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阅读和深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概念,然后分别从优势与劣势的角度剖析浅阅读,并引入深阅读进行对比。
首先先定义所谓的浅阅读。所谓浅阅读,是指阅读的思想类的书,读起来轻松,容易理解。而且篇幅也偏于短。书中体现的思想也偏向于大众化,简单化。再定义所谓的深阅读,所谓深阅读,是指阅读的思想类的书读起来晦涩,不易理解。而且篇幅也偏于长篇大作。书中体现的思想也是深奥难懂。一般思想类的书,大致上可以用这种分法来分。
那么读浅阅读思想类的书。有什么优势呢?笔者认为最大的优势,是引读者入门。对于刚刚开始阅读的读者来说,贸然选择艰深晦涩的深阅读思想类的书来读,会显得困难重重。一来这些社科经典成书年代久远,行文风格给现在的读者会造成理解语言的困难,二来入门读者对一些基础概念缺乏认知,思维方式还不能够和社科经典的作者相互契合;三来不能让入门读者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打击从而影响读者读书的兴趣。但如果选择轻松易读、容易理解的浅阅读思想类的书,就不会有上述三种困难。浅阅读思想类的书一般是当代作者自己读社科经典过程的读书笔记,在语言上富有时代气息,对思维路径介绍十分详尽。而且这类书的作者写作时候对读者的定位就是入门的读者,在介绍基础概念上自然不遗余力,在思维方式上这些作者也会“换位思考”的从入门读者的思维方式出发。
读浅阅读思想类的书,其次优势在于提供读者给思考模板。这类书籍之所以容易理解,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将作者自己的思维路径展示出来给读者。读者在这过程中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其实质是读者一直在理解作者的思考,将作者的思考过程当做自己的思考。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方式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读者在熟悉各个不同作者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路径之后,便会开始提炼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路径。但如果是选择深阅读思想类的书来读,那种高阶的思维方式和跳跃的思维路径会给入门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因为读者无法理解作者在思考什么,既理解不了作者阐述的内容,也无法模仿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路径。所以对于入门读者没有帮助,反而又打击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分析完浅阅读的优势再来分析它的劣势。首先它最大劣势是基于它本身的。浅阅读思想类书籍的作者写作的立意,便是为了大众化,容易被读者理解,这一立意决定了这类书籍是无法容纳更精深的思想成果和复杂的思维路径。那么读这类书籍读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读出新意,无法在思想层次上再取得进步。而深阅读思想类的书,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思想自成体系,动不动就是大块头著作以容纳其精深的思想成果和复杂的思维路径。这类深阅读的书才能够适合那些不再满足于浅阅读的书的读者了。
再次它的劣势在于会麻痹读者。在笔者看来,这是阅读的人容易遭遇的陷阱。看多了这种浅阅读的书,读者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读起来有效率有成就感,读者就会倾向于满足这种阅读程度。懒惰心理和自满心理让读者在读书阶段停留在这里。不断追求量的积累和无限的重复,却不愿意把握住发生质变的机会。另外由于这些浅阅读的书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偏向于从读者已有的思维能力出发。那么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是在吸收别人的思考过程,而不是自己真正在思考。久而久之,读这类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了激发读者思考的效果。反而会让读者偏向于思维上的懒,也就会发生上面讲的迷恋这种轻松的读书感觉。吾辈读书至此,切不可迷恋这种读书感觉,而是勇敢求变,绝不自满。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这种陷阱,选择深阅读类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拓宽思维路径。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