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廖克发追寻先辈足迹 拍摄《不即不离》纪录片
ID482743861 2020-09-09

廖克发追寻先辈足迹  拍摄《不即不离》纪录片

廖名龙

      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四川攀枝花廖德平宗亲转发给我的,读了全文,根据很好。世界很大但是不管你走到哪了都可以找到廖氏身影。

      廖克发,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他的爷爷就是被打死在丛林里的“马共”。廖克发好样的,他带着困惑,寻找爷爷的足迹,拍摄纪录片。告诫人们不要遗忘在马来西亚丛林里的华人遇难者,不要刻意抹去历史真相。

      致谢:感谢廖德平推荐

“爸爸被打死,我们不敢哭”:被遗忘在丛林里的大马华人悲歌

华人志 2020-01-10 18:53:53

1、“爸爸被打死,我们不敢哭”

      在马来西亚国会大厦附近,有一座“国家英雄纪念碑”,是为二战期间抗击日本侵略者和1948年到1960年紧急状态下牺牲的军人所建。每到8月31日国家纪念日,马来西亚的首相以及军方、警方的领袖都要来此敬献花环,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可是,这样一座看起来非常崇高的纪念碑,却让另一部分马来西亚人感到如鲠在喉。原来在英雄士兵铜像的脚下,还踩着两个士兵的尸体,而这两个被踩在脚下的士兵,从军帽和绑腿能看出,是当年马来西亚共产党成员

      要知道,马来西亚共产党组织是在日本侵略马来西亚的时候成立,曾经和马来西亚土著、英国殖民者的军队一起抵抗日军,浴血奋战,也为马来西亚的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如今其他人都成为被铭记的英雄,而他们却成为被踩在脚下的“耻辱”。

      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这座纪念碑在1975年被马来西亚的华人组织炸毁,这些华人,就是还侥幸存活下来的“马共成员”和他们的家人。

      廖克发,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他的爷爷就是被打死在丛林里的“马共”。

      本来廖克发并不知道自己的祖辈还有这段经历,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上大学后去到国外工作,也是很多马来西亚年轻人正常的选择,之所以发现了这段隐秘的家史,要从一个瞬间说起。

       在海外工作了九年之后,廖克发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这九年来,从来都没有跟父亲打过一通电话,父子俩也已经许多年没有过单独的谈话。

      在廖克发的成长经历中,父亲总是缺席。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母亲操持,就算是一家人去游玩拍照,父亲也很少跟随,唯一一张父亲在场的全家福,还是他6、7岁左右时拍摄的。于是他就想:为什么,我的父亲总是缺席呢?会不会是因为父亲的父亲也是这样?

      带着这个问题,他回到了马来西亚,回到了新山老家父亲的身边,当他问起父亲:“你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父亲很茫然的回答:“我不知道,我基本上是没有爸爸”。

      原来,在父亲3岁的时候,廖克发的爷爷就已经被打死了,年幼的父亲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爸爸的样子都完全记不清楚了,他也是后来听廖克发的奶奶说:“你爸爸是马共,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参加这个,害得我们一家人好苦,他就被人打死在丛林里,我们都不敢哭,不敢收尸,不然会被连累”。

      原来,爷爷就是“马共”,在廖克发小时候的历史课本中,“马共”被描绘成一帮到处制造暴乱的“恐怖分子”,这让廖克发的心中又有了一个疑问:“难道我的爷爷真的是恐怖分子吗?”带着这个疑问,廖克发开始了寻找真相之旅。

2、“我们也是打日本鬼子的,为什么抓我们?”

      为了寻找“马共”的真相,廖克发不得不在马来西亚之外去探求。

      当年的“马共”侥幸活下来的,在马来西亚已经所剩无几了,大多数逃到了泰国、中国内地和香港。他们隐姓埋名,不愿意再提起过去的历史,尤其是面对采访他们大多表现出不信任和抗拒。为了能够取得信任,廖克发拿出了自己的真诚,跟这些人讲自己家族的经历,终于打动了他们。

      在中国大陆,他找到了一对老夫妻,老太太名叫张平,老先生名叫谢有云,说起当年参加“马共”的经历,张平首先从一首歌开始。

先生买一朵花吧,

先生买一朵花吧,

不是叫你爱花,

不是叫你赏花,

你买了花,救了国家。

      张平本是马来西亚华侨,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还是学生的张平,听到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既痛心又气愤。她当时还在上五年级,但也要为祖国的同胞做点事,于是加入了义卖小队,一边唱着这首卖花歌,一边筹钱捐给前方。也从这时候开始,张平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参加了“革命”。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张平在父亲的床头贴了一张字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另一位“抗日救亡团”的马来西亚华侨成员,名叫曾珍。说起参加“革命”的经历,她也是从一首歌开始讲起。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救中国,救中国

……

      她说,在华人学校,老师们都教这首歌,还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出来游行,反对日本侵略,雄壮的歌声响彻了整条街,所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但是英国人很坏,不准我们唱这样的歌,老师都抓起来,学生被打鞭子,晒太阳,我就看清了英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了”。就这样,曾珍毅然加入了“革命”。

      1941年,马来西亚被日军攻陷,为了报复马来西亚华人对抗日的支持,日军在这里展开了针对华人的大屠杀,15万华人惨死于日军刺刀之下。目睹了日军暴行的马来西亚华人,愤然加入了革命。

      在香港,廖克发见到了抗日救国团成员叶瑞清

      在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后,叶瑞清却被马来西亚当局抓了起来,坐了二十年牢。他气不过,说:“我也是打日本鬼子的,凭什么关我?我也是争取马来西独立的!”被关了20年后,叶瑞清被马来西亚当局驱逐,他逃到了香港,从此定居于此。

      在泰国,廖克发还寻找到了当年和爷爷一起战斗过的老兵,他们为死去的战友们立了一座纪念碑,每到战友的祭日,大家就会聚集在纪念碑下,缅怀先烈。

      老兵们说:“只有在这里,我们才不是恐怖分子,我们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碑。”

3、被遗忘在丛林里的大马华人悲歌

      在走访了多位散落在国外的“马共”之后,廖克发开始对自己的爷爷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在奶奶口中,爷爷是一个不知道顾家的男人,整天在外面不知道做些什么,还要去加入“革命”,自己被打死了,连累全家人过苦日子,害得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有一次临盆大出血,因为缺乏人手照顾,差一点就把命都丢掉。

      而廖克发知道,爷爷当年,满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即使身在马来西亚,也对日本侵华愤怒不已,因此他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而在马来西亚,他还看到了英国殖民者对华人爱国热情的打压,因此他参加了“革命”,领导着一群人向英国人要独立,要自由,结果死在了英国人的枪口之下。

      历史背景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又回到了马来西亚,想要继续殖民统治。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不愿意再做二等公民,他们还没有放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器,于是他们组织起来“革命”,向英国人要独立,要民主,要自由,但由于 实力悬殊,惨遭镇压。

      几十年前发生的惨剧,尽管被刻意遗忘抹去,但是在那些遇难者后代的记忆里,还是那样清晰。

      他们记得,自己的亲人被开枪打死。

      他们记得,亲人被打死后连哭都不能哭,一哭就要被抓起来。

      他们还记得,亲手埋葬过自己的同志。

      他们在国外建立起了一个纪念馆,想要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的人,他们说:“这个历史谨记永远忘不了”。

      他们还记得,丛林里有很多孤魂,没得吃,所以希望人们每次来的时候带上祭品祭拜他们。

      可是,马来西亚的历史书上,却不记得他们,甚至将他们说成“恐怖分子”,世世代代的马来西亚人,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历史也可以有不同的记录者。

      廖克发将他的见闻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叫《不即不离》,这部纪录片在日本;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泰国,在世界各地上映,并在台湾地区获得了华人纪录片首奖,却单单不能在马来西亚上映。

      那些被遗忘在马来西亚丛林里的华人遇难者,至今也没能等到马来西亚给他们一个正名。

      廖克发说:“我相信有一天,我能够等到马来西亚迎来独立、自由的氛围。”到那时,马来西亚人都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了解那段被刻意抹去的历史真相。

    我是异史君,欢迎关注华人志,记录500年华人传奇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