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这是恋人相会的地方,歌词还对轻风、明月和水波加以艺术的描绘,从而展现了一幅安谧、动人的夜景。又把男女初恋时那种“我想开口说,但又不敢讲”的羞涩与矛盾的心境,坦露在人们眼前。最后,以“但愿从今后,你我永远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没错,这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它是为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创作的,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同年9月经薛范翻译配后介绍到我国,为我国大众所知晓。

歌曲由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曲,米哈伊尔·马图索夫斯基填词,著名指挥家维克托·克努舍维茨基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并加进了著名的女声合唱部。从此,特罗申每到一处演出时必唱这首歌曲,使这首歌在前苏联迅速走红,歌曲也成了特罗申的名片。而且,它几乎被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被人们传唱。此外,它不但以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形式出现,而且还被改编成钢琴曲、小提琴曲、管弦乐曲、爵士乐曲、迪斯科及某些民族的器乐曲。莫斯科广播电台还用该歌曲的开始句为广播呼号,通过广播通讯卫星,每天向地球各个角落发射。

这首歌曲富有变化,明快流畅,作者灵活地运用了调式的变化——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第一乐句是四个小节,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少一个小节,第三乐句割成了两个分句,一处使用了切分音,对意义上的重音的强调恰到好处,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二乐句相近,但不从强拍起,而变为从弱拍起。四个乐句在章法上竟没有一处是和另一处完全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转折令人意想不到却又自然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于素雅中显露出生动的意趣,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马图索夫斯基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把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则用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国得到广泛流传,几乎没有一种音乐刊物、一本外国歌曲集子没有发表过这首歌,也几乎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没有录制过这首歌,用汉语唱这首歌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