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
自从几年前,家里从7栋搬到了1栋,我也就很少到小区后面走动,毕竟也没有什么动机,小时候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都搬走了,况且这几年随着房价的上涨、学区的划分,很多新邻居都住了进来。
晚上剪完头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听到一位老人在和门卫发牢骚,说“现在很多熟悉的都搬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晚上也找不到人说话!”
门卫老爷爷苦笑,毕竟这话没法接……
合肥的老小区有这样一个优点,不只是左邻右舍相互认识,哪怕隔了几栋楼,大家见面还是点头问好。尤其到了晚上,老人们吃完饭出来散步,后花园的室外健身器材成了他们的聚集点。夏天的时候,老人们聊天能聊到10点,爷爷们拿着扇子讨论的问题天马行空,奶奶们织着毛衣诉说家长里短。如果恰巧在寒假期间,老人的孙子们在晚上也是炸开了锅,有在一起玩捉迷藏、一起踢球,毕竟晚上的路灯还是相当亮的。
当然,这样的记忆,也仅仅停留在过去。
一个小区的进程就像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这几年间,有的老人因为疾病相继离去,有的老人因为儿女工作或者别的原因,也陆续搬走,留下的不多,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那种感觉。
新邻居们大多都是年轻人,有的是为了子女有一个好的学区,有的是为了在附近工作方便,这种从四面八方聚集的人,和这里的“原住民”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毕竟曾经大家都是一起工作,一起退休,一起在这里养老,所以有着太多共同的话题。而现在,新人与老人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阂,使他们很难融入到一起。
渐渐地,我也发现每年住在这里的次数也慢慢变少,偶尔放假回来,也只是待在家里,不愿到后花园去,因为那里,不再有熟悉的人,熟悉的物。
By:Vidar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