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夏日里最爱的烧烤,越好吃越致癌?
zoe 2024-05-17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烧烤的季节!

北方的巷子里弥漫着烧烤的香气,南方的湖边也常常聚集着三五好友,开一个烤肉派对。

吃着烤肉,喝着啤酒,这是度过夏日最惬意的方式。然而,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让人感到不安:“烧焦食物不能吃,会致癌!”“越好吃的烧烤,越容易致癌!”......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一个个来说清楚,从烧焦食物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到吃烧焦食物是否一定会致癌,再到日常烹调如何减少致癌物质,全方位介绍健康又营养的烧烤的正确打开方式。并附上一份美味撸串儿宝典,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兼顾健康。

PART1 烧烤的灵魂 也可能是致癌元凶

美国西雅图弗莱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每周吃一次及以上炸薯条、炸鸡、烤肉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7%。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鱼和肉类在明火高温烤制时,可能会分解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类物质。

尤其现在外出烧烤基本都会选用木炭烤和电烤。为追求食物能有自然的炭香味,可能前者会被更多人选择,不过相比于电烤,它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大些。但不论是木炭烤还是电烤,在享受烧烤美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适量,特别要避免吃烤焦的部分。

毕竟,对食物而言,成也“温度”,败也“温度”。

 温度的重要性:

120℃:食物开始产生丙烯酰胺。

这是一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2A类致癌物——致癌可能性较高。丙烯酰胺在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如土豆、面包)经过高温烹制后容易出现。烹调后颜色越深,香味越浓郁,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就越高。也就是说,烤焦的馒头、面包等食物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

200℃:高温会使肉类中的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杂环胺。

烧烤肉类时,高温形成的热反应也会让肉里的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反应,而形成另一种致癌致突变的物质:杂环胺。

研究发现,杂环胺除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危险外,与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关。

然而,要想让烤肉「外酥里嫩」,高温很重要。足够的火力才能在肉类表面迅速形成酥脆的外壳,同时保持内部的水分和软嫩。

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猪肉和鱼肉等)加热超过200℃后,便会产生这种致癌物质——杂环胺。所以「真香」有了,健康隐患也有了。

300℃:高温会使富含脂肪的食物(如羊肉串、鱼肉)生成苯并芘。

苯并芘的“杀伤力”要大于杂环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级别的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有害。

碳烤时,肉类油脂滴到火里除了产生烟,也是苯并芘的来源。

研究表明,苯并芘的多少与烧烤时产生烟气的多少直接相关,烤的温度越高、食物离火源越近、肉类的脂肪含量越高,苯并芘就越多。

像韩式烤肉、烧烤摊一类的使用炭火的烧烤,即使使用了抽油烟机,也还是会产生一定烟雾。

如果又选择了脂肪较多的五花肉,尽管肥瘦相间吃起来口感最好,但致癌物也是妥妥上升了。

PART2 烧焦食物 一定会致癌吗?

不一定!

致癌是一个概率问题,而在个人身上,风险要么是0,要么是100%。烧焦的食物在高温灼烧下会产生大量苯并芘、杂环胺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尤其是在烧焦的部分,致癌物含量更高。

但是,剂量决定毒性。

虽然烧焦食物含有致癌物,但具体的致癌风险取决于摄入量和频率。目前,关于烧焦食物中的致癌物究竟增加多少患癌风险,还缺乏明确的定量数据。

科学研究表明,偶尔吃一点烧焦食物不一定会致癌,但这些食物确实含有致癌物质。此外,烧焦部分的营养成分几乎全部被破坏,对健康没有任何益处。

所以,如果不小心将食物烤焦了,应该去掉烧焦的部分再吃。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致癌物的摄入,也可以确保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总之,能少吃烧焦食物就尽量少吃,能避免就避免。合理控制食物的烹饪温度和时间,是享受美味与健康的关键。

PART3 实在想吃烧烤 这样做更健康

完全戒掉烧烤可能不太现实,尤其对于热爱美食的人来说。因此,如果你实在想吃烧烤,务必控制好量,不能真的「一天三顿小烧烤」。如果在家自制烧烤,尽量选择能控制温度的电烤炉或烤箱。

以下是一些健康烧烤的小贴士,帮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降低健康风险:

 勤翻动食物 

实验发现,烧烤时勤翻动的肉饼比不怎么翻动的含有的杂环胺要少。这是因为勤翻动能减少肉和高温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杂环胺的生成。此外,这样做还能让肉受热更均匀,不易烤糊。想吃到健康又美味的烤肉,就要勤快点儿。

 提前腌制 

虽然提前腌制对抑制致癌物的效果还有争议,但提前腌制能使肉类更加美味。有研究表明,使用洋葱、大蒜、姜粉和柠檬汁等香料腌制肉类,其中的酚类、维生素等抗氧化物质可能有助于抑制致癌物的生成。

 使用锡纸包裹 

专家建议,用锡纸包着烤可以隔绝烧烤时产生的烟与食物的接触,从而降低致癌物的生成概率。

此外,锡纸还能防止脂肪滴出,使烤肉更嫩滑。但缺点是锡纸烤肉熟得慢。建议大家提前用调料处理好食材噢。

 烤熟很重要 

不要觉得吃生肉是一件很洋气、很气血方刚的事,如果小伙伴们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胃(基因决定我们没有),烧烤的时候就耐着性子把东西烤熟了再吃,尤其是肉。未充分加热的肉类可能含有有害菌和寄生虫,因此烧烤时一定要耐心把肉烤熟,以防吃了没熟的东西容易拉肚子或者食物中毒。

 低盐、少油更健康 

无论是购买现成的还是自制酱料,总体来说推荐低盐、少油的选择。如果你时无辣不欢爱好者,可以多加蒜泥、辣椒等调料。身体能接受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为了味蕾的一时享受而肆意放纵。

我们不提倡为了嘴巴过瘾就完全忽视健康隐患,但也并不觉得彻底戒掉了美味的人生就更正确。所以,最后奉上一份美味营养的撸串宝典。

PART4 美味营养的撸串宝典

烤羊肉串,应该算是中国食客最爱的烧烤了。

食材:内蒙古羊腿肉

注意:提前一天串制放冰箱,可以以让肉更好地排酸。不要提前腌制,否则肉质吃起来会很紧。

火候:8、9分熟。炭火一定要过了最旺的时候,正要往下走的时候,是烧烤最佳时间,火匀,不会烤糊,肉质熟得也均匀,肉也会滴油,在火不太旺的时候烧烤,也以免起明火。

调料:等肥肉部分冒油的时候,就快熟了,这时再撒盐、辣椒面、孜然。

鸡翅

建议选择东南亚风味,沙爹味道的腌料;泰国南姜、香茅、干葱等等提前腌制24小时。全熟

香草烤羊排

建议西式风味,低温慢煮5成熟。

牛里脊

建议地中海风味,用带苦味的新鲜蔬菜打成的酱汁腌制。

时蔬

建议烤制时,最好带些糊边,口感入味,同时带有烧烤的野性。

猪排

建议粤式叉烧风味,用粤菜里的叉烧酱腌制,低温慢煮60度、4个小时,再上炭火烤,最后在烤后当酱汁刷制。全熟

海鲜

建议地中海风味,烤制时淋上鲜柠檬汁,刷上蒜末黄油。全熟

焦糖柠檬

建议地中海风味,提前在柠檬上抹上砂糖,在烤制时,柠檬就会变成焦糖色。

南美烤肉

南美、巴西地区盛行烤肉,因此在BBQ界,南美烤肉也是很受食客欢迎的。

食材:和牛侧肋

腌料解密:新鲜的罗勒叶、百里香、迷迭香、苹果醋、辣椒、蒜、洋葱、蜂蜜、橄榄油……

提前用一种南美风味的腌料,刷在肉上。这是一种特别适合夏季烤肉的腌料,里面的各种香草味会有一种青涩的味道,能中和肉的油腻感,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清爽。

调料:烤制时撒点盐、胡椒。

火候:5成熟。进口的牛羊肉,如果烤到7成熟,肉质就会变柴,因为脂肪和水分就会流失。

【爱吃它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对生活厌倦】

你吃过酿菜吗?

金庸笔下有许多会做菜的女子,其中最会炫技的还得是黄蓉。

明明是古灵精怪的大小姐,谁知一出手就是好逑汤、银丝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笛谁家听落梅……几顿饭食十分精细,引得洪七公笑对郭靖言:“娃娃,你媳妇儿煮菜的手艺天下第一,你这一生可享定了福”,还收之为徒,传了降龙十八掌。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将火腿剖开24孔,装入豆腐球,然后蒸熟而食。豆腐软香,火腿咸鲜,各增其味,不损其鲜,味道定然不差,还有一种中式美食的包容之美。

金庸在书中还特意讲,因嫩豆腐软烂,若非黄蓉有家传“兰花拂穴手”,十指灵巧轻柔,运劲若有若无,这道菜定是做不出的。

提及此,我倒是又想起现实中吃过的一道客家菜——酿豆腐。同样是柔嫩软滑的豆腐,在客家人手下甚至不必提前挖孔,配合一勺一筷,就能将肉馅填入其中。厨师没有黄蓉的武侠造诣,却也能在小小豆腐上造出一方天地,真是十分厉害。

填馅儿不易,而后更甚。塞入肉馅儿的豆腐鼓胖撑满,稍加大力就易碎。还得入油煎熟,再以巧劲儿翻炒。

见油花如浪,浮起香气。上桌时,瞧着和肉馅儿化为一体的豆腐,就像泉眼似得扑腾。于是我的口水也学着它在嘴里扑腾。

实在按捺不住了,不顾烫也要尝上一口,终于安抚住那种心动。

想来虽然年岁渐长,面对美食依然如同孩童,也难怪母亲常说我是“那饿死鬼托身”,不过人生一场,若能饱足口腹之欲,其实也算不枉。

01

说回这酿豆腐。

用豆腐做容器与荤食搭配并不少见,博山豆腐箱就有所类似。塞肉的吃法更常见于江南一带。不过大多是将豆腐先定型后挖空,再填馅儿,或是直接用油豆腐做皮。像是客家人这种,趁着鲜豆腐嫩时便填肉的,确实少见。

但这的确太考验手艺,单论豆腐而言,不必塞肉直接入锅炒制,就很脆弱了,填入肉馅儿后豆腐涨大,碎为琼玉更在一线之间。

为追求口感,客家人还会将时间牢牢掌控,恰好让肉馅熟,形亦不破。在碗碟中“颠簸”几次,嫩可拌饭,夹起又能细品。这番手艺看似朴拙,实则深厚,离不开客家人对“酿”这门手艺的追求。

酿,或许是最能代表客家人的家乡味。

以豆腐之软,接纳肉馅之腴,历经煎炒,守得滑嫩本味。大道至简,仍存初心。

真如作家殳俏所写,达到了中国人心目中软的最高境界。不攻击,却有抵抗;不争执,却有原则。这样的软,不是瘫软,而是气质上的谦和,心底里的慈悲。

02

世间百味皆可酿。

这大约和客家先民因避战乱南迁的历史分不开 。

迁徙之路险阻,山重路远,因而客家菜爱油脂,好咸鲜。缺少中原的麦面食材,又将对故土的念想,于是酿菜横空出世,融合各地食俗,利用现有食材,酿成一方经典。

将不同食材嵌入其中的方式,如同客家人辗转迁徙,最终融入他乡,落地生根的印迹。

“处处无家处处家,日久他乡即故乡”,触达到味蕾深处的包容滋味中,藏着的是同族之间的团聚,与向上生长的生机。他们对食材的珍惜和藏进美食里的智慧,才让酿菜在各类菜系之外,大放异彩。

常见如茄子、苦瓜、辣椒,食材易得,做法简单。倏然热油掠起,食材表皮收缩发皱,便将其中鲜香锁住,一碟尝尽春秋。

客家人将这三员大将起名为三宝酿,提到酿菜,总是酿豆腐打头,三宝紧随其后。茄子与辣椒还算是好接受,毕竟茄子酿与北方的茄盒相似,辣椒酿更让人感到熟稔。经过油煎后非常入味,咸鲜的汤汁浇在饭上,填进五脏庙,好生热闹。

但不爱吃苦瓜的人,一见苦瓜酿常要皱起眉头。客家人却懂细品个中滋味,毕竟苦是人生的常态,而甘则是苦尽甘来的最好。

入口香软的猪肉与微苦糯软的苦瓜相合,回味悠长甘鲜,包裹的是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食材的敬意。人间最难得的温润,正是细无声的温软滋味。

同样带着微苦的,还有酿柚皮。

不得不感叹这其中的智慧,肉香与柚香交织,无比解腻爽口。12块柚皮酿作一碟,寓意12个月份平安团圆,更是新年最好的祝福。

03

冬天是吃萝卜的好时节,煲汤鲜甜,拿来酿也有十足滋味。

酿萝卜去皮切片,夹上肉馅儿,上锅蒸熟,再浇上蚝油、酱油、花生油熬成的料汁,滑糯通透。巧手的厨师会摆成一朵花心在中间,精致到不忍下筷。

圆的形态在客家十分常见,围屋之“天圆地方”的讲究,粿粑和食物的圆满寓意都可领会一二。

米食可捏,萝卜截面为圆,但若是遇上了豆角,他们也有自己的巧办法——编织。

双线交汇的酿豆角,形如圆环花簇,将肉馅簇拥如花蕊,在盘碟中绽放出鲜香。总有人偏见于山中粗野,认为少有精致好菜,实际上正是大山大海之间,更会诞生出风味,也藏着诸多美食智慧。

客家人并不局限于固定形态,酿的手艺在食材中简直无往不利。

粗如酿辣椒、酿茄子,细如酿豆角、酿豆芽,以少胜多,团簇在一起,力量就大了。美味也更清鲜悠长,精致程度不输大宴席之上的菜色。

会吃竹笋的人一定知道,最好吃的竹笋是“撕”出来的。不规则的截面,在加热时更能出汁留鲜。

客家人以此为意,做成一道酿竹笋,肉馅如身披羽衣,口感纷飞其间,淡而有味。

冬瓜酿、香菇酿、香芋酿、酿鱼、酿莲藕、金菜叶酿、蒜酿、魔芋酿、酿荔枝……在客家人的酿菜世界里,缤纷的颜色皆可入酿字门派。

爱吃酿菜的人,往往懂得珍惜食物,也懂得从平凡中品出滋味来,所以永远不会对生活厌倦。他们不但要吃,还要配合时节时令,荤素搭配来吃。

酿田螺、南瓜花酿、丝瓜酿端上桌时,你便知道夏日的热烈即将到来。

客家人将鸡蛋唤作春,一道酿春端上桌,必然是家里有小孩子过生日,“吃个蛋,脱个难”,带着美好的祝愿。

用珍珠米加黄果水做出的黄粄,带着鲜艳的米黄色,很香。逢年过节,客家人将它切成小块,用猪肉韭菜做馅儿,在锅中慢火焖熟,便是酿黄粄了。

自家做的酿菜,卖相其次,但味道绝对值得。亲手做出的食物,更让远在他乡的客家游子魂牵梦绕。

四海皆是客,𠊎系客家人。

酿菜的包容与智慧,正是客家人历经岁月的写照。尽管作为中国汉族各大民系里唯一一个不与地域绑定的民系,当一个人说自己是客家人时,你无法立即判断他来自哪个地区。但只要端出一碟熟悉的酿菜,彼此就对上了暗号,都是客家人。

就像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谣——

“月光光,照四方,骑白马,过莲塘……”

莫问何处是故乡,漂泊的客家人总在回望,家里的神桌上写着祖地,心头想念的滋味,就是故乡。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