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也笑人情浅。
孙楚呀,他是个寡言的君子,是吴汉那样的人臣。他快快地吟诗过来,步履匆匆去。
我生病的时候想着他,我问他是怎样想的,他也不答,真是无礼。我想罢才缓过来,他已经是个死去许久的人了。
孙君说,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与克勤不同啊,他生活在一个鲜明的、沦陷的池中。他做了池中物,记着井中天,我不好阻拦他,也不能……我偷偷想坐在他身侧,我瑟缩着,听到戚夫人悲哀的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可是啊,天忽然落下雨来。
病来自是於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有多少,莺愁蝶怨。
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
孙楚呀,他是个寡言的君子,是吴汉那样的人臣。他快快地吟诗过来,步履匆匆去。
我生病的时候想着他,我问他是怎样想的,他也不答,真是无礼。我想罢才缓过来,他已经是个死去许久的人了。
孙君说,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与克勤不同啊,他生活在一个鲜明的、沦陷的池中。他做了池中物,记着井中天,我不好阻拦他,也不能……我偷偷想坐在他身侧,我瑟缩着,听到戚夫人悲哀的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可是啊,天忽然落下雨来。
病来自是於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有多少,莺愁蝶怨。
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全汉赋校注》所录关于长门赋的评论
《全汉赋校注》“历代赋评”所录关于《长门赋》的评论如下:
1.吴兢:《长门怨》,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者数年。后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引自《乐府古体要解》
2.祝尧:《长门》、《自悼》等赋,缘情发义,托物兴辞,咸有和平从容之意,而比兴之义未泯。——引自《古赋辨体》
3.祝尧:长卿之赋甚多,而此篇(《长门赋》最杰出者。——引自《古赋辨体》
4.王世贞:《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长门》一章,几于并美。阿娇......
《全汉赋校注》“历代赋评”所录关于《长门赋》的评论如下:
1.吴兢:《长门怨》,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者数年。后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引自《乐府古体要解》
2.祝尧:《长门》、《自悼》等赋,缘情发义,托物兴辞,咸有和平从容之意,而比兴之义未泯。——引自《古赋辨体》
3.祝尧:长卿之赋甚多,而此篇(《长门赋》最杰出者。——引自《古赋辨体》
4.王世贞:《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长门》一章,几于并美。阿娇复幸,不见纪传。此君深于爱才,优于风调,容或有之,史失载耳。——引自《艺苑卮言》
5.王世贞:“邪气壮而攻中”语,亦是太拙。至“揄长袂以自翳,数昔日之愆殃"以后,如有神助。汉家雄主,例为色殢,或再幸再弃,不可知也。一一引自《艺苑卮言》
6.孙月峰:法度全祖《国风》,比《离骚》稍为近今,然风骨苍劲,意趣闲逸,情若略而实无不尽,语不雕琢,而雕琢者莫能及。——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7.孙月峰:浅意浅景,而点得中节,自觉味态有余,所谓体物而浏亮。——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8.刘熙载:长卿《大人赋》出于《远游》,《长门赋》出于《山鬼》。——引自《艺概·赋概》
9.孙梅:《长门》、《洛神》哀怨婉转,《湘君》、《湘夫人》之缥缈也。——引自《四六丛话》
10.何义门:此文乃后人所拟,非相如作,其辞细丽,盖张平子之流也。——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11.何义门:通篇写出“愁闷悲思”四字,却自悲而无怨望之词,不失风人之遗意。——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12.邵子湘:词气颇似《九章》之文,宫室一段,为《甘泉》诸赋所本。——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13.方伯海:止一鸡鸣到曙,亦用层递摹写,至此则望幸之念有不得之今日,或可得之明日,意其日起视月,观众星,望中庭,又是望临幸之余波,文心变幻至此。——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14.何义门:前朝暮总冒,中间曰昼阴,曰黄昏,曰清夜,曰待曙,次第可想。前离宫总起,中间曰兰台,深宫,正殿,曲台,空堂,洞房,又何等次第。——转引自《评注昭明文选》
15.袁枚:润笔之说,始于陈皇后以黄金丐相如作《长门赋》。——引自《随园诗话》"
4
(因为一时兴起开始写这个毕竟是第一次写文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目前没有大纲最想写一些cb向片段)
在刘彻持续自闭的时候,系统待在他旁边,只觉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它无法和家天下的皇帝共情本以为要延续万世的自家皇位的灰飞烟灭,刘彻周围的气压又太低,低得空气都要凝固了。它实在无聊,便琢磨着离开刘彻去周围找乐子。
它先在宫里四处晃悠,比如坐在刘据写字桌的笔架上,一边看毛笔晃晃悠悠写下曲曲折折的隶书一边打瞌睡,比如一个一个宫室转悠以见识武帝诸位夫人的芳容——反正现在的它只是团意识体,除非它愿意否则没人看得到它。欣赏过众多小姐姐的盛世美颜后它发自内心地认可武帝的眼光不错,又哀叹倾国倾城的小...
(因为一时兴起开始写这个毕竟是第一次写文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目前没有大纲最想写一些cb向片段)
在刘彻持续自闭的时候,系统待在他旁边,只觉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它无法和家天下的皇帝共情本以为要延续万世的自家皇位的灰飞烟灭,刘彻周围的气压又太低,低得空气都要凝固了。它实在无聊,便琢磨着离开刘彻去周围找乐子。
它先在宫里四处晃悠,比如坐在刘据写字桌的笔架上,一边看毛笔晃晃悠悠写下曲曲折折的隶书一边打瞌睡,比如一个一个宫室转悠以见识武帝诸位夫人的芳容——反正现在的它只是团意识体,除非它愿意否则没人看得到它。欣赏过众多小姐姐的盛世美颜后它发自内心地认可武帝的眼光不错,又哀叹倾国倾城的小姐姐们命运不济:怎么就偏偏嫁给了皇帝,还是刘野猪这么个薄情的皇帝。
它尤其在皇后卫子夫的椒房殿多停留了一阵。
卫皇后是位温婉贤淑的女子,眉眼温润,一头秀发漆黑如瀑。她的长相在众多美人中不算出挑,却也相当耐看。她只是坐在那里,便如一幅素雅的工笔仕女图。
她有时忙碌着处理庶务。作为未央宫的女主人,管理一部分的少府以及刘彻的众多小老婆等等都是她份内之事。尽管事务繁杂,她总能处理得尽善尽美。得空了便看看各种书,她的架子上有儒家法家道家的各类竹简,甚至还有农家和兵家。她偶尔抬头和周围的侍从们随意说笑几句,不端架子也不失一国之母的端庄。
看起来温温柔柔的样子,很难想象她是敢于调兵支持儿子奋起反抗疯癫的皇帝丈夫,兵败后果断自杀的刚烈女子。不愧是卫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母。
年轻时由歌女出身到成为皇后,年老色衰之后也被皇帝尊敬,多年来诸事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卫子夫的心态和能力绝非常人可比。
连太史公都盛赞她“嘉夫德若斯”,这样的人,倘若不是生为女子,恐怕也会像弟弟和外甥一样,有所作为吧?
闲逛了一日,明月初升的时候它返回找刘彻。
月色如水,殿内亮堂堂的。刘彻面无表情地在阶下踱步。系统如一阵风掠过,钻进刘彻身体里。
意识体也是会累的。这是“系统”为它保留的感知。它困了。迷迷糊糊中它在心里嘟囔了句“彻儿你得振作啊。”便封闭听觉进入了梦乡。
刘彻毕竟是刘彻,短暂的消沉后他重燃了斗志:不论怎么说,他在皇帝位谋皇帝事,他尽到职责,后世的事情多思无益,还是交给后人来吧。虽然他不知道汉朝到底是怎么灭亡的,但一切的一切肯定有他死的太早的缘故。他的任上有如此不世之功,再沿着他后来修养生息的国策走下去,汉岂会止于四百年国祚?
倘若他再活几百年,不说匈奴,安息、大食都会是他版图的一部分。
他要想办法让系统帮忙,系统一定有办法让他长生。
如果系统知道他这么想,一定会嗤之以鼻:首先你很牛,但是这么自信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你再厉害,张骞卫霍这种级别的猛人也不是一直都有的。要是多来几个李广利之类的货色,你恐怕要被气死了。
其次,长生的事,你还是别想了,想也没用!
几日便这么过去了,刘彻对重生后的生活逐渐得心应手。他一向勤勉,这几日甚至忙到没和后宫的小姐姐们见面。系统也习惯了陪着刘彻看公文,上朝会,接见大臣,处理政务——虽然它对此一窍不通也并无天分。
当然它也不免时常溜出去闲逛。
刘彻问过系统给自己上庙号的曾孙是哪位。系统告诉他刘弗陵无子,皇位后来由刘据的孙子继承时刘彻马上警觉起来:他家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啊,不能诞下子嗣的皇帝会带来极大变数,不利于政权稳定。于是他更加坚定了拥护好大儿的决心。
系统决定不告诉他太多细节,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居心不良给他的继承人找事,比如霍光张安世等人废了昌邑王等等。不然以刘彻的性格,它不忍心猜测武帝会不会来几个三族消消乐。
等等,霍光和皇子的的三族?好像有点不对劲。
系统打了个不存在的寒战,要真夷三族,皇帝和霍去病作为长辈(或者哥哥)还是会更早被消的。呃,想想都叫人头皮发麻。
-------手动分割线--------
既然开始写了那就继续努力写到结局,虽然但是,由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足存在不满,我还是觉得看好小说比写小说更快乐。(与此同时看的越多口味越刁)
关于系统已有初步设定,细节未敲定。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雷这个。
欢迎评论。(无论是建议还是批评还是鼓励或者纠错)
啊对了,只在这里提了一下卫子夫,但是打了她的tag,我不知道合不合适,不恰当的话会删。
卫子夫洗脑包之废后不能有谥号
事实上古人早就总结过古代那些废后后面有谥号的例子,里面都包括了卫子夫。
这边总结了所有被废的皇后后面恢复位号的例子,有卫子夫。
龟川遗稿-清-李世弼
【汉卫皇后见废于武帝。而宣帝即位。追复后号。】晋王皇后见废于简文帝。而孝武即位。追尊位号。唐王皇后见废于玄宗。而代宗即位。追复后位。皇明胡皇后见废于宣宗。而英宗即位。亦追复后号。夫汉晋唐三后之追尊。未有何所据。而皇明胡皇后则虽曰宣宗终有悔心在。当时未及有处分。则亦不过为先帝之废后也。然英宗必复位而后已者。岂不以后之所坐。初非可废之罪。先帝本心。又不可不体之故耶。况皇明故事。自是我 朝时王之制。只依皇明已行之例。仰体 圣祖之本心。追伸慎氏之至......
事实上古人早就总结过古代那些废后后面有谥号的例子,里面都包括了卫子夫。
这边总结了所有被废的皇后后面恢复位号的例子,有卫子夫。
龟川遗稿-清-李世弼
【汉卫皇后见废于武帝。而宣帝即位。追复后号。】晋王皇后见废于简文帝。而孝武即位。追尊位号。唐王皇后见废于玄宗。而代宗即位。追复后位。皇明胡皇后见废于宣宗。而英宗即位。亦追复后号。夫汉晋唐三后之追尊。未有何所据。而皇明胡皇后则虽曰宣宗终有悔心在。当时未及有处分。则亦不过为先帝之废后也。然英宗必复位而后已者。岂不以后之所坐。初非可废之罪。先帝本心。又不可不体之故耶。况皇明故事。自是我 朝时王之制。只依皇明已行之例。仰体 圣祖之本心。追伸慎氏之至冤。何害于处变礼之道。亦何悖于严出母之义耶。盖有罪之出母。固不复论矣。若夫无罪之出母。既出而或父有悔意。其出也或非父本心。则继先志而追正。亦人情天理之不可已矣
这边有提到宣帝追封曾祖母卫子夫,把她和唐玄宗王皇后相比,都是被废死后追复号。
竹泉集-清-金镇圭
鲁山慎妃追复事献议
今此申奎疏论两款事中鲁山大君则本系禅让。不以罪废。而及其出避以后事。亦是群下之所强执。非光庙之本意。则今日追复。其于 光庙之盛德。可谓有光。且 皇明宪宗之追复景皇帝似可比例。而第玆事至重至大。且有臣子之所难言者。故 列圣未尝行。先正不敢请。则以臣謏见。尤何可衡断其可否。而藉曰今当追复。既追复则礼异前代之君。不当别庙。当入庙而以代序论之则已系祧庙。则于礼虽已立之庙。固当毁之。我 朝虽不毁 庙。有 永宁之殿。所谓 永宁殿。乃自 宗庙而亲尽则移奉之所也。鲁山既不入 庙。代序又在应毁。而到今作主追祔 永宁殿。无可据之礼。虽以此言之。有所窒碍矣。至于废妃慎氏则 中庙反正之日。既已入宫配体。母仪一国。而勋臣为其祸福之私计。胁持 君父而废出。故臣民冤郁之心。至今未泯。追复之论。固快舆情。【而第考诸前史则汉武帝卫皇后废死。而宣帝追谥思后。】唐玄宗王皇后废卒。而肃宗追复后号。此可比例。而参以礼经春秋及先儒之论。则礼云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而朱子曰出母义不可迎之以归。春秋之义。不赴同姓。不附于姑。不反哭于寝。则不称夫人。宋徽宗初太后垂帘而复元祐后位号。有论其不可者曰。上于后。叔嫂也。叔无复嫂之礼。程子谓邵伯温曰。元祐后之贤固也。论者之言。亦未为无理。伯温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太后于哲庙母也。于元祐后姑也。母之命姑之命。何为不可。非上以叔复嫂也。程子喜曰子之言得之矣。夫子于出母。迎之以归尚不可。况可于后世子孙而追复之耶。且虽不废出。不得成丧则不称夫人矣。慎氏之不得成丧。不特上所云云。追复于既废之后。恐违春秋之义。且孟后之复号。以其有太后之命。而今无 贞显王后之遗命。未知将何所承受耶。金净,朴祥等疏论时则固当复之。而即今事理与当时有异矣。盖前代古事则如彼。而礼经春秋先儒之论则如此。未知汉唐所行。或出于一时之论。而不遵古礼欤。抑帝王家典礼。有别而然欤。既系二百年阙典。而故事与礼经亦且歧贰。则如臣愚浅。何敢容议。惟在 圣上折衷而审处焉。
霍光炮灰广陵王立刘贺是合乎西汉礼法的
科普一下西汉宗法继承制度:
《置后律》第 379、380 简记载:
死毋子男代户,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孙,毋孙令耳孙,毋耳孙令大父母,毋大父母令同产子代户。同产子代户,必同居数。 弃妻子不得与后妻子争后。
这两支竹简,对西汉初期的户主继承人顺位进行了规定。这一顺位依据逝世户主与新户主的亲属关系排列,依次为:儿子—父母—死者之妻(寡)—女儿—孙子—耳孙—祖父母—兄弟之子 (同产子)。在这一户主继承人顺位中,有“同产子”却不言“同产”。“同产”指兄弟,也就是说,兄弟之子拥有户主继承权,兄弟被排斥在户主继承人人选之外。
......
科普一下西汉宗法继承制度:
《置后律》第 379、380 简记载:
死毋子男代户,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孙,毋孙令耳孙,毋耳孙令大父母,毋大父母令同产子代户。同产子代户,必同居数。 弃妻子不得与后妻子争后。
这两支竹简,对西汉初期的户主继承人顺位进行了规定。这一顺位依据逝世户主与新户主的亲属关系排列,依次为:儿子—父母—死者之妻(寡)—女儿—孙子—耳孙—祖父母—兄弟之子 (同产子)。在这一户主继承人顺位中,有“同产子”却不言“同产”。“同产”指兄弟,也就是说,兄弟之子拥有户主继承权,兄弟被排斥在户主继承人人选之外。
户主亡故,掩埋、祭祀死者的职责由新户主负责,户主继承人的挑选被赋予立嗣的意味,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同产子”成为立嗣之选。《居延新简》:“□同产子皆得以为嗣继统□。”《后汉书·伏恭传》载:“(伏恭)司徒湛之兄子也。湛弟黯,……无子,以恭为后。”“立嗣,指无子的人为了传宗接代,将他人的儿子立为自己的嗣子。又称‘过继’。中国古代实行的宗法制度在继承方面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宗祧继承制,允许无子者在与自己同姓同宗同辈分的男系亲属中,收养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以弥补自己没有儿子延续祖宗香火的缺陷,使无子者后继有人。”让“同产子”继承户主,具有一定的立嗣性质,是对家族祖先崇拜的延续。
霍光将刘贺刘询过继给昭帝,成帝挑选侄子刘欣为嗣子皆是同产子代户的体现。后世宋明皇帝无子之时,也会优先从宗室中挑选低辈分的嗣子。
所以说,绝对没有霍光越过武帝儿子立刘贺没有正当性所以追尊李夫人谋求合理性的说法。因为在西汉,侄子代户权在兄弟之上。霍光给昭帝过继立嗣才是符合程序的行为。陈平周勃忽略刘盈四子和齐王刘襄,不给刘盈立嗣才是不尊重大宗无视宗法的行为
正史中栗姬并没有骂刘启是老狗
正史中只记载了栗姬言不逊,并没有记载骂景帝是老狗
《史记·外戚世家》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
栗姬骂景帝是老狗的记载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不是正史。
《汉武故事》
皇后既废栗姬次应立,而长主伺其短辄征白之。上尝与栗姬语,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弗肯应,又骂上“老狗”。上心衔之。未发也。长主日潜之,因誉王夫人男之美。王夫人阴告长主,使大臣请立栗姬为后,上以为栗姬讽之,遂发怒,诛大臣,废太子为王。栗姬自杀。遂立王夫人为后,胶东王为太子。
此外栗姬也没有挑衅馆陶公主,相反是非常有礼貌的拒......
正史中只记载了栗姬言不逊,并没有记载骂景帝是老狗
《史记·外戚世家》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
栗姬骂景帝是老狗的记载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不是正史。
《汉武故事》
皇后既废栗姬次应立,而长主伺其短辄征白之。上尝与栗姬语,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弗肯应,又骂上“老狗”。上心衔之。未发也。长主日潜之,因誉王夫人男之美。王夫人阴告长主,使大臣请立栗姬为后,上以为栗姬讽之,遂发怒,诛大臣,废太子为王。栗姬自杀。遂立王夫人为后,胶东王为太子。
此外栗姬也没有挑衅馆陶公主,相反是非常有礼貌的拒绝了馆陶的定亲。史书记载的是“谢长公主,不许”。
《史记·外戚世家》
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除了刘弗陵以外其他十四个月生子的历史人物整理
该文是将正史野史里面都整理出来。
史官贴金十四个月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这是固定格式,就像梦日入怀梦月入怀一样,不要阴谋论!尊重一下历史人物。
1.神话小说拾遗记中记载了简狄生契就是生了十四个月
《拾遗记》:
商之始也,有神女简狄,游于桑野,见黑鸟遗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简狄拾之,贮以玉筐,覆以朱绂。夜梦神母,谓之曰:“尔怀此卵,即生圣子,以继金德。”狄乃怀卵,一年而有娠,【经十四月而生契】。祚以八百,叶卵之文也。虽遭旱厄,后嗣兴焉。
2.王阳明在明史中也是记载他母亲十四个月生下他
《明史·王守仁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该文是将正史野史里面都整理出来。
史官贴金十四个月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这是固定格式,就像梦日入怀梦月入怀一样,不要阴谋论!尊重一下历史人物。
1.神话小说拾遗记中记载了简狄生契就是生了十四个月
《拾遗记》:
商之始也,有神女简狄,游于桑野,见黑鸟遗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简狄拾之,贮以玉筐,覆以朱绂。夜梦神母,谓之曰:“尔怀此卵,即生圣子,以继金德。”狄乃怀卵,一年而有娠,【经十四月而生契】。祚以八百,叶卵之文也。虽遭旱厄,后嗣兴焉。
2.王阳明在明史中也是记载他母亲十四个月生下他
《明史·王守仁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3.汉武帝自己在神话小说汉武帝内传中也是十四个月出生
《汉武帝内传》:旬馀,景帝梦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帝曰:“吾梦赤气化为赤龙,占者以为吉,可名之吉。”
4.十四个月出生的当然也有尧了。
《竹书纪年》: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此外,西汉时高祖制造了自己为赤帝子的传说,到了东汉,人们进一步将其母神话,成为“刘媪感赤龙而生高祖”这样的神话故事,和“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的故事版本相同。这两个神话故事是“汉家尧后”、“汉为火德”的最好注解,成为西汉中后期以来两种思想完全融合的最好例证。
5.黄帝在竹书纪年里面记载二十五个月后出生
《竹书纪年》:
黄帝轩辕氏
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6.刘聪生母十五个月生下刘聪,记录在晋书里。这个比昭帝还离谱,还多了一个月呢!
古代神迹本来就是贴金,去阴谋论较真真的没有意思。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初,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
7.苻坚也有十二个月出生的记载
《晋书·苻坚传》
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从石季龙徙?,家于永贵里。其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焉。
8.黄溍他妈生了他二十四个月
《元史· 黄溍列传》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母童氏,梦大星坠于怀,乃有娠,【历二十四月始生溍】。
附:古人整理了所有奇特生子月份的异像
《冷庐杂识》
严为建德教谕时,义乌有高才生某,为忌者所诬,见弃于其父。事闻之官,大吏欲为超度,万难措辞。严闻之,乃为《甲癸议》一篇,致其房师闽抚韩芸舫克均。督部见之,大称赏,据其说入爰书,事赖以解。其辞备载稿中,大略谓:“甲在外二十八年,拥高资归,而其妻先死,其子乙年二十六,既举秀才,仪表出群。丙与乙素有隙,丁睨甲赀,党丙而挤乙,称乙奸生子,甲耻之,逐乙。而事闻令长,令长以律无文不能决,上之大吏,大吏入奏,下百官博议。癸议曰:‘窃谓乙事寻常耳,可以片言昭雪。人妊十月,九月而生者常也;妊七月而生,生而寿考者,世间多有。俗说妊八月而生难育,盖不确,阚泽在母胞八月,叱声震外,见《会稽先贤传》。其不及七月者,黄牛羌种,妊六月生,见《魏略》。其逾十月者:苟氏孕十二月生苻坚,呼延氏十三月生刘渊,张夫人十五月生刘聪,见《晋书载记》;庆都孕 十四月生尧,见《帝王世纪》;钩弋夫人怀昭帝十四月乃生 ,见《汉书》,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见《搜神记》;阳翟有妇人妊身三十月乃生子,见《嵩高山记》;太康温磐母怀身三年然后生,见《异苑》;长人国妊六年乃生,生而白首,见《外国图》;大人国其民孕三十六年而生,见《括地国图》;老子托于李母胞中七十二年,见《濑乡记》;老子母怀之七十岁乃生,生而白首,见《神仙传》。载籍极博,妊逾十月者,悉数难终。甲在外二十八年而归,而乙年二十六,盖其妊二年无足为异,宜片语昭雪,丙丁宜不论。’大吏曰:‘癸议以谓妊二年,允哉!’据以覆奏,于是甲乙复为父子如常。”余按:《元史·黄溍传》 云:“母童氏梦大星坠于怀,乃有妊,历二十四月始生溍。”此尤近而可征者。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栗姬是刘启初恋,是宠妃
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栗姬有宠,是刘启初恋,她只是个性格比较直接的长子母而已。
汉景帝前期对栗姬也没有偏爱事迹。栗姬部分没有记载一个具体受宠的事迹。景帝受到馆陶公主的挑拨离间,就不相信栗姬了,对相处多年的女人没有基本的信任。至于嘱托栗姬,这也不是什么可吹的。栗姬一个长子母扶正本就是应该的,刘启嘱托她也看不出是什么偏爱,更何况栗姬不答应后刘启生气了,而且最后他并没有封栗姬为皇后。至于用栗姬耍性子生气来证明她在景帝面前随心所欲,来证明她得宠的,问题是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用拒绝刘启这个事情去证明刘启宠栗姬无法无天更是没有直接证据的,而且史书也没有一个字记载栗姬受宠。
这是史记里面有关......
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栗姬有宠,是刘启初恋,她只是个性格比较直接的长子母而已。
汉景帝前期对栗姬也没有偏爱事迹。栗姬部分没有记载一个具体受宠的事迹。景帝受到馆陶公主的挑拨离间,就不相信栗姬了,对相处多年的女人没有基本的信任。至于嘱托栗姬,这也不是什么可吹的。栗姬一个长子母扶正本就是应该的,刘启嘱托她也看不出是什么偏爱,更何况栗姬不答应后刘启生气了,而且最后他并没有封栗姬为皇后。至于用栗姬耍性子生气来证明她在景帝面前随心所欲,来证明她得宠的,问题是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用拒绝刘启这个事情去证明刘启宠栗姬无法无天更是没有直接证据的,而且史书也没有一个字记载栗姬受宠。
这是史记里面有关栗姬的全部记载,真的没有一处具体写她有宠,王娡倒确实有后期非常得宠,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记载。
《史记·外戚世家》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栗姬的墓是两条墓道并非是刘启的偏爱问题
栗姬的墓是两条墓道并非刘启偏爱问题,而是她是以诸侯王太后的规格下葬的。
西汉的墓规格中,列侯,士大夫是一条墓道的甲字型,诸侯王级别是两条墓道的中字型。而皇帝、皇后,皇太后级别的是四条墓道的亚字型。
栗姬以诸侯王太后规格下葬本来就是应该的,她给刘启生了三个儿子,而且她与刘荣母子还被薄情的君主害死,刘启如果还是姬妾规格下葬,那是人都不用做了。
而且说栗姬以诸侯王太后规格下葬就是偏爱的,王娡活着还没当上皇后的时候,景帝就给她胶东王太后了。说明景帝给有子嫔妃王太后是常事,难道生了三个儿子的栗姬被害死,连诸侯王太后的规格都不配有吗?
《史记·孝景本纪......
栗姬的墓是两条墓道并非刘启偏爱问题,而是她是以诸侯王太后的规格下葬的。
西汉的墓规格中,列侯,士大夫是一条墓道的甲字型,诸侯王级别是两条墓道的中字型。而皇帝、皇后,皇太后级别的是四条墓道的亚字型。
栗姬以诸侯王太后规格下葬本来就是应该的,她给刘启生了三个儿子,而且她与刘荣母子还被薄情的君主害死,刘启如果还是姬妾规格下葬,那是人都不用做了。
而且说栗姬以诸侯王太后规格下葬就是偏爱的,王娡活着还没当上皇后的时候,景帝就给她胶东王太后了。说明景帝给有子嫔妃王太后是常事,难道生了三个儿子的栗姬被害死,连诸侯王太后的规格都不配有吗?
《史记·孝景本纪》: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此外,刘彻在位时候,宠妃王夫人去世,他也给了王夫人齐王太后的称号和下葬规格。
在汉元帝以前,皇帝给有子嫔妃诸侯王太后的称号是正常的。一直到汉元帝时期,汉元帝认为自己尚在,有子嫔妃称呼诸侯王太后不好,所以制定了昭仪这个仅次于皇后的位份,给傅昭仪和冯昭仪。
《汉书·外戚传》:
元帝既重傅婕妤,及冯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婕妤上。昭其仪,尊之也。
扣宠栗姬两条墓道的,最初是汉武圈发明的,本意是想踩刘彻李夫人的一条墓道,为了证明李夫人是个连栗姬都不如的水货。然而李夫人墓道目前虽只发现一条墓道,但孝宣王皇后(寿终正寝的太皇太后)也只发现了一条墓道,墓道很可能压在封土以下,上官皇后就是考古多次只发现一条,几年后考古才又找全,武帝墓道也是考古三次才找到四条,需要进一步考古发现。
此外,茂陵考古报告的结论就是帝陵后陵(李夫人墓)与阳陵一致。李夫人的墓没缩水。
刘盈是个毫无争议的摆烂傀儡皇帝
惠帝躺平并不是一开始就躺平,明确记载是看了人彘后躺平。而刘盈粉所吹的萧规曹随是在惠帝二年,那时候他还没躺平呢。事实上汉惠帝二年以后都整机都跟他没关系,他自己说不治天下,不听证。
吕太后本纪说的很清楚,惠帝元年杀刘如意,第二年夏天看人彘。而曹相国世家明确记载萧规曹随的事情是惠帝二年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
惠帝躺平并不是一开始就躺平,明确记载是看了人彘后躺平。而刘盈粉所吹的萧规曹随是在惠帝二年,那时候他还没躺平呢。事实上汉惠帝二年以后都整机都跟他没关系,他自己说不治天下,不听证。
吕太后本纪说的很清楚,惠帝元年杀刘如意,第二年夏天看人彘。而曹相国世家明确记载萧规曹随的事情是惠帝二年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史记·曹相国世家》: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刘盈时期上朝的是吕后,朝臣当刘盈不存在,一个提出异议的都没有。而且刘盈在惠帝纪中并未记载过自己有发过诏书。同样不是实权皇帝,昭帝纪里面至少全是刘弗陵自己发的诏书。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布曰:“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晋书作者一样无视刘盈,吕后早就临朝。
《晋书.列传·第十八章》:
昔吕后临朝,肆意无道。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昌不遣,先征昌入,乃后召王。此由汉制本宽,得使为快。假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刘盈在后世史书也是没什么好话。
《晋书列传第五十四章》:
桓玄在南郡,论四皓来仪汉庭,孝惠以立,而惠帝柔弱,吕后凶忌,此数公者, 触彼埃尘,欲以救弊。二家之中,各有其党,夺彼与此,其仇必兴。
吕太后本纪里面也明确说了女主称制,说刘盈没躺平的可以洗洗睡了。
《史记·吕太后本纪》: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我没觉得人彘是什么对的事情,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肯定是觉得很残忍的。刘盈看完人彘后有这种反应我认为有触动是正常的,本性善良这个词确实担得起。但是他后期开始摆烂,那就不叫善良,那叫懦弱。
我认为喜欢一个善良的皇帝完全可以理解,我也不慕强,我甚至极度厌恶慕强的人没有人性。但是他不能不努力啊?事实上确实是因为他的摆烂早死,给张嫣和惠帝四子扔了个这么大的烂摊子。心疼刘盈的人请问能不能心疼他们?惠帝四子是做错了什么要摊上这样的爹?
吕后没有杀掉汉惠帝所有嫔妃
1.文帝纪明确记载,刘恒把刘盈后宫的嫔妃放出宫改嫁。
《汉书·文帝纪》:
春正月,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
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
ps:刘恒这点很不错,后世的曹丕也学他放无子嫔妃出宫改嫁。
2.根据西汉时候从同母兄袭爵制度,能确定刘盈第三子前常山王刘不疑是后少帝的同母兄。【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还有后少帝即位后,刘盈的第七子刘朝也是袭了常山王的位置,也能确定是同母弟。
就是说,后少帝生母她给刘盈生了三个儿子。如果真按有人所说吕后杀了刘盈所有的嫔妃,后少帝生母......
1.文帝纪明确记载,刘恒把刘盈后宫的嫔妃放出宫改嫁。
《汉书·文帝纪》:
春正月,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
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
ps:刘恒这点很不错,后世的曹丕也学他放无子嫔妃出宫改嫁。
2.根据西汉时候从同母兄袭爵制度,能确定刘盈第三子前常山王刘不疑是后少帝的同母兄。【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还有后少帝即位后,刘盈的第七子刘朝也是袭了常山王的位置,也能确定是同母弟。
就是说,后少帝生母她给刘盈生了三个儿子。如果真按有人所说吕后杀了刘盈所有的嫔妃,后少帝生母又是怎么能连给刘盈生三个孩子。
此外,刘盈的次子刘强是淮阳王,刘强在高后五年去世后,刘盈第六子刘武袭了淮阳王的位置,也可以判断是刘强的同母弟。意味着刘强和刘武的母亲也是给了刘盈生了两个儿子。
3.晋书里面提到吕后给儿子娶妻妾,明确提到了聘夫人。说明吕后不仅没有大家说的杀掉刘盈后妃,相反还给儿子聘夫人。
《晋书.志.第十一章》:
书朱整议:“案魏氏故事,王娶妃、公主嫁之礼,天子诸侯以皮马为庭实,天子加以谷珪,诸侯加以大璋。【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魏氏王娶妃、公主嫁之礼,用绢百九十匹。
因此,吕后杀了刘盈所有生了皇子的妃子这是不成立的。疑似杀了所有给皇帝生孩子的明明是汉武帝(史记褚少孙孤证),不是吕后,请不要过分脑补。
分析一下霍显将毒杀皇后选在生产时的原因
ps:事先声明,我不磕故剑情深
外戚传中这边交代了一大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一、许平君快生产了,在快生产的时候生病了。
二、霍显买通了女医淳于衍,要毒死许平君。
三、霍显淳于衍毒杀许平君的毒药是附子,是将附子弄成药丸状,应该是让许平君就着药吞咽的。
四、许平君已经就馆了,且就馆的宫殿是长定宫。(正好与第一句当娠相呼应)
五、根据霍显和淳于衍的对话,淳于衍说出自己的担心,霍显让她放心可以间接得出,当时就馆,还有负责许平君生病生产的医生几乎都被霍显买通了。
附上毒杀许平君的史料:
《汉书·外戚传》
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明......
ps:事先声明,我不磕故剑情深
外戚传中这边交代了一大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一、许平君快生产了,在快生产的时候生病了。
二、霍显买通了女医淳于衍,要毒死许平君。
三、霍显淳于衍毒杀许平君的毒药是附子,是将附子弄成药丸状,应该是让许平君就着药吞咽的。
四、许平君已经就馆了,且就馆的宫殿是长定宫。(正好与第一句当娠相呼应)
五、根据霍显和淳于衍的对话,淳于衍说出自己的担心,霍显让她放心可以间接得出,当时就馆,还有负责许平君生病生产的医生几乎都被霍显买通了。
附上毒杀许平君的史料:
《汉书·外戚传》
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明年,许皇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衍夫赏为掖庭户卫,谓衍:“可过辞霍夫人行,为我求安池监。”衍如言报显。显因生心,辟左右,字谓衍:“少夫幸报我以事,我亦欲报少夫,可乎?”衍曰:“夫人所言,何等不可者!”显曰:“将军素爱小女成君,欲奇贵之,愿以累少夫。”衍曰:“何谓邪?”显曰:“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即得为皇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衍曰:“药杂治,当先尝,安宁?”显曰:“在少夫为之耳,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衍良久曰:“愿尽力。”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
科普一下什么是就馆。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布置产房的习俗。古代,人们认为,血是污秽和肮脏的,所以,生育该子时流血的孕妇是不祥之人,她会给人们带来厄运;要尽量避免与她们接触,包括为之接生的产婆也饱受人们诟病歧视,因此对她们的生育地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礼记·内则》有载:“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汉代郑玄解释为: “夫正寝在前,燕寝在后,侧室又次燕寝,在燕寝之旁,故称之侧室。”
说明,这个就馆生产是必须的,是宫里生产的一个流程。基本上后妃到了预产期,或者可能再早一点,就要去生产的宫殿住着了。
除了许平君以外史书明确记载怀孕就馆的还有班婕妤,冯媛。
《汉书·外戚传》: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
《汉书·外戚传》:
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后宫。时父奉世为执金吾。昭仪始为长使,数月至美人,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婕妤。
而许平君所在的长定宫,还是比较出名的。汉成帝的小许后被废后也是住在长定宫,因此也称呼为长定贵人。长定宫的位置比较偏僻,宣帝时期应该也没什么人住(毕竟后面被用来安置废后),很符合就馆的宫殿条件。
因此,以上列出的种种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霍显要把毒杀皇后的事情安排在许平君生产之时。
第一、妇人生产本就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事情,如果故意营造出许平君难产而亡的假象,完全可以不被怀疑。
第二、许平君生产的地点并不是椒房殿,而是别馆长定宫,长定宫本就冷僻(从后面用途用来安置废后可以得出),人生地不熟的,不是在皇后熟悉的环境下操作可实施性非常大。
第三、同样由于就馆,许平君的熟悉人手不可能都带去,而霍显又把大部分人给买通了。
第四、同样由于就馆,皇帝不可能进去。导致如果操作有失误的情况下,由于外面里面消息不通,刘询也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
附:许平君后面确实是发现不对劲,史书明确记载她头不舒服的时候已经察觉到了,然而她求助无门。由于自己就馆,刘询不能进去,而身边人都换成了霍显的人,她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没有任何求助的办法,只能恐惧害怕的在产床上慢慢等死。
正史野史均未记载钩弋夫人和李广利勾结
钩弋夫人和李广利勾结是从未有的事情,史书也没有任何记载,连个春秋笔法暗示都没有,存粹是现代人的脑补和过度阴谋论。
史记汉书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暗示钩弋夫人参与巫蛊,更别提是陷害太子了。钩弋夫人是皇权之下的完美受害者,请不要对她受害者有罪论。
还有说钩弋夫人是投靠李广利一方陷害刘据的,请问这图什么?昌邑王当时也并没有能打倒刘据的实力,钩弋夫人为什么要投靠李广利?那还不如投靠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呢?
巫蛊之祸的时候刘弗陵才三岁,前面还有四个成年的哥哥,想想都知道钩弋夫人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动机。
非要说钩弋夫人和谁私通,那也是刘据的可能性最大,怎么都轮不到外臣李广利。江充年纪太大了,没比......
钩弋夫人和李广利勾结是从未有的事情,史书也没有任何记载,连个春秋笔法暗示都没有,存粹是现代人的脑补和过度阴谋论。
史记汉书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暗示钩弋夫人参与巫蛊,更别提是陷害太子了。钩弋夫人是皇权之下的完美受害者,请不要对她受害者有罪论。
还有说钩弋夫人是投靠李广利一方陷害刘据的,请问这图什么?昌邑王当时也并没有能打倒刘据的实力,钩弋夫人为什么要投靠李广利?那还不如投靠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呢?
巫蛊之祸的时候刘弗陵才三岁,前面还有四个成年的哥哥,想想都知道钩弋夫人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动机。
非要说钩弋夫人和谁私通,那也是刘据的可能性最大,怎么都轮不到外臣李广利。江充年纪太大了,没比刘彻小多少,勾搭他还不如勾搭刘彻呢。刘髆年纪太小了,可能都没发育,和钩弋夫人也不太可能造出孩子。霍光李广利都是外臣,进宫不方便。那就只有正值壮年可以随意出入宫殿的刘据了呀!
你们觉得刘据和钩弋夫人私通离谱,那说钩弋和李广利有奸情的时候没觉得离谱吗?传洗脑包从来都是顾头不顾尾。比起江充李广利,刘据就是更有可能啊!
赵飞燕本人并未参与谋害皇子
由于后世赵氏姐妹中赵飞燕因为环肥燕瘦等典故出圈了,所以一些文人也将她妹妹干的事情贴到她身上了。但其实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赵飞燕一起参与谋害皇子。
首先,汉书中关于赵合德谋害皇子那部分写了一大堆,包括当时大臣上书的奏折也收录到汉书里面了,全文提到参与谋害皇子的只有赵昭仪(赵合德)和汉成帝二人,并未提到中宫皇后。
具体详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部分。
其次,看史书,赵飞燕本人很明显知道曹宫怀孕之事,但是并不像自己残害皇子的妹妹一样,她并没有去管曹宫怀孕之事。
1.曹宫本人是属于中宫的学事史,专门教授赵飞燕读书。这样一个经常接触赵飞燕的女官怀孕了,......
由于后世赵氏姐妹中赵飞燕因为环肥燕瘦等典故出圈了,所以一些文人也将她妹妹干的事情贴到她身上了。但其实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赵飞燕一起参与谋害皇子。
首先,汉书中关于赵合德谋害皇子那部分写了一大堆,包括当时大臣上书的奏折也收录到汉书里面了,全文提到参与谋害皇子的只有赵昭仪(赵合德)和汉成帝二人,并未提到中宫皇后。
具体详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部分。
其次,看史书,赵飞燕本人很明显知道曹宫怀孕之事,但是并不像自己残害皇子的妹妹一样,她并没有去管曹宫怀孕之事。
1.曹宫本人是属于中宫的学事史,专门教授赵飞燕读书。这样一个经常接触赵飞燕的女官怀孕了,赵飞燕不可能不知道。
2.史料中有明确的记录,那个女官曹宫怀孕,赵飞燕还知道了,和她对食说了陛下幸宫,也没管人家曹宫有孩子了,赵飞燕本人确实没有杀皇子的那种想法和变态动机。
《汉书·外戚传》:
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宫曰:“御幸有身。”
并且看这段史料可得出赵飞燕真实性格,木讷无趣,不会争,可能空有皮囊,但是在好色的成帝面前失宠是必然的。
因此,真实历史上的赵飞燕就是个乏善可陈,人不算坏的普通女人,班固骂她更多的是因为她出身低,还有就是小许后被废,她是继后,班婕妤也是因为他们得宠自请长信宫。
但是有一说一,赵飞燕确实谈不上多无辜,她身为皇后没有管好后宫,身为姐姐没有约束好妹妹,这个结局不冤。
赵飞燕本人就是个很普通的女人
不像真正在正史中记载聪慧美艳,能歌善舞的杨贵妃,赵飞燕所谓的能歌善舞和相关典故全是后世艺术贴金加成、正史中就是个很普通的女人。
赵飞燕本人舞蹈水平应该很一般。正史只记载她在阳阿公主府里面学了歌舞,甚至都没有记载她擅长跳舞。如果是真的擅长跳舞,她一个上了外戚列传的皇后肯定会记载擅长,但是并没有。
《汉书-外戚传》: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
赵飞燕的掌中舞在正史并没有记载,西京杂记等野史也没有,是后世有人写诗的时候将掌中舞附会到她身上了。
唐朝徐凝《汉宫曲》: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不像真正在正史中记载聪慧美艳,能歌善舞的杨贵妃,赵飞燕所谓的能歌善舞和相关典故全是后世艺术贴金加成、正史中就是个很普通的女人。
赵飞燕本人舞蹈水平应该很一般。正史只记载她在阳阿公主府里面学了歌舞,甚至都没有记载她擅长跳舞。如果是真的擅长跳舞,她一个上了外戚列传的皇后肯定会记载擅长,但是并没有。
《汉书-外戚传》: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
赵飞燕的掌中舞在正史并没有记载,西京杂记等野史也没有,是后世有人写诗的时候将掌中舞附会到她身上了。
唐朝徐凝《汉宫曲》: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之后出现在晚唐的神话小说《独异志》:
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
梁书和南书倒是有记载有一个叫张净琬的舞者会跳掌中舞,但是和赵飞燕没有任何关系。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儛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
《南史·列传·卷六十三》
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赵飞燕在水晶盘跳舞也不是出自正史,而是出自后人小说杨太真外传。
《杨太真外传》:
上在百花院便殿,因览《汉成帝内传》,时妃子后至,以手整上衣领,曰:“看何文书?”上笑曰:“莫问。知则又人。”【觅去,乃是“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宝避风台,间以诸香,安于上,恐其四肢不禁”也。】上又曰:“尔则任吹多少。”盖妃微有肌也,故上有此语戏妃。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
赵飞燕跳舞跳的差点飞出去,还有留仙裙的传说也不是出自正史,而是出自小说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
婕妤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觳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怅然曼啸,泣数行下。帝益愧爱后,赐无方千万,入后房闼。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赵飞燕能歌舞《归风曲》《送远曲》,出自野史《飞燕外传》。
飞燕妹弟事阳阿主家。为直舍,常窃,效歌舞积思精切,听至终日不得食。帝于太液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縠,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
包括赵飞燕私通男人也不是出自正史记载,而是出自后人写的书西京杂记还有飞燕外传中。
而汉书的作者班固极其讨厌赵飞燕,巴不得把赵飞燕的黑料多写点,然而就是没有看见他写赵飞燕私通。说明是后人贴金,为了塑造一个淫荡的妖后形象。
《飞燕外传》:
后在远条馆,多通侍郎宫奴多子者,婕妤倾心翊护,常谓帝曰:“姊性刚,或为人构陷,则赵氏无种矣。”
《西京杂记》
庆安世年十五。为成帝侍郎。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赵后悦之。白上得出入御内绝见爱幸。尝着轻丝履招风扇紫绨裘。与后同居处。欲有子而终无胄嗣。赵后自以无子。常托以祈祷别开一室自左右侍婢以外莫得至者。上亦不得至焉。以軿车载轻薄少年。为女子服入后宫者。日以十数。与之淫通无时休息。有疲怠者辄差代之。而卒无子。
赵氏姐妹服用息肌丸导致不孕的记载同样不是出自正史,而是出自后世小说飞燕外传中。
《飞燕外传》
江都易王故姬李阳华,其姑为冯大力妻。阳华老归冯氏,后姊弟母事阳华。阳华善贲饰,常教后九回沉水香,泽雄麝脐,内息肌丸。婕妤亦内息肌丸,常试,若为妇者,月事益薄。
总结:赵飞燕就是个很普通的女人,甚至也没有擅长歌舞的记载,因为后世的文学加工成了所谓的舞蹈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