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春韵清明:在诗联与非遗中触摸文化脉搏
知止堂义学 2025-04-04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4月4日下午,北濠东村社区教室内,一缕清越琴音穿云裂石,知止堂义学学员徐彧文身着素雅汉服,轻抚丝桐,古琴曲《关山月》如春溪漫过青砖地,拉开了"春韵清明"文化雅集的序幕。

四时诗词楹联赏读之《万紫千红总是春—吟咏春天的诗词楹联赏读》由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陶建锋老师执卷开讲,让现场瞬间化作流动的诗词画卷。"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春色,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早春生机,在陶老师绘声绘色的解读中变得触手可及。陶老师以春为经,以诗为纬,织就一幅流动的古典画卷。当孩子们用稚嫩童声诵读"儿童散学归来早"时,窗外恰有春风叩窗,阳光斜斜泼在木纹课桌上,恍若穿越千年的对话。 

最动人的文化共鸣绽放在非遗漆扇体验环节。中央美院科班出身、来自通艺世术空间的李政老师,将楚漆工艺化作指尖魔术:素白扇面轻点水面,赤橙黄绿瞬间晕染出"春山烟雨""燕剪新晴"的写意画卷。
如今,漆扇还有个别名,网红漆扇,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随着国潮的兴起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漆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这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美学启蒙。"家长王女士轻抚女儿作品上的水纹机理说。扇骨流转间,二十四节气化作具象纹样,敦煌飞天与水墨山水在毫厘之间相遇。当传统漆艺遇见国潮审美,每把扇子都成为会呼吸的文化密码。 

时光飞逝,孩子们举着未干的漆扇小心翼翼。扇面上未干的不仅是漆彩,更是文化的根脉在新生代心中悄然萌芽。这场春日的文化雅集,恰似在水泥森林里种下了一株会开花的传统,让诗意的种子,在童声笑语里破土抽枝。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