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论语

15786浏览    1723参与
天光日昼(皮革厂小鬼远离我)

《论语》人物MBTI

不同人可能看法不同,就当个乐子看吧

孔子:ENFJ

颜回:INFP

子路:ESTX

宰我:ENTP

冉有:ISTJ

公西华:IXFJ

曾皙:XNFP

子贡:ENTJ

南子:ENTJ


  

不同人可能看法不同,就当个乐子看吧

孔子:ENFJ

颜回:INFP

子路:ESTX

宰我:ENTP

冉有:ISTJ

公西华:IXFJ

曾皙:XNFP

子贡:ENTJ

南子:ENTJ



  

寒寒

吐槽论语(1)

论语的第一句大家都很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成大白话就是:学习而且不停复习,难道不快乐了吗?有朋友来了,难道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你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整句看下来,我就四个字:qtmd

学习有多累,大家都清楚,教室里坐个一个个都是纯纯牛马,

好不容易学完了,又开始复习,熬到下课,还有作业和课外阅读,再热爱学习的人都没法违背良心说一句不累。

这时候要是说累的快乐,emmmm......要么是说给家长听的,要么他就是个6神。在下一介凡人,实在无法认同。

第二句,朋友来了确实高兴,but,你得招待啊,得一起玩啊,花钱、花...

论语的第一句大家都很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成大白话就是:学习而且不停复习,难道不快乐了吗?有朋友来了,难道不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你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整句看下来,我就四个字:qtmd

学习有多累,大家都清楚,教室里坐个一个个都是纯纯牛马,

好不容易学完了,又开始复习,熬到下课,还有作业和课外阅读,再热爱学习的人都没法违背良心说一句不累。

这时候要是说累的快乐,emmmm......要么是说给家长听的,要么他就是个6神。在下一介凡人,实在无法认同。

第二句,朋友来了确实高兴,but,你得招待啊,得一起玩啊,花钱、花时间,快乐只是一时。以前带同学回家玩,第一次就是最后一次,因为招待完了要收拾啊,我要不收拾干净我妈就得收拾我。

第三句,这句是我最没法理解的,别人不认同我,我还不能生气?!那好吧,我不做君子,我做小人吧,好歹喜怒可以自在。

所以我当时非常奇怪,干嘛要学这个?学完之后那是个什么东西?

然后我开始搜索其他各种版本的论语,因为我不明白,既然 孔子 被称为万世师表,总不能就是古板的老头儿吧?那学他的东西干嘛呢?慈善?还是看他一辈子过的不顺心所以让他死后安慰一把?

总算,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解释版本,至少我暂时没挑出毛病,我把它的解释打上来,你们看看。

学而时习之(学到了新东西并且实践,且有收获),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有人认同你的观点,和你心意相通),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的吗)

人不知而不愠,(没脑子的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不亦君子乎?(那也不妨碍你是个君子啊)

我理解为:尝试新鲜事物,学新奇的知识,然后很有成果,是很嗨皮的。

有个人和你脑电波对上,三观一致,是很值得高兴的。

不和傻逼计较,是很有逼格的。

你们觉得哩?

知事典
知事典 | 因墓碑落款侄子把姑妈告了,法官引用《论语》化解矛
知事典 | 因墓碑落款侄子把姑妈告了,法官引用《论语》化解矛
潇湘晨报
墓碑落款只写女儿不写儿孙,侄子状告姑妈!判决书引《论语》《礼
墓碑落款只写女儿不写儿孙,侄子状告姑妈!判决书引《论语》《礼
淼玥

2023.4.5 读书有感

读书还是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啊。如果只是从一种角度去理解一句话,亦或是只套上一个例子,他的意思就会变得浅薄许多。如果直接从概念上去理解,那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会是适用的。

说起来,孔子说的话有很多都是概念化的。写“注释”,用例子来解释——是一种降级吧?(我现在在看《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篇)除非是用某事实或例子反驳理论,其它情况下,理应是不需要注释的。因为一旦用事例去解释,而看解释的人不再深挖,止于表面,理论被迫降维,就从多角度变成片面,从全变成偏。


读书还是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啊。如果只是从一种角度去理解一句话,亦或是只套上一个例子,他的意思就会变得浅薄许多。如果直接从概念上去理解,那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会是适用的。

说起来,孔子说的话有很多都是概念化的。写“注释”,用例子来解释——是一种降级吧?(我现在在看《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篇)除非是用某事实或例子反驳理论,其它情况下,理应是不需要注释的。因为一旦用事例去解释,而看解释的人不再深挖,止于表面,理论被迫降维,就从多角度变成片面,从全变成偏。


云_星落

第一页是用笔不小心划的


如果宝子们发现有错字一定要跟我说哟!!真的很感谢你们滴!!

第一页是用笔不小心划的


如果宝子们发现有错字一定要跟我说哟!!真的很感谢你们滴!!

翻车阿伦
论语以德服人,范马孔次郎
论语以德服人,范马孔次郎
韩穆兮

读《论语》经典,成就更好的自我

红笔是我改的错字和老师的修改建议

[图片]

[图片]


红笔是我改的错字和老师的修改建议


无端笔

“罪孔丘”

我曾仿楚辞体作了一首诗,本意是自抒己愤,现在想来,用来形容孔子正合适。现稍做修改,抄录如下:

    驾鸾凤于九天兮,见麒麟于大荒。

    收丘壑于胸中兮,俯仰天地之经纬。

    既见逐于冯夷兮,海若亦不相容。

    哀文王之长没兮,彼华盖而安适?

逐金乌入虞渊兮,独揽辔而彷徨。

好一个“独揽辔而彷徨”!时代的马车在向前疾驰,牵引它的是四匹狂躁不羁的劣马;马车行驶在布满碎石的狭长的山道上,下面是不见底的深渊,稍有不慎就...

我曾仿楚辞体作了一首诗,本意是自抒己愤,现在想来,用来形容孔子正合适。现稍做修改,抄录如下:

    驾鸾凤于九天兮,见麒麟于大荒。

    收丘壑于胸中兮,俯仰天地之经纬。

    既见逐于冯夷兮,海若亦不相容。

    哀文王之长没兮,彼华盖而安适?

逐金乌入虞渊兮,独揽辔而彷徨。

好一个“独揽辔而彷徨”!时代的马车在向前疾驰,牵引它的是四匹狂躁不羁的劣马;马车行驶在布满碎石的狭长的山道上,下面是不见底的深渊,稍有不慎就要把文明跌得礼崩乐坏、粉身碎骨。夕日已坠,漫漫长夜里既看不清前路,更看不见身后的风光——任再怎样高明的车夫,你如何不彷徨!

孔子就是这样一个车夫,用他那无比强劲的臂膀,用他那无比远大的炯炯的眼光,从黑暗里照出前路,找回过往,把马车拉回文明的正轨上来。千百年来,没有哪个中国人像孔子一样,作为文化圣人照耀在思想史上,哪怕生也如残烛,亦在亿万万人的心中点起一盏不朽的长明灯。

然而愈是圣人,愈是危险。曾子说,大人物的过失就“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圣人的背后总是遍布讥诮,哪怕蚊虻的嗡鸣并不能使玉玦染污、珪璜出瑕——然而当这叫嚣有迹可循,圣人的光环也不免于黯淡。

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些新时代的“批孔学家”,他们比周作奸,以高高的“批判者”自居,从思想深度、学说、为人等方面对孔子大肆攻击。

今者,试谈谈孔子之“罪”。

批评者的第一条罪状,是孔子思想缺乏“哲学”。黑格尔不就嘲笑《论语》只是一部“处世格言”吗?“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论抽象的概念,多从实际出发,讲求为人处事的道理;“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孔子又是不讲求论辩与逻辑的,一部《论语》,说教性远大于逻辑性——用评判议论文的方法评判之,无怪有人说他“缺少思辨”、“缺乏深度”。这也是黑格尔说孔子是“智者”而非“哲学家”的理由。

其为罪也可乎?

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准则,当然不如西方形而上学那么“高深”,然而并不落得等而下。西哲讲求探求万事万物的本源和道理,探讨“存在性”、“基本构成”等,用的是他们的一套成体系的分析批判的方法,由外及内。而孔子的学说讲“仁”,“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仁“就是“人”,其核心在于从自身出发,诉诸情而非理,是正身为人之第一要义——孔学即人学。不管你研究的学问再怎么“形而上”,如果不是从“人”的本体出发,那又有何意义?南怀谨说中国文化是“三家店”,其中粮食店就是儒家,是孔子教的为人之学问。人都做不明白,还有什么资格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纵使思考,也不过是非人的、衰志的、下作的思考罢了。我在“三家店”的基础上阐发一下,加入西哲;西哲县什么,是花店,是奢侈品店——只食五谷不戴鲜花提名牌包穿名牌衣服的人,纵然不美,不至于闹出病来;然而化浓妆食花露不嚼五谷的人呢,恐怕只会成为鲜艳的尸体罢了。

更何况,近与人情的学问就一定不深刻吗?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存在的根基被动摇,此时正需要一个文化巨人来扶正文化之巨树。孔子讲仁,讲孝悌,讲为人,不故作高深,用最简单的话讲最根本的道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难道一个民族最根基的东西是不深刻的吗?老子言“道常无名”,最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深刻的。孔子的“浅”下,掩藏着无量的深,那是人一生的深度,是千秋万代亿万万人心灵与眼光的深度,是文化与文明的深度。

批评者第二条罪状,谓之“陈腐”。孔子说过“文王既没,斯文再滋”,一副以传先王之文化为己任的姿态。然而时代变迁,文王周公之道早就不适于时了,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史观,周礼早就随着周代奴隶制没落而走向衰亡,春秋时期已经是新兴地主阶级用新文化统治新社会的时候了。力图恢复周礼的孔子,是那么不“摩登”,是那么泥古,又是那么可悲可叹(在某些人眼中“可笑”)。

其为罪也可乎?

这一种的批评家,三个字形容最恰当,马后炮。旧的文化消亡,新的文化尚未出现,譬如大厦之将倾、新居之未成,住户千百而无能为力——难道任其倾覆,把中华自皇帝至尧舜至商周的文化摔个稀烂,让战火吞噬人性,让暴力毁灭文质?孔子做的事,就像孙中山先生评价晚清老臣为清廷做的最后徒劳一样,是“用几根细木棍支撑整座大厦”,虽然“这种行为本身会加速它的覆亡”,然而孔子与那些迂腐自守的清臣并不相同——后者是看不见新时代的曙光,而孔子则是在曙光照彻前最冰冷最无情最迷茫的黑暗中,做着与命运与时代与强暴与蛮横的斗争,做着一场又一场徒劳而又伟大的斗争。

这一流的批评家,自以为有着时代的眼光,沾沾自喜,殊不知孔子“陈旧”之处也是他伟大之处。历史的顶点处有一座高台,上面站的不是学阀明星,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商鞅,孙中山式的革新人物,另一类是孔子式的为旧文化奔走的守旧人物。他们都是文化的英雄,都在一生中为了文明与民族进行过伟大的斗争,他们的人生已经无所谓胜败了,他们站在英雄台上,用或悲悯或激昂的目光注视着中华民族;那目光恒久而深邃,一如他们当年用同样的目光,划破文明史上的漫漫长夜,找寻着华夏文明的出路。

第三条罪状是不洒脱。孔子不是称赞过宁武子吗——他讲国家有道就尽忠,无道就退隐或假作愚态。他也说想“乘桴浮于海”,但终究不是自比为玉,感叹“沽之哉,沽之哉”(怎么还没有人取用我啊)?他几乎半生奔波于诸侯之间,寻求明主,忽而想放弃,忽而又求任用,真真拿不起又放不下!

其为罪也可乎?

杨继盛有名联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孔子想“放下”未必是真放下,而“拿起”是真拿起。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据说曾用双手托起城门掩护战友撤退。孔子做的也是同样的事啊!他用一个人单薄的身躯——那身躯在周游列国后早已风尘仆从,衰老不堪,但又那样挺拔与坚定——托举起名为时代的大门。那门是多么沉重啊,弑君灭国、谋权夺位,哪一块砖石不是沉甸甸的千百钧重量;孔子左肩上是仁,右肩上也是仁,干瘦瘦两块肩胛,正顶起民族的未来!哪怕全力支撑,他的身子还是一点点地没没入土里,直到再也看不到了;但倘若他“洒脱”,他“出世”,中华文明的去向又是何处?孔子赞叹管仲“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然而没有孔子,纵免于“被发左衽”,少了这一双担起道义的铁肩,文化又何能称之为文化?吾国吾民而今又安在?

老子出关的青牛驮去了一个飘然的背影,庄周自比“曳尾于涂中”的大鳖落得个逍遥自在;孔子四处碰壁,既不洒脱又不超然,一生教弟子三千,最得意的颜回早死,曾子尽得其道又“鲁”不堪用,余下七十贤人又各有缺陷,算来无一

人真正后继。然而孔子不曾回头,不曾避世,不曾怀疑,被匡人围困时以文王之道自勉,被困于陈蔡时言“君子固穷”,真真一个不屈之英雄,不倒之斗士!他评价“由也好勇过我”,然而他比起子路要更勇敢,那是一份不屈于时代,不变于贼道的大志与大定力,是直面一切实在与虚幻威胁的勇敢。

孔子身上的小缺陷,细究起来,千百数不为过。然而日食怎能掩得住太阳永恒的光芒?我受孔子影响颇深。一直以为不读《论语》无颜探讨哲学,正如“不学《礼》,无以立”,不读《论语》,无以为人。孔子曾自称不是“君子”,更谈不上圣人了;他身上的小缺陷、小的常人的特质,使他不再被圣人的囚衣束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伟大的斗士。

而那些小的“瑕疵”,正如玉上的纹饰,近看丑陋,远远看去,却像一条真龙,邀游在思想的海中,用伟岸的身躯撑起民族的脊梁!


揽鸾凤兮不逮,肩栋梁兮力微。

欲明烛兮风劲,涉兰泽兮艾生。

佩蕙菽兮市朝,顾美人兮踟蹰。

周礼没兮士隐,胡为奔波兮自扰?

既不见日兮昼暝暝,安惧死兮义不悔!

侃聊电影
喻恩泰背完论语却没用一句,妥妥的大怨种学霸
喻恩泰背完论语却没用一句,妥妥的大怨种学霸
知遥L

《论语》学而篇

[图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习:(小鸟学飞,实践,实习,演习)这里指温习

  ☆“人不知而不愠”与“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的精神相似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貌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习:(小鸟学飞,实践,实习,演习)这里指温习

  ☆“人不知而不愠”与“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的精神相似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貌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归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道”理解为积极意义的名词→合理部分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不巴结奉承→安贫乐道

富:不骄傲自大→谦虚好礼

☆“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告诸往而知来者→举一反三


  16.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CarlGustavJung

论语 一些名句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这种人,仁德很少。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则不会顽固不化。要恪守忠诚守信的道德,不要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用途。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会先践行自己想说的言论,等真的做到了,才把它说出来。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偏执于一端,是一种祸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遂事......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这种人,仁德很少。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则不会顽固不化。要恪守忠诚守信的道德,不要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用途。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会先践行自己想说的言论,等真的做到了,才把它说出来。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偏执于一端,是一种祸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观过,斯知仁矣。

考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数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冉求说:我并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只是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够,走到半路会停下来。你现在是自己不想前进。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多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会凭空猜疑,不会不知变通,不固执己见,不主观武断。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未知生,焉知死?

不知道生的道理,又怎么知道死呢?

过犹不及

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刚·毅·木·讷,近仁。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其人,则远怨矣!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巧言乱德。小不忍而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来之,则安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己。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君子学以致其道

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丧致乎哀而止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不如不遇倾城色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这句话指的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这句话指的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挂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只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对于这样的人,只需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便好,切勿纠缠。

  

Lily Evans Potter

论语——子路和仲尼

这是我的cp,典故都是真的,感情线是我想出来的。


他说我不懂礼,于是我拜他为师。

后来敌人斩断了我的帽缨,我想起他说君子不能不冠,于是我去系帽缨,最后死在敌人剑下。

我后悔吗?

我也不知道。

我只记得他说我鲁莽刚直,说我不明乐礼,说不知道我是否有仁。

我算是君子吗?

我有仁了吗?

我不知道,他也没有说。

我死的时候他在哪里,他知道我因何而死吗?

他若是不知,我便一直都是有勇无谋的人了。

我想以死证明我对他的信仰,从来不止门人对讲师的敬意。

他对谁都很温柔,唯独骂我的时候毫不留情。

我感到血液顺着我的脖颈往下流。

我仿佛听见他的叹息,好像是种不舍。

“自吾得由,......

这是我的cp,典故都是真的,感情线是我想出来的。


他说我不懂礼,于是我拜他为师。

后来敌人斩断了我的帽缨,我想起他说君子不能不冠,于是我去系帽缨,最后死在敌人剑下。

我后悔吗?

我也不知道。

我只记得他说我鲁莽刚直,说我不明乐礼,说不知道我是否有仁。

我算是君子吗?

我有仁了吗?

我不知道,他也没有说。

我死的时候他在哪里,他知道我因何而死吗?

他若是不知,我便一直都是有勇无谋的人了。

我想以死证明我对他的信仰,从来不止门人对讲师的敬意。

他对谁都很温柔,唯独骂我的时候毫不留情。

我感到血液顺着我的脖颈往下流。

我仿佛听见他的叹息,好像是种不舍。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算是夸奖吗,还是告别。

好像是死而无憾了。

我突然有些后悔。

为什么初见时那样粗暴的对待他。

但也无所谓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仲由为是卒,悦子者久。


双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tcy8313459
山川其舍诸。 语出《论语》 子...

山川其舍诸。

语出《论语》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对仲弓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皮,两角整齐,虽然不想用来当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据记载,冉雍的父亲出身卑微且品行不端,但是冉雍却未受其影响且很有修养,孔子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由此也能看出,孔子态度开明,观点非常明确,他觉得只要是人才,就不应太在意他人的出身。无论贫富无论贵贱,人人都可成为英才。也就是说,即便一个人出身低微,只要他自己肯去努力,也应该受到重用。


山川其舍诸。

语出《论语》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对仲弓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皮,两角整齐,虽然不想用来当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据记载,冉雍的父亲出身卑微且品行不端,但是冉雍却未受其影响且很有修养,孔子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由此也能看出,孔子态度开明,观点非常明确,他觉得只要是人才,就不应太在意他人的出身。无论贫富无论贵贱,人人都可成为英才。也就是说,即便一个人出身低微,只要他自己肯去努力,也应该受到重用。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