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突发奇想想要写我和粽子的故事并没有偏向哪边更好吃
我写的不太好见谅了啊
我爸说粽子
你吃过甜粽子吗?这是我和我爸在吃粽子的时候我问出来的一个问题。我爸回答我说吃过,但是不太喜欢。
为什么我爸不太喜欢呢?这引出了南方人和北方人对粽子的不同观点。大多数南方人都是比较喜欢吃...
只是突发奇想想要写我和粽子的故事并没有偏向哪边更好吃
我写的不太好见谅了啊
我爸说粽子
你吃过甜粽子吗?这是我和我爸在吃粽子的时候我问出来的一个问题。我爸回答我说吃过,但是不太喜欢。
为什么我爸不太喜欢呢?这引出了南方人和北方人对粽子的不同观点。大多数南方人都是比较喜欢吃咸粽子(肉粽子)的;而大多数北方人正好相反,比较喜欢吃甜粽子。我爸爸说,以前,他认为:粽子就是要吃肉的,怎么可能会有甜的粽子?
然而,当他看见 他的北方同事见他吃肉粽子时,那不敢相信的眼神,那好像见了鬼的状态,那惊讶地脱口而出的:“你怎么在吃肉粽子!?”时,他便清楚的感受到了,南北方在粽子上巨大的差异。
我爸爸十分迷惑,在粽子里面加一个枣 ( ?) ,这是个什么样的吃法?怎么可能会有肉粽子好吃。(爸爸:我不李姐 (ノ=Д=)ノ
我:那为什么会分成咸粽和甜粽呢?
我爸说古代时的南方对比北方比较富有,所以南方人就喜欢在粽子里加肉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久而久之的就两极分化,分成了咸粽和甜粽。
我:啊这这这!这难道就是西晋晋武帝时期,八王之乱造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徒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提升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所以才让本来就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而间!接!导!致!的结果吗?!(无语死了还要看历史书) (还不是你自愿的!)
关于粽子,他还有一个很神奇的说法:
粽子原本创造出来是为了让河里的鱼不去咬屈原,如果想要让鱼不去啃屈原的话,那就需要用粽子来代替 (废话么不是!),让他们在屈原和粽子中选一个。所以肯定是要选肉粽啦!你想啊,甜粽子只是甜而已,而且和屈原肉哪里有的比?肯定要飞奔去屈原身边去了~(喂是要去吃唐僧肉吗?!)
我:……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懵)
我和甜粽子
我和甜粽子的初次相遇,是在老家(南方哦)。
哦那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就在那个中午,我看着客厅大桌子上的那两盆粽子,奶奶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一盆是甜的,一盆是咸的。
因为我以往吃的都是咸粽子,所以我对不免甜粽子产生了好奇。
中间不知道我是怎么整的,反正我最后是吃完了这一个甜粽子。妈妈问我我的感受,我还记得我当时的表情,那叫一个欲言又止,嘴里想说的话经过层层过滤思考选出了最正确的不会得罪人的回答
我:挺好吃的呀,怎么啦?
是的,这是一个意外中肯的回答。
说实话,我感觉甜粽子的味道还蛮神奇的,讲不出来的那种神奇,所以那时候才会欲言又止,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并不是说甜粽子奇怪啊什么的,实际上还觉得这样换换口味似乎还挺好?还是那句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过最习惯吃的还是肉粽子
我和咸粽子
咸粽子我倒是不知道怎么讲,咸粽子也可以叫做肉粽子(应该是这样),我从小吃的就是咸粽子,所以对咸粽子很熟悉,尤其是对奶奶包的四角粽。
奶奶除了在端午节之前会叫我们和她一起包粽子之外,在无聊或者说她想吃粽子的时候也会去包粽子,今年就是这样。在月初的时候,她就给我们寄了一堆肉粽子和亲手做的腊肉,简直像是提前把年夜饭做好了一样。(咳咳偏题了
怎么讲呢?呃…就是,奶奶她包肉粽子,一般都是把肉搞好,然后准备一盆黑芝麻,沾上点黑芝麻,放在边上。粽叶和糯米就不用说了洗好放边上。如果想的话,还可以洗一些绿豆,或者其他什么豆想加的,洗好放边上。然后就是包粽子的基本步骤,把这些东西都包起来就好啦。对了,记得还要绑绳子。我不知道其他南方人是不是和我奶奶包粽子的步骤一样,反正她包粽子大概就是这么走的流程。然后想吃粽子就放锅里煮呗,然后就吃啦!(你怎么能直接放步骤呢!你这是在水字数!)(我不听我不删我就水)
不过奶奶包粽子都是包四角粽,粽叶用的可多,像妈妈,她习惯包三角粽,用粽叶只需用三四张。
我包粽子
那还是晴朗的一天,看着爷爷奶奶还有好几个人搬着小凳子坐在几个盆旁边麻溜的包着粽子,我和我妹承认都羡慕了。我们都想试一试,所以我妹就推着我往奶奶那边走,我也没办法,在他们旁边徘徊了一会儿后,悄悄过去问奶奶
我:奶奶,你们在干什么呀?(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明知故问啊!
奶奶:我们在包粽子呀,你们想过来包吗?
奶奶是真厉害哦一下子就看透了我们的小心思。授教过程就不说了,往咸粽子那里看↑。
妹妹是没多久就放弃跑去玩了,而我?那时候本来想着我肯定比妹妹的毅力强大,结果一个粽子怎么包都包不好,具体表现为:这边漏那边漏,又包不稳,又扎不好。
得呗,别学了,于是我就去找妹妹了,第一次包粽子就这么结束了。
( emmm这就是篇随笔,我是怎么写这么长的?)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