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不必再盲目追求“瘦”,适当胖一点

        前一阵子,人们都在关心“体重管理”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明确了2024-2027年的“体重管理年”。何谓“体重管理年”?‌体重管理年于2024年6月启动的全国性健康行动,旨在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改善异常体重状况,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威胁,中国超41%成年人口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今日我在网上见到一篇文章,看似与当下倡导的“体重管理年”有些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但仔细分析,其实并不矛盾,以前我曾听到有这样一句话:还是微胖点好,尤其是老年人,如果生起病来,还能抵挡一下。

        该网文题为“过了65岁,适当胖一点!一旦生病,脂肪就是你最好的“救命药”!”,有意思,有新意,对于目前微胖的我,兴许是一种安慰。.

        过了65岁,适当胖一点!一旦生病,脂肪就是你最好的“救命药”!

        在当下,“健康体重”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大家关注体重管理,追求健康体态。

        但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生大病时胖子拿肉抵,瘦子拿命抵。”虽然话有些糙,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对于年过65的人来说,适当胖一点,反而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为什么胖一点抗大病?

        2024年7月,一名21岁的四川姑娘芝士(网名)在日本海滨浴场遭遇离岸流,仅靠着救生圈在海上漂流了约80公里,36小时后成功获救。她接受采访时感慨:“很感谢我的脂肪,因为它足够多,所以可以消耗……” 

        这可不是个例,脂肪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寒冷环境中,它能够减缓体温下降速度,保护内脏处于舒适的温度。要是体脂含量过低,身体热量散失快,心脏、肝脏等内脏容易被冻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而且,脂肪层就像一层天然的“防护垫”,对内脏器官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减少外界物理冲击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脂肪组织还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比如,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联素具有抗炎作用,内脏脂肪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调节免疫反应,这些都是对抗重症的有力武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脂肪干细胞还能迁移到受损区域,参与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

        BMI在超重到轻度肥胖范围内(24.0 - 31.9)的老人寿命最长,他们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与正常体重(BMI在18.5 - 23.9之间)的老人相比,体重较轻者(BMI小于18.5)的死亡和生活自理能力失能风险增加约30%。

        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涉及50万人、持续20年的跟踪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微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更低。不过,当BMI大于等于30或小于18.5,全因死亡风险则会明显增加。

        体重指数=体重的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

        胖的“度”该怎么把握?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最佳体重标准:

        18-64岁的人群,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65岁以上的老人,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80岁以上的老人,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不过要注意,BMI只是一个参考值,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成分不同,肌肉含量高的人,可能BMI也略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肥胖。除了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而且,身上有些部位胖一点,对健康更有利:

        大腿粗一点  心血管更健康

        大腿皮下的脂肪属于保护性脂肪,能分泌大量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血压和血管机能,维持体内代谢平衡。腿部脂肪水平更高的人,血脂更健康,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与更好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相关。

        研究还发现,大腿围每增加5厘米,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但大腿围最好不要超过60厘米。 

        小腿粗一点,骨折风险小

腿部短粗的人,骨骼直径和骨质密度更大,小腿肌肉更发达,能更好地保护腓骨。而且小腿肌肉强大一点,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能降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概率。

        脸上肉一点,显得更年轻

        面部适量的皮下脂肪能维持皮肤紧致度,减少胶原蛋白流失,让女性看起来视觉年龄更小,凹陷和皱纹更少。

        健康增重,试试这些窍门

        对于体重过轻,想要健康增重的人来说,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像鱼、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要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这样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多做抗阻运动,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这些抗阻运动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保证充足睡眠,建议在晚上23:00前入睡,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这样增重效果会更好。食疗增重也不错,中医学认为,体重过轻大多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营养消化吸收障碍。可以选用莲子、山药、茯苓、人参、黄芪、芡实等健脾益气、药食同源的食材做药膳,加快增肥速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与以往相比,体重在30天内降低5%以上,或在6个月内降低10%以上,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过了60岁,不必再盲目追求“瘦”,适当胖一点,或许能为健康和长寿加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