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半斤八两

kaizenly.lofter.com|个人应用 for Android

共16篇文章,1人喜欢

应用截图

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

 

从这篇拆书稿中,我学到了会讲故事的重要性

通读这篇拆书稿,结合自身经历,学到了以下几点:

1.代入感。平铺直述永远吸引不到人们的关注,教科书式的教条,这是写作或拆书稿的大忌。可能因为自己经常写技术博客,对这个点体会尤其深刻。每个人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才上网搜索解决方案,如果技术文章的标题就已经命中用户要害,用户肯定会首先点击进行阅读或参考。久而久之,文章的阅读量也会徒增。

此篇拆书稿开篇就结合绝大部分人对生活持悲观态度的“运气差”开题,这样的开篇就会吸引到八成的读者,即使两成读者持乐观态度,或许生活中偶尔也产生过类似“运气差”的念头,如此客观实际,必定会最大限度把读者代入到这个语境,从而产生共鸣与认同,对于百忙之中的大多数读者而言,能将读者引导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

其实,自己在写作中也有这种技巧的应用,比如,有一篇文章,开头这样写的”小时候,对“度日如年”理解:日子过得很开心,每天乐得像吃糖过年一样玩。长大后,对“度日如年”醒悟:日子过得很紧巴,每天愁得跟没钱过年一样难。“后来,发现阅读量就很高,应该是读者与我有一样的通感、同感、痛感。

2.渗透核心。自己写作时,经常会结合亲身经历,这样可以与读者产生共同话题,为接下来更深入的阅读奠定基础。

只有读者对读过的每一句或每一个故事情节感兴趣,才会继续读下去,读下去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表明作者或者书的核心思想,让读者觉悟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自律,醍醐灌顶,原来自己犯了“推迟满足感”的病,同时读者会代号入座,迫切需要了解这种病有什么解药呢?等等,这样也会为自律的后三个原则“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阐述发挥了一定空间和余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体会到自律四个原则的全部内容。

3.逻辑性。拆书稿需要设计,通读这篇拆书稿,给我最大感受结构设计得很平滑,每次切入关键点或过渡到另外一个故事场景都非常自然,让读者不会有强烈不适感。

如何更形象描述这种感觉呢?举个例子,人们经常坐车都有一种感觉,打出租车除过车配置低点,出租车司机真的能把比亚迪F3开出法拉利的感觉。

这个原因就在于老司机即使开手动挡汽车,都让乘客没有顿挫感,不论是过减速带或半坡起步,平滑的换挡和对离合器、刹车的力度把控,让人实在是佩服,一连贯的融洽动作才成就了车的平稳和舒适度。

拆书稿也需要如此能力,当然,类比出租车司机,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和提升。

4.拿捏力度。经常遇到一些同事,说话没有重点,说着说着内容就跑偏了,或者答非所问,让人感觉沟通难度很大,这都是所谓不聚焦。

文章都是由人写的,不排除有些人在写文章时,也犯同样的错误,写着写着就离主题越来越远,直到最后浪费了很多笔墨,读者还会感到枯燥乏味,捕捉不到想表达观点或思想。

有很多读者在遇到这种文章或书籍时,直接可能就会放弃阅读,这是一种很遗憾的现象。从这篇拆书稿中,我学到拿捏力度的重要性。必要的故事梗概,突出的对话细节,彰显出核心内容,由浅入里,由彼及此。

5.有启发。每种菜都有相应的营养元素,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篇文章或每本书更应该让读者不同程度收获或启发。拆书稿作为一本书精髓的传达之作,更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尽管以前也读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时间长之后,大部分内容都已经遗忘,经过通读此篇拆书稿,让人有种复习的感觉,每个关键内容都在脑海中点亮。

综上所述,拆书稿的关键在于给读者讲故事、渗透核心、有启发。


半斤八两

功能说明

1. 独立查看“半斤八两”发布在LOFTER的所有文章
2. 文章更新通知提醒
3. 归档方式查看
4. 方便的分享文章到微信、微博

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APP

本应用由UAPP生成,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UAPP支持LOFTER、网易博客、新浪博客、百度空间、QQ空间、blogbus、豆瓣日记、点点网、搜狐博客、网易摄影等生成个人应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