认知。
只要我们为事实定名,并且认同它或谴责它,
只要思想以观者的姿态去谴责眼前的事实,恐惧就势必会出现。
思想永远是历史的产物,
它只能借由言语、象征和各种意象而延续下去。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
事实上,哲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不确定性上。
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都被禁锢在来自常识的偏见中,
来自他的时代或他的民族的习惯性信仰中,
来自在他的头脑中成长起来的信念中,
而没有得到其深思熟虑的理性的合作或同意。
对这样的人来说,世界倾向于变得确定、有限、明显;
普通事物不会引起任何问题,而陌生的可能性则被轻蔑地拒斥。
相反,一旦我们开始进行哲学思考,
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最日常的事物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只能得到非常不完整的回答。
虽然哲学不能确定地告诉我们它所提出的疑问的真实答案是什么,
它却能暗示许多可能性,扩展我们的思想,使它们...
"
事实上,哲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不确定性上。
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都被禁锢在来自常识的偏见中,
来自他的时代或他的民族的习惯性信仰中,
来自在他的头脑中成长起来的信念中,
而没有得到其深思熟虑的理性的合作或同意。
对这样的人来说,世界倾向于变得确定、有限、明显;
普通事物不会引起任何问题,而陌生的可能性则被轻蔑地拒斥。
相反,一旦我们开始进行哲学思考,
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最日常的事物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只能得到非常不完整的回答。
虽然哲学不能确定地告诉我们它所提出的疑问的真实答案是什么,
它却能暗示许多可能性,扩展我们的思想,使它们摆脱习俗的束缚。
因此,尽管哲学削弱了我们对事物是什么所具有的确定性感受,
但它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于它们可能是什么的认识;
有些人从未进入过让我们获得自由的怀疑的领域,
哲学消除了在这些人身上的那种有点傲慢的教条主义,
并通过在一个陌生的方面展示熟悉的事物来保持我们的惊奇感。
"
——〔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91)
▌084. 恐惧会让我们臣服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顺从、追随和模仿?
因为我们害怕面对不确定感。
我们想得到经济和道德上的确定感,
想得到一个安全的位置,获得赞许,
我们从不想面对痛苦和问题,而只想封闭自己。
因此无论是显意识或潜意识里的恐惧,
都会导致我们臣服于上师、僧侣、
政治上的L袖或政府。
恐惧也会让我们控制自己不去伤害别人,
因为我们害怕受到处罚。
因此在所有的行动、贪欲和追求的背后,
都潜伏着一股想要确定的欲望。
如果不去解除这份恐惧,
而只是一味地臣服,是没有多大意义...
▌084. 恐惧会让我们臣服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顺从、追随和模仿?
因为我们害怕面对不确定感。
我们想得到经济和道德上的确定感,
想得到一个安全的位置,获得赞许,
我们从不想面对痛苦和问题,而只想封闭自己。
因此无论是显意识或潜意识里的恐惧,
都会导致我们臣服于上师、僧侣、
政治上的L袖或政府。
恐惧也会让我们控制自己不去伤害别人,
因为我们害怕受到处罚。
因此在所有的行动、贪欲和追求的背后,
都潜伏着一股想要确定的欲望。
如果不去解除这份恐惧,
而只是一味地臣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
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去了解恐惧,
看看它是透过什么方式展现出来的。
只有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
你的心才会有深刻的了悟。
在空寂的状态里没有任何经验或知识的累积,
只有它能带来证入实相的清明之心。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
真正的孤独是在天地间被绝对孤立的感觉。
不应该有任何事情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这些绝对孤立的现象上转移开,
清晰得可怕的直觉,会为我们揭示整场戏的全貌:
人以有限的天性,直面世界无限的虚无。
独行——对内心生活来说,既极度充实,也极度危险——
必须这样进行,
即不让任何事物影响孤独者对人独处于世的沉思。
独行有利于人深入内心,尤其是在晚上,
没有任何常见的诱惑可以窃取人的兴趣。
这时,关于世界的启示就会从精神最深处的角落,
从脱离生命的地方,从生命的伤口里涌出。
要获得灵性,人必须非常孤独。
"
——〔法〕E·M·...
"
真正的孤独是在天地间被绝对孤立的感觉。
不应该有任何事情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这些绝对孤立的现象上转移开,
清晰得可怕的直觉,会为我们揭示整场戏的全貌:
人以有限的天性,直面世界无限的虚无。
独行——对内心生活来说,既极度充实,也极度危险——
必须这样进行,
即不让任何事物影响孤独者对人独处于世的沉思。
独行有利于人深入内心,尤其是在晚上,
没有任何常见的诱惑可以窃取人的兴趣。
这时,关于世界的启示就会从精神最深处的角落,
从脱离生命的地方,从生命的伤口里涌出。
要获得灵性,人必须非常孤独。
"
——〔法〕E·M·齐奥朗《绝望之巅》
▌083. 打开理解之门
"
如果不了解恐惧,不认清时间——
思想和语言文字的本质——是不可能去除恐惧的。
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种思想是不带着记忆的?
先生,如果你看不见思想活动的本质
或是不认识自己,
而只是一味地想解除恐惧,
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
若想深入于恐惧的所有内涵,
必须有足够的能量,
但能量不是透过吃东西而产生的——
这只是满足了一部分的生理需求罢了。
我所谓的看见心中的恐惧,
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办得到。
但若是不断地抗拒、谴责或充满着意见和妄念,
你的...
▌083. 打开理解之门
"
如果不了解恐惧,不认清时间——
思想和语言文字的本质——是不可能去除恐惧的。
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种思想是不带着记忆的?
先生,如果你看不见思想活动的本质
或是不认识自己,
而只是一味地想解除恐惧,
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
若想深入于恐惧的所有内涵,
必须有足够的能量,
但能量不是透过吃东西而产生的——
这只是满足了一部分的生理需求罢了。
我所谓的看见心中的恐惧,
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办得到。
但若是不断地抗拒、谴责或充满着意见和妄念,
你的能量势必会耗损,而且什么也看不见了。
其实凭着眼前的这份洞见,
就能为你打开那扇理解之门。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人。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高声叫嚷的,是内心虚弱的人;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他们急切地想掩饰什么,急迫地想夸耀什么,急躁地想篡取什么,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咋咋呼呼,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这些虚荣狂傲之辈,浅陋无知之徒,像风中止不住的幡,像水里摁不下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张扬,张狂,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当喧嚣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落落寡欢,是形影相吊,是门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惨淡,是......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人。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高声叫嚷的,是内心虚弱的人;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他们急切地想掩饰什么,急迫地想夸耀什么,急躁地想篡取什么,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咋咋呼呼,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这些虚荣狂傲之辈,浅陋无知之徒,像风中止不住的幡,像水里摁不下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张扬,张狂,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当喧嚣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落落寡欢,是形影相吊,是门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惨淡,是树倒猢狲散的冷清,是说不尽的凄婉和苍凉。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
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 选自马德《低调》
▌082. 面对恐惧
"
人总是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
怕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机运,
其中还埋藏着一股深层的罪恶感——
觉得自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
譬如自己很有钱,而别人却贫病交加;
自己有吃有喝,而别人却三餐不继。
你的头脑越是探索质疑,
你的心越是感到焦虑和罪恶。
因为心中有恐惧,所以才会去寻找上师或大师;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崇,但尊崇的外衣就是恐惧。
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去面对人生的各种事件,
还是只用合理化的想法来排解掉恐惧,
或是去找一些能带来满足的解释?
你是如何面对恐惧的?
听广播,阅...
▌082. 面对恐惧
"
人总是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
怕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机运,
其中还埋藏着一股深层的罪恶感——
觉得自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
譬如自己很有钱,而别人却贫病交加;
自己有吃有喝,而别人却三餐不继。
你的头脑越是探索质疑,
你的心越是感到焦虑和罪恶。
因为心中有恐惧,所以才会去寻找上师或大师;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崇,但尊崇的外衣就是恐惧。
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去面对人生的各种事件,
还是只用合理化的想法来排解掉恐惧,
或是去找一些能带来满足的解释?
你是如何面对恐惧的?
听广播,阅读书籍,跑道场,
紧抓着某些教条和信仰不放?
恐惧是一种摧毁的能量,
它使我们的心变得懦弱,
并且会扭曲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发明各种聪明而狡猾的理论
以及荒唐的迷信、教条及信仰。
若是认清恐惧是具有破坏性的,
你会如何解除它呢?你可能会说:
探索恐惧的起因就可以摆脱掉它,对不对?
但企图揭露恐惧的起因,
对它产生认识,仍然无法消除恐惧。
"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