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制作:历史上的监察官廖刚
注:本文为转发文章,由福建廖东洋宗亲推荐。文章由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制作。专门介绍“历史上的监察官廖刚”,此外龙岩还有一位廖氏宗亲提供了照片,特一并致谢。 廖刚(1070年-1143年),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今福建南平顺昌)人。少时师从理学家杨时,出仕后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漳州知州、御史中承等职务,有“道南高弟,绍兴名臣,完名全节,仪型百世”的美誉。陈渊向廖刚讨教为官之道,廖刚说:“天下大事,廖某自有言责。”(廖名龙)
监察官当有“鹰隼之美”
绍兴九年(1139年)三月,有人给宋高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文宗任命曾经顶撞过他的丁居晦为御史中丞,而认为前任御史中丞牛僧孺秉性温和,更适合大夫的职务,因为“大夫是鸾凤之美御史中丞是鹰隼之美”。
讲故事的人是廖刚,御史台新任的御史中丞。
他对高宗说:“御史中丞的职务是维持邦宪摒去奸邪。臣虽然不及前人万分之一,但圣上信任我,我就不能随流俗,得关注大体,希望圣上理解。臣任监察官当做一只鹰隼试翼,当胸怀天下。”
廖刚(1070年-1143年),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今福建南平顺昌)人。少时师从理学家杨时,出仕后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漳州知州、御史中承等职务,有“道南高弟,绍兴名臣,完名全节,仪型百世”的美誉。
南宋初定,朝廷用度巨大,常常入不敷出。当时有许多大臣上奏要求加倍征收税款,廖刚连连反对:“缓解财政危机的关键是量人为出,统筹安排、调控政府财政,加征赋税,增加百姓负担,会破坏天下安定”宋朝冗兵冗员问题严重,加之南宋惧怕北方金国,在江淮一带布置重兵。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廖刚进谏:“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多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策: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同时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这样减轻了国家负担,而增强了国家赋税。皇上逐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任御史中丞后,廖刚又上《乞选汰兵卒札子》《论屯田札子》,建议加强裁军和屯田。廖大人说屯田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绍兴六年(1136年),廖刚任漳州知州时,发现当地婚丧嫁娶习俗浮华。“死不起 、嫁不起、娶不起”,百姓苦不堪言。廖刚召集乡绅士族,拟定乡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要求婚嫁丧葬操办务必从简,邻里亲戚相聚,椎牛行酒和分彩帛银钱的习惯也一并简化。当地红白之事奢靡风气大有好转,百姓交口称赞。
鹰击长空,当忠直抗言。
北宋末年,廖刚已经担任监察御史。当时宰相王黼卖官鬻爵通判以上官职明码标价。“是可忍,孰不可忍”廖刚去找御史中丞陈过庭:“如果武将骄悍不驯、侍武肆害、暴刑毒民,御史该如何?如果文臣蔽上罔下、贪宠忌谏、专福作威。御史又该如何?如果是相国呢?”廖刚三问,针针见血,陈过庭终于下定决心,上书弹劾王黼。廖刚厌恶官府官吏迎来送往、铺张盛行。南宋财政本来就紧张,官场上讲排场、摆阔气、图享受的歪风盛行,更增加了财政负担。一个朝廷主帅到地方,地方所花迎接费用竟要用掉数万缗,小郡也不少于数千缗。“士大夫多务便私,鲜有能为国家爱惜财用者。”廖刚强烈呼吁,“这种风气是浪费民脂民膏,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于百姓更添无数负累”。为了整治官场吃喝玩乐风,廖刚请求高宗对官吏迎送接待费用开支做出规定,严加限制。若有铺张浪费就“痛治之”。同时,廖刚劝谏高宗带头改变奢侈浪费行为,“圣王使用民财,当把它看做是百姓的膏血”。宋高宗对廖刚的主张很欣赏,立即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整治奢侈浪费行为,使官场吃喝玩乐风得到一定遏制。
雄鹰展翅,洁身自好。
廖刚原是秦桧赏识之人,曾受其举荐。但廖刚不满秦桧的专权任事和结党营私,不与其同流合污。廖刚在《论朋党札子》中引用李林甫和张九龄的故事论“君子小人朋党之辨”,谏言高宗“君王最大的危患就在于好人从己”,希望高宗不要因个人好恶、别人逢迎而知人任事,在选人用人时要仔细分辨君子和小人。郑亿年因攀附秦桧而突击提拔,得任高官。廖刚上疏揭发,秦桧怀恨在心。不久,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泰桧听说后,大为光火:“他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当边报到时,百官们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说他们不会毁约。如今金人已经背叛盟约,你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颜面尽失,只得离开朝廷。
干净所以无畏,担当因为有责。
右正言陈渊向廖刚讨教为官之道,廖刚说:“天下大事,廖某自有言责。”
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制作 www.ccd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