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孩子退赛引发的一点点思考
声明:绝对主观,绝对不怕吵架,怼杠精让我快乐,但屈服于真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件事是这样的。
乐队的夏天2,野孩子乐队成功闯过第一轮,进入第二轮的改编赛。
改编赛的赛制是,每对双选成功进行battle的乐队要根据节目组给定的“概括性标题”选择一个歌包,并且在这个歌包中挑出一首歌进行改编式创作。
然后你们都知道了。和超级斩乐队硬着头皮选择了一首歌词乱七八糟不知所谓的《芒种》进行大刀阔斧的抢救式改编不一样,野孩子乐队放弃治疗了。
改编了一首歌包外面的歌,并且提前跟导演组说明,选择唱这首歌包外面的歌,唱完就退赛。
争议很大,有人说规则如何如何。有人说艺术家如何如何。有人说节目组如何如何。有人说尊重,有人说操守,有人说碧池与牌坊的二择。
这些别人都讨论烂了的,我不想多说。我之所以写这个专栏只是为了说一个观点:
朋友们,这是新时代的音乐种族歧视。
国风?古风?中国style到底是什么style?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你们自己心里想一个问题。
美国style到底是什么style?
欧洲style到底是什么style?
西方style到底是什么style?
如果你们觉得后两个问题“从民族性和地域性甚至历史性角度上来说范围太大以至于不能很好概括”
那么我想说,56个民族的中国,范围也是这么大。
如果你们觉得我这种类比很没意思,很以偏概全,我们着重看第一个问题。
美国风格是什么风格?
雷鬼?hip-pop?放克?爵士?对,美国风格,但你介绍一首歌的时候会说这首歌是“美国风格”吗?不会。
因为你知道,美国风格还有乡村,还有摇滚,还有布鲁斯,还有R&B,这些音乐无法一言以蔽之的说成“美国风格”。
当一个人告诉你,“我这里有个歌单,全部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风格歌曲”,你第一反应应该会是“天哪你到底在说什么,你这个歌单到底装了多少首音乐,几百首?”而不是“哦我明白,肯定有这个这个这个和那个那个那个”。
然而到了中国怎么就变味了呢?
一张嘴说古风,就是戏腔
一张嘴说国风,就是武侠
中国现在的“中国风格”,更精确应该叫“后香港风格”。
这词儿我自己编的,但你自己想。
武侠,江湖,爱情。我们跳出了香港的武侠小说,扎进了香港的爱情电影。
在音乐上,“中国”,被狭隘化了。
不信?乐夏2选这个歌包,张亚东都站出来洗地,他和野孩子意见不同。无非就是想说,黄霑罗文都是一代大师,他们不仅可以算作国风,甚至完全可以代表国风!
你野孩子觉得他们不是国风?你们回山里吃见手青去吧!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张亚东这种级别的音乐人满脑子都是珠三角啊?
当然,任何人可以宣扬这么一件事,叫做“香港的音乐当然也是中国音乐的一部分”
这点我完全同意。甚至从一开始我就觉得,野孩子如果认为国风只有民歌,是狭隘的。
但这种狭隘是双向的。
张佺眼里可以代表中国的东西只有土里长出来的。
资本眼里可以代表中国的东西只有梦里想出来的。
朋友们,这是什么,这是偏见。
这是什么,这是音乐种族主义。
一提到黑人你会想起种族天赋。但如果一提到黑人你就只能想起说唱,这叫音乐种族主义,这是种族歧视。
同理嘛。
你一跟外国人介绍,“This is Chinese Style!”
人家一听,谈情说爱,刀光剑影。
你们中国人一天到晚就这个?
想让中国的音乐站起来,这可不是一个先富带后富的问题,这关系到五百年后历史书上怎么写你们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缺乏思考,在音乐作品的追求上更倾向于一些脱离实际的幻想”
朋友们,《诗三百》里的老祖宗看到咱们这么继承他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玩意儿,我脸上反正是挂不住的。
文化自信,我觉得是在平视世界的同时,抽空平视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