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家亡血史,原应叹息
雪下抽柴,抱薪救火
风月宝鉴,孽海情天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家亡血史,原应叹息
雪下抽柴,抱薪救火
风月宝鉴,孽海情天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蒙侧批:创立者之用心,可谓至矣。】
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薛蟠)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甲戌侧批:虽说为纨绔设鉴,其意原只罪贾宅,故用此等句法写来。此等人家岂必欺霸方始成名耶?总因子弟不肖,招接匪人,一朝生事则百计营求,父为子隐,群小迎合,虽暂时不罹祸,而从此放胆,必破家灭族不已,哀哉!】
【红楼梦】贾蔷:蓬门适于簪缨
《大学语文》小作业,未免写得有些长,6k阅读预警
一家之言,引用错误请各位不吝指正,占tag致歉
一、引言
贾蔷为《红楼梦》中宁国府“草”字辈子孙,一着墨不多却有所雕琢的人物。他在曹雪芹所写前八十回中,仅出现在第九回~第三十六回,到中后期即隐匿身迹,无可考原因;而在高鹗续作中第一百一十七回~第一百一十九回里集中出现,彼时性格、举止发生较大变化,且有后四十回自相矛盾的问题,反映出续作者未考究其人物形象之弊。...
《大学语文》小作业,未免写得有些长,6k阅读预警
一家之言,引用错误请各位不吝指正,占tag致歉
一、引言
贾蔷为《红楼梦》中宁国府“草”字辈子孙,一着墨不多却有所雕琢的人物。他在曹雪芹所写前八十回中,仅出现在第九回~第三十六回,到中后期即隐匿身迹,无可考原因;而在高鹗续作中第一百一十七回~第一百一十九回里集中出现,彼时性格、举止发生较大变化,且有后四十回自相矛盾的问题,反映出续作者未考究其人物形象之弊。
故而在此篇中,笔者将着重于前八十回早期曹公笔下贾蔷的形象特征,以出现篇目连缀的文段,划分为三部分进行剖析,最后简单分析后四十回贾蔷的形象矛盾。
二、贾蔷的原生形象
分析贾蔷的性格形象,最为明了的方式是从他首次出场的总括性介绍入手。在《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远房亲戚金荣调侃秦钟进而诽谤宝玉之时,引出了被触怒的贾蔷,他在事态的扩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书中言:“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人谁敢来触逆于他。”细究其中,意味且深。
身世扑朔迷离
首句讲出贾蔷身世,却有不白之处。“宁府中之正派玄孙”,即宁国府中嫡支孙辈。而宁国公贾演生四子;贾代化袭官,长子贾敷八九岁上夭折,次子贾敬袭官;贾敬后期嗜好炼丹,有独子贾珍袭官;贾珍生一子贾蓉,当时也是十六岁。由此可见,贾蔷可能是宁国公贾演另外三子的后代,但这无法解释他失怙失恃后由身为贾府族长的贾珍抚养长大的器重;并且贾珍之亲子贾蓉和贾蔷同岁,依据后文中秋夜宴尤氏所说“奔四十的人了”可推断,蓉蔷出生之时贾珍不过二十岁左右,不存在需要养育同宗侄子作继承人的问题。而作为年轻气盛、地位尊贵的贾家长房长孙,贾珍如果有一个私生子,公之于众的障碍很小;只可能是因为“为尊者讳”的思想,为贾敬掩饰。
因而,除了远亲之外,贾蔷的身份更可能是贾敬的私生子,出于某种不符合道德、可能败坏声誉的担忧而被兄长贾珍冒名作为远房侄子(联系焦大醉骂,可能是其生母身份问题),实则“溺爱”。这一点从贾蔷的名字可以得到佐证:
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中,写到贾府男丁前来吊唁:“彼时贾代儒、贾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㻞、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明显可以看出,在“草”字辈子孙中,多为草本或真菌类名(除贾芬、贾芳以花草香气命名,实则也是花草不加区分),唯有贾蓉、贾兰、贾蔷以花卉命名,足见家族对他们的重视;贾蓉、贾兰也实为宁荣二府唯二“正派玄孙”。由此更加能够佐证贾蔷身份的不同寻常。
2.蓉蔷关系走向
如果贾蔷为贾珍私生子的身份在府内少有人知,或者上述推测不成立,则“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可能指向贾蓉和贾蔷之间的关系。
第九回大闹学堂,写三组要好伙伴:四五岁的贾兰贾菌,十一二岁的宝玉秦钟,十六七岁的贾蓉贾蔷。末者年纪最长,可供小人编排的话语也最多。宝、秦刚入学堂时就有金荣之流伺机抓他们与香怜、玉爱的把柄,或许也是蓉、蔷二人真有落人口实之处。后来引得贾珍“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有可能就是因为贾蓉、贾蔷间存在亲密过于兄弟的关系。
贾蓉的亲密关系偏好在不同的红学分析中众说纷纭。他与婶婶凤姐相处,亲密的坦坦荡荡;和继母名义上的妹妹们打闹,毫无遮拦到像是玩笑和游戏;对待天仙一般的嫡妻秦可卿,向来相敬如宾但缺少情意,甚至有明确的卧室分隔……另一方面,他成长的贵族家庭有豢养娈童的风气,还在应凤姐要求整蛊贾瑞时以身为饵。综合来看,贾蓉可能具有较深的同性恋倾向,蓉、蔷的谣言也可能因他而起。而后文中贾蔷明显表露出异性恋取向,也可能和后文他们渐渐疏远、贾蔷不再随贾蓉一同出现有关。
三、贾蔷的功业形象
成长于宁府中心圈子、就读于贾家私塾十余年的贾蔷,具备着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以“被叔叔抚养的孤儿”身份长大的他,又有着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技巧。或许是读书作文的天分限制了贾蔷往科举方向发展,但是他在陪伴贾蓉的过程中、在贾珍的引导容许下,逐渐展露了自己在管理集体、经手采买等方面的才能,逐步进入贾家的实权圈子,并在上一代“王”字辈的当家爷和奶奶们面前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待人接物妥当
贾蔷最初的抛头露面,是在贾蓉相携、贾珍相助的“贵人提携”模式下得到的。第十一回~第十六回,在秦可卿葬礼、贾敬生辰、元春晋封等贾府大事上,贾蔷均有出面。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写道:“这里渐渐的就有人来了。先是贾琏、贾蔷到来,先看了各处的座位,并问:‘有什么顽意儿没有?’”贾蔷可能因身份尴尬避嫌在荣府,由贾珍托了要好的兄弟贾琏照管;寿辰安排妥当后,贾琏因为管家要求先行前往宁府查看,便带着贾蔷一同前来,从而令他有机会学习府内宴会的筹备事宜。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写道:“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贾珍便命贾琼、贾琛、贾璘、贾蔷四个人去陪客,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此处,贾蔷是唯一“草”字辈出面陪客的人选,显见贾珍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写道:“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入朝是贵族家庭的一大荣誉,前往探望元春的都是贾府中有爵位之女眷,贾赦、贾珍、贾蓉也各有职务或世袭爵位在身,唯有贾蔷一个白身,说明他的地位或潜力可以和贾蓉们相较。
2.擅长口才应变
贾蔷前期有两段正式出场的人物本章:挑事闹学堂,参与整蛊贾瑞。此二件事中,贾蔷的口才话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擅长临场构思方案,能够依据当时形势判断应该对谁、用怎样语气、说什么话,以最好最快捷地达成目的,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以下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第九回中,贾蔷因为和贾蓉交好,为他的妻弟秦钟被欺负而鸣不平,却没有采用当面出头教训金荣的办法,而是向宝玉的书童茗烟挑拨,使他出面作对,自己则告假离开。可以看到,贾蔷虽然有情义之份,但也有自知之明:他一者年长几岁,二者在事中也并不占理,自己出面不仅不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在事情闹大、贾府惩罚时受到连累。而选择宝玉身边最宠信的书童茗烟,则善用了宝玉的高贵身份和贾家长辈投注给他的宠爱,为维护自己主子“以下犯上”的事情,对茗烟来说并非全无可能;他们的年轻不经事也是一层很好的 保护伞。而顷刻将一切计划周密的贾蔷先行告假下学,想来是这一切尽在掌握。另外,这一回中并未明写贾蔷“悄悄的把跟宝玉的书童名唤茗烟者唤到身边,如此这般,调拨他几句”的具体内容,也许是为了避免和下文重复。
第十二回中,贾蔷和贾蓉应凤姐的求助,代替她去“邂逅”心怀不轨的贾瑞。前文分析到,贾蓉可能是因自身偏好而自愿担当“诱饵”的角色,贾蔷则负责捉拿。这一段集中描写贾蔷的对话,充分体现出他伶俐机变、通晓世故的特点。贾蔷先是替凤姐扯了一柄王夫人的大旗,“如今琏二婶已经告到太太跟前,说你无故调戏他。他暂用了个脱身计,哄你在这边等着,太太气死过去,因此叫我来拿你。刚才你又拦住他,没的说,跟我去见太太!”,唬得贾瑞心神不宁,不敢细想他们背后的算计;而后又趁势要挟贾瑞拿钱消灾,“你……只不知你谢我多少?况且口说无凭,写一文契来”,并要求写五十两白银的欠条,使得贾瑞只顾不甘、愧悔、恐惧,又将在脱身后急于筹措银子,无暇再来纠缠凤姐,可谓一石二鸟;最后将贾瑞带到倒恭桶的墙根,也是依靠他天衣无缝的演技表现和话术。
3.圆滑而善逢迎
贾蔷渐渐长大后,在珍、琏两位宁荣二府实际管家爷面前得脸,在玄孙辈中第一批领到差事,完成的也较为出色。在正文中着重描写的便是元妃省亲之际,贾蔷所领的往姑苏采买戏子之事。文中写贾蔷向统管省亲之事的琏凤夫妻回话:“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所以命我来见叔叔。”而正如贾琏的回答一样,这件事虽看起来小,可是“里头大有藏掖”。
贾蔷所领差事,实际上就是从无到有组建一只小戏班子,从教习到戏子、从道具到乐器,无不需要从头置备起。而辅助他的除了来管家的两个儿子(后文来旺儿、来喜儿兄弟),两个谐音分别为“善骗人”“不顾羞”的贾家豢养着混吃白喝的清客相公,还另加了贾琏乳母赵嬷嬷的两个儿子。从《红楼梦》后文可以推测,来家是王熙凤的陪房奴才,清客相公们则是赦政二老的门客,作为“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的贾蔷带领着荣府老人和家生子出门办差,是得到琏凤信任的突出表现。而贾蔷又顺着凤姐的意思“忙陪笑说”,讨了赵嬷嬷的两个儿子作随从,对他们的试探作出了及时恰当的回应,进一步加深了两方的关系。
领差事同时意味着有官中银子的流水经手。贾芹、贾芸得到差事之后不仅贴补家中,更是扬眉吐气;贾蔷作为贾珍身边长大的子侄,又“父母早亡”无家贴补,目光自然更加长远些。他向贾琏报账时,开口就是“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和前文计较贾瑞五十两银子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而在珍琏身边做事的耳濡目染,让贾蔷知道官中出来的银子不一定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转化,一定比例的钱财会被负责买办之人借机贪墨。
结合贾蔷的背景和性格可以推测,这一部分贪墨的钱,很有可能是被他用作购买可供贿赂的珍奇物件,以谋求更多更好的差事和进一步的地位提升。他联合贾蓉,向琏凤夫妻发出了信号:“这里贾蔷也悄问贾琏:‘要什么东西?顺便带来孝敬。’”这不仅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分享权力者的孝敬,也变相地呈现了宁府和荣府的关系:这一代荣府出了一位皇妃娘娘,那宁府就在筹备省亲时给予帮助,甚至有一点讨好,让自己也能在元妃带来的飞黄腾达中分一杯羹。贾蔷,正是宁府小辈中处事思维的杰出体现。
四、贾蔷的爱情形象
上一段所介绍的“采买戏子”之事,除了给贾蔷带来了第一个具名肥差,也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爱情。梨香苑十二女戏中色艺最佳的龄官与贾蔷之间的爱情,即使在《红楼梦》这部千古“情僧录”中也熠熠闪光,和主角们的“金玉良缘”“木石前盟”隐隐形成呼应。
但笔者个人认为,这段恋情吸引读者之处,绝大部分在龄官的表现,而贾蔷的回应在王孙公子中算是体贴,但并没有触及龄官的精神世界。如果为龄蔷之恋下一个论断,他们的境界应是超出了“皮肤滥淫”,却未到“心心相印”,有些类似“欢喜冤家”的相处模式。
龄蔷初期相处:省亲排戏
自贾蔷往姑苏采买女戏、回大观园排练“二十出杂戏”,从春日启程到次年元宵省亲,半年多的相处使贾蔷深知龄官在十二女戏中的突出容貌和才华,或许贾蔷因身世和人格而表露出亲切待人、体贴入微的性格,也吸引着龄官的注意力。当龄官为元妃所喜,赐金盘糕点并要求加演两场时,贾蔷“喜得忙接了”一句能够略见他对龄官的另眼相待。然而,龄官执意于本角《相约》《相骂》两出戏,也就是以她的本角“贴旦”扮演丫鬟云香一角(或许是在先前《离魂》中以小旦扮演杜丽娘,本身所患的咳血之症让她在唱功中倍感压力,倾向回归侧重“做”与“念”的贴旦,同时提高熟练度)。贾蔷的回应则是“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算的上是对龄官的一种体贴,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显现。
2.龄官划“蔷”:痴心的矛盾
第三十回借宝玉视角交代龄官雨中划“蔷”故事,虽贾蔷未曾出现,但字字句句都几乎明写龄官对贾蔷的爱恋。前文湘云、黛玉因开一戏子玩笑而置气、宝玉里外不是人一事,其中“倒像是林妹妹的模样”之女戏就是龄官,她原本是主角林黛玉的一个影射。龄官本名“椿龄”,取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之意喻长寿;但曹雪芹取名用喻向来反用,实则隐隐表达龄官红颜薄命的结局,或许也是因为同黛玉一样的咳血之症而死亡。
龄官明知自己体弱恐不长寿,明知自己与贾蔷之间的身份地位相差何止千里,却依然义无反顾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但更令人痛心的或许是,她逐渐意识到贾蔷并非良人,他对她或许有爱但不足以托付终身。龄官划“蔷”千遍,不顾大雨倾盆,实际上正是她心中的迷茫和焦灼需要靠反复的熬煎和暴雨的涤荡来消解。她的忧虑,她的进退无据、左右为难,从侧面反映了贾蔷爱情的轻薄无力。
3.梨香苑雀儿之争:悲剧之显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以极大的篇幅描绘了龄官和贾蔷在宝玉面前的互动情况。龄官对宝、蔷态度的对比,使很多人感受到她的不畏不倚不羁性格,即使是贾府头一位少年公子贾宝玉的央求也未能让她动心,而对贾蔷可谓一往情深。就梨园女戏的行当、大观深院的环境来说,她的品质尤为可贵。
可惜的是,贾蔷虽然对龄官有着宠爱,却没有真正的珍爱。他对龄官的爱,体现在“一定还是龄官要什么,他去变弄去了”的殷勤,体现在一两八钱银子高价买一只金丝雀,“买了雀儿你顽,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而不顾龄官自伤身世自比笼中雀的心结。但龄官误解他打趣、抽噎起来,他只会慌得“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还用着“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的随口解释,全然不解劝龄官的自尊和人格独立意味;龄官咳血,他甚至从未察觉,更从未过问。可见要说贾蔷对龄官上心是真,要说真心相待、平等相爱,实在是过于牵强。
后来老太妃薨逝,荣府将戏子们尽数放出,龄官决然选择离开贾府,很有可能并未嫁入贾蔷府中,因病早亡。龄蔷的爱情虽然有过抗争、有过携手,但最终未能冲破封建的身份阻隔,未能冲破更严重许多倍的思想藩篱,酿成悲剧。
五、贾蔷在后四十回的形象矛盾
高鹗续书中,贾蔷常常和贾芸一同出现,主要在第一百一十七回、第一百一十八回同王仁一起充当巧姐的“狠舅奸兄”;但身为宁府之人,贾蔷在抄家时应是首当其冲,未免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去一手包办巧姐之事。这一部分对贾蔷的黑化实不合适。
但在第一百一十九回,贾蔷重回荣府,在宝玉走失之时“贾蔷等不等吩咐,也是分头而去”,显然是已把自己当作是这破落家庭中的一份子,他对荣府的归属感和荣府对他的接纳度都是前两回所不能铺垫的,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这也让后四十回中贾蔷唯二的两次出场,对他的性格分析失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