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
春节假期,只读完了五个阿加莎的短篇。
有人喊她为阿婆,那就阿婆好了。
阿婆的笔风很有辨识性。我读到的第一个作品是《捕鼠器》。假期读到的《巴格达箱子之谜》
侦探故事前面浓墨重彩去描写的人物,最容易让人怀疑的对象,往往不是凶手。凶手好像是阿婆写到最后,随手拾起前面埋下的众多短线中的一条,随之牵出的人物。按照这种手法,凶手不到最后时刻真是谁都有可能被阿婆点名啊。
阿婆笔下的男男女女,无一不庸俗而真实。除了《孤独的神邸》,玛丽苏结局只能让我又一次想起大学上过的统计概率课。大部分人,要么像《围墙之内》的男主,被禁锢在牢不可破的“乳白色的围墙”之内;要么像《灯火阑珊》里面的女主,最后也只能烟草味中呆滞地重复着“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两个很有意思的短篇《围墙之内》《灯火阑珊》,一个讲男人,一个讲女人;一个在男人的故事中讲女人,一个在女人的故事中讲男人。两篇写作三角恋安排得很像,放在一起细细咀嚼,让人回味无穷。
倘若无法选择也是一种妥协,那么阿婆笔下的男女,在经历为情所困,所纠结之后,无一不在现实与诱惑面前妥协。仿佛并非他们故意不做选择,而是阿婆对于他们失去了耐性,在他们纠结与拖延的时候,索性设计了真情伴随着肉体的死亡。仿佛那个爱的化身死去,问题就从此得以解决。至于主人翁最后会怎样,阿婆没有给出答案。也许阿婆自己都没有写续篇的兴致。既然人性都已昭然若揭,真爱降临就像游泳的时候呛了一口水,还有写下去的必要么?所以看阿婆笔下的男女,就别想着发生为爱私奔走天涯这样的路数了,会被阿婆嫌弃的!太愚蠢!太肤浅!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我看到的是津津有味,对于阿婆自己,也许承载的是眼泪,或是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