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2010-11-26发布于PHOTOJN.COM的一篇小感悟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点迷恋上了吃面。常常和尘陌或是浅水鱼一起,就近找一个小小面店去呼上一碗汤面,然后抚着肚子悠然地晃回去。虽然不是很上档次,但很是满足于这种生活的方式。
说起面食,记得06年去山西时,曾经被其眼花瞭乱的面食花色所折服,实在是想不到一个面还能做出这么多的文章,但要说起味道,也许是我这张江南的嘴巴实在是无法苟同那山西的美味。现在我还记得在山西二天后我那么思念米饭的滋味。
苏南也有面,没有那种多的花头,但一样有着厚重的文化。小时候记得家乡最好的一个面馆名叫“王天宝面馆”,老板应该是镇上最早的个体经营户吧。开过茶馆(春来茶馆的那种)、办过说书场。在没有太多物质文化的儿时,一碗阳春面已然是人间美味,如果能加上一块爆鱼,那便是大大地FB了。吃多了,慢慢也就知道了江南一带面文化中的说道。
如果你点上一碗面,要汤多一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宽汤”,相对而言,汤少自然是“紧汤”,“重青”是多放蒜叶、“免青”是不放蒜叶、重面轻浇(面多浇头少)、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过桥(浇头不能放在碗里,要用另一只盘子盛),种种说法,现在已经不是在所有的面店里都可以听到了,但只要想起这么多的说道,一股浓浓的水乡情味已经飘溢开来。
可能是牙不太好的原因,沙鱼一直喜欢宽汤软面,当跑堂送上一碗面时,看着那细白的面条整整齐齐地盛在青花瓷碗中。翡翠色的蒜叶或散落于面条上,或漂浮在汤水中,这一青一白的色泽光是看,就会令你垂涎三尺!更别提“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滑之感了!
汤面,自然汤是十分重要的,苏南一带的面汤极为考究,一般常用肉骨头或新鲜的蟮骨,以文火慢煮而成。配上焖肉的原汁,再加上少许的熟猪油。闻上一闻,喷香扑鼻;品上一口,咸淡适中,清爽又鲜美。
交头,更是不能少的,品种也是十分之繁多,焖肉、大排、爆鱼、虾仁、香菇、素交……都各具风味,沙鱼尤为喜欢焖肉,其正宗做法必然是选用猪的肋肉,佐以调料,用文火焐烂,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吃后唇齿留香,只可惜近年沙鱼发福,已经很少再敢品尝这一美味了。
已经记不得在苏州哪里看到过的一个对联了,实在是贴切地说出了苏南面文化的精华:“碗里乾坤覆雨翻云知世事,汤中日月扬清激浊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