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寻常又不平常的清明节,举国同哀。烈士虽去,但他们会被永远铭记。这是在春节的时候有感而发写的
《逆行者》
何为逆行者?
他们是一群逆势而为的人,有些人觉得他们很傻,明明顺着人流去苟且避世,最次还能独善其身。
但是,大难当头他们却选择逆行。
这样的人,说多很多,说少也很少……
四川死于山火的消防员,洪涝中的人民子弟兵……有的人就是为了抢救老百姓的一头绵羊,在洪峰中将青春与生命永远定格。
二零二零年,一场瘟疫席卷这片神州大地,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华夏告急!
就在我们关注那些“武汉封城”、“确诊疑似病例水涨船高”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时,我们也看到了“逆行者”的身影。三万余名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奔赴武汉,就在人人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们逆着人流,不顾生命危险的冲在一线。
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构筑起一座钢铁长城……
可是,在这种灾难面前,他们也怕啊。他们也有家人,父母、伴侣、孩子……他们也是人,也会感染、得病、牺牲。
但他们只会进,不会退。他们用自己的一切,甚至以命还命,护一方清净,固一国安康。每天在实时更新,滚动播放的疫情动态,不断跳动的疑似、确诊、死亡病例的数字,或许对我来说只是冰冷的数字。但对于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须臾之间,那些人的生命之钟会突然停摆。
我们只知道李文亮、肖俊、梁武东……殊不知有更多的“李文亮”们,用他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换来更多人有家可回,换来了更多人的明天。
一名不知名的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临行前告别了自己六岁的儿子:“你在家里要乖,要听妈妈的话,爸爸要去武汉打怪兽了!”或许现在,在哪个窗口,或许又一双稚嫩的眼睛望着来时的路口,望着英雄的凯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十天时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落成。治愈者人数从零……到一……十……一百……到如今的两万三千余人。这就是炎黄子孙,敢与天斗!盘古开天,不就是天地未分吗,开它就好了;女娲补天,不就是天有缺漏吗,补它就好了;大禹治水,不就是洪涝肆虐吗,修它就好了;疫情肆虐,不就是疾病蔓延吗,治他就好了。
这个春节,或许会成为很多人难忘的春节。越来越多的“逆行者”们走上街头,他们可能是公安干警,社区的工作者,小区的治安人员,志愿者……他们可能是每一位平凡岗位的平凡人。
大难当前,这是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平凡人,走在人群的最前面,成了一位位“逆行者”。
我的三姨,一位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整个春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她放弃了春节陪伴家人的机会,只是希望更多人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她不舍昼夜,是原那更多的人,平安看到下一轮朝阳……
我的舅舅,一位公安干警,年夜饭吃到一半,接到命令,匆匆的离开了家;他也许也想呆在老母亲身边,为小家填一份温馨,为自己尽一份孝道;可是,“身已许国,恐难许家”……
我的大姨夫,一位退伍军人,在如此危难时刻,他仍然坚守岗位,“若有战,召必回”;他一定很自豪吧,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还能奉献,我还能战斗……
我的姨夫,一位医务工作者,不分日夜,不辞辛劳奔波在第一线;是啊,谁看到那翩翩白褂,就看到了生的希望啊……
我们应当自豪,“逆行者”离我们并不远,正是我们身边平凡而普通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十个、百个、甚至于千万亿位逆行者,他们的努力注定不平凡。
在华夏这片土地,一夫振臂万夫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
但是,我们也希望着……你们要平安归来!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
一个女儿写给武汉人民的信:“我把我的爸爸妈妈和外公都借给你们了,你们一定记得把他们还回来!”逆行的赤子们平安归来,这是多少人的殷切希望啊!待到凯旋之日,愿与你们闲话家常!
兴许再过几个月,人们的生活就会重新进入正轨,这次的疫情就会被渐渐淡忘,兴许几年以后,虚伪的人们依旧会攀比的吃下野味,兴许几十年后,病毒会更猖獗的肆虐,来势汹汹。
但“逆行者”一直都在,没有召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使命和默契……
“我们为何,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
人们说,医生是神,是与死神搏斗,敢于从鬼门关中抢人命的神。可是,这世间哪有什么神?不就是一群年轻人学着前辈的样子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罢了。
有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风声》,这虽然是一部描述二战谍战剧,但他有一句话特别吸引我:“……只因民族到了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这“我辈”一词,很多次都带给我无比的震撼……
何为我辈?
“逆行勇者,皆为我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