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说说《唐人街探案2》的导演,陈思诚。
还记得第一部的时候,在观影之前对该片实际上是没底的,其中一条就是对于陈思诚当导演的信心还不是很足,期待值不高。没想到这个不高的期待值在观影之后的差异感立刻出现了。该片非但不烂,反而惊喜。惊喜之处在于一个快节奏、流畅的侦探故事,有趣的桥段设计和充满的魔性角色,首次涉足这类型电影的陈思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今《唐人街探案2》无需多谈,电影的票房成绩和口碑(豆瓣7.4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陈思诚并没有砸了招牌,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陈思诚真的很有才。这一点从第二部中也能看出。有几处细节需要了解一下。
比起第一部的“惊喜”,《唐人街探案2》如何能做到让观众继续买账呢?不单单是搞笑的故事和严丝合缝的推理,而且从这部电影一开始,就能显示出导演陈思诚的聪明之处。
本片在延续“唐探”系列的风格属性,故事节奏和之外,一上来就加入了“名侦探大赛”、还有“侦探排行榜”。但电影的主线故事其实并不是“侦探大赛”,而是一场连环凶杀案,所以开场这段内容最大的功效,就是承担了信息传递的功能,直接告诉观众,“唐探”世界观的拓展,是第二部的升级。
无论是妻夫木聪的日本侦探,还是尚语贤饰演的电脑黑客,乃至来自世界各地各种侦探,还有侦探排行榜上的第一位的“Q”,这些角色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了主线故事之中。
所以,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点,比起第一集,结尾彩蛋之处我们都知道电影肯定会拍续集,甚至世界上有多少个唐人街就可以拍多少部,但这样的方式也有着局限性,对于一部推理为主线的作品而言,并不是好事,因为单一的模式对于任何系列作品来说都是大忌。
所以,陈思诚一开场就告诉各位,我们电影是不一样的,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路子,而且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这就是电影的聪明之处,一开始就给观众放了一个大招。
赏金大赛引发的群戏大混战是经典故事模式,世界名侦探汇聚一堂,代表着就是格局升级,纽约作为宇宙中心可以吸纳更多人才,也符合故事发生背景。
监狱越狱,糖厂追凶,都是群戏。而且导演会合理分配合适的时间出现什么内容,并没有一窝蜂的一块折腾,这是编导对于故事整体风格和角色塑造的拿捏。
除此之外,妻夫木聪是为了第三部留下线索,必定还会回来,KIKO的主要功能在于远程协助,同时她的出现也算是引出了一些些小爱情火苗,使人物之间关系更立体,所以这个角色也会回来。
这是陈思诚对第二部的改造,非常成功。还有一处不易发现的升级,是导演的“神来之笔”,那就是宋义这个角色。
因为王宝强与刘昊然一动一静,功能性分摊很明确,但二人之间的互动其实不够,唐仁闯祸+疯癫,秦风这个角色接不住(每次都是秦风一副冷脸吐槽,时间长了不行);而秦风的推理神断,对于唐仁也是对牛弹琴,二位的功能性只是展示给观众看,互动是不足的。
之所以加入宋义,因为这个角色的特殊性,他既可以和唐仁搞笑互动,也可以跟秦风暗中角力,对角色互动完成了补充,这个角色内外不同的两张面孔,是对侦探组合的完成度的“补完”,而且直接呼应了开场的“侦探排行榜”,这三位角色混沌了善恶,没有单纯的正邪之分,这才是电影开场“三生万物”的写照。
综上,身为导演和编剧的陈思诚,并没有吃老本,反而在延续第一部风格和品质的过程中,为《唐人街探案2》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属性,也让电影的故事,乃至未来有了深度和广度的发展。陈思诚目前导演了三部电影,如果现在就说陈思诚就成为华语导演的“中流砥柱”或许还未过早,但《唐人街探案2》却让我们看到了陈思诚作为一名青年导演,非常不俗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诸如本片这样的作品,乃是华语电影最缺少的那一类型。
不单单是其中的国际化视野和品牌中的文化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属于非常娴熟的商业电影,用句术语来形容这叫做“桃子电影”,商业外衣下包裹的深邃主题,比如《黑暗骑士》。
搞笑、动作、再加上推理等商业元素,《唐人街探案2》在商业时髦的外表之下,内涵的善恶混沌和阴阳两面性的哲学主题,在三位主角和犯罪事件中都有体现,让观众不但感受商业电影的娱乐,更能在观影之后,对电影的主题描述进行回味,能做到这一点的导演并不多,陈思诚算一个。作为一名商业片导演,陈思诚不知不觉的站在了国内一线名导的地位,而且他还很年轻,未来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