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前
我爱白宇,他不完美,但在我心里他连腿毛都是可爱的。
谨以此篇写给赵云澜,感谢他,让我认识了白宇。
朱老师也很棒,然此篇只是写赵云澜,勿掐,谢谢。
封面找自围脖,未见水印,侵删。(如果改图的太太可授权请与我联系,谢谢)
你好,演员白宇
《微微一笑很倾城》初见白宇,可直到剧版《镇魂》我才真正认识了他:演员白宇。
本人是个颜控,却非主流审美。比起浓眉大眼的俊俏帅哥,更钟意有味道的熟男。而赵云澜这个人,眼角眉梢风流写意,从头到脚每一分都恰到好处的合了我的心意,于是没看几集便截了剧照,激动万分地跟朋友安利他有多帅。
朋友:“喂喂喂,这不是《微微》里的曹光吗?”
我没反应过来:“嗯,是啊。”下一秒,嗯??? 曹光???还真的是!!!
当时的心情可用震惊二字概括:“这家伙什么情况?”
之后看着赵云澜的脸,脑内总是不由自主想到曹光,但随着剧情推进,随着白宇的演绎,渐渐地什么杂念都一扫而空,这个人,他是赵云澜。
这是我初时欣赏他的第一点:可塑性强。
可塑性强不仅仅指外形,而是他演一个角色就是一个角色,演谁就只是谁。这体现在很多小细节上。比如大家都在说的:赵·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云澜。在某篇采访里有提到,白宇回答并不是刻意设计,而是想坐就坐了。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赵云澜想要坐下。这是白宇解读后的赵云澜,他在演绎的时候,将自己完全代入了角色。那么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这个人物本身自发的表现,是符合人物逻辑的下意识行为。
而当这个细节被人们熟知,成为了赵云澜的标志后,人物的形象就立体了起来。
心头血
书中这一幕是沈巍刻意为之,目的是让赵云澜愧疚、心疼、无法离开他。
而剧版并无此铺垫,仅又是一个名场面而已。但白朱两位的演技让人忽略了剧情的不合理。
这里的赵云澜,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心疼。
我个人认为白宇是特别适合大荧幕的演员,尤其是表现一些心理复杂的角色。他的神态表情是细微的,远景并不是很明显。但如果这时给他的面部表情一个特写,你会发现,他的眼角微微泛红,眉头微皱,嘴角下垂,眼眶中还有着隐忍的眼泪。
白宇的演绎还不够老练,但他此时对于赵云澜担心、惶恐、不安、心疼、疑惑这些复杂的情感处理是有层次的。这种含而不露的表演方式,比面目狰狞的大吼大叫更加真实也更加动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成熟且自尊的男人,并不会将自己的情绪外放,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但是过于激烈的情感又是压抑不住的。所以在细微之处,你可以察觉到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图源见水印,侵删
同样,被夜尊绑在柱上的这一幕,白宇的演绎方式仍是如此,甚至更上一层楼。
只是很可惜这种演绎方式更适合电影,电视剧节奏较慢,很少给予演员细腻的表演空间,通常要求用激烈的演绎方式来体现人物张力。
献祭镇魂灯
结局这一幕,是成就赵云澜的一笔,也是让人痛彻心扉的一笔。
剧版赵云澜,并非昆仑,没有镇魂鞭,没有能力,仅仅是个普通人而已。前三十九集里,他不停的受伤、晕倒、眼盲、被救。我跟朋友开玩笑,赵云澜拿的是女主剧本吧?我对剧版镇魂最最不满之处,便是对于赵云澜这个角色的削弱。
书版镇魂令主赵云澜,驱使鬼神,敢言“天地人神皆可杀!”。前世昆仑,大荒山圣,斩魂使敬之爱之慕之求而不得之。
而剧版赵云澜,缺失了人物的根基,除了性格之外,一无所有。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平日里放荡不羁,什么也不放在心上。却在生死抉择之间,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大义。
那还不只是死,是永生永世的煎熬。
他被人救了那么多回,总算有一次,可以救别人了。
书中昆仑前生为何身殉大封?为了天下苍生。
赵云澜亦是。
书中“赵云澜仰面躺在床上,一缕细细的水痕顺着他的眼角淌下去,他忽然闭上了眼,像是伤心到了极点,眼角眉梢都带了几分嫣红颜色。”“沈巍说:‘你一直没有掉过眼泪,别为了我哭’。“
赵云澜眼角滑下的一滴泪,不是为了他又是谁?
直到此时此刻,这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剧情才给了赵云澜一席之地。
这幕镜头几乎是半身近景或面部特写,如我上文所说,极适合白宇细腻的表演方式,此时他的演技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
坍塌掉的人设终于立了起来,他成为了完整的、真正的赵云澜。
我大哭不已。迄今为止,不敢看第二遍。
剧版《镇魂》是小说改编,小说人物再基于现实也是创造出来的,演绎的难点便是如何让他“活”过来。
而白宇优秀就优秀在,他不仅赋予了赵云澜灵魂,还给了他人间烟火气。
神仙高不可攀,而他近在咫尺,如何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