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苼】文言文—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类。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
(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译为标志词“被”)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标志词:
①……者,……也
②……也
③……者也
④乃
⑤为
⑥则
⑦非
⑧无标志
⑨直接用副词“即、皆”
⑩副词和“也”也连用
①①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译为标志词“被”)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类。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
(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译为标志词“被”)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标志词:
①……者,……也
②……也
③……者也
④乃
⑤为
⑥则
⑦非
⑧无标志
⑨直接用副词“即、皆”
⑩副词和“也”也连用
①①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译为标志词“被”)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标志词:
①……于……
②……见……
③……见……于……
④为
⑤为……所……
⑥……为所……
⑦无标志
3.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联合(1)(2):
一般来说,前面出现过的主语或者谓语,后面同样的主语或谓语再次出鲜时就可将其省略。(承前省略)
(3)省略宾语
(4)省略定语
(5)省略介词(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4.倒装句:
(1)主谓倒装
例:贤哉,回也。
(2)宾语前置(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常见的否定词:
“不”“无”“莫”“未”
代词宾语:“余”“吾”“自”“之”等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
常见的疑问代词:
“何”“安”“淮”“胡”“焉”
③标志:“之”“是”
“唯……是……”or“唯……之……”
④
“……之谓也”
“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3)定语后置
(注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①名词+定语+者
②名词+之+定语+者
③名词+而+定语+者
④名词+之+定语
⑤名词+数量词
(4)状语后置
①动词+以+状语
②动词+于+状语
③形容词+于+状语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夜苼】文言文—主谓宾定状补
语文主谓宾定状补基础知识点
通俗的理
主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发出人:
谓语即一句话中的表示具体动作的部分
宾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是句子中动作状态进行修饰,
定语是对句子中名词性的词语进行修饰的部分:
状语是对句子中的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的部分
有首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
谓语最爱说主语:
宾语多在谓语后,
配合谓语来描述
定语只在主宾前,
限制修饰不含糊;
状语有时在句首,
谓语前面常光顾;......
语文主谓宾定状补基础知识点
通俗的理
主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发出人:
谓语即一句话中的表示具体动作的部分
宾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是句子中动作状态进行修饰,
定语是对句子中名词性的词语进行修饰的部分:
状语是对句子中的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的部分
有首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
谓语最爱说主语:
宾语多在谓语后,
配合谓语来描述
定语只在主宾前,
限制修饰不含糊;
状语有时在句首,
谓语前面常光顾;
补语天生胆子小,
谓后宾后小嘀咕:
的前为定得后补,
地字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常练习
学习语法莫怕苦
语文主谓宾定状补语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II[状]谓<补>+(定)宾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II要学<好>(传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
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
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夜苼】文言文—常见10种复句关系
复句的关系类型
一、并列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
既A,又(也)B
又(也)A,又(也)B
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一方面B
一边A,一边B
一会儿A,一会儿B
单用:
也又
同时
同样
另外
1.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
2.他既会写诗,又能作画。
3.她又漂亮,又聪明。
4.我们有时说普通话,有时说粤语。
5.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二、连贯复句(顺承)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
复句的关系类型
一、并列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
既A,又(也)B
又(也)A,又(也)B
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一方面B
一边A,一边B
一会儿A,一会儿B
单用:
也又
同时
同样
另外
1.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
2.他既会写诗,又能作画。
3.她又漂亮,又聪明。
4.我们有时说普通话,有时说粤语。
5.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二、连贯复句(顺承)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合用:
首先(起先、先)A,然后(后来、随后、再、又)B
刚A,就B
A,就B
单用:
就又
再于是
然后
后来接着
跟着
继而
终于
1.我悄悄地起身,穿上大衣,轻轻地带上门,摄手摄脚地走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2.首先我递给科长一份报告,接着我给老王一个通知,然后我就离开了办公室。
3.开始只是小张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
4.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三、选择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
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
是A,还是B
不是A,就是B
要么A,要么B
与其A,
不如(无宁、宁肯、还不如、倒不如)B;
宁可(宁、宁肯、宁愿)A,
也不(决不、不)B
单用:
或者;或是;或;还是。
1.或者你唱,或者我唱,或者我们一齐唱。(表示商量选择,又叫商选式)
2.我明天去北京,或者去天津。(陈述式)
3.是你去,还是让小王去?(疑问式)
-----------------------------
1.与其说她有过人的才能,倒不如说她以美貌胜人。
2.他宁愿住在偏僻的城郊,也不愿住在闹市区。
3.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下生。
4.与其跪下生,还不如站着死。
5.他宁愿挨一顿批评,也要把老王拉来评评理。
四、递进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B
单用:
而且
并且
何况况且
甚至
更还
甚至于
更何况
1、多重递进,又称顺进式,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层层推进。
顺进式就是后一分句以前一分句的意思为基点来顺向推进。
1.水不仅是植物生命的源泉,而且是植物生命得以诞生的条件。
2.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小王会唱歌,而且还会作词、作曲。
4.我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会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5.他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信心,甚至还想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情景。
2、逆向递进: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句表示肯定,从反面把意思推进一层。
1.他非但没有送来情报,就连人也没有了消息。
2.不但她的丈夫没有找到,而且连她的儿女也没有再回来看她一眼。
3、反向逆进:前一个分句以否定的意思为基点,后一分句则向一个肯定的意思反向推进。
1.他不但不生我气,反而对我更好了。
2.小王不光不给他妈钱,反倒把他妈妈赶出了家门。
4、让步递进(也叫衬托递进):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让步递进主要在于强调后一分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
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
单用:
尚且
何况
反而
1.你论文不能按时完成也不要勉强,何况我们还不知道会议能否如期举行。
2.别说是只狗,就是老虎我也不怕。
3.十月的武汉就这么冷了,更何况深冬时的哈尔滨呢。
六、因果复句
1、说明性因果: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
因为(因、由于)A,所以(才、就、便、故、于是、因此、因而、以致)B;
之所以A,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B;
单用:
因为
由于
是因为
是由于
所以
因此
因而
以致
致使
从而
1.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船只都只停在边上。
2.路上车堵得慌,所以没能按时赶到。
3.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4.我从未见过成年人这种打扮,因此,有些吃惊的望着她。
5.他之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是因为他过于骄傲。
6.科学是不怕人批评的,因为科学就是真理。
7.喝得太多了,致使他在回家的路上多次几乎摔倒。
8.主人公的遭遇太悲惨了,以致大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2、推论性因果: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
既然A,那么(就、又、便、则、可见、所以)B
单用:
既然,既…就…
可见
1.订了合同,应照合同办事。(不用关联词语)
2.既然是科学,就得讲实事求是。
3.既然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不能有呢?
4.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所以根本不应该让他当会计。
推论因果可以由因推果,也可以由果推因。
5.既然病好了,就应该来上班。(由因推果)
6.既然来上班了,病就应该好了。(由果推因)
七、假设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
合用:
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假设、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万一)A,就(那
么、那、便、则)B。
单用:
那么
就
便
则
的话
1.如果没有水,种子就不会发芽。
2.月初能拿到材料的话,任务就一定能提前完成。
3.如果你拿出证据来,我就相信。
4.假如父亲当年能听爷爷的劝告考大学的话,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要下岗的地步。
5.您有时间的话,我们一块儿吃顿饭。(不用关联词语)
2、相背假设:又称转折假设,假设和结果不一致。(教材:让步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
合用:
即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A,也(还)B
再A,也B
单用:
也
还
1.即使条件再好,也要靠自己的努力。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八、条件复句
1、充足条件:前一分句是一个充足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具备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的相应结
果,但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语气较和缓。
常用的关联词语:
合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
单用:便就
1.只要有肥料,就可以稻麦两熟。
2.我们什么苦都可以受,只要我们的下一代不再受累。
2、必要条件:缺乏分句提出的必要条件,就不能产生另一分句所叙述的结果。语气坚定。
合用:
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
(总、总是、也、还)B
单用:才
要不然
1.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技术。
2.除非是到了春天,你们才能看到这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3、无条件式:前面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后面正句说明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的产生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是无条件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无论A,都B;任凭;不论…都…
1.无论你考到哪个学校,我都跟在你一起。
2.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3.不论别人说什么,我都会永远相信你的。
九、目的复句
以免免得
省得
以防
1、积极目的式:表示希望达到的目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以以便
以求
用以
借以好
好让
为的是
1.我们早早上了车,为的是找个好座位。
2.各车间快把统计表格交上来,以便全厂做年终总结。
2、消极目的式:表示要避免某种不希望的情况发生。
常用关联词语:“以免…;免得;省得…”。
1.你还是回去吧,省得又白跑一趟。
2.你还是走快点吧,免得又乘不上车。
十、转折复句
1、重转:正句跟偏句明显对立,语意明显相反或相对。
常用关联词语:
虽然(虽是、虽说、虽则侧、虽、尽管、固然)A,但是(可是、然而、却、还、也、而)B
1.春节过后,虽然雨雪纷飞,但江南的原野上却是一片绿色。
2.红花虽然好,也要绿叶扶持。
3.我们虽然感受到他的关心,但总是对他的好心存有怀疑。
4.虽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他就是不放心。
5.虽到了农历五月,山里却依然有些寒气。
6.还是按时赶来了,尽管下了很大的雨。(“尽管”比“虽然”语气重.。)
2、轻转:语意上比有预示转折词语的重转复句轻一些。
常用单个的关联词语:
虽然
但是
但
然而
可是
可
却
1.春天可爱,但秋色更令人欣喜。
2.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过有一两处仍需稍加修改。
3.他内心很是悲哀,但忍住没有让眼泪流出来。
4.他在会场坐了大半天,可是一句话也没说。
5.现在早就不再自己织布穿了,然而他还保留下了跟了他几乎一辈子的手工织布机。
6.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夜苼】文言文—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也叫固定格式、固定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六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
(2)有以
(3)有所
(4)无所.
(5)是故,是以
(6)所以
(7)比及
(8)为…所
(9)然则
(10)有…者
第二种:表示一般疑问语气:
(1)如何、奈何、若何
(2)如…何
(3)奈…何
第三种:表感叹强调语气:
(1)…之谓也,其…之谓......
固定短语也叫固定格式、固定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六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
(2)有以
(3)有所
(4)无所.
(5)是故,是以
(6)所以
(7)比及
(8)为…所
(9)然则
(10)有…者
第二种:表示一般疑问语气:
(1)如何、奈何、若何
(2)如…何
(3)奈…何
第三种:表感叹强调语气:
(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2)何其
(3)直…耳
(4)惟……耳
(5)一何
(6)亦…哉
(7)…何如哉
第四种:表反问、疑问、推测语气:
(1)不亦…乎
(2)何…为(wéi)、何以…为(wéi)
(3)庸…乎
(4)岂(其)…哉(乎,耶,邪)?
(5)何…之有
(6)安能、何能、何得
(7)如之何…?
(8)安(宁)…战/乎?
(9)独…耶(哉/乎)?
(10)何所.
(11)何故.
(12)何…焉为
(13)得无…乎,得无…耶
(14)无乃…乎,无乃…与(欤)
(15)庶几…欤?
第五种:表选择关系:
(1)与其…孰若…
(2)…欤(耶),…欤(耶)
(3)其…耶,其…耶
(4)…,抑
第六种:表比较关系:
孰若、孰与、与…孰
其他固定结构
1.否则:
2.然后:
3.虽然:
4.是故、是以、
以是、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
5.(而)况…乎
6.唯(惟)…之(是)…
7.诚…则
8.既…且
9.谓…曰…
10.无以…为
11.无论
【夜苼】文言文—固定句式
1.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我想要吃饭。)
2.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我送给你一本书。)
5.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我给你金币。)
6.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
夫子示之曰:穷侧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我想要吃饭。)
2.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我送给你一本书。)
5.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我给你金币。)
6.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
夫子示之曰:穷侧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8.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
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9.主系表结构:
例句:
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10.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夜苼】文言文—短语类型
短语结构类型分为: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述补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
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宾短语、
“的”字短语和“所”字短语……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1、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有些并......
短语结构类型分为: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述补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
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宾短语、
“的”字短语和“所”字短语……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1、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例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1)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2)大小顺序:省、市、县
(3)年龄顺序:老、中、青
(4)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
爱好文学
(5)语言习惯:
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
3、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姐姐和我(名词十代词)
勤劳勇敢
不怕苦(形十形+代)
二、偏正短语
1、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2、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1.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四、述补短语
A、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例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跑得快、走的急
五、形补短语
B、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
机灵得很
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
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结构形式:
A名+动B名+形C代+动D代+形
例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作谓语。
例如: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七、复指短语
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
复指短语都是名词性的,中间一般不能加入虚词;加后意义有变化。
例如:
首都北京厂长老王
华罗庚教授
他自己
咱们学生
母子二人
鲁迅先生
美丽这个词
春秋两季
封建统治阶级
我们每一个人
复指短语都是名词性的,中间一般不能加入虚词:加后意义有变化。
例如:我们渔民,我们的渔民。一些复制短语中间可以加入指量短语,如:我们渔民,我们这些渔民。
八、方位短语
由名词或动词加上方位词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
例如:
井冈山上月光下他们之间(名词)
吃饭以前改革中回收之间(动词)
树林东边操场上(处所)
六十分以下三十岁以上(范围)
开会以前一年以上(时间)
九、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1、数量短语:一个、二斤、四里、三次、一回、三只、一碗、两包
2、指量短语:这种、那种、这堆、这次、那回。
十、介宾短语
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词短语
例如:为人民(服务)
对群众(说)
从现在(起)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按规定(办理)
把大门(推开)
十一、“的”字短语
定语用结构助词“的”名词短语,
有很多可以省去后面的中心词,进而构成“的”字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其他名词短语相同。
类型:
1、名词+的
这本书是哥哥的。
2、代词+的
这本书是我的。
3、动词+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的、穿的、用的好多了。
在冰场上滑冰的是一位姑娘。
4、形容词+的
红的是花、绿的是草
十二、“所”字短语
“所”加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例如:
所有 所想 所需要
“所”字短语一般不独立使用。
【夜苼】文言文—词性
实词篇
实词包含①名词、②动词、③形容词、④数词、⑤量词、⑥代词。
①名词分为:人事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抽象名词。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虚词)的区别:)
时间名词可以作定语,(现在的事情),时间副词不能做,(正在的事情)。
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今天是星期天),时间副词不可以,(正在是早上八点整)。
时间名词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从过去),时间副词不可以,(从曾经)
1.表人或事物。
2.表时间。
例:早晨、前天
3.表方位。
例:东、西、中
②动词分为:一般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开心,悲伤)、判断......
实词篇
实词包含①名词、②动词、③形容词、④数词、⑤量词、⑥代词。
①名词分为:人事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抽象名词。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虚词)的区别:)
时间名词可以作定语,(现在的事情),时间副词不能做,(正在的事情)。
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今天是星期天),时间副词不可以,(正在是早上八点整)。
时间名词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从过去),时间副词不可以,(从曾经)
1.表人或事物。
2.表时间。
例:早晨、前天
3.表方位。
例:东、西、中
②动词分为:一般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开心,悲伤)、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能,可以,能够,可能,会,相等于英语里的情态动词)、趋向动词。
1.表动作、行为。
例:打、跳、笑、唱
2.表发展、变化。
例:扩大、提高
3.表心理活动。
例:喜欢、希望、热爱、生气
4.表存现、消失。
例:有、出现、丧失
5.表使令。
例:请、叫、使、让、派
6.表可能、意愿。
例:能、会、应该、肯、要、愿、必须
7.表趋向。
例:来、过去、进去
8.表判断。
例:是,就是
③形容词
1.表事物状态
例:快、浓、多
2.表事物性质
例:伟大、诚实、好、坏、多、少、
长、短、粗、细、方、圆、厚、薄
3.表事物形状
例:方、圆
4.表事物颜色
例:白、红、灰
④数词分为:基数词、序数词
1.表确数。
例:一、二
2.表概数。
例:许多、大约
3.表序数。
例:第一、第二
⑤量词
1.物量词。
例:支、辆
2.动量词。
例:顿、趟
⑥代词
1.人称代词。
A.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予
B.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若、乃、女、而
C.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渠、厥
2.指示代词:是、斯、此、兹、彼、之、其、
夫、然、尔
3.疑问代词:谁、孰、曷、何、胡、安、焉、
奚、恶
4.无定指示代词:或、莫、扉、罔
5.特殊指示代词:者
虚词篇
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副词》
(1)副词的简介
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词组)、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副词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肯定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
(2)副词难点词性–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的例子: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顿时、终于。
时间副词一般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
①时间副词:(刚)听到,(刚)起床,(刚刚)说。
②不能被形容词修饰;不能修饰名词;不能加“在”“从”“到”等介词。
(3)副词作补语
副词只有很和极可以做(宾语)补语,如:
1.这办法好得很。
2.这办法好极了。
(4)否定副词“没有”的判定
“没有”在动词,形容词前就是(否定)副词。没有在名词前就是名词。
1.没有见过这么善良的人(在动词见过前,所以是否定副词)
2.我没有《诗经》。(诗经是名词,所以没有是名词。)
(5)一些分辨
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与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作形容词) 乙(作副词)
白布白跑一趟
老朋友老说不完
怪事怪好看
净水身上净是泥
《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
表时间:
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
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
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
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
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
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
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
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
除了、除非
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它们的区别:
(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2)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
“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
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
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
“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
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
“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例如: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
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
《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学霸摘抄本里的「高级词汇」,太神仙,让作文轻松上档次!
相信很多人写作文时,都有这样的烦恼:
看完题目后想法很多,仔细定好框架,迫不及待想写下一篇兼具文采与思想的绝世好文时,结果一动笔,发现词穷了......
想破脑袋都是些用了又用、平平无奇的词汇,尽管立意精妙,读起来也让文章大失颜色!
那有没有想过,换一些精致有逼格的高级词汇呢?
比如收藏下面一系列气势磅礴、温柔唯美的神仙词汇。
它们分别属于4大高考议论文常考主题,还附上解析与范文!
暑假写作文记得用,保证开学让老师一看就忍不住给赞叹!
学霸摘抄本里的「高级词汇」,太神仙,让作文轻松上档次!
相信很多人写作文时,都有这样的烦恼:
看完题目后想法很多,仔细定好框架,迫不及待想写下一篇兼具文采与思想的绝世好文时,结果一动笔,发现词穷了......
想破脑袋都是些用了又用、平平无奇的词汇,尽管立意精妙,读起来也让文章大失颜色!
那有没有想过,换一些精致有逼格的高级词汇呢?
比如收藏下面一系列气势磅礴、温柔唯美的神仙词汇。
它们分别属于4大高考议论文常考主题,还附上解析与范文!
暑假写作文记得用,保证开学让老师一看就忍不住给赞叹!
值得N刷的神级辩论🔥秒get观点作文技巧❗️
欢迎大家来了解→纸条辩辩辩之辩论圈~
在这里,你们想要的:最新颖的观点、最奇特的脑洞,或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言论...全部都有!
纸条社区的辩论圈会定期更新最好玩又最发人深省的辩题,我们对“拥有超能力是一种幸运or不幸”大开脑洞,也激烈探讨过“人命天定or人定胜天”...
就等你来一嘴高下啦~看辩论真的会上瘾!暑假狠狠提升文笔吧!
值得N刷的神级辩论🔥秒get观点作文技巧❗️
欢迎大家来了解→纸条辩辩辩之辩论圈~
在这里,你们想要的:最新颖的观点、最奇特的脑洞,或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言论...全部都有!
纸条社区的辩论圈会定期更新最好玩又最发人深省的辩题,我们对“拥有超能力是一种幸运or不幸”大开脑洞,也激烈探讨过“人命天定or人定胜天”...
就等你来一嘴高下啦~看辩论真的会上瘾!暑假狠狠提升文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