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贵州游9--青岩古镇
wangyunfanpitaizi 2022-08-05

       昨天游完黄果树瀑布,旅游团就解散,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自由行。从网上查了一下青岩古镇距离贵阳市很近,打车过去不到100元。早上我们在酒店吃过早饭,用高德约好车下楼在酒店楼下等了一会,车来后直奔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烔(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2016年被住建部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7年2月25日,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岩古镇是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

       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我们到达青岩古镇可能是早的缘故,好像人不多,到我们离开时人就开始越来越多了!皮妈为了能让小子更多的了解一些古镇的历史,聘请了专门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解!

     

 

        这里展出的很多化石都是贵州出土的,这些海百合化石好漂亮,特别像水墨画,讲解员说,这些像百合的化石在远古时代是海中的动物,并不是植物!

      这个叫贵州龙,也是海中的一种动物,好像贵州这种化石很多,后来在贵州博物馆介绍的很多!

   

这里还有很多贵州产的各种形态的石头!


         古镇街上有很多祖传的店,所以这里的感觉比其他古镇更有历史感!

       前面走的这位讲解员是我们请的,她们穿的衣服是明代锦衣卫的,衣服上面都是龙的图案!

        这里是赵以烔故居,位于青岩镇状元街1号,坐南向北,占地828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清道光年间赵以烔曾祖父赵理伦建,以一进院、二进院组成一大建筑群,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盖小青瓦。院墙内有一"百寿图",集100多个篡书寿字于墙壁上,今仅存30余字。1995年对故居进行重大维修,将居民迁出,今辟为文物陈列馆对外开放,现故居内有"赵以烔生平展","科举制度展","青岩镇文物图片展"等。1999年该故居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以烔兄弟四人其他三兄弟也都是进士!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赵以烔母亲一人靠做灵活将兄弟四人培育成人!

        赵家素以教子有方为荣,赵家除赵以炯中状元大魁天下,其余兄弟也名扬故里。从光绪五年到十五年(1879~1889年)的十年间,赵家一门四喜,长兄赵以焕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官至江苏丹阳知县,三弟赵以炳与赵以炯同入痒,光绪五年(1879年)同榜中举人,赵以炳中得经魁。四弟赵以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赵以炯同榜中丙戌科进士。赵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而且还中了一个状元,这在科举时代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殊荣。《清代贵州名贤象传》载:"……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

       赵以炯中状元后,授职为翰林院修撰。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京出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赵以炯在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后,丁忧回籍守孝三年,并在学古书院主讲。期满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复职,后因感仕途艰难而辞官返乡在青岩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张公馆是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是青岩典型民居。这里展出了很多贵州名人的介绍!


       在这里国家著名书画家张天行正在以墨会友,可以用名字作藏头诗,如果喜欢可以行书作画保存收藏!于是让其用皮皮的名字写了一幅!

       的确有才华,五分钟不到一首藏头诗写好,感觉很不错,于是让其用墨写成字画,他自己说,他的字画市场价是3000一平尺的,在这里现在这副六平尺收点润笔费900元,还好可以接受,收藏了,等以后升值了。

             王者胸怀立身刚,

             云天蛟龙迎祥光,

             帆行学海程万里,

             睿智勤勉作栋梁!

             

      这里还有一些张天行的书画展,很喜欢他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





        这里是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是青岩古镇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在全国各地许多古镇古城都有万寿宫,这是当年江西商人行走全国的标志。青岩古镇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戏楼的木雕异常精美。宫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  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

  

  

       慈云寺,除戏楼、大雄宝殿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外,其他均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寺内木雕石雕工艺精 湛,属青岩古镇古建中精品。

 

         背街是青岩古镇的网红,很多人在此拍照! 狭小的街道铺就油光可鉴的青石板,石板路经岁月磨砺略显古朴沧桑,在日照下隐泛青黑色光芒。烈日下,斑驳的树影让整个石板路显得狭长而又僻静,曲折更得幽深之境。

这里好像是一个电影的拍摄地!

       继续前行就到了周恩来父亲的居住地! 日本占领武汉以后,八路军在贵阳接待了一批从桂林转移过来的抗日家属。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便被安排在此丁氏民宅中。

 

这个牌楼的狮子和其他的狮子不一样,这叫下山狮子!


       走到这,讲解员说,再往前就是古镇的另外一个门了,如果不想走重复路,你们可以从这门出去了。我们没有出去,还想在这里慢慢品味一下古镇的味道,还有这里最著名的小吃是状元蹄,据说味道不错,可惜皮皮说什么都不吃!

       我们想延着主要街道再走走,刚才讲解员带我们走的大都是小街!看到街面两侧最多的店铺也还是旅拍,于是就建议皮妈也拍一套,皮妈怕皮皮着急,我就说皮不是想看石头吗,让他和皮爸先去看石头吧,我陪你在这拍照!于是皮爸和皮去刚进来的地方去细细研究那些石头,我和皮妈找了一家旅拍小店进去了解一下价格。也弥补一下那天在千户苗寨没有拍的遗憾!

        一下就看中了这套白绿色的苗装,一试感觉还是不错!不过摄影师拍的不知道来没来,皮妈一直没给我,我就上几张我拍的吧!


     

       拍完照我们一路去找皮皮,在景区进门处与他们会合,然后去翰林院老字号吃饭。吃完饭打车回市区,准备去阳明祠看看,在古镇了解了一些明代著名军事家,哲学家王阳明的一些介绍,感觉还是要去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阳明祠很快到了,这里比起其他景区要幽静到很多!


        这里对王阳明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很多王阳明的著作!只是这里不让拍照,所以就不能详细介绍了!     

      从网上查了一下王阳明: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今天的行程结束,明天准备去天眼!









推荐文章
评论(2)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