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久等了,这本手机摄影书。
麻团张 2017-08-20

    原文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麻团张”(matuan_zhang)~

    https://mp.weixin.qq.com/s/duM4fgp6WM0z485o8DXMbQ


    抱歉,让诸位久等了——这本麻团张的《手机摄影手册》,终于要来了。

    人生第一次出书,算是挺大的事儿。按照常理,难免要有点情怀抒发。比如讲述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最后水到渠成吆喝一下:快来买我的书吧。

    就算大家不审美疲劳,我也羞于套路了。

    不如实在一点,索性把朋友们最关心的、又很关键的信息先放在前面;之后,再漫无边际地说一说所谓的“一路走来”,比较个人的感想吧。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所以打算把书封面上出现的、我所拍摄的部分手机摄影也穿插其中,也算是个自卖自夸吧。即使后面写得冗长了,也不影响大家……买书,是吧,咳咳。


【关于预售】

    由我憋了许久终于憋出来的、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手机摄影手册》(副标题我不说,你也就当作没看见咯)现在开始预售,将于九月初发行上架。

    到时候,在一些书店里应该能够见到实体书。

    其实此时此刻,身在美帝,我还没有拿到样书,还不知道实物如何,更无法体会到第一时间捧在手中的喜悦。

    不过,如果你想第一时间买到的话——大家应该是都想买的吧忐忑——目前已经有天猫与京东的预售链接,可以在线上预订,不用等多久,到了出版发行,就能够立刻派送了。

    链接获取方式如下:


天猫预售链接:

https://world.tmall.com/item/556712948748.html


京东预售链接:

https://item.jd.com/12158685.html


    或者,更容易一点的,在“麻团张”这个公众号里,回复“买书天猫”或者“买书京东”这两个关键词,也可以获得这两个预售的链接,复制粘贴比较方便~

    或者,直接在天猫和京东搜索书名“手机摄影手册”,应该也能找到,看准封面就行哈哈。

    其实还有点麻烦,辛苦辛苦。

    是一本文字内容也不少的书,不是艺术画册,定价不贵,线上预售又有折扣(似乎说的楚楚可怜)。

    感兴趣的话,不妨购买支持,麻团万分荣幸。

    如果能够转发分享这篇文章,推荐给更多的好友,麻团感激涕零。

    这是预售的开始,之后也会一直跟进宣传,毕竟还是希望能够好卖的。之后会在微博上搞转发抽奖,到时候也会告诉大家的~啊弄个热度。

    这本书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了4000册。当然,应该会再印的。……会不会呢?应该会吧。此时此刻我最大的心愿大抵如此了:希望这本书印的更多卖的更多吧。

    先说一声谢谢~

【Where are we?】

2015.7.2 北京 北邮   拍摄:iPhone 5s   f/2.2, 1/1953s, ISO32  后期APP:VSCO


【关于本书】

    面对如此坦诚且直白的书名——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手机摄影的书。

    封面为什么是“手机摄影手册1”:

    “手机摄影手册”,出版发行的将是一个系列。除了我这本,此外还有2与3,由另外两位前辈各自编写,分别从“拍出艺术”、“拍出情感”两个方面,对手机摄影做出更深层次的展示、见解与思索。之后,会相继出版发行。

    三本之间,是分别独立完成的。虽然我还没有机会读到另外两本,但是也相信,2与3一定是关于手机摄影的杰出佳作。

    而《手机摄影手册1》,如你所见,则是从最基础、最常见、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以笔者的个人的经验与体会,来谈一谈如何来“入门”手机摄影,来“玩”手机摄影,在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拍出不凡之作来。

    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对手机摄影的简单介绍(老生常谈了);

    (2)关于用手机拍摄的一些技术要领(参数技术,不能免俗);

    (3)APP篇,列举几个类别中具有代表性的、与手机摄影有关的应用程序,更多的是后期处理的一些要点(感谢这些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4)构图篇,试图从摆脱乏味与限制的全新角度,来分析构图之于摄影的奥妙(试图讲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5)创意篇,列举一些手机摄影可以实现的创意,也是可以格外关注的要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6)少许玩手机摄影的感想与心得(结尾)。

【1825 EYE STREET.】

2016.9.16  美国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1425s, ISO25  后期:SKRWT、VSCO

    现在来看,作为一本完全独立的手机摄影书,这本的重点,应该是“入门+启发”。

    对于时时刻刻拿着手机(我们基本上都符合这个前提了)、对摄影不怎么了解、却又对摄影十分感兴趣的朋友而言,这本书可以带领你对手机摄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以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提升。

    对于已经对摄影有所涉猎的爱好者同仁们而言,这本书也未必是无用之作。无论是后期的经验,构图的心得,还是创意的点拨,也许会对你的摄影想法,甚至摄影之路有所启发,发现一个个可以尝试、可以突破的“点”。

【Run away.】

2015.1.13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    f/2.2, 1/126s, ISO32   后期APP:VSCO

    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摄影专业,也不是纯职业的商业摄影师,更不是什么摄影艺术家。只是机缘巧合,沉迷于摄影,又机缘巧合,很早就开始尝试手机摄影这个新兴的形式,不知不觉有了点名堂,有了点心得——这本书也未必是最权威、最全面的所谓“教材”。就如同手机摄影是用来“玩”的,这本书面对摄影绝不敢怠慢胡闹,但同时也是轻松、随意的。作为作者,真诚地希望,读到它的人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同书中内容提要里所说的(当然,是我自己写的咳咳):

    “手机,因技术的日新月异而越发智能;摄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少数派艺术。

    手机摄影,或许还不算是一门严肃独立的摄影门类,却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观察与提炼的尝试。没有专业的摄影器材与深厚的技能功底,也并不妨碍我们对世界的探索与解读。而如何拍好手机摄影,也需要不亚于专业摄影的学习。如何用手机拍出一张好照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创意能够让我们眼界大开?手机摄影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想法与深意?这本书也许不会给你答案,却能够给你无处可寻的思索开一扇窗。”

【Fracture.】

2015.6.11 北京 中关村SOHO   拍摄:iPhone 5s   f/2.2, 1/5882s, ISO32  后期APP:VSCO


【关于感谢】

    这本书能够完成、出版,需要感谢很多人。

【Long for home.】

2017.2.2  美国 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587s, ISO25  后期:SKRWT, VSCO

    特别感谢摄影师好友张二爷(微博@张二二_)的极力推荐,以及北大出版社编辑尹毅老师的发现与肯定。因为你们的赏识,让我能够获得这样无比宝贵的机会,自己独立来写一本关于手机摄影的书。

    再次感谢二爷,责编尹毅老师,同样感谢责编小北、营销编辑吴冬昊以及出版社其他老师一直以来的辛苦工作。从开始写稿,到途中交流,到交稿、编辑修改、审核校对、排版出版、发行推广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老师们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很多很多。

    十分感谢主编魏雪萍老师,身为前辈、身为团队的主心骨,百忙之中却一直不忘关心这本书的进度发展。第一次写书,我其实缺乏许多经验,又有点拖延症,而魏老师一直耐心地沟通、指导,在这本书的许多方面,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宝贵意见与决定。

【Dance!Dance!Dance!】

2015.5.14 北京 宣武门   拍摄:iPhone 5s    f/2.2, 1/120s, ISO64  后期APP:VSCO

    感谢摄影师好友李彦昭(微博@摄影湿Leo2333),在这本书的编写、配图过程中,提供了宝贵帮助。

    感谢许多在我玩手机摄影时陪伴在我左右的朋友们。其中一些照片成为了这本书的配图,有可能你们的身影出现在配图中,也有可能没有出现,但你们都见证了一张张麻团张的手机摄影的诞生——这本书处处都有你们的一份帮助。

【Lazarus.】

2016.1.21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Hydra  f/2.2, 1/33s, ISO80  后期:VSCO、SKRWT

    感谢北邮摄影社,那是我走上摄影之路的地方。

    尤其要提到摄影社的好友洋葱与武神——几年前在上海,在你们的注视中,我用手中的iPhone 5s,无意中拍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手机摄影。那个时候绝不会想到,将来我会写一本手机摄影的书。也没有想到,当年互黑的“教你用手机出大片儿”的梗,一语成谶,不幸成为了这本书的副标题,哈哈。

    当然,永远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无论是摄影的相机镜头,还是手机摄影的iPhone,当然不止于器材,一直玩摄影的历程,都有他们的支持陪伴。放在最后说,是最重要的。

    没想到,真的做到了。

【In my room.】

2014.4.5 上海 拍摄:iPhone 5s  f/2.2, 1/60s, ISO40  后期APP:Snapseed


【关于歉意】

    一年前,在自己Gap Year的末尾,出国留学之前,我获得了独立写一本手机摄影书的机会。

    其实当时应该早些完成,但是我拖了很久,导致一年多后才面世,真的晚了很久,十分对不起期待已久的大家。

    借口嘛,其实都是借口。

    比如开始动笔,正式出国前,在家乡老家的最后暑假,想好好写东西,又想多陪陪父母;比如开始写之后发现也并没有当初计划所想的那么容易;来到华盛顿后开始全身心适应异国他乡的学习压力与日常生活;再加上自己的拖延症……进度走走停停磕磕绊绊,好在也是完成了,如果我是我自己的责编的话,估计也早被我自己气死了吧。

    但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一直耐心地等待并且给予指导与建议;关注我的朋友们也时不时在这个基本不怎么更新的公众号里留个言,问一下进度表达一下期待、鼓励……这是我最为感激的。

【Exiles.】

2016.9.3  美国大洋城  拍摄:iPhone SE  f/2.2, 1/836s, ISO25  后期:Mextures、Snapseed、VSCO

    愧疚之情,一直都有。

    其实写稿子的时候,也一直会瞎想:如果能够更早地得到写书的机会,能够在Gap Year没有其他事情的拉扯的情况下,心无旁骛全身心去做这一件事,会不会做的更好呢?

    拖稿的时候,除了因为抽不开身,更多的时候,往往是构思时的惶恐:我拍的东西真的可以吗?要不要再多一些时间,让自己再去拍一些新的手机摄影,让这本书更好呢?是不是还需要再写一些内容,让这本书更上一个层次呢?目前想到的,真的就是我能够想到的全部吗?是不是,还可以想得更远、做得更好呢?

    这本书,目前这个样子,能不能真的帮助到他人呢?能不能好卖、畅销呢?

    这种不自信,一直在困扰着我,让我觉得自己所写的一直不怎么样,一直都不够,应该需要更多。

    后来,慢慢地更加坦然了。机会没有早晚,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无论什么时候出现了,把握住了,尽全力,就好了。虽然因为留学,自己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投入到写书的事情上来,但是,也时时刻刻从未放松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写的时候,也一直在想,在思考,在揣摩,在取舍。

   但是,说这些,都没用。这本书,确实比预想晚了些,还能等到期待面世的你的支持,谢谢说了很多遍,千言万语都在书里了。

【魚,魚。魚!】

2014.7.26 吉林农安  拍摄:iPhone 5s    f/2.2, 1/30s, ISO320  后期APP:VSCO

    此外,写一本书,也并非是能够完完全全决定一本书的全部。这本书的所有细节,除了是作者个人的传达呈现,也要考虑到如何吸引眼球、好不好卖这样的问题。比如其实之前一直难以启齿的副标题,也有这样的原因吧。熟悉我的朋友或许知道,虽然我不讨厌“大片”这个词汇的使用,但是于我来说,也并非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理念——况且,现在这个词汇的褒贬含义也似乎有点模糊不清了。对于手机摄影而言,其实我是十分抵触拍摄者急切想用手机拍出所谓“大片”的想法的。为了追求惊艳爆炸的效果,很可能最后会陷入无脑拍摄的境地。大不大片,是一个快餐词汇,并不能真正评价一张照片好坏,并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

    但是,对于更加广泛的潜在读者来说,这样的副标题确实能够击中许多人的基本诉求,也更有吸引力。所以,在某些方面也没什么不好的。我是能够接受的,也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吧。

【China.】

2014.5.7 北京 北邮  拍摄:iPhone 5s   f/2.2, 1/318s, ISO32   后期APP:VSCO

    无论这本书最终会有怎样的呈现,它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这本书更好。若看到书中有缺点不足,甚至出现了错误疏漏,实在是我能力有限,也真诚欢迎朋友们与我交流,我也会第一时间作出反馈,不影响读者们的体验与学习,不要误人子弟。如果看过书后,心中仍有一些问题,也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微博留言,公众号不出现的话,也可以直接加我微信,关于摄影、关于手机摄影,我也会尽力做出答复。

     希望自己真的能够有发现这些不足、进行反思的机会。如果将来能有机会——真的有机会再写一本跟摄影有关的书的话,希望我能够做得更好吧。

【Ant-Man.】

2015.5.16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    f/2.2, 1/8264s, ISO40  后期APP:VSCO


【关于一个难以启齿的词汇】

    在最后,似乎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最后的地方,再来说一说比较私人的感受吧。

    当一年前,第一次有人找我让我写一本这样的书,我先是很惊讶,没想到真的会有这样的机会;然后是心动,因为写一本自己的书可以说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之后,就是本能地拒绝:我可能做不到,我可能不能完成全部,我的水平真的可以吗,会不会有更好的人选,而不是我呢。

    不知何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很自卑的人。摄影方面,内心深处亦然。

【Tropic.】

2015.10.11 北京 北邮沙河校区  拍摄:iPhone 5s   f/2.2, 1/2160s, ISO32  后期APP:VSCO

    本来应该是一个在北邮好好学通信的工科男,却偏偏沉迷于摄影,又一门心思想当职业摄影师。遇到了各方面的阻力,考研也没有上心,自然也是失败;当过一周摄影杂志的实习编辑,也遇到了可以去自己一直混迹的摄影网站工作的机会;最后却选择某种意义上的妥协,最后又莫名其妙把摄影放在了一边,准备出国留学了。

    过去几年的得失、迷茫、伤心、困惑,甚至最低谷时的颓然,居然用这么一段话,就能说完了。

【Kill OCD.】

2016.7.19 北京 北邮  拍摄:iPhone SE     f/2.2, 1/33s, ISO32   后期:VSCO

    性格心态想法使然,我不喜欢违背本心,热爱一个东西就拼尽全力去做。签约了图库,也签约了摄影厂家;可以给杂志网站供稿,也可以线上线下做分享课程;也可以常常更新日志教程,好好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当然作为摄影师很重要的是积累了自己一套活泛的人脉网络。很多东西,一旦停止经营,很快就散了架,过了气。

    在我决定放弃职业摄影师的念头,开始背起托福单词的时候,这些东西都逐渐离我远去了。这不算是认输也不是被强迫,我考虑了很多东西,改变了一个更为稳妥、让人放心的人生选择而已。“就当业余爱好也挺好”,很多人这么劝我,我后来也常常这么劝自己,虽然这句话挺讽刺的。

    与其说之前的“摄影师”的生活离我远去了,不如说是我主动去逃避。我故意不怎么用相机拍照了,故意不想去靠摄影来赚钱。有朋友找我约分享会约课程约测评,我也基本上本能地婉拒了。在留学的新圈子里,“麻团张”没有继续下去,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张同学而已。

    我害怕,要是逐渐捡起以前那样的生活,我会再次发现我依旧只想搞摄影,我一直都很想。

    所以,如果你偷偷问我,手机摄影对我而言是什么,除了那些高大上的东西,手机摄影是我与摄影最后的联系了。就算其他一切曾经让我小风光过的东西,被我自己丢在角落堆了灰尘,我还有可能用手机摄影,始终在坚持一点点最后的阵地。

    写一本手机摄影的书,也成为了我坚持的一部分。一开始我确实是拒绝了,但是犹豫了没多久,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那个难以启齿的、有可能你看到就会厌烦的词汇,因为所谓“梦想”。

【Peking.】

2016.5.29 北京 雍和宫  拍摄:iPhone SE   f/2.2, 1/163s, ISO25   后期:VSCO、Snapseed、SKRWT

     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在书店里看到货架上摆着的是自己写的书,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我的最大的梦想。说不定你会在那时候的几本杂志上看到过我写的故事。我写过很多无疾而终的故事,被老师告过家长,因为我写校园故事用班上同学的真名,许多人关心自己角色的走向发展,老师觉得自己威严有点危机;写略带想象的,也没少被父母说不思学习。自己画画设计角色,有些草稿还被销毁了。最后一本自己写的完成了一半的、想象力破马张飞其实没什么价值的科幻故事,现在还摆在我老家的卧室书架上,唯一的读者是那时候的同班挚友,他说回家后读我的故事忘了写作业忘了吃晚饭被他妈训斥了——这是我唯一获得过的书评,也是不可多得的成就感了。

    当然,后来一路奔高考,那些无病呻吟的故事都只是笔记本上的涂写而已。

    其实现在也并没有真的写一本故事,只是写了一本摄影书。

    最初的梦想,是我决定不再拒绝,而是去写一本手机摄影书的理由。

    很奇怪——知道自己要出书了,知道这篇文章要写完了要发布了,我居然没有很激动。曾经我拍出一张好照片,我写完一篇教程日志,都是那么的成就满满。但是现在,却没有什么感觉。

    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摄影,很忌讳的是盲目的自我感动。——我总是这么告诫自己,以至于现在,想自我感动,反而变得很难了。

    我反复地告诉自己。这可能没有什么。

    出了一本手机摄影的书,有可能会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只是我暂时不知道。多年以后,当我回忆往昔,会发现当初的一个选择,可能大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与摄影的关系,会不会就此改变呢。

    也有可能,它似乎不会太重要。这件事谨小慎微地在那条长河中闪现了一下,又很快消失了,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麻团张,继续被少数人淡忘着。

    但是,我自己会知道。

    此时有点恶趣味的我,幻想自己能够逆流而上,追溯到某个夜晚,能够让十几年前的那个我,那个对未来一无所知、却盲目乐观地觉得自己要是出一本书该有多好的我,提前说一些剧透。

    ——什么,我做到了?

    ——嗯呐,咱俩做到了。

    ——写的是什么故事呢?是我这本吗?

    ——额……抱歉哦,不是故事,是一本摄影书。

    ——摄影???卧槽我TM还会摄影?……Sorry,别让爸妈听见我说脏话啊。

    ——额……是啊,你会。摄影,会让将来的你十分快乐,但是万分痛苦。……啊,这不重要,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Your dream come true



2017.8.19 美国 华盛顿






推荐文章
评论(6)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