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丨君不见(上)
Overture
2018年哈尔滨之行的第二天。(Day 1:哈尔滨丨风吹往事)
哈尔滨秋天的清晨已有一些寒意。
清早七点半出门,至少对于一个西南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个时间是蛮早的,嗯。
一人出行便是随意而行,这次出门我甚至都没有像以往那般做详细的计划,只是打开地图看哪里顺路就先去哪里咯。也是因为哈尔滨想去的地方都比较集中吧。
这是一个晴天。
天空蓝得让人沉醉。
[图片]
中东铁路公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又称滨州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
Overture
2018年哈尔滨之行的第二天。(Day 1:哈尔滨丨风吹往事)
哈尔滨秋天的清晨已有一些寒意。
清早七点半出门,至少对于一个西南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个时间是蛮早的,嗯。
一人出行便是随意而行,这次出门我甚至都没有像以往那般做详细的计划,只是打开地图看哪里顺路就先去哪里咯。也是因为哈尔滨想去的地方都比较集中吧。
这是一个晴天。
天空蓝得让人沉醉。
中东铁路公园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又称滨州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铁路2741公里处。为哈尔滨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
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铁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
松花江铁路大桥是哈尔滨铁路局修建最早的大桥之一。该桥经过几十年,裂纹增多,韧性减弱。1962年7月,由东北铁路局设计并进行该桥梁加固工程。1962年9月1日开工,1972年2月竣工。
只能说还好出门戴了我的薄围巾,松花江上的风大的超出我的想象……围巾在我步行大桥过江的途中,充当了面罩这种救命的物件……江风如刀,打得脸疼,且鼻炎患者也经受不住这番大风……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在路上“捡到”老建筑系列。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位于南岗区阿什河街22号,阿什河街与花园街交口处东北,二层砖混结构,半地下室。据《哈尔滨市志》中有关史料记载,在宣统元年七月初六(1909年8月21日),德国在哈尔滨设立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于1909年8月21日,地点在道里区江沿街(今道里区西二道街6号、尚志大街与西二道街交汇处往西走西二道街路南,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1910年9月迁到南岗区火车站车站街(现红军街),后又迁到阿什河街源波波夫兄弟木材公司址(现为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老道外
之前查攻略的时候,攻略上说老道外是一个热闹的市井,老建筑群,繁华不输给中央大街的地方。这是脑海里的第一个印象。
下了公交跟着不太靠谱的导航走,却只见到一片片用围挡围住的老建筑。那些老楼,沧桑、华丽、破败。行人不多,游客更少。见到老小区,还有一片卖建材的门市。此刻的我以为我迷路了,也许是迷路了吧,毕竟我当时以为要找的是像中央大街那样的地方。
与此同时的我又极其兴奋地看着这些美丽的老建筑,但是又心痛于它们的破败与荒芜……同时因为举着手机拍照而引来的一些注目让那时的我有些怕,照片没有留下几张……
在多年之后的现在,再回想起哈尔滨,最牵挂的却是这片“迷路”之后遇到的老建筑。也不知道五年之后的现在,它们怎么样了……
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穿到了传说中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啊,那又是另外一个景点了……
中华巴洛克风情街
说这里是另外一个景点,是因为这里的房屋都被修得光彩照人,和刚刚看到的那些迟迟垂暮的岌岌可危的房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个“风情街”的房子,新的,仿佛每一块砖都是新的一样……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修整一新的风情街。
不过这些建筑若是能以这样的形式保留下来到也不错,至少还能继续存在。
走出街口一抬眼又看到那被围起来放置的旧房子,这强烈的视觉差,仿若身处两个平行世界。
走着走着穿到了一片古玩交易区,地摊上摆放的旧物件和周围新装修还未开张的店铺交融在一起,有种过去、未来,生死未卜之感。
道台府
哈尔滨关道也叫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是哈尔滨当时最高级别行政机构。
哈尔滨关道是中国封建王朝建立的最后一个传统式衙门,初期它职能非常小仅限铁路交涉事宜和督征关税,没有具体的管辖地域。后期,改别为“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管辖四府、一厅、两县,开始成为清政府最北方的一个权利中心,掌管哈尔滨及周边府、县的政治设施、财政运作等事宜。第一任道员是杜学瀛,据有关资料记载杜学瀛之后还有萨荫图。其后有施肇基、于驷兴、郭宗熙、李家鳌等清政府道员,他们先后在这里办公。滨江道署位于如今的哈尔滨道外区北十八道街和北十九道街之间,建成于1907年的农历8月12日,耗资30万贯。
可惜,来的时候大门紧闭……门上的关闭维修告示甚至已经晒得褪色。
旁边似乎又是一片卖字画的地方。
此日已过半,既然没开门,事已至此,那先吃午饭吧……
水饺来一份。
To be continued...
在多年之后的现在,再回想起哈尔滨,最牵挂的却是这片“迷路”之后遇到的老建筑。也不知道五年之后的现在,它们怎么样了……
那些老楼,沧桑、华丽、破败。行人不多,游客更少。见到老小区,还有一片卖建材的门市。此刻的我以为我迷路了,也许是迷路了吧,毕竟我当时以为要找的是像中央大街那样的地方。
与此同时的我又极其兴奋地看着这些美丽的老建筑,但是又心痛于它们的破败与荒芜……同时因为举着手机拍照而引来的一些注目让那时的我有些怕,照片没有留下几张……
在多年之后的现在,再回想起哈尔滨,最牵挂的却是这片“迷路”之后遇到的老建筑。也不知道五年之后的现在,它们怎么样了……
那些老楼,沧桑、华丽、破败。行人不多,游客更少。见到老小区,还有一片卖建材的门市。此刻的我以为我迷路了,也许是迷路了吧,毕竟我当时以为要找的是像中央大街那样的地方。
与此同时的我又极其兴奋地看着这些美丽的老建筑,但是又心痛于它们的破败与荒芜……同时因为举着手机拍照而引来的一些注目让那时的我有些怕,照片没有留下几张……
Bode Museum, Berlin 🇩🇪
The Kaiser Friedrich Museum in 1904 with the memorial on the front square. Later it became the Bode Museum.
Bode Museum, Berlin 🇩🇪
The Kaiser Friedrich Museum in 1904 with the memorial on the front square. Later it became the Bode Museum.
石库门是上海的典型民居,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上海发展起来的民居,有点像现在的联体别墅,又有南方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属于上海特色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在目前上海市中心建设时,有必要保存一部分,但是现代建筑都是高楼大厦,动不动就要打桩、挖基坑,给附近要保存的老的石库门带来麻烦,既要建新的又要保护旧的,于是那些建筑公司就把老石库门用槽钢等钢铁材料箍起来,以加固老石库门房子,等新建筑完工后再慢慢修复老石库门,这样既保护了老建筑又建造了新高楼。还有的地方把老石库门的最有特色的门楼保留下来,用角钢箍起来保护(图3),而其他拆了。以后在公共绿地里保存两件老建筑的部件,让以后的人们还能回忆起以往的老......
石库门是上海的典型民居,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上海发展起来的民居,有点像现在的联体别墅,又有南方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属于上海特色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在目前上海市中心建设时,有必要保存一部分,但是现代建筑都是高楼大厦,动不动就要打桩、挖基坑,给附近要保存的老的石库门带来麻烦,既要建新的又要保护旧的,于是那些建筑公司就把老石库门用槽钢等钢铁材料箍起来,以加固老石库门房子,等新建筑完工后再慢慢修复老石库门,这样既保护了老建筑又建造了新高楼。还有的地方把老石库门的最有特色的门楼保留下来,用角钢箍起来保护(图3),而其他拆了。以后在公共绿地里保存两件老建筑的部件,让以后的人们还能回忆起以往的老家,回忆起弄堂里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