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育儿女千里迢迢慰先灵:记廖兴儒千里寻根
注:巴蜀廖氏宗亲联谊会创会元老之一廖兴儒老人家,因病于2023年10月30下午两点二十二分在成都仙逝。享年八十八岁。为缅怀廖兴儒老人家,特转发“言传身教育儿女千里迢迢慰先灵”这一篇文章。文章转自“楚南廖氏家园”,由湖南廖新平宗亲提供(廖名龙)
言传身教育儿女千里迢迢慰先灵
四川成都廖兴儒宗亲带领儿女不畏千里迢迢,来到到邵阳老家走访实况。 八十多岁的高龄,扶着拐杖,其意思,带着儿女来老家打个移交给儿女往后要为族界尽到一切力量为族界办事。昨天兴儒亲口所说。(廖铁山)
宗亲一行于前天(2019年端午节)到达,昨天陪同玩了一天,到了公公山婆婆山墓前,到了廖耀湘故居,北塔公馆,今天一早回成都。由族长来球、胜奇、铁山等陪同。
廖家优秀典范,吾辈学习楷模。
追根溯源守初心,感恩戴德担使命。(永杰)
向廖兴儒宗长学习,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始致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使命!(永杰)
所有宗亲,应以(兴儒)为榜样,全力以赴将族事搞得轰轰烈烈,发扬光大,弘扬廖氏宗风。(廖铁山)
祖居地亲当热情接待远迁外地亲回家!祝远方宗亲们更加兴旺发达,以他乡为故乡,发扬淇惠族先祖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传统,继往开来,为我淇惠族爭光!祝兴儒宗长福寿安康!!(廖志勇)
四川金堂廖勇:“南楚邵邑大田,”“家业不兆,徙业离家”,这是我们金堂廖姓家族族谱记载仅有的几句话。记录了金堂廖氏家族的来历。根据老辈人的口口相传,我们这个家族来源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以前一直都认为我们来自湖北。实际上很多四川人也这么认为。但是近年来的考证证明这个说法是错的,以前没有条件寻找来源,十多年前,退休后的父亲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为金堂廖家寻根溯源的事情上。经过艰辛努力,多方考证,千里迢迢寻找到湖南邵阳,又由邵阳市追寻到新邵县,最终寻找到大田村,并和当地的廖氏宗亲们搭上了线。几百年后的一家人终于牵手一起。经两地宗亲比对族谱,证明金堂廖氏家族确实来源于大田廖氏家族。经仔细考证,大田廖氏的一支,于公元1729年即清雍正辛酉年出发迁徙四川。辗转累月到达四川盆地的金堂县。我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宏字辈,父亲是兴字辈,爷爷上面是耀字辈。老家那里的人都姓廖,同一班辈有很多人。这个班辈排列,与新邵大田的宗亲完全对得上。包括著名的抗日将领、在缅甸血战日寇屡建奇功的国军远征军师长廖耀湘,也是我们的宗亲前辈。这次,利用端午放假,我和妹妹陪同父亲再度来到新邵,拜谒祖陵,会晤宗亲,并参观了廖耀湘故居与纪念馆。我们一行人受到了祖籍宗亲们的热情款待,周到服务,使我们感到格外温暖幸福。当地的宗亲联谊会会长亲自来车站接我们,又亲自开车送我们上车。会长已年逾古稀,性情敦厚朴实,德高望重,话语不多,远道而来的我们,在他细致入微的关怀中感受到他的关爱和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祖籍宗亲的安排下,我们去拜谒了迁徙前逝于大田的三位始祖的合葬陵墓,以及更早的元镇公陵墓。身体欠佳腿脚不便的父亲坚持自己走到那里,上香焚纸,鞠躬致敬。陵墓在田野坡上,泥路崎岖,上下都有不便。许是祖先庇护,在两次我们瞻仰祖陵时,天气都是风淡云轻,而刚离开祖陵,不到十分钟,大雨即不期而至,假如大雨提前半个小时,父亲的腿脚就会阻碍他上去了。诚意感动天地啊!
附我(新平)所知晓的兴儒宗亲为家族办的几件大事:
1.2004年在金堂建修宗祠:2004年,廖兴儒、廖兴恕、廖宏元、廖宏寿等人开始酝酿恢复中断了55年的祭祖活动。2005年,廖氏2000多名族人共同努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将两间残存破烂的宗祠赎回,并举全族之力将其修复。
2.2005年参加中国廖氏通史编辑,副主编。
3.2006年,开始举行祭祖活动,每年参加祭祖的族人代表有三四百人。祭祖活动中,每两年评选奖励孝子、孝媳、孝女、孝婿,嘉奖优秀学子。2010年,在廖兴儒等人的努力下,初步完成中断了120多年的族谱续修工程,并在祭祖会上举行了发谱仪式。4.2007年寻根,值得一提的是,廖兴儒曾2007年底到大田寻根中得知,抗日名将廖耀湘是大田廖氏族人,属于“耀”字辈,与金堂龙威廖氏同根同源。5.2012年,廖兴儒等人亲赴湖南祭祖扫墓。
向廖兴儒宗长学习,有一分光发一分热。