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诗人笔下的“空山新雨”“小桥流水”;江南,是林俊杰歌里“圈圈圆圆圈圈”唱出的涟漪;江南,是每个人心中关于温柔的终极想象,是生活的一万次“春和景明”。
那些关于青瓦白墙、橹声桨影的碎片,在日常中发酵成一种“集体乡愁”——春天,怎能不下江南?
于是,小编在这个春日前往南浔,特别奉上一份「南浔CITY GUIDE 城市地图」,探索江南旅行的无限可能。
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开启一场难忘的江南之旅吧。
- 壹 -
南|寻|,|南|浔
“不到南浔,怎知江南?”
南浔,这座被大运河滋养的江南水乡,拥有无数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千年农耕智慧、湖笔书写春秋、缫丝非遗工艺、南浔三道茶……文化与文明交汇,在河网交织的肌理里,缓缓流淌。
而南浔重点开展的多项「研学之旅」,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生。南浔的三个驿站——和孚荻港、善琏湖笔小镇、南浔古镇,如同三阕平仄相间的宋词,在水乡的宣纸上晕染出不同的韵脚。从荻港渔庄的鱼桑文化体验,到善琏湖笔厂的笔尖春秋,再到南浔古镇的摇橹慢时光,这些独一无二的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旅游感受,也诉说着与众不同的南浔意境与生活美学。
- 贰 -
和|孚|荻|港
如果说,南浔是江南掌心的一滴墨,那「和孚荻港」便是墨色里洇开的活态画卷——它藏在苕溪流域的河港深处,百条港汊如银线穿针,将2000亩桑基鱼塘连缀成翡翠棋盘,塘中云影徘徊,基上桑枝拂风,连空气里都飘着桑叶的清苦与河水的腥甜。
如果你是清晨抵达荻港古村,恭喜你,成功找到了现实人间的“桃花源记”——
荻港古村里,蜿蜒的石板路曲径通幽,沿路是一户户古朴的商铺老宅,空气里弥漫着蒸糕的淡淡清香,阿姨们坐在门口一边闲聊一边摘菜,惊鸿一瞥的蠡窗雕花里,仍能窥见旧日风华。
文化 | 一元茶馆
沿着石板路一直往里走,你会邂逅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一元茶馆」。店如其名,一杯茶只卖一元钱,点上一杯,茶客们可以坐在这里待上一整天。茶馆原名聚华园,建于1896年,其实更早之前,这里的茶水只卖5毛钱一杯,到了2011年,在茶客们的一再要求下,掌柜才把茶水涨到一元钱。
如今,现在的茶馆掌柜是年过八十的潘平福爷爷,店里还有一位帮忙的老伙计,是75岁的聋哑人章爷爷。五颜六色的热水瓶排成彩虹阵,铁钩上悬着的老式杆秤微微晃荡,茶馆的另一角摆放着一张理发椅,那是潘爷爷为了“养活”茶馆,特设的“老式理发店”,剪发15元修面5元,虽然工具简单,但老茶客们也都爱来,感受老手艺的魅力。
于是茶馆里往往一边是茶香氤氲,茶客们聊得海阔天空;一边则是潘老板神情专注,一言不发,弯着腰,仔仔细细地替客人在修面剃发。
茶馆仿佛一座微型的历史博物馆,将温柔的旧时光放慢并珍藏。
体验 | 桑基鱼塘
荻港另一个“活的博物馆”,便是「桑基鱼塘」。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已延续2500余年。在流淌的岁月里,它讲述着大地的生态史诗。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亲眼看到渔民如何采桑喂鱼,天气合适时,还可以卷起裤腿下塘捕鱼、亲手采桑葚......感受江南农耕文明最鲜活的注脚。
体验 |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
穿过桑林深处的青石板巷,荻港景区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研学体验项目。作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线下延伸体验场馆,以及我国首座展示全国各省份重要非遗文化的展示馆,「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将节目中出现的所有非遗作品打包入馆、活态呈现。目前,非遗馆里陈列着81位非遗传承人的160多件非遗作品。
陈列馆开设的「非遗工坊」更是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非遗体验。蚕丝扇制作、手工香牌创作、鱼骨画与蚌壳画创作、漆扇工艺体验、植物拓印等等,游客们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传承千年的非遗智慧。
美食 | 荻港非遗陈家菜
玩得累了,荻港的鲜味美食是最好的转场。在荻港,“陈家菜”作为官邸私家菜,也已经传承了近百年,荻港陈家菜烹饪技艺,也已成为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可谓一个传奇。
最初,这道菜是由陈果夫的家厨施庆生创作的,施庆生凭借对食材的深刻理解,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烧鱼技艺,并在陈果夫的悉心指导下,最终形成了以鱼为核心的20多道陈家特色菜肴。生汉肉饼子外酥里嫩,烂糊鳝丝鲜嫩滑爽,水乡鱼圆更是美味非凡……这些菜肴不仅代表着荻港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更融入了当地独特的“鱼文化”历史,每一口都是荻港的专属韵味。
- 叁 -
善|琏|湖|笔
如果说和孚荻港是一首自然的绿意诗篇,那么善琏湖笔小镇则是一幅常看常新的水墨丹青——运河水是流动的墨汁,青石板是铺展的宣纸,连风穿过街巷时,都带着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这里,每一块砖都刻着笔墨的故事,每一道工序都在续写千年的文明。
文化 | 善琏湖笔厂
推开湖笔厂的大门,墨香混着竹篾的清苦扑面而来。128道工序在晨光里次第展开,最动人的是水盆车间的“择笔”场景:匠人们坐在木盆前,指尖如游鱼般在冷水中穿梭,将杭嘉湖平原的山羊毛逐根梳理。
转过廊角,结头工坊的丝线在光影里翻飞。老匠人的手指在笔杆上缠绕如蝶:“当年赵孟頫嫌笔头不够紧实,让笔工拆了重制,这手艺就这么传了七百年。”她手边的湘妃竹笔杆上,新刻的“兰亭序”字迹还带着竹屑,与玻璃柜里的明代“小紫颖”湖笔遥相呼应——那支曾作为贡品的笔杆上,“施文用”的刻痕历经六百年仍清晰如昨,仿佛能看见古人挥毫时的衣袂翻飞。
老街WALK |善琏老街-善琏湖笔街
从善琏湖笔厂出发,不过几百米便是善琏老街。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街道两旁,白墙黑瓦,飞檐翘角,老字号的幌子随风轻晃,那木质的门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路过湖笔店铺,能看见学徒打磨笔杆,刨刀削下的湘妃竹屑落满青石板,时间仿佛被无限放缓,缓到可以看清细碎的纹路。偶尔抬头与路过的街坊用吴语寒暄,尾音里还带着水盆浸泡过的湿润感。
“老街Walk”还会途经「永欣寺」,寺内的蒙公祠供奉着湖笔祖师蒙恬,相传他在善琏“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创制毛笔,其夫人卜香莲则首创水盆制笔之法。香案前的长明灯终年不熄,映着墙上《笔祖蒙恬传》的壁画,其中“笔谏秦王”的场景尤为动人:蒙恬手握狼毫,笔尖滴落的墨汁化作山河地图,仿佛在诉说笔墨与文明的共生。
后院的笔冢碑是文人的精神圣地。智永禅师“退笔成冢”的故事在这里有了具象化的表达:碑前的石罐里堆满秃笔,罐口生长的藤蔓蜿蜒如狂草,碑刻上“笔落惊风雨”五字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依然力透石背。每当寺钟敲响,声波掠过殿前的笔架形香炉,烟雾便顺着运河飘向远方,像是给千年之外的文人墨客捎去一声问候。
文化 | 湖笔文化馆
这场老街Walk的终点是湖笔街,是湖笔文化馆,也是古今穿梭的隧道。湖笔文化馆中,镇馆之宝“天官赐福”笔在暖光中苏醒,象牙笔杆上的鎏金牡丹绽放着乾隆年间的华贵,笔帽顶端的红宝石映着窗外的玉兰,仿佛将故宫的月光也收进了笔尖。隔壁的体验区里,孩子们穿着蓝布衫学“结头”,当他们用自己制作的湖笔写下“永”字,墨汁在毛边纸上洇开的瞬间,墨汁渗入毛颖的沙沙声,像是千年之前智永禅师“退笔冢”的回响。
- 肆 -
南|浔|古|镇
“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路南寻到南浔”。
南浔古镇,应该是很多热爱江南水乡文化旅行者的“白月光”。因为它的商业化气息相对没有那么重,乌瓦白墙,河畔人家。百间楼的晨光是被橹声摇醒的,赭红色的船篷划过水面,将两岸白墙黛瓦的倒影揉成碎玉。廊檐下的灯笼还在轻轻摇晃,早起的妇人在河埠头浣衣,棒槌起落间,水花溅湿了石缝里的苔衣。
坐在摇橹船中缓缓前行,就窥见了江南最生动最本真的生活。
建筑 |百间楼
百间楼是来到南浔古镇不容错过的美景,也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还有很多原住民在内生活。
百间楼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时任礼部尚书董凤和侍女所建。因有楼百余间,得名百间楼。百间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其火山壁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既有琵琶式山墙,也有三折马头墙。
无论是三叠式的封火墙, 还是拱形的过街券洞门、水柱廊檐。或是百姓住家忙碌的身影,都在静静的河面留下了美丽的倒影。领略“百间楼”风情的最佳时刻,是黄昏,落日余晖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 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各商家放着煮茶炉台及蔬果小食的小桌摆到了河埠小码头上,招揽着路过的游人;主人家有的在河边忙着洗衣裳,有的在开锅炒菜做饭......别有一番风味。
建筑|名人故居
古宅清末民初时期的南浔,可谓是商贾富甲天下,于是这里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明清建筑和民国西洋风,一个个名人商贾故居古宅,都拥有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同时兼具深厚底蕴。比如:小莲庄,作为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这里有着莲池曲桥、亭台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张石铭旧宅,则以其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玻璃雕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
漫步此间,游客可以感受到大气磅礴与江南婉约的交织。
美食|舌尖上的乡愁
江南的熨帖,从一碗面开始。刚过11点,状元楼和龙凤面馆已经人声鼎沸,坐在古朴的小桌前,等待老板娘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双交面——爆鱼与焖肉在面汤里交相辉映,面条吸饱了酱汁,每一口都是江南的丰饶。浔蹄在老恒和料酒与冰糖的炖煮中变得酥烂,筷子轻挑即脱骨,色泽红亮如玛瑙。定胜糕的模具是梨木雕成的元宝形,蒸制时撒上桂花,出笼时“定胜”二字在热气中若隐若现。传说南宋百姓用这种糕点犒劳韩世忠的军队,如今它仍是学子考前必吃的“开运糕”。
美食|南浔三道茶
午后的春兰茶室飘来风枵汤的甜香,第一道茶用糯米锅巴加糖泡制,寓意“甜一年”。茶汤里的桂花浮起,恍若西子湖畔的月光。第二道熏豆茶是咸鲜的交响:熏豆、胡萝卜干、白芝麻在青瓷碗里沉浮,喝一口,仿佛能听见秋天的荻港渔庄里,晒秋的竹匾与竹篙碰撞的声响。第三道清茶选用安吉白茶,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如莲,回甘里藏着江南人的含蓄与坚韧。
体验|摇橹船
暮色中的十字港码头,摇橹船的灯笼次第亮起。船娘哼唱着《太湖美》,竹篙轻点,小船划入水墨画卷。穿过通津桥,两岸的马头墙在水面投下参差的影,船头的涟漪也许会惊醒躲在莲叶下的锦鲤。当船行至小莲庄,月光正落在“净香诗窟”的琉璃瓦上,导游指着对岸的西式洋楼:“那里曾是张石铭接待洋商的舞厅,当年的留声机还在旋转。”船尾的浪花里,中西合璧的倒影在波光中破碎又重生。
【在欧洲版小“重庆”,感受延续了上千年的烟火气】
看过《我的天才女友》的人,大多会同意那不勒斯是个危险又迷人的“反派”。我带着巨大的好奇和疑问,从佛罗伦萨搭乘火车前往那不勒斯,想搞懂那些混乱、暴力、破旧、邪恶的街区究竟是如何长出来的。
在火车上,我读到一段作家安娜·玛利亚·奥尔特塞(Anna Maria Ortese)对那不勒斯的形容,她说这里是一个“所有的事物,善与恶,健康与痛苦,最欢欣的幸福和最撕心裂肺的痛苦”都交织、混合在一起的城市,以至于来到这个城市的陌生人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印象,仿佛置身“一个由人类灵魂组成的乐团,它不服从指挥的指令,而是各自表达,从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混乱效果”。
后来当我抵达中央车站,准备为下一程旅途购买车票时,我的银行卡被无端锁住,三四个工作人员将我围住,鸡同鸭讲地“帮”我解决问题;而同时,同伴在候车室等我的空当,竟然收到了来自陌生人送的花。尽管当时我不明白这“人类灵魂的乐团”怎样奏响乐章,但有一点我很确定: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一切,将完全不在我的预计之内。
01. 狭窄巷弄,那不勒斯的混乱基因
想要搞懂那不勒斯,就必须走进旧城区的狭窄巷弄。最先要去的一定是斯帕卡那波利街区(Spaccanapoli),意大利文是“那不勒斯划分者”的意思,如果你从高处往下看,便能看见这条绵延两公里的街道像刀子般将旧城一分为二。
以斯帕卡那波利街为鱼骨、向两边蔓延的分支构成了旧城的网格和脉络,也链接了许多重要景点,比如教堂、修道院、墓葬和博物馆组成的圣嘉勒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hiara),里面珐琅八角柱围绕的花园回廊令极繁主义者狂喜。
但最令我惊喜的收获是圣赛维诺小堂(Museo Cappella Sansevero),过去我对大理石雕塑不甚感冒,但看过圣赛维诺小堂后完全改观,不管你是否“看懂”艺术,当眼见一张用大理石雕刻出来的渔网,你很难不被其纯粹的美和技艺折服。
跟斯帕卡那波利街区混乱中带着秩序比起来,西班牙街区(Quartieri spagnoli)“乱”得更加理直气壮。
摩托车四处乱串,在街巷里制造出一串经久不息的轰鸣声;抬头是墙体剥落的建筑,经年被雨水冲刷后留下斑驳发黑的墙皮;还有各种衣物毫无章法、毫无顾忌地晾晒在本就狭窄的上空,投下一片阴影。但在这些肮脏破败的街巷之间,我小时候幻想过从楼上吊一只篮子下来取东西的“偷懒”情景,竟然在这里是居民日常买东西的模式,而买东西的居民见我好奇,甚至向我挥手致意。
行走在西班牙街区,你会感受到那不勒斯在没有成为罪恶城市的代名词之前,她是一个人的英雄之城:马拉多纳。
在这个到处都是古典和宗教的城市,马拉多纳的墙画(Murale Diego Armando Maradona)是真正当代的。身穿那不勒斯球衣的马拉多纳不只是一个球星,他是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以至于他的符号价值超越了美学的审美价值,为那不勒斯的混乱基因里又注入了流行、热情、真诚的血脉,并以旗帜、球衣、涂鸦、照片的形式飘荡在上空,像保护神般为八十年代的那不勒斯人带来了黑暗中的希望、尊严和自豪。
02 绝美之境,或者废墟
来意大利之前,我就做好了每天暴走的心理准备,但准备是准备,实际无论是景点体量还是知识体量,都远远超过了我的准备,比如庞贝古城。庞贝离那不勒斯的火车路途只需40分钟,乘坐维苏威环线火车(Circumvesuviana),向东穿过坎帕尼亚大区的绵延海岸线和葱翠乡村,就可以到达这座千年的废墟之城。
庞贝里面很大,而且极为空旷,没有多少休息和遮荫的地方,对体力来说是一场“苦行”,不过当你漫步其中,慢慢感受一座被火山淹没的古城,在1500年后才被发现,但谁知重见天日后却已是一片断壁残垣,你依稀辨认着她曾有的模样,却毫无准备地,被流转在千年时间里的宏大和绝美震颤心灵。
跟庞贝相对照的还有一个直至今日,仍沉睡在海底的巴亚古城(Baia),如果说逛庞贝需要体力,那么“逛”巴亚则需要技术——只有会潜水的人才能有幸穿梭在这般绝美之间。沉没的巴亚被考古学家称作“古罗马的拉斯维加斯”,因为它曾是古罗马贵族的度假胜地,从残片推测其内部装饰甚至比卡布里岛、庞贝和赫库兰尼姆都更加复杂,如今那些精美的马赛克砖、大理石像、罗马柱、壁龛都散落在五米之下的海床上,从贵族的奢靡寓所到海洋生物的新家园,那种来自自然威力的震撼是在庞贝都不会感受到的。
如果你在那不勒斯停留的时间有限,那就不得不去MANN(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因为从庞贝拆下来的宝贝都放进了这座博物馆,尤其是逛过庞贝再来,会对这些宝贝的原始环境有更加深刻的感知。这里说的“宝贝”,就是庞贝的壁画和马赛克砖,涉及神话、风景、肖像、建筑和静物的绘画主题,展演了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庞贝社会和市民生活图景。在正统艺术之外,不得不提的是MANN有一个秘密房间(Secret Cabinet),里面收藏着一批非常露骨的色情画,尽管现代人认为色情艺术上不得厅堂,只能塞进“秘密房间”,但要读懂古罗马,色情艺术却是非常重要的切面。
作为登高爱好者,每到一处我都特别喜欢登高看城市全景,但收获来自那不勒斯的美的馈赠,是要花时间的。眺望那不勒斯最好的地方是在沃梅罗区(Vomero)山顶的圣埃莫堡(Castel Sant’Elmo)上,搭乘有轨缆车才能到达,站在堡垒制高点上360度俯瞰,眼前的景致绝对是“绝美之境”的最好诠释:往右是波西利波(Posillipo)的海湾,正中是索伦托(Sorrento),天气好的时候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方的卡布里岛(Capri),再往左一些能把维苏威火山一起入镜,至于最左边,就是那不勒斯城,那条劈开城市的刀子——Spaccanapoli格外壮观。
03 披萨是披萨,但那不勒斯披萨是……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里面,朱莉亚·罗伯茨在那不勒斯的披萨小店里一边大口吃披萨,一边幸福地说“I’m in love, I’m having a relationship with my pizza.(我与披萨坠入爱河了)”的情景,是我行前对那不勒斯披萨最大的期待。
在意大利,披萨的“鄙视链”是这么一回事:披萨是披萨,但那不勒斯披萨是那不勒斯披萨。那不勒斯遍地都是披萨店,但作为好奇的观光客,我们的第一站还是直奔了朱莉亚·罗伯茨“爱上了”的Da Michele。本来以为是电影的夸张效应,但“被爱上了”的玛格丽特确实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披萨,简单的番茄酱、罗勒叶和马苏里拉奶酪组成了意大利国旗,也组成了无上的美味,吃的时候自然要对如此美味致以最高礼仪:像个意大利人一样用手把披萨向内卷一口气塞进嘴里,万万不可像法国人那样用刀叉切成小块优雅地送进嘴里。
2022年那部奈飞制作的日剧《初恋》热播后,很多人来到那不勒斯找“正宗的”拿波里意面,但他们会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叫做“拿波里”的意面,那实际上是日本人发明的和风洋食。想要吃“真正的”拿波里意面要去Trattoria。Trattoria意大利语是“家庭餐馆”的意思,描绘了一幅本地人在厨房里为你做饭的图景。西班牙区的Trattoria很多,数Trattoria da Nennella最有人气,三道式的套餐竟然只要15欧元,里面有一道传统的那不勒斯土豆起司意面(Pasta e patate con provola),它看起来太过庶民,通常不会出现在高级餐馆的菜单里,但那不勒斯的每个家庭都会做,只要你爱起司的美味,就会在其绵密浓郁的酱汁里获得满满幸福。
除了在Trattoria能吃到“真正的”拿波里意面,随便走进一家小酒馆(Osteria)就能吃到十分新鲜的海鲜意面,像是经典的蛤蜊意面(Spaghetti alle vongole),而其中龙虾意面(Linguine all’Aragosta)是不得不吃的“隐藏款”,藏在Pignasecca农贸市场的Pescheria Azzurra就是一个解锁这款“隐藏款”的好去处,这个鱼摊兼小吃店靠海吃海,售卖新鲜渔获也兼做小吃摊,尽管环境并不高雅,但供应那不勒斯式夸张分量的龙虾意面,却只要那不勒斯式慷慨价格的地方,我想不出第二个。
尽管“拿波里意面”是和风洋食,但一种叫做炸卷筒(Cuoppo Fritto)的街头小吃却让我吃出了几分跟天妇罗的“亲缘关系”,酥炸过的海鲜、蔬菜、丸子等炸物装在纸卷成的杯子里售卖,可以边走边吃。
说来有趣,那不勒斯人才不遵循什么地中海饮食,反而是大啖炸物,即使是无上地位的披萨,也免不了下油锅的命运,尽管热量是魔鬼等级,但当我在异国他乡吃到一种咬下去竟有几分油条口感的食物,而且是有馅料的油条时,差点没感动到哭出来——没有人能拒绝炸披萨(Pizza Fritta)的双重美味,热量的事,用那不勒斯人的哲学来说就是“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
在意大利流传着“来到那不勒斯的旅人会哭两次”的预言,第一次是初来乍到时,第二次是告别之时。坐在开往下一程旅途的火车上时,我想起了那不勒斯人为了一个小问题,出动三四个人来帮我解决的热情,还有他们对陌生人不掺杂任何意图的爱的表达;想起博物馆里看到的高雅的艺术,壮观的文物,同时也无法忽略那些愤怒的、肮脏的、讽刺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涂鸦、流浪汉的脏铺盖、无休无止的咒骂。
或许这些“介乎美与肮脏的割裂”感受,正是非常久违的、陌生的,又非常热烈的、奔涌的,对来自人性真实的冲击,它有善,有恶,有好的,有不好的,正所谓人类灵魂里有的东西,它都有。
附录 那不勒斯三日行程
Day 1
早起去MANN看宝贝,出来后直奔 Da Michele 与披萨“谈恋爱”,下午出发到圣埃莫堡眺望全景,买炸卷筒或者特色甜点千层酥(Sfogliatella)和朗姆巴巴(Babà),带着路上吃,不要错过圣埃莫堡下面漂亮的修道院 Certosa e Museo di San Martino。傍晚下山,去披萨老店 Antica Pizzeria Di Matteo 或者当地人推荐的 Gino e Toto Sorbillo 大啖披萨。
Day 2
安排一整天给庞贝,因为夏天的庞贝逛起来会非常艰苦,如果7、8月来那不勒斯,又正好会潜水的话不妨去看水下的巴亚,晚上回到那不勒斯,去海湾边的小酒馆Osteria Da Antonio吃海鲜。
Day 3
轻松漫步在Spaccanapoli和西班牙街区的狭窄巷弄,逛圣嘉勒圣殿、威尼斯宫、圣赛维诺小堂;走到西班牙区时去Pescheria Azzurra吃龙虾意面和炸海鲜,晚上在Trattoria da Nennella吃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