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的老人们
姥姥今年85岁,自我记事起,她的小屋就摆着一张麻将桌,以前是可移动的一张餐桌,上面一张张麻将牌全靠手动。后来为了赶时髦,换成了全自动麻将桌。同时改变的还有一群牌友日渐增长的年龄。
年纪增长却没能减退老人打牌的热情,中午一点之前,这群走路需要拐杖,说话需要被喊的老朋友们就相继到场了。
他们大多是路途不远的附近邻居,茶余饭饱,连午觉都舍不得睡,便赶紧着来这个小屋齐聚一堂。
他们走路慢吞吞,说话慢吞吞,甚至喝水端杯子都有一二三四好几步,可出牌的速度和最后结账算钱的能力,我却总是自愧不如。我观察过他们的眼睛,因年老而浑浊,因年久失修而视物不清,但总会在麻将开场的一瞬间似乎有光射出。
他们喜欢打...
姥姥今年85岁,自我记事起,她的小屋就摆着一张麻将桌,以前是可移动的一张餐桌,上面一张张麻将牌全靠手动。后来为了赶时髦,换成了全自动麻将桌。同时改变的还有一群牌友日渐增长的年龄。
年纪增长却没能减退老人打牌的热情,中午一点之前,这群走路需要拐杖,说话需要被喊的老朋友们就相继到场了。
他们大多是路途不远的附近邻居,茶余饭饱,连午觉都舍不得睡,便赶紧着来这个小屋齐聚一堂。
他们走路慢吞吞,说话慢吞吞,甚至喝水端杯子都有一二三四好几步,可出牌的速度和最后结账算钱的能力,我却总是自愧不如。我观察过他们的眼睛,因年老而浑浊,因年久失修而视物不清,但总会在麻将开场的一瞬间似乎有光射出。
他们喜欢打麻将,喜欢聊八卦,喜欢评论年轻人的各种事情,也会在莫名其妙的时刻忘记自己听过的话。比如关于我的事情,每次他们问什么,似乎都是上次刚问过的问题。
慢吞吞的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时间的流逝,但他们却似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抗的痕迹。他们同样害怕衰老,却不像我们一样担心皱纹,他们依然喜欢攒钱,但也很安心于不那么富有的现状。
七八十岁的人生里,会遇到多少次觉得无法跨过的坎,二三十岁的我无从得知,但这种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未必不是一次一次自我疗愈后选择的归路。
他们依然会心满意足,在自己赢上几块钱的时候。
(原创)红旗老人 (字数1400+)
红旗老人(雷锋精神)
在七夹乡的深处,有个屯子名为马家屯,小路依着山谷,幽幽穿过松树林,向上盘旋曲折着,恰似一条浅色的彩带,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高峰。
七夹乡里处处景色,更是以七彩斑斓的乡间小路而闻......
红旗老人(雷锋精神)
在七夹乡的深处,有个屯子名为马家屯,小路依着山谷,幽幽穿过松树林,向上盘旋曲折着,恰似一条浅色的彩带,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高峰。
七夹乡里处处景色,更是以七彩斑斓的乡间小路而闻名。在三十几年前,整个七夹乡唯剩下马家屯,道路条件极差。山路忽起忽伏,尽管路面狭窄,却依旧多有失修之处,像烫伤的疤痕一般丑陋,纵横交错,走起来磕磕绊绊,遍布整个屯区。
后来,屯里的人开始惊奇的发现,路开始一点一点变得平坦,路间也常常会出现一把插着红旗的铁锹,一辆漆上了红旗的手推车和一位微驼着背的老人。屯里的乡亲们都很惊讶,以为他是哪户人家里被赶出来的落魄老人。
这位老人每天推着那鲜红的手推车,蹒跚在那山路中行走着,若是见得路上坑洼,便会停下,从手推车里拿下块大石头,搁在手推车的轮子旁,为以防那手推车滑下山谷去。随后他便从手推车中取下各种石块,填充在路上的坑洼中,再用铁锹铲下细石细沙,将路面铺平,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从口袋里抽出了一面小红旗,插在了被他修过的路边。随后便笑着望着那平了的路,眼里满是欣慰。
很快,屯里的人们都认识了这位老人,且都对他的做法表示不解。
为了方便修路,他常常在手推车上挂上一个塑料袋和一壶水,塑料袋里装着的是干粮。修路时渴了就喝几口水,饿了就吃点儿干粮。修路时见到路边凸起的地方,便拿那红旗铁锹铲去,将其挖平;若是见到坑洼之地,则搬来石块,再用那细沙填平。完工后,他往往会在修过的路旁插上一面红旗。
修路岁月风雨无阻,五十七岁的红旗老人转眼间已经坚持了六年。屯里的人们对老人渐渐从不理解变为敬佩,常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修路呢?他总是憨笑着,挥着红旗说:“闲着也是闲着,俺怕娃娃们下山上学跌着摔着,顺手修修。闲着嘛就多给大伙做点事儿,你们就好放宽心喽!”那您怎么修得如此好的路?“俺那是闲,时间也是多着哩,年轻人要上学要工作,俺无儿无女,有多的是时间。俺一天修不好就修十天,十天修不好就修一个月。修他个一年十年,肯定修的好。”
屯里人被感化了,越来越多老人加入了他的义务修路队伍,在屯里望见臂上缠着红旗的人已是习以为常之事 ;有年轻人会给他送水喝,中午会将他邀请至家中吃完中午饭,再继续干活 ;经过老人时也会有人为他送支烟,和他闲谈片刻。
不多时,老人义务修路的光鲜事迹便在整个七夹村中传开了。红旗老人这个称号,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
十几年后,村中的年轻人找来了记者,希望将老人的故事公之于众,希望老人的名字被更多人记住。
没想到记者的到来,竟令老人感到抗拒,他有一些愠怒地叨叨:“俺这么做只是寻开心,为咱屯建设出点力,多帮帮屯里的乡亲们,干啥去上电视?”
这让记者对这位老人充满了好奇,20出头的年轻人,每天随着老人去修路,这最终也感化了老人的心,允许接受采访。
老人叫做马发恩,1947年出身在马家屯,从他1997年住进养老院安度晚年开始,至今已修了整整20年的路。几十年间,屯里人每天都能在路间看见老人的身影。
记者很感动,联系了总部,为村里派人了三辆卡车,许多壮汉从车厢下来,为这乡间小路进行重修。
老人又是激动,又是感激,完工之后为每位工人发了一面红旗。
终于有人忍不住问:“红旗老人,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红旗?”
“俺是红旗汇成的,红旗教俺做人,红旗就是俺的命,多帮别人,是俺的福气,俺要一直走在传承红旗的路上。”
浓阴蔽天的大山深处,有条横贯山岭的水泥路,高低起伏,若隐若现,宛如一条回环曲折、漂浮不定的带子。路两旁插着面面鲜红的国旗,随风摇曳,林荫间大树下,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一行飘逸的大字:
“传承红旗精神,忠诚为民服务”
☞顾April原创文章☜
★主题雷锋精神★
★以小见大,线索铺垫典型例文★
✔除此平台,未在其他任何平台上发布过,可搬运,也可以用于平时的作文,不会被视为抄袭✔
♛ 版权搬运:糖果×1 ♛
♛ 作文使用:粮票×1 ♛
(在回礼里面购买,购买成功后截屏私信,我会分享原文+图片+文件,可复制转发)
tips:编写不易,如果没有购买版权搬运,而是购买了作文使用,但对本文进行了搬运,一致起诉处理,手下不留情
◎关注我,好文持续产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