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为什么关圣帝备受尊崇千百年 廖彬宇一首诗“义薄云天诗”给出了完
ID482743861 2023-05-04

为什么关圣帝备受尊崇千百年  廖彬宇一首诗“义薄云天诗”给出了完美解答

      注:国学奇才廖彬宇参观运城关帝庙,写下一首怀关公七律,这一首“义薄云天诗”收载于其著作《诗说中国》中,这一首诗回答了“关圣帝”为什么千百年备受尊崇的完美解答,特转发给大家一起分享(廖名龙)。 

      国学奇才廖彬宇     

      庚寅春运城关帝庙怀关公七律

  论交常忆美髯公,立马横刀势若虹。

  身在曹营心在汉,志推壮节气推雄。

  春秋一卷通三统,华夏千年感寸衷。

  宇宙凛然存大义,精神混俗化民风。

  黄德劲先生诗评:

  浩荡一部中国史,五千年八千年横无际涯,能够由肉身而封神者并不多。虽有一部《封神榜》,但榜中人物多是神话,非现实中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感可佩可思可追之人。彬宇先生一首“义薄云天诗”,真可谓“华夏千年感寸衷”也!

  关羽关云长,关公关二爷,关圣帝君伽蓝菩萨财神爷,千百年下来,“宇宙凛然存大义”,不能不让人深知中华民族代代承继必将雄立于世界者,在有关公之忠勇信义精脉不绝,而彬宇先生诗作之用意良深也。

  据载清代著名史论家赵翼曾慨叹:“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关公生前便被封为汉寿亭侯,其威名尊享,有若孔夫子,累世相加,深入人心。

  关公受到了儒释道教,朝廷民间,百行百业的一致崇奉膜拜。儒家奉关公为“关夫子”“武圣人”“五文昌之一”的“文衡帝君”。道教奉关公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佛教奉关公为“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古佛”。民间尊关公为战神、商神、财神等,集各种神祇于一身。

  总结下来,关公之所以备受尊崇以至千年者,彬宇先生的诗恰恰给出了完美的答案:“春秋一卷通三统,华夏千年感寸衷。宇宙凛然存大义,精神混俗化民风。”

  第一,关公的精神,深植于中华文明之“皇天后土”。春秋一卷,华夏千年。关羽喜欢读《春秋》这件事,《三国志·关羽传》里没提。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另据《关侯祖墓碑记》载,关羽出身于士族家族。祖父叫关审,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其人“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

  孟子言:“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关羽爱读《春秋》,“春秋大义”深入骨髓,并终生践行之。

  第二,关公的风骨,是有史实与口碑相佐证的。《三国志》的史家记述,《三国演义》的传奇演绎,都让人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忠勇信义”的关公形象。忠于上,勇于行,守信诺,讲义气。明代文学家徐渭说:“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以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

  2008年,关公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者称:“关公信俗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是中华民族伦理规范、道德楷模尊崇以及信俗方式、祭祀程式‘活’的显现。”

  于右任为马来西亚关帝庙题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第三,关公的操行,正是时代所呼唤者。君不见,为财色权位私欲贪心而不忠不义、背信弃诺者,不知凡几。而中华民族欲雄立于世界之林者,岂只有先进之思想,高超之技术?更必有文明之精神,不朽之品质,以为华夏之君子,世界之公民,而导寰宇于真善美之途也。

  张红星教授注:

  美髯公:对三国时关羽的美称。《三国志平话》卷中:“张辽在于厅下,美髯公问曰:‘徐州 是失?皇叔、 张飞不知存亡。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

  身在曹营心在汉:汉语成语。三国时刘备 (后为 蜀汉皇帝)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封侯赐爵,宴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坚持节操, 忠贞不二。

  壮节:壮烈的节操。《后汉书‧独行传‧戴就》:“(薛安)收就于钱唐县狱,幽囚考掠, 五毒参至。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安深奇其壮节,即解械,更与美谈,表其言辞,解释郡事。”清·顾炎武《高渐离击筑》诗:“壮节悲迟暮,羁魂迫固穷。”

  推雄:称雄。《南齐书‧高帝纪论》:“咸皆一世推雄,卒开鼎祚。”唐·彦悰 《后画录‧唐骠骑尉张孝师》:“鬼神之状,群彦推雄。”

  春秋:编年体史书名。 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 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惧,作《春秋》。”

  宋·范仲淹《近名论》:“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后也借指褒贬。

  三统:指夏 、 商 、 周三代的正朔。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 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一曰天统,为周十一月建子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统,谓殷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统,谓夏以十三月建寅为正,人始成立之端也。”明·张居正《万寿无疆颂》:“布历推策,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古人于岁首,则有建子、建丑、建寅之别,谓之三统。”也引申为谓夏、商、周 三代政事不同。《论语‧为政》:“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朱熹集注:“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贤,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 周正建子为天统。”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春秋》上绌夏,下存周,以《春秋》当新王。……故同时称帝者五,称王者三,所以昭五端,通三统也。”

  寸衷:指衷心。明·叶宪祖《鸾鎞记‧仗侠》:“我寸衷匪石,肯容轻转。”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