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在上最后一节概率论课,考试感觉很不妙。从来没有像这学期末一样如此渴望复习or预习,渴望是因为还没有开始,还没开始是因为忙的没有时间。一环扣一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可分轻重缓急,取利益最大化,伤害最小化。
昨晚想去吃手工水饺,然而那家店在我的不经意间竟然'悄无声息'的搬走了。甚憾!很是想念阿姨叫小伙子下饺子的那种说话语气,带着乡音。晚饭最后去了旁边的旁边,一家拉面馆。吃了牛肉烩面,很不错。才知道原来这家店开了有四年了。又是一个不经意间的'悄无声息'。
在上最后一节概率论课,考试感觉很不妙。从来没有像这学期末一样如此渴望复习or预习,渴望是因为还没有开始,还没开始是因为忙的没有时间。一环扣一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可分轻重缓急,取利益最大化,伤害最小化。
昨晚想去吃手工水饺,然而那家店在我的不经意间竟然'悄无声息'的搬走了。甚憾!很是想念阿姨叫小伙子下饺子的那种说话语气,带着乡音。晚饭最后去了旁边的旁边,一家拉面馆。吃了牛肉烩面,很不错。才知道原来这家店开了有四年了。又是一个不经意间的'悄无声息'。
【消费视角】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
原创/陈仁川...
原创/陈仁川
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来变去,剩下一根尾巴变不走,只好翘起来当土地庙的旗杆,这叫万变不离其宗。在市场大海弄潮的商家,无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形之下恐怕连猴哥亦自叹不如。不过,同样是变不掉一宗老主意:赚钱。
自古道:无利不起早。千卖万卖折本不卖。商家尽可变换脸谱,目的总在有利可图,只是别顾贪利,杀了穷汉做富汉。顾客求的不过是花钱合理、满意、高兴、实在,尽量不上当,不被白痴似地愚弄。消费者其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群体,有人在文章中为之缀以“运动”二字,认为“消费者运动”是一种足以决定厂、商生产营销命运的社会潮流。从表面看,这“运动”茫茫一片,没有头绪,洋人形容其为“看不见的手”;实际上,由一个个乃至无限的消费者汇成的“运动”大军,又明显有一种理性的流向,即流向“上帝”确信有益有用有利于自己的地方。这中间,波澜起伏,常迸发受骗后的愤懑,然几经磨难,理性的判断必定重新驱动流向,冲过商家的花样陷阱、巧舌利簧的滩涂,寻找满意的港湾,将一批批真正有为的商船推上新的航程。在有头脑的商业家眼里,会清醒地看到自己赚钱牟利的对象,所以至高无上,皆因他们都会进步到人人聪明、理智,都将从实际生活出发择其善而从之;因此,指望投机取巧、靠哄人的把戏或目光短浅一锤子买卖,绝难取得长久发展的“入场券”,有时甚至弄出一败涂地、折戟沉沙的难堪局面。
市场经济萌发最早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温州、福建石狮等地,在开放之初曾制假售假泛滥猖獗,后来,几经打击,舆论曝光,最根本的是消费者对之施以理性的排斥、否定和鄙视的杀手锏,终于,使那些地方的大部分商企和老板迷途知返,随着消费者运动而转轨定向,争做顾客称心的事。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然而,生财之道与上帝满意却必须也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有本事、有眼光的当代“东方商人”在二者之间取乎“中庸”,适中、适度不单是取悦,更是适应、适合成熟中的消费者的需求。消费既是心甘情愿地让商企经营者有利可图;又是以消费者自身的满足和追求推动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可见,社会上利益的合理分配,才是真正能够占据立足之地的“生财之道”的奥秘。
1996《消费之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