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生命有了厚度;与公益同行,生命有了宽度。
从知止堂诞生之日起,我们用15年的时光,来细细体会着夫子那句“德不孤,必有邻”的教诲。15年来,我们从来都不是独行者,看,这些面孔就是对我们的支持。
8月27日下午5点,第四届濠滨书市的舞台,在书籍的环绕中,我们的小学员、大学生志愿者、义工老师、家长义工登上舞台,展示了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华夏儿女的精气神。
第一篇 文艺展示
龙腾虎跃振江海的少年郎,来自我们益伴成长第二季少年龙队的小伙伴一下子就把气氛带动起来了。舞健身龙,人在上风,龙尾在下风,这就是“龙行逆风”,愿少年郎从此不惧困难,在逆境中成长!
京剧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了,而且也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京剧,唱京剧。我们益伴成长第二季京剧班的同学们带来的京剧《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选段。虽然她们只上了八节课,但是也有些模样了。
回望我们的祖国,她也曾伤痕累累,她也曾在迷茫中前进。但是无论她处于什么处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奉献自己。学堂凤凰教学点学生保行知带来的诗歌朗诵《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暑假的益伴成长营,我们都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她们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和负责拍照制作视频等。来自南师大的志愿者张函菡同学为我们带来《打渔杀家》片段“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这一唱段的刻画富有生活气息,沿袭的是余派大师余叔岩的唱法,女老生,超赞!
知止堂从诞生之日,就注定了“红色气质”,我们喜欢红色,红色是那丝丝扣扣的中国节,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红色是大年夜窗前的剪纸花,是门联上的红对联。益伴成长第二季朗诵班的学员们带来的诗歌朗诵《我喜欢红色》。
我们从2011年开始就致力于推广古诗文吟诵的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推广,现在已经有很多学员了解并学会了吟诵这种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式。我们凤凰书城教学点就是以教授吟诵为主。一首《满江红》的吟诵,用吟诵向英雄致敬!因为岳飞是河南人,所以我们使用的是河南传统吟诵调。
第二篇 身边的感动
眼我们知止堂义学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学堂能走这么远,离不开我们一群义工老师的坚持。
李晨玲老师,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南通工作后,就加入了学堂。知止堂义学的每一个生日,都在述说着她和南通的故事。15年,她从一个外地大学生变成了一名新南通人,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南通这座城市的温度。她的志愿服务感悟:志愿服务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刘艳萍刘老师,真正的科班出身的老师,她2010年6月加入的。当时她的儿子还在上小学,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知道我们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做义工,她毅然加入了我们。一来就是十三年,儿子马上都要大学毕业了。她的志愿服务感悟:服务他人,成就自己。
严玮严老师,2011年4月加入学堂,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中医药剂师。因为女儿来学堂读书做了家长义工,后来学堂开始了少儿中医课程后,她就成为了一名义工老师。严老师还会利用节假日带领同学们去野外认识中草药,每年端午节,都会收到她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她的志愿服务感悟:帮助别人,成长自己。
陈华茂陈老师,2012年10月加入。她的本职工作是会计。她也是从我们的家长义工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恒心,把一名会计的专业精神用到了国学知识的学习上,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义工老师。成为了被孩子们喜欢的国学老师。也成为了女儿心中最好的榜样。 她的志愿服务感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顾艳顾老师,2013年1月加入学堂。她的本职工作也是一名中医药剂师。她的女儿也曾经是我们这里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了。今天她还是我们的现场视频拍摄志愿者。甚至顾老师的爱人,也是我们这里搞活动总会见到的志愿者。可以说她们家是全家总动员。她的服务感悟是:志愿服务,参与纯粹,快乐纯真。
和平桥街道办事处季钦主任为十年以上义工工龄的志愿者颁奖。
还有这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曾经是学堂的学员。虽然孩子们因为升学已经离开了学堂,但她们继续留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学堂的志愿者。她们是所有家长义工的代表,义工老师能上好第一课,做好每一次活动,离不开大家的付出!
袁琰,2014年加入,累计志愿服务536小时;
顾琳,2015年加入,累计志愿服务456小时;
施海燕,2015年加入,累计志愿服务432小时。
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党委书记王冬梅书记为优秀家长义工颁奖。
第三篇 你的笑脸
有一群人,他们不会对义工老师说什么漂亮的话,也不擅长在公众场所去表达什么,但是,他们用掌声告诉我们坚持的意义!
感谢本次摄影义工,来自后山视觉工作室的从之老师为我们记录下难忘的瞬间。后期,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顾任思雨会将视频整理出来,敬请关注“知止堂义学”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