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糟蹋经典了◑.◑
秋末忽传将行放,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同砚愁何在,漫卷残书喜欲狂。
封控通关须受阻,牒文作伴好还乡。
即从地铁穿高铁,便下书堂向北堂。
涕泪满衣裳:这里不是喜极而泣,而是想到提早放假,烂摊一副剩到明年,假期也不得安生故。
通关……牒文……:学校给返乡同学发《安全闭环证明》,大意就是学校防疫管理如何严格,所以这位同学如何安全,家乡属地相关防疫部门不要为难这位同学,云云,感觉像唐王给唐僧发的通关文牒。(一年到头骂学校,年底难得夸一句吧)
向北堂:还乡事母,源于有个暑假要填离校事由一个同学表示这怎么填时我脱口而出事奉父母(●・̆⍛・̆●)
又来糟蹋经典了◑.◑
秋末忽传将行放,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同砚愁何在,漫卷残书喜欲狂。
封控通关须受阻,牒文作伴好还乡。
即从地铁穿高铁,便下书堂向北堂。
涕泪满衣裳:这里不是喜极而泣,而是想到提早放假,烂摊一副剩到明年,假期也不得安生故。
通关……牒文……:学校给返乡同学发《安全闭环证明》,大意就是学校防疫管理如何严格,所以这位同学如何安全,家乡属地相关防疫部门不要为难这位同学,云云,感觉像唐王给唐僧发的通关文牒。(一年到头骂学校,年底难得夸一句吧)
向北堂:还乡事母,源于有个暑假要填离校事由一个同学表示这怎么填时我脱口而出事奉父母(●・̆⍛・̆●)
解封
1
风干一段往事
沉寂的人群
麻木的情绪
还没来得及寻觅
初心就沦为成长的“廉价品”
我加入人群
入迷地欣赏着
浮华的美丽
2
残叶随心所欲的归入天涯
自由终有自由的宿命
房间里
无处安放的孤独
如期而至的老去
随长夜安静沉溺
我们都醉了
为一场无法出席的盛宴
沉淀诗意
3
月光幽幽绵意
好似美满的伏笔
时代赋予的面具无法摘去
我们习惯被动的接受与忘记
不同声音散入大地汇成红色
红色同化宫殿与废墟
面对着答案
我不在思考问题
4
敲开窗户
一片无暇的雪景
掩盖一段往事
迎接一片崭新
我们用不同视角的红色眼睛
守望黎明……
1
风干一段往事
沉寂的人群
麻木的情绪
还没来得及寻觅
初心就沦为成长的“廉价品”
我加入人群
入迷地欣赏着
浮华的美丽
2
残叶随心所欲的归入天涯
自由终有自由的宿命
房间里
无处安放的孤独
如期而至的老去
随长夜安静沉溺
我们都醉了
为一场无法出席的盛宴
沉淀诗意
3
月光幽幽绵意
好似美满的伏笔
时代赋予的面具无法摘去
我们习惯被动的接受与忘记
不同声音散入大地汇成红色
红色同化宫殿与废墟
面对着答案
我不在思考问题
4
敲开窗户
一片无暇的雪景
掩盖一段往事
迎接一片崭新
我们用不同视角的红色眼睛
守望黎明……
解封
2022.12.5 星期一 晴
今天无论怎么说都是值得庆幸的,我解封了,正好整整十一天,回到温暖的家里,心里别提有多激动,我坐的49号车回去的,那是一个幸运的数字,也是每个归心似箭的人所寄托的数字。
留一盏余温吧,容我继续说下去。暖阳很好,不骄不躁。冬月来临,急切的北风搜刮着街道上的人们,很冷,但不敌我们心中的热切。我的手冻得通红,虽穿满了衣服,但仍是冻得直打哆嗦,我尽量伸长脖子张望着,凄冷的北风直逼我的脖子,突然——49号公交进来了,那模样像个冲锋陷阵的勇士,开车的......
2022.12.5 星期一 晴
今天无论怎么说都是值得庆幸的,我解封了,正好整整十一天,回到温暖的家里,心里别提有多激动,我坐的49号车回去的,那是一个幸运的数字,也是每个归心似箭的人所寄托的数字。
留一盏余温吧,容我继续说下去。暖阳很好,不骄不躁。冬月来临,急切的北风搜刮着街道上的人们,很冷,但不敌我们心中的热切。我的手冻得通红,虽穿满了衣服,但仍是冻得直打哆嗦,我尽量伸长脖子张望着,凄冷的北风直逼我的脖子,突然——49号公交进来了,那模样像个冲锋陷阵的勇士,开车的是一身防护服的公职人员,他眼里露出坚毅,在他独有的天地里坐的板正。我收回瑟缩的脖颈,努力睁大被风耽搁的双眼,在我前面站好队的朋友都已等候多时了,我眺望那些洋溢着幸福和期许的脸庞,他们眼里迸射出洒脱和思念,还有对学校以诚待他们的敬仰与感恩。是啊,这些又算什么呢?回来了,安全的回来,见到健康的家人,本来也封的不长,这些又算什么呢?如果我当时询问在公交上的一员,我相信他们会坚定的告诉我:这不算什么。借用我敬重的老师的一句话:“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回忆。”何尝不是呢,在者苦的从不是我们,我们是父母的心尖儿,是要有志去社会“接世”的人,是别人为我们铺路殿后。郁结顿失。
颠簸了一会儿,我打眼一瞧,正瞅着挤在人群中央,努力伸长脖子招呼我的母亲,她也就一米六出头,单独看不会觉得她矮小,但在人潮之中,她反倒是打眼便瞧到的处于“人潮”低洼处的芸芸之一,我热切地朝她喊:“欢欢,你闺女搁着呢!”她用空余的手撩开发丝,四顾的寻盼我,我走下车去,她可算瞧到了我,她眼睛很大,此时正充满关切和心疼。她将另一手的围巾拿来,踮起脚尖,勉勉强强地给我围了起来,我个子高,跟她站一块倒像一对关系好的姐妹,因此我经常调侃:咱俩可真是“高低柜,黑白配。”她笑笑不语,不过有时却让我别那么贬低自己去夸她,她倒是会拣好的说。不过说实话,这是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实话——我比她黑好几度。不过,倒也不必在乎。
大冷天的,正是寒冬腊月的天气,家里只能使上炉子。没错,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缩小版外加简单粗暴版。别说这大冷天,打眼看天气可晴朗了,我处这地儿离济南特近,天气预报也看济南的,可算明白老舍说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可不是嘛!母亲提着东西穿着大袄推开了门,我眼尖,看见了她手里提着的一塑料袋的地瓜,便迫切地问:“妈,带一兜子地瓜干啥?”她没回答,我便说她卖关子,没再理,直到一股清香温暖的地瓜味在空气中弥漫出……顺着味走,看见了正在捯饬地瓜的母亲,她两只手都没闲着,一手添几块煤,一手时常翻滚滚烫的地瓜,好在她很聪明,她用锡纸裹了一层,但这丝毫抵挡不住这沁人的香甜。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够端整儿,整个身体缩在父亲宽大的工作服里,火炉里蹿腾出的星星点点的火星子,衬的她倒有几分美好。炉子不大,火气可不小,手放在上方腾腾,挺暖和的。她一心一意专注于她手里的地瓜,我却垂涎那飘香的甘甜,很好,她不知道危险来临……很好,地瓜烤的滋滋作响,是这火炉冬日里最好的交响曲,那模样,泛着金黄,比街道旁的卖相更好!她留给我一个大的,我不吃,炉子不大,一次只能烤俩,那个小的给了流鼻涕的弟弟,那个大的要给我,她就没吃的了,我呆呆地看她,不去接。她硬塞到我手里,她手很暖,很暖。她突然爽朗地笑了:“担心啥!我买了一兜子呢!”我释然大笑,嘴里啃着地瓜怪起劲的,入口,够甜,够甜!
眼角有些晶莹,罢了,不去说了!咽着回味的甘甜,看着她忙碌的背影,不想再说啥了,在天黑时啊,默默为她亮起一盏灯;在寒冷时啊,默默为她点好一个火炉;在她耄耋时啊,默默陪她走完这一条路。我想,那就足够好,足够好……
下图是她忙碌烤地瓜的场景,原谅我不愿我母亲出镜,所以才为她打上了马赛克。
书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