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两日游-铁路、华工和斯坦福
前面说到第二天去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这个地方,因为离得近,曾经来了不少次,但是每一次去都有新发现。
新增的铁路华工痕迹
作为有个铁路迷爱好者的儿子的妈妈,当然第一站选择的是铁路博物馆,因为乘坐铁路的时间还没到,所以先进了铁路博物馆溜达一圈。
这一次恰逢是AAPI月,跟我上一次进来参观的感觉明显不太一样了,因为众多华工、亚裔在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中的付出,如何来到这块“金山”,以及他们当年也曾受过的歧视。
[图片]
历史遗留物品在入口处就进行了统一展现,看到那些熟悉的,比如铁罐子,中药罐等,都是老祖先时代的物品。还有一幅图片上的英文Silent Spike,让我想起当时报社同事的标题——...
前面说到第二天去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这个地方,因为离得近,曾经来了不少次,但是每一次去都有新发现。
新增的铁路华工痕迹
作为有个铁路迷爱好者的儿子的妈妈,当然第一站选择的是铁路博物馆,因为乘坐铁路的时间还没到,所以先进了铁路博物馆溜达一圈。
这一次恰逢是AAPI月,跟我上一次进来参观的感觉明显不太一样了,因为众多华工、亚裔在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中的付出,如何来到这块“金山”,以及他们当年也曾受过的歧视。
历史遗留物品在入口处就进行了统一展现,看到那些熟悉的,比如铁罐子,中药罐等,都是老祖先时代的物品。还有一幅图片上的英文Silent Spike,让我想起当时报社同事的标题——《沉默的道钉》。
上一篇说到书店的官网正好发现了一本跟早期淘金时代相关的书,书评说的是当年亚裔华工们来以为会有金山,殊不知,这里面并不是金山,而是一大片荒凉的沙漠、水牛、印地安人- “a land of missing things”。
那真正写铁路华工的书是否存在呢?
搜了下,还真是有:The Chinese and the Iron Road: Building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Asian America),虽然从1869年完工,到2019年出版,迟到了150年的记录。但总归有人被记住,是好的。
像在1867年的时候,2000多华工们还曾经举行了罢工,要求与白人同工同酬、缩短工作日,这样子的一些历史记忆应该被人所知。
其他在铁路博物馆的内容相对来说并没有太多不同,参观了蒸汽火车的车头,还有当时可以睡觉的车厢,大卡在三楼玩具区也没有玩太久,我们就去搭火车了。
跟这个城市铁路及相关的一个人就不得不提到利兰斯坦福先生,他当时正好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CEO。也因为铁路的修建、通车,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增加,后来也成为了他参与zz的一个基石。
恰好也是在博物馆发现,原来斯坦福当年是在萨克拉门托有州长官邸的,我们决定下午去州长官邸看一看。
从“准州长”官邸到救护站
州长官邸有着极大的院子,院子里极为灿烂颜色的花加上萨克拉门托极为热烈的天气,尽情地释放着他们的美丽。当然也有很高的树木,能够让热浪天气下有一丝清凉。
四层高的房屋,导览老爷爷问参观的我们,到底花多少时间建成?猜1年半?猜5年的都有,建好竟然不过5.5个月... 果然是有钱任性的代表。
然而,即使这么好的住处,最后也不过住了两年(1862-1863),但是这也是唯一留下的他们的住址了,因为后面两处在旧金山和靠近斯坦福大学的住址,都因为当年旧金山大地震而震毁了。
从自住,到租给三任州长,再到最后由加州政府买下来,翻修,变成接待访客的重要基地之一。导览员说,预计大概前后花了两千多万美金翻修,但是里面保存的家具、摆设,却基本上都是当年的。
超挑高的屋顶(17英尺!大概5米2),超开阔的一楼舞厅(足以容纳120人),但二楼餐厅却有60人进餐的位置。这是因为活动参与者进进出出,并不会一次性到来。厚实的木质家居,依旧是当时的摆设,还有根据19世纪70年代的照片重新制作的地毯和窗帘等。
(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照片是从官网获得:https://www.parks.ca.gov/?page_id=489)
四楼原本是夫妇的卧室,但因为在1900年代时候一度作为收容中心,收纳一些流浪的女生们,所以如今都只是保留简洁的白色病床摆设了。当然更早的时候是没有四楼的,后来是整幢房子被整体抬高了。
历史、财富和记忆
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有意思的是,其实当时买下来的利兰斯坦福,还未当选州长。而是买下来后的三个月才当选的。所以说名正言顺的应该是“准州长官邸”。
州长还公布了自己的其他财产:房屋8000💲,花了4万5装修。其余包括:11辆汽车,3000美元;12匹母马,3500美元;4匹马,1500美元;1匹马(Occident),20,000美元 - 这到底是什么马可以这么贵……;2匹小马,150美元,以及2头奶牛,100美元。
历史学家希望从当时的报章、照片中寻找到各种可能的痕迹,例如这里就介绍了不少关于首个官邸的一些聚会信息:http://www.sfmuseum.org/hist5/callib.html 。
住了两年后,斯坦福夫妇就搬到了旧金山。从这个19000英尺的豪宅变成了一个更豪的——41000英尺。当然,又因为幼子的逝世,他们就从旧金山搬到了现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Menlo Park(1883年)。
尽管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中查不到斯坦福夫妇最后是在Menlo Park哪里居住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斯坦福夫人Jane又搬回了旧金山Nob Hill,而且在那里喝到了疑似被投毒的水(1905)。
如果不是因为这趟出行,可能这些资料、想法都不会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因为作为普通个人并不会关心当年住的豪宅如何,生活、社交如何,但是斯坦福大学却因为如今的成就被人屡屡提及。
这种明明近在咫尺又如此神秘遥远的感觉,让我觉得惊奇。但用家属的话说,这或许就是如今众多富豪愿意捐钱给学校盖楼的原因吧,或者医院。斯坦福夫妇可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官邸、豪宅都不会被你记住,但他留下的那片土地,盖起来的那个学校一直存在,一直被人向往着。这个名字也会一直被记住,流传。
加州首府两日游- Folsom小城故事多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最有意思的就是一趟没有计划的出行,赶在小长假前,去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写下来。
去首府的路上,大概全程要两个小时。倒没有选择一次性开到目的地,而是中途停到了一个城市Folsom。
这个城市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加州监狱所在地,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可怕?试想如果一个监狱所在地的城市,万一有逃犯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所以一直也没有认真停下来进行探索。
殊不知,这个地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远大于惊吓。
极好的户外场所 - Folsom Lake
原本打算去看看水坝,殊不知水坝因为安全原因无法到达。只能转战附近的一个州立公园。
这个州立公园有因为水坝的...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最有意思的就是一趟没有计划的出行,赶在小长假前,去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写下来。
去首府的路上,大概全程要两个小时。倒没有选择一次性开到目的地,而是中途停到了一个城市Folsom。
这个城市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加州监狱所在地,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可怕?试想如果一个监狱所在地的城市,万一有逃犯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所以一直也没有认真停下来进行探索。
殊不知,这个地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远大于惊吓。
极好的户外场所 - Folsom Lake
原本打算去看看水坝,殊不知水坝因为安全原因无法到达。只能转战附近的一个州立公园。
这个州立公园有因为水坝的存在,所以有一个人工形成的大湖。这个湖水边有绿草地,周六的一个下午不少人在庆祝生日,在野餐,还有人在划艇。总之是比较惬意的。
当然也让我感受到了zz 生态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比如车尾树立着飘扬的国旗,对covid疫苗的抵制,总的感觉就是即使身处蓝州,也是不同地区不同化。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打开车的后尾箱,对着湖面看着来来往往的摩托艇、水上艇,吃着午饭留下来的一点甜点,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还陪孩子在草地上打了会球,他一直好奇远处排球玩乐的大哥哥姐姐们,可惜我们没法参与。
跨时代的科技尝试 - Power House
从水坝出来到晚餐的路上,无意间经过了当时科技最发达的一个水电站。当时即1852年左右,这里已经用上了交流电,因为直流电是有运输限制的,所以交流电的使用让电从五英里的运输距离变成了22英里,这个变电站就一直保留在这里。
作为文科生的我当然会追问关于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我到现在早已不记得高中物理课学过的东西了,只好对身边的家属感叹:可见当年高考都是为了记忆,没有真正理解。现在到了应用场景下希望理解的时候,记忆却会更加深刻。“学以致用”,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家属记忆发散得更加开阔。他说,那不就是现在我们对于Chatgpt的理解吗?可能一百年后的人觉得:这不就是很正常吗?但对于我们当下而言,是确实就是一个跨时代的前沿科技。
看着有摄影师带着一家三口在这里拍外景,也有高中毕业的孩子陆续来到这里拍外景,还有IEEE留下的一个石碑,瞬间觉得这个路上看到的有那么点划时代的意思。
古老的中心和艺术的魅力
最好玩的莫过于晚上吃饭了,打算去牛扒店吃上一回烧烤,但是没想到刚到达古老城中心(old Folsom)的时候听到交响乐团的户外彩排,我们两个顿时来兴趣了。
原来,这个交响乐团在晚上8:30正式进行演出,当然,我们最后一分钟是买不到票了,可由于是户外的,所以我们倒是认为可以一边吃点东西,一边听交响乐,岂不妙哉。
于是,在城中心先陪孩子看了看火车的枢纽站,小朋友还坚定地认为枢纽站关门的背后就应该藏着火车头,殊不知这已经变成了一家高档餐厅。
在孩子的坚持下,当爹妈的只好带着他进了餐厅,申请看一看里面变成了什么样子,他发现原来真的没有火车头,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我们继续在老城里晃荡,看着免费的接驳车来来去去,感觉这个城市给游客的体验还是很好的。
小镇中心还有一家特别舒服的独立书店(Ruby's books)书店的墙上挂着七八个店员照片,还有各自推荐的书籍。
书店的最里面是一个小朋友看书的区域,哪怕你不买,看完放回书架上也可以。感觉这样对爱书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宝贵的体验,我们为了支持当地的生意,还是决定让孩子选一份他最喜欢书买回去。
写的时候还搜了下书店官网,做得很舒服,几乎每个星期都有线下聚会,5月是AAPI (亚太裔传统月),书店首页立刻推荐了这些相关书籍。
拥有这样一个书店,运营这样一个书店是件多么幸福,也需要多么用心的事。
买完书再决定挑好晚餐的时候,离交响乐开始也就不过15分钟了,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占个座位,然后老父亲负责把晚餐拿回来。
交响乐队演奏第一首曲目是国歌,看到听众把手放在左胸,跟着演唱的时候有一种肃穆的感觉。不同国家应该都是这样的吧。
演奏的歌曲多半都是现代音乐,比如从60年代的超人,七十年代的蒂凡尼的早餐,然后乃至星球大战,这些都是现代电影里面的音乐,所以也就没有听到古典名作了。但不影响体验,因为从体验来说,现场听交响乐,这种多重、交错但又清晰可辨的不同乐器声,营造出一种轰鸣感,很容易直接处达你的心底的,仿佛心底会引起一阵热流。
让我想起李欧梵先生说,他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时候,总是会跑到当地乐团听交响乐现场音乐,然而在南加州任教的时候,那里却只有摇滚,没有了古典。
当然,并不是说有古典好,摇滚就不好之类的,而是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这么一座小城的交响乐乐团,指挥在演奏的过程中,说下一季度的现场门票已经售罄了,是在全加州的交响乐团中都是做不到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里的老人们(听众们)爱好?
查了一下,小城8.2万人,45-54岁人群占比17%,55-65岁的占比11%,看来这年龄段的人口已经占到小城近1/3的人了呢。
趁着一个午后,暂时先写这么多吧,下一篇讲一讲首府的那些火车博物馆、铁轨、淘金,还有斯坦福官邸的那些事。
实不相瞒
要是有人在安卓服的暮土大厅塔里或者云野衣柜上或者遇境暴风眼上
弹着大鱼,your newboy friend(和其他wilbur的歌),mask(&roadtrip),蜜雪冰城,105℃
那八成就是闲得慌的我
实不相瞒
要是有人在安卓服的暮土大厅塔里或者云野衣柜上或者遇境暴风眼上
弹着大鱼,your newboy friend(和其他wilbur的歌),mask(&roadtrip),蜜雪冰城,105℃
那八成就是闲得慌的我
Roadtrip Summer 19'
美国 🇺🇸 Roadtrip
~ Jul - Aug, 2019 ~
northwest to the southernmost
夏天,刨冰,热气,晴天,汗,西瓜,冰汽水。。。
2019年的夏天,辞了没那么喜欢也不算太讨厌的工作,燥热的天气,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起点* 西雅图 ~ roadtrip目的地* Disney
(带编辑)零散的记忆
spider pet
躺草坪上
彩色泡泡洗车
被小朋友随机送了一朵不会谢的花
日出
日落
蝉叫
萤火虫
绿色的M记
Lion King
待续……
【昱剑】Helios
鼓手x主唱
废文和凹3都可以看 搜这篇名字就行
给淇奥老师
鼓手x主唱
废文和凹3都可以看 搜这篇名字就行
给淇奥老师
汽车·旅行·星空
我6次去柴达木盆地,5次都有非摄影爱好者队员(以下简称非摄),每一次,当我们的车行驶在无边的黑夜,对面出现了一个亮点,应该是远方来车了,结果,我们开了十几分钟,那个亮点还是没有到眼前。柴达木的这些公路啊,太长,太直,太平坦。除了司机(一般都是我)之外,其他人都在刷手机,没人说话,汽车的音响往往连的是我的手机,放的是我个人收藏的一个歌单,名叫《Travel Hard》。
没有信号的时候,有人熄掉了手机屏幕,贴着玻璃往外看,一不小心,就看到了满天繁星,这时,非摄们往往会哇地一声大叫起来。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星星啊。
然后我会停车,指引大家看...
汽车·旅行·星空
我6次去柴达木盆地,5次都有非摄影爱好者队员(以下简称非摄),每一次,当我们的车行驶在无边的黑夜,对面出现了一个亮点,应该是远方来车了,结果,我们开了十几分钟,那个亮点还是没有到眼前。柴达木的这些公路啊,太长,太直,太平坦。除了司机(一般都是我)之外,其他人都在刷手机,没人说话,汽车的音响往往连的是我的手机,放的是我个人收藏的一个歌单,名叫《Travel Hard》。
没有信号的时候,有人熄掉了手机屏幕,贴着玻璃往外看,一不小心,就看到了满天繁星,这时,非摄们往往会哇地一声大叫起来。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星星啊。
然后我会停车,指引大家看哪里是银河,一开始大家将信将疑,后来,当大家的眼睛适应了黑暗,慢慢地就看到了一条银色的带子横贯或者直立在夜空中,接下来,甚至可以看到银河核心的色彩。
过了一会儿,大家就开始瑟瑟发抖了,柴达木的黑夜还是很寒冷的,尤其是起风的时候。而周围无边无际的黑暗似乎也暗藏着什么不安全的因素,于是非摄们就躲回了车里,门锁紧,有热水,有暖气,有吃的,有音乐,拉开天窗或者紧贴着侧窗,就看到了星空。他们不需要拍,他们只需要看到,体验,用脑子记住。
旅行代表自由,黑夜代表恐惧,星空代表浪漫,而汽车作为公路旅行中的临时的家,代表的就是安全感。
插一句题外话:记录和体验总是相互制衡的,此消彼长。有时候我挺羡慕非摄们的,他们没有记录的压力,更多时间放在了体验,更多的感受刻在了心里。而我却始终放不下相机。多想有一天,我在旅行的时候,连手机都不需要开。
焖烧驴蹄的星空摄影快速入门教程:
或者关注“焖烧驴蹄”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学习-星空摄影快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