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志愿军老兵廖校田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2023年8月12日(农历6月26日),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的廖氏宗亲和各位亲朋好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兵廖校田老人家。
廖校田老人是金堂县金渊积庆祠入川始祖辰杰公廖氏的第二十五世裔孙廖学週之次子,他出生于1932年(农历)9月29日,病故于2023年8月9日上午9时,享年91岁。他是我的同胞二哥。我的同胞长兄廖校培,因肩头生疔疮,在金堂县医院抢救无效,于1950年身故,享年20岁。三哥廖校江于2018年9月23日病故,享年82岁。
廖校田老人对于国家他是志愿军的好战士,对社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对家庭他是优秀的兄长,他是称职的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他严守廖氏家训:以耕读为本,勤俭持家;严于律已,宽于待人,教育子孙遵纪守法,立志成材,报效祖国。廖校田老人在青年时代跟随父亲在金堂县赵渡乡中村河四组种田务农。因多年遭受洪水侵袭,1949年全家搬迁到城厢镇玉虹乡永乐10队租田务农。
1950年共产党号召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全家在永乐5队分得4间半瓦房和3.6亩农田,就定居在永乐5队(现城厢镇十八湾村四组)。1950年廖校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志愿军回国之前,他是志愿军炮兵部队的排长。1953年回国后,1954年、1955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军校参加了两年的文化补习培训,文化水平也就超越了高中毕业生的水平,写信读报、作会议记录都不是难题。1956年退伍回到永乐5队务农。
1958年我已年满10岁,四川省政府决定创办一所“有色金属学校”,他报考并被录取,因国家政策调整决定:“有色金属学校停止招生”。已领取“录取通知书”的人员,全部安排到彭县白水河(现银厂沟)铜矿当了工人。因工作调动1980年到了城厢镇的四川省轴承厂务工。1996年实行换工制,其三儿子廖光明进轴承厂务工至今。廖校田老人在城厢镇玉虹地区是有名的大孝子,他多次用鸡公车推送90多岁的老母亲到医院求医治病,(老母亲2003年7月16日病故:享年98岁)。因我家弟兄三人子女较多,负担较重,在六、七十年代,他还在白水河铜矿当工人,为了减少向生产队倒找现金,他把每周的星期天集中起来,在每年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他才回到家乡,帮助家人参加劳动,多挣工分,减少家庭负担。他对邻里团结友善,尽力相助。
1976年8月,成都日报的特约记者刘德荣同志撰文报道团结友爱的廖氏家庭是成都市的“五好家庭”,原文标题是“三妯娌胜似亲姐妹”,并点名表彰我的二嫂岳国香,三嫂包德秀和史育芳(吾妻)这三妯娌。“成都市五好家庭”的荣誉称号,凝聚着二哥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载入廖氏史册。廖校田老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人的、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廖校田老人因病身故,是国家和廖氏宗亲的一大损失,他奋勇拼搏的精神值得子孙后代学习传承、发扬光大。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借此机会,我代表廖氏弟兄,感谢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最后,祝愿廖校田老人家一路走好!祝愿你好好安息吧!谢谢大家!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小弟:廖校聪 202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