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ality does not guide people
how to make the doctrines of his own happiness,
but how to guide people to be worthy of happiness.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
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
——〔德〕康德
"
Morality does not guide people
how to make the doctrines of his own happiness,
but how to guide people to be worthy of happiness.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
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
——〔德〕康德
仁君、侠者、才子——中国古代三种超强魅力人格修炼指南(2)
“超强人格魅力”指确实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超大规模人群的跟随。当然还有其他理想人格,只是我并没有列举而已。对于以下人格的理解,也只出于个人认知,欢迎补充(^_^)
仁君
典例:尧、舜
关键词:德润万物,道德的集大成者
这个人格实在太完美了,我对讲他很有压力……以尧为典范,所谓仁君,乃是道德的集大成者,其“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像一个稳定的太阳吸引他人靠近。
讲仁君之前要先讲道德。道与德在中国伦理里原本是分开的。道,是天道、政道、人道等包括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及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据考证,“德”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之中,作“徝”讲,...
“超强人格魅力”指确实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超大规模人群的跟随。当然还有其他理想人格,只是我并没有列举而已。对于以下人格的理解,也只出于个人认知,欢迎补充(^_^)
仁君
典例:尧、舜
关键词:德润万物,道德的集大成者
这个人格实在太完美了,我对讲他很有压力……以尧为典范,所谓仁君,乃是道德的集大成者,其“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像一个稳定的太阳吸引他人靠近。
讲仁君之前要先讲道德。道与德在中国伦理里原本是分开的。道,是天道、政道、人道等包括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及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据考证,“德”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之中,作“徝”讲,与“直”相通,原义为“得”。“德者得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说文解字》)。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德”,则是人在遵循“道”的过程中内心之所得。
所以德的修炼,必然离不开道,体现在传统伦理社会,就是礼;体现在当今社会,就是法理、道德、人情(或人际关系处理的基本规范)等的秩序统一体。
道德就个人而言,在内首先是实现人格统一、精神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在外体现为契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及行为习惯(这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气质会令人不自觉地靠近,所谓“中正”),最后是一种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这能够在社会上起到示范的作用)。
(古人对中正的追求,可以用皋陶的一句话来说明其精义:“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道德修炼讲究充分自我调适,使人适应外部环境而排除干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不任由主体欲望和需求自发泛滥。这种理性自觉,恰与中正之道合。)
这些在尧身上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帝尧)他钦敬而不轻忽,通明而不昏昧,文章著见,思虑深远。这四德又都出于自然,所以行出来恭敬是真恭敬,无一些虚伪;行出来谦让是真谦让,无一些矫强。任性自然,德性至美。
此处张居正的解读,强调的是尧的德性“自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自然意味着内外如一、人格统一、精神完善。我们的自我认知经常处在真自我系统和假自我系统的拉扯裹挟中,并不能全然保持稳定状态。有些童年处于稳定环境,经受过爱的浸泡的人们,可以形成稳定的人格,这已经是人格稳定性修炼的理想状态。但大部分人性格中有一些雷点,触之即爆,不能自然;平素还可能深陷人格缺陷所带来的内耗中,不能保证稳定的心流。而做到内心和谐自然,心理状态稳定,不仅有益于己,还会天然提高他人好感度与信任度。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此处讲尧就像一轮温厚的明日,化养了亲族、百官、万民,使海内咸服。五刑是从舜开始有的,在尧的时代根本不需要刑罚,人们靠近他,就像万物趋向太阳。尧的治世次序,正是儒家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
修身上面已讲了,是一个个人完善道德的过程。如何完善呢?必然要正确认识世界上各种道德现象,对自身道德境遇有理性判断,然后去处理和调节各种道德关系。所以“仁君”是一个天然的领袖型人格,随着他在实践中处理和调节能力的增强,人们就会信任他的处理决断,认为此合“理”(即合乎道德)。
所以由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遵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自然推移。人具有自我道德意识,其在道德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利益意识和责任意识。利益是人们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但由于各人利益诉求不同,所以利益意识本身常包含诸多矛盾,矛盾的解决会涉及责任,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责任意识。因此利益意识和责任意识是道德主体处理事情的内在动力。随着能力的加强,仁君必然会处理更复杂的利益纠纷,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我们去观察一些杰出领导人,也会发现他们优秀的处理道德活动的能力。
中国虽礼法并治,但德教向来是所有统治者的最高目标,能以德化之,不用刑罚才叫最佳。因此德化是仁君在洞悉道德规范后,依照其使百姓各安其分的行为。并且有大德的人,一定更能注意到人们身上的小德,进而勉励之。而修德既成,成为一种道德境界,自然就在人们心中设立标杆,不言而化。
所以修德者,必然“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怎么去认识道德规范和处理道德关系,详情可以观照舜。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必然随社会基础而变,所以应当有所选择吸收。
铭志
铭志
世间事,怎道清,个人命中不同路。
天之大,海之阔,雄鹰翱翔鱼戏游。
是是非非恩怨缠,天地沧海轮回立。
世间情,怎斩断,一生恩情如何还。
若来生,复如此,世世轮回累恩情。
血肉魂魄俱安在,世世恩情何时了。
生在世,累恩情,何时施恩天下人。
不了情,旧时恩,恩怨情仇俱心中。
恩情施我并非你,独木桥边各有道。
与人情,与人恩,万世轮回依在心。
长幼序,伦理纲,见面需问安好否。
天道无情戏刍狗,大道自益愚世人。
道无情,人为己,利来益往真世事。
我之恩,自我还,负人恩情世世还。
八面玲珑怎是我?我心自有我之道。
八面人性阳关道,我道自是独木桥。
2015年-北国燕津
[图片]
铭志
世间事,怎道清,个人命中不同路。
天之大,海之阔,雄鹰翱翔鱼戏游。
是是非非恩怨缠,天地沧海轮回立。
世间情,怎斩断,一生恩情如何还。
若来生,复如此,世世轮回累恩情。
血肉魂魄俱安在,世世恩情何时了。
生在世,累恩情,何时施恩天下人。
不了情,旧时恩,恩怨情仇俱心中。
恩情施我并非你,独木桥边各有道。
与人情,与人恩,万世轮回依在心。
长幼序,伦理纲,见面需问安好否。
天道无情戏刍狗,大道自益愚世人。
道无情,人为己,利来益往真世事。
我之恩,自我还,负人恩情世世还。
八面玲珑怎是我?我心自有我之道。
八面人性阳关道,我道自是独木桥。
2015年-北国燕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